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9)
2023(11109)
2022(9325)
2021(8841)
2020(7355)
2019(16740)
2018(16336)
2017(30718)
2016(16451)
2015(18107)
2014(17942)
2013(17392)
2012(15697)
2011(13722)
2010(13845)
2009(13429)
2008(13675)
2007(11951)
2006(10808)
2005(9806)
作者
(42300)
(35462)
(35333)
(33943)
(22767)
(16920)
(16082)
(13545)
(13408)
(12601)
(12303)
(11863)
(11463)
(11454)
(11365)
(10743)
(10414)
(10279)
(10277)
(10038)
(9152)
(8460)
(8304)
(8304)
(7982)
(7923)
(7841)
(7792)
(7045)
(6954)
学科
(56993)
经济(56812)
管理(54129)
(48977)
(44014)
企业(44014)
(34478)
(21880)
税收(20437)
方法(20372)
(20263)
(20029)
中国(19475)
(17049)
财务(17028)
财务管理(16982)
(16919)
企业财务(16167)
财政(15824)
业经(15698)
数学(15413)
数学方法(15230)
(14239)
(14155)
(13037)
理论(12318)
体制(12100)
(11873)
银行(11858)
(11189)
机构
大学(222216)
学院(218587)
(92153)
经济(90353)
管理(81685)
研究(74959)
理学(69199)
理学院(68443)
管理学(67573)
管理学院(67125)
(60378)
中国(57666)
(45839)
财经(42352)
科学(41031)
(38244)
(36471)
(34840)
中心(33644)
研究所(31742)
财经大学(31212)
经济学(30030)
北京(29191)
(28769)
(28657)
师范(28529)
(26838)
经济学院(26774)
(26348)
业大(25901)
基金
项目(138737)
科学(110451)
研究(108250)
基金(102019)
(87981)
国家(86838)
科学基金(74647)
社会(72444)
社会科(67679)
社会科学(67659)
基金项目(52841)
(52053)
教育(50159)
自然(44048)
编号(44031)
(43787)
自然科(43004)
自然科学(42993)
自然科学基金(42254)
资助(39863)
成果(39383)
(33506)
(32192)
重点(31391)
国家社会(30636)
课题(30383)
(30198)
(29678)
教育部(28835)
(28731)
期刊
(108698)
经济(108698)
研究(79564)
(53722)
中国(50986)
管理(31638)
学报(31399)
教育(29419)
科学(27960)
(26851)
大学(25079)
学学(23129)
财经(22156)
(21733)
金融(21733)
(19001)
经济研究(18299)
(18180)
农业(17221)
技术(16300)
(15938)
业经(15386)
税务(14175)
问题(13591)
财会(13302)
会计(13237)
(11237)
(10858)
(10544)
财政(10544)
共检索到356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靖国  
改革开放后,改革被视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改革的动力又是什么?财政社会学认为财政压力与制度变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运用财政社会学理论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进行分析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收入紧缩与公共支出需求持续增加所导致的财政困局是倒逼改革的重要动因。经济制度的改革逐渐建立起了承认和保护个人产权的机制,使得市场主体承担纳税义务有了合理性。这是一个典型的"产权换税收"过程,也是政府通过放松控制力来换取财政成长性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中国由计划经济时期的"自产国家"逐渐演变为一定程度上的"税收国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匡凯  
土地征收制度会受到财政政策影响。1959-1982年,财政权力下放、重工业优先支出,致使农村通货膨胀、地方征地权力增大,所以征地审批机关级别提高、权力回收,补偿标准上调。1982-1998年,分税制促使政府通过城市扩张提高GDP,加之通货膨胀使得征地程序更严格,补偿标准提高。新世纪公共财政下,法律细化了"公共利益"范围、提高了征地透明度,农民参与土地分红。财政从家财型向税收型转变,应当要严格征地程序,加强社会保障,处理好"央-地"关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秦勇  李凤霞  
"土地财政"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土地出让法律制度、土地税收法律制度以及土地收费法律制度。税收国家作为财政国家的一种类型,是指国家收入主要来自于税收。中国的财政国家转型的大方向是税收国家。税收国家的基本宪政意蕴实质上就是纳税人权利的彰显以及政府权力的制约。在税收国家框架下,"土地财政"法律制度亟需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付敏杰  
本文把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财政制度改革置于统一的国家能力框架之下,通过分析"退""进""治"三阶段背后的阶段性和时代性,归纳了在提高国家能力过程中财政制度改革从"适应市场"到"匹配国家治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财政制度从与市场相关联的"财"转向与国家相关联的"政"的背后,"适应市场"和"匹配国家治理"是提高国家能力两个递进的理论逻辑顺序和相继的现实国家建构过程,核心是:(1)适应市场最主要的功能是增强国家财政抽取能力,而匹配国家治理就是在保持抽取能力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国家治理继续深度提高国家能力;(2)匹配国家治理并不是不再需要适应市场,而是要按照国家治理的要求重新塑造市场主体,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立;(3)新时代国家能力的提高,要求财政制度必须走向现代财政制度,在更高层面上"适应市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晓路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理念,将现代国家的国家治理与财政视为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对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的分析因此也必须以国家治理的阶段性变化为依据。本文回顾了发达国家历史上国家治理与财政的同步演进。根据国家意志与国民意志之间所经历的冲突、并立和融合三种状态,将国家治理划分为“强国”“富民”和“民主”三个发展阶段,并据此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个时期的国家治理特征。在各个时期,财政制度的具体内容与形式虽然有所差别,但满足该阶段国家治理的需要都是其变化的内在驱动力,突出表现为财政的经济治理职能、社会治理职能和政府治理职能相继成为财政制度建设的重点。通过明确国家治理概念、划分国家治理阶段、界定与国家治理相匹配的财政职能和梳理国家治理背景下的新中国财政制度变迁,本文尝试将“国家治理”理念构建为真正能够用于阐释和说明具体财政现象的分析性原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雅俊  
制度、观念与利益及其三者间的相互作用是学前教育政策变迁的关键因素。促进学前教育政策的发展和完善,必须重视观念层面的研究,重视新观念的推广与传播。在当前相对和平的局势下,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上,学前教育政策宜采取渐进性的变迁模式,应注意学前教育政策内外矛盾的"阈值效应",避免制度产生破坏性断裂;研究制定学前教育政策时,应全面考虑学前教育政策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可能引起的种种变化。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范式有助于理解学前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调整和制订学前教育政策,把握学前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杰  黄玮  
企业年金作为我国补充养老保险的一种形式,是国家政策支持下的一项制度安排,具有明确的政策性和准公共性,受政策影响很大。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年金的影响体现在企业年金制度运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缴费环节、积累环节和领取环节。改革开放后,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先后经历了两个代表性模式,即前端征税的TEE模式和后端征税的EET模式,每一种税收优惠模式的选择都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政府、市场与社会的结构形式具有紧密联系。财政社会学视角下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模式选择分析,有助于我们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企业年金的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社会安全阀"的功能,进而从深层次理解大力发展企业年金的政策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荣辉  孙卫平  吕红  
把1980年以来高职院校制度的变迁历程划分为探索兴起(1980-1992)、地位确立(1993-1998)、跨越发展(1999-2003)和内涵提升(2004-2009)四个阶段,分别分析、概括不同阶段高职院校制度变迁的历程。总结、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院校制度变迁的经验、教训和特征,进而为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提供启示。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君阳  
教育督导是国家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我国现行教育督导制度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与发展起来的。从不同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路径是不同的。从议程设置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路径。从价值取向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有激进性与渐进性两种路径。从举措动因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有强制性与诱致性两种路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变迁在三重维度路径均有发生,每一重维度上的路径变迁皆具有双重性特征,相互补充。影响教育督导制度变迁路径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原因之间交互作用与交互影响。为消解教育督导制度变迁中存在的阻力,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督导的行政地位,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提升教育督导组织自身持续地自我学习能力。未来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变迁仍然会在三个维度上发生,每一维度上的变迁皆有相应的适应性要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丙乾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表明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财政工作同其他各项工作一样,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表现在:(一)财政资源多元化,实力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林木  于海峰  
财政管理体制、税收实体制度和税收程序制度构成了税收制度体系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三者分别制约着税收的总量需求、结构安排和征收管理。只有加强三者的顶层设计和改革协同,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龙头,以优化税收实体制度为主体,以完善税收程序制度为保障,才能形成系统集成、高效运行的税收制度体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卓志  周宇梅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保险业经历了从逐步恢复到快速发展的转变,其间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又存在值得总结的经验和不足。为此,本文立足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现实,以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为分析工具,试图对三十年来中国保险制度变迁背景、阶段、特征、成就与经验等若干问题进行分析,以期通过理论洞察来为中国特色的保险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海涛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浙江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从人均半亩地的资源小省,一跃成为人民富裕的经济大省,成功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成功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浙江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12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1768亿元,人均经济总量从331元增加到92057元,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7.45亿元增加到580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在各省市区中,浙江经济总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茆健  
文章从财政压力的视角来分析20世世70年代末中国改革的动因和路径。"财政压力说"是研究制度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从解决财政危机、维持国家义理性这一点上看,可以解释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的动因。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是政府主导的制度安排,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企工人和农民集团之间博弈均衡,通过改革,各方均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因而这场改革的结果是帕累托改进非常成功的改革。政府改革的路径选择是:"甩包袱"和"向新兴财富征税"并举,通过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的政策,培育"新兴财富;"同时,通过农村改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皮天雷  
以诺思开创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金融制度变迁呈现为路径依赖下的强制变迁的典型特征,约束条件下中国选择了一条渐进转型、政府主导与市场引导的变迁轨迹。这种政府主导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由于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并常锁定在低效率状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