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15)
- 2023(3629)
- 2022(2963)
- 2021(3035)
- 2020(2346)
- 2019(5634)
- 2018(5654)
- 2017(8793)
- 2016(6168)
- 2015(7010)
- 2014(7148)
- 2013(6238)
- 2012(5942)
- 2011(5613)
- 2010(6000)
- 2009(5212)
- 2008(5081)
- 2007(4879)
- 2006(4588)
- 2005(4375)
- 学科
- 教育(19276)
- 济(15324)
- 经济(15311)
- 中国(11821)
- 出(10435)
- 管理(9968)
- 贸(9828)
- 贸易(9826)
- 易(9738)
- 业(7980)
- 理论(7958)
- 出口(7622)
- 出口贸易(7622)
- 口(7622)
- 企(6407)
- 企业(6407)
- 学(6292)
- 教学(6267)
- 方法(6240)
- 财(5613)
- 数学(4973)
- 数学方法(4875)
- 发(4310)
- 农(4302)
- 发展(3962)
- 技术(3884)
- 展(3839)
- 研究(3665)
- 财政(3656)
- 革(3522)
- 机构
- 大学(85451)
- 学院(78120)
- 研究(30566)
- 教育(27861)
- 济(26016)
- 经济(25255)
- 范(22971)
- 师范(22933)
- 管理(20078)
- 京(19961)
- 师范大学(19075)
- 中国(16482)
- 理学(16384)
- 科学(16251)
- 理学院(16048)
- 管理学(15624)
- 管理学院(15437)
- 所(14981)
- 财(14437)
- 江(14271)
- 北京(13701)
- 研究所(13340)
- 职业(12315)
- 中心(11887)
- 技术(11453)
- 财经(11048)
- 州(10981)
- 教育学(10859)
- 院(10636)
- 经(9969)
- 基金
- 项目(42958)
- 研究(41231)
- 科学(35401)
- 教育(28366)
- 基金(27755)
- 社会(24088)
- 社会科(22544)
- 家(22543)
- 社会科学(22538)
- 国家(22182)
- 成果(19644)
- 编号(19380)
- 科学基金(17969)
- 省(17360)
- 课题(17354)
- 划(16998)
- 年(15018)
- 基金项目(13107)
- 规划(12726)
- 部(12342)
- 性(11887)
- 教育部(11671)
- 项目编号(11565)
- 重点(11344)
- 资助(11325)
- 度(11139)
- 阶(10460)
- 段(10413)
- 发(10404)
- 阶段(10394)
共检索到138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冯向东
自展立新、陈学飞发表《理性的视角: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历史误区》一文以来,在如何看待高等教育"适应论"的问题上引发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讨论。既有学者质疑并主张走出高等教育"适应论",也有学者赞同并坚持高等教育"适应论",还有学者对高等教育"适应论"和"认知理性"各自的积极意义及局限作了分析。不同观点竞相纷呈,不同意见相互商榷,讨论方兴未艾。如果我们把目光稍往前移就会看到,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理论界围绕有关教育"适应论"的问题展开过一场"跨世纪"的讨论。相比较而言,早前的讨论指涉整个教育领域,这一次的讨论则集中于高等教育。我们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展立新 陈学飞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一种突出强调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该观念先后把国家工业化、政治运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目标当作高等教育的主要适应对象,其代表性表述是关于高等教育"两个规律"的理论。然而,从理性分工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再生产活动,其首先应该符合的是认知活动合理化即认知理性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适应论"的失误在于:一方面,它颠倒了认知理性与各种实践理性的关系,试图用工具理性、政治理性和传统的"实践理性"等取代认知理性在教学和科研中的核心地位,使国内高等教育难于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它在选择某种实践理性为主导的时候,又不惜...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适应论 认知理性 学术市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龚放
论高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与“导引”龚放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与高等教育角色定位当代世界的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与本世纪60-70年代相比,正呈现出以下共同的趋势:(1)从主要依靠资本和物质的投入求得发展,到主要依靠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科技含量的增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对于高等教育而言,适应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适应的客观性是适应论得以成立的基础。适应的主观性又使适应充满不确定性。在高等教育实践中,适应是第一位的,适应论是第二位的。适应论是否具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力取决于如何理解适应。对适应的正确理解又取决于我们秉持何种高等教育哲学。由于人性具有两重性,无论在事实层面还是价值层面,高等教育都兼有适应性与超越性。作为一种复杂现象,高等教育领域不存在惟一正确的理论,适应论与超越论绝非二元对立。坚持从实践出发的高等教育研究,对适应论既不应夸大其科学性,也不应否认其合理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适应论 超越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文 邹晓平
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是教育基本规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观点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正确认识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适应"关系,是科学把握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关键。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是一种方法论,而不是具体的方法,不能用贴标签的方式对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进行简单的概念化归类,而要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理论的历史性、人文性、开放性与包容性,只有这样,才可能得到这个理论和思想本身释放出来的好东西。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外部关系规律 科学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雷万云
IT平台变革面临着一个真真切切的大问题:"为什么消费性IT如此简单,而企业IT却如此复杂?"云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对于企业简单而言,云计算是一个利润中心,而非IT开销中心。云计算已经做好了改变我们获取技术方式的准备,而且像10年前互联网商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洪才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985"工程建设、孔子学院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惑,最大困惑乃是"钱学森之问"。~①"钱学森之问"引发了人们对大学行政化现象批判~②,并掀起了人们对"现代大学制度"探讨的热潮,最终"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成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重要主题之一。然而要真正解答"钱学森之问"并不容易,因为其中牵涉到复杂的体制机制问题,当然还有观念转变和路径依赖问题,这就促使人们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此时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俊超 陈琼英
高等教育具有适应社会与超越社会的双重性质,适应性是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超越性是其本体价值的体现。两者失衡于高等教育系统本身有限的反应能力与超负荷的外部环境需求,但实质上体现了对高等教育本质不同认识的冲突。我们应从历史性与发展性的角度把握两者关系,合理平衡高等教育的外部需求与内部反应能力,探索和提升理论的包容性,将历史、逻辑与实践相结合,实现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与超越社会的和谐共进。
关键词:
适应社会 超越社会 高等教育本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刚
高等教育出现结构性失衡问题,既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所产生的高校与社会适应机制缺失有关,也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扩张所采用的特殊模式有关,也有办学思路上的偏差。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需要政府发挥积极有为的政策,建立高校与社会对接的“市场中介”,高校需要创建一种基于能力培养的以适应性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余晖 覃晓晗
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适应论观念正式形成。这种观念强调,高等教育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与社会发展相协调。而稍后不久出现的引导论观念则认为,这种适应论提法对高等教育发展不利。多年以来,两种观念的交锋始终在进行。而在实践之中,一直是适应论占主导地位。历史证明了适应论的必然性,却也同时发现其在时代面前表现出的不足。如何用引导论填补适应论的不足,是当前需要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适应论 引导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阮成武
以往关于高中教育定位的热烈讨论,多是从高中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展开.而较少从受教育者——高中生的成长及其人生意义来认识。事实上,与其它人生驿站相比,高中注定是一个需要小心把握和认真抉择的十字路口,无论家长还是学子,都普遍将其视为实现纵向社会流动的人生跳板和成功通道。它充满着探险的执着、奋斗的艰辛、抉择的痛苦、进退的跌宕,忽而小径通桥,忽而穿越沟壑,忽而漫步坦途,忽而冲过关隘,忽而攀越险峰。实可谓希望与失望交加、选择与放弃纠结、梦想与彷徨同在、压力与动力混合、信心与忧虑伴随的过程。正因如此,高中注定了与筛选、甄别、竞争、淘汰、分流为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高等教育不只是教育的一个阶段,更不是其亚型或子集,高等教育不仅是教育还具有教育之外的含义。大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智识生活的场所,崇尚科研、自治和自由;而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的教育成就,主要追求人的形塑、启蒙和解放。
关键词:
教育 高等教育 大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彭越
瓶颈始终锚定着企业的整体盈利,不管你承不承认,它始终存在,与你的认知无关。因而,瓶颈应该基于"开源优先"的认知高度,上升到战略层面进行规划和设计。有一次,我跟一位企业高管谈及"瓶颈(Bottleneck)"概念时,他说:"瓶颈不是TOC管理体系所独创,其他管理体系也有,平时的日常管理也常常使用这个词语,没什么特别呀!"言外之意,使用TOC来讲瓶颈,不见得有什么新意,大家都很了解瓶颈的背后含义。这还是温和的表达,加上情绪的表述是:我很了解,不用跟我谈瓶颈,不就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