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7)
- 2023(11852)
- 2022(9734)
- 2021(8880)
- 2020(7556)
- 2019(16902)
- 2018(17139)
- 2017(31942)
- 2016(17620)
- 2015(19454)
- 2014(19763)
- 2013(19039)
- 2012(17264)
- 2011(15271)
- 2010(15796)
- 2009(15199)
- 2008(15426)
- 2007(14057)
- 2006(12763)
- 2005(12153)
- 学科
- 业(82042)
- 企(76615)
- 企业(76615)
- 济(71499)
- 管理(71493)
- 经济(71368)
- 财(30871)
- 业经(28235)
- 方法(27185)
- 农(25810)
- 制(23330)
- 务(21090)
- 财务(21058)
- 财务管理(21026)
- 企业财务(19887)
- 数学(18943)
- 数学方法(18784)
- 体(18711)
- 中国(18691)
- 农业(17887)
- 技术(17311)
- 贸(15719)
- 贸易(15714)
- 理论(15628)
- 易(15374)
- 体制(15368)
- 策(15297)
- 划(14904)
- 和(14023)
- 银(12685)
- 机构
- 学院(250434)
- 大学(244542)
- 济(106128)
- 经济(103973)
- 管理(98900)
- 理学(83317)
- 理学院(82562)
- 管理学(81569)
- 管理学院(81092)
- 研究(79575)
- 中国(65547)
- 财(57129)
- 京(51578)
- 科学(44145)
- 财经(42910)
- 江(41956)
- 农(41649)
- 所(39435)
- 经(38770)
- 中心(36592)
- 研究所(34547)
- 业大(33725)
- 农业(32317)
- 北京(32231)
- 州(31992)
- 经济学(31880)
- 财经大学(31235)
- 院(29058)
- 范(28883)
- 经济学院(28662)
- 基金
- 项目(154248)
- 科学(123046)
- 研究(118920)
- 基金(111810)
- 家(95040)
- 国家(94105)
- 科学基金(82671)
- 社会(76776)
- 社会科(72725)
- 社会科学(72708)
- 省(61960)
- 基金项目(58565)
- 教育(54725)
- 自然(50795)
- 划(49878)
- 自然科(49631)
- 自然科学(49617)
- 自然科学基金(48810)
- 编号(48555)
- 资助(44656)
- 成果(40121)
- 业(35875)
- 制(35867)
- 创(35551)
- 部(34775)
- 课题(34254)
- 重点(34223)
- 发(33082)
- 创新(32346)
- 国家社会(31728)
- 期刊
- 济(130457)
- 经济(130457)
- 研究(79615)
- 中国(57978)
- 财(50665)
- 管理(43859)
- 农(40668)
- 学报(32848)
- 科学(31754)
- 教育(30017)
- 农业(27301)
- 融(26978)
- 金融(26978)
- 大学(26744)
- 学学(25106)
- 技术(24781)
- 业经(23344)
- 财经(22525)
- 经济研究(19886)
- 经(19474)
- 问题(16655)
- 业(16361)
- 贸(14644)
- 财会(14420)
- 技术经济(14031)
- 世界(12849)
- 会计(12825)
- 现代(12802)
- 国际(12356)
- 商业(11981)
共检索到402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秀玉
企业是一个社会的微观经济主体,因此企业体制改革是国民经济微观层次的改革。理论界有不少学者如是说。然而,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国家作为宏观经济行为的主体,同时又以企业所有者的身份,介入了具体企业行为,从而使国家和企业各自充当了多重角色,彼此间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在论及企业体制改革的时候,必须将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纳入我们的视野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宝权
一正多谋──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新思路李宝权一、现行领导体制的弊端当前,不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的领导体制都是一正多副,即一名正职和多名副职。级别特别高的单位,领导班子副职多达十几人,客观上形成了副职只管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对下边是“钦差大臣”,对上边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泉信
围绕着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个中心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了第14个年头了。15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在政策调整上做文章:先后实行扩权放权、减税、让利;对老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在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创造出各种资产经营责任制形式,如第二步利改税,承包经营,等等。但无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如何调整政策,国有企业的活力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出现一些老大难问题。主要有:一是经营效益低下,亏损企业面大;二是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三是企业资金严重困难;四是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困难重重;五是产业结构调不过来;六是新的企业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新艳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其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共同推动社会前进。出版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满足人民群众多种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罡
本文认为企业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使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塑造出真正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作者分析了承包制改革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深化产权关系改革、建立新型的股份制企业形式是企业体制改革的方向。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彦伟
目前,在企业内部存在两种目的不同的统计行为。一是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官方统计行为;二是完全服务于自身生产经营的企业统计行为。前者应放在官方统计改革中加以研究和解决,并将伴随官方统计改革的最终成功而在企业内部消失;后者才是企业统计改革研究的重点,它的改革将伴随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而告终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大安
投资秩序是企业体制安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的资产增值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企业改制的初期阶段,新旧体制的衔接一般会引起企业投资秩序处于无序到有序的中间状态,这种中间状态会给企业投资乃至于生产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而可被认为是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一种成本支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油气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
油气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改革任务。我国油气领域市场化改革滞后,以及油气企业自身效益下降的问题,影响我国经济的竞争力,致使在全球油气变局中处于被动局面。应确立"一条主线、三个维度、多个环节"的改革思路,即改革以产业链为主线,从政府、市场、企业三个维度出发,对油气产业上下游各主要环节,包括矿权出让、勘探开发、管网运输、流通、炼化等环节进行全产业链的市场化改革,从而建立起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现代油气市场体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缪长江
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系度谈之四缪长江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创新,核心问题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其前提必须实行政资分开,即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运营职能分开,明确企业的国有投资主体。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经营体制由三个层次所构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慎之
国有企业重组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吴慎之(一)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达高 陆家伟 李旭勤
本刊1988年第五期间曾刊登《课题组长看改革》一文,本文是那篇文章的姊妹篇。两篇文章,一是从研究所角度、一是从企业角度看科技体制改革。江苏科委政研室的同志本着求实探索的精神,进行了对科技体制改革现状和前景的调查分析,对深化改革的决策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平
在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体制下,传统的企业工资计划管理体制对保证国家重点建设,保障全体职工基本生活水平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劳动、工资、社会保险等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企业工资计划管理体制与新机制的形成发生了碰撞。因此,改革传统的企业工资计划管理体制已迫在眉睫。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桂华 王洪忠
试论外汇体制改革对三资企业的影响金桂华,王洪忠1993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这次外汇体制的改革,对扩大改革开放,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和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许远莲 黄爱平
目前,外汇体制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一些新的外汇管理政策与具体操作办法都相继出台并正式实施。新体制运行后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一些外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指定银行及用汇大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外汇体制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这次外汇体制改革对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扩大进出口贸易都十分有利,具体归纳于以下几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