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6)
- 2023(9009)
- 2022(7030)
- 2021(6093)
- 2020(4736)
- 2019(10794)
- 2018(10502)
- 2017(20571)
- 2016(10984)
- 2015(12450)
- 2014(12659)
- 2013(12610)
- 2012(11800)
- 2011(10910)
- 2010(11365)
- 2009(10603)
- 2008(10228)
- 2007(9376)
- 2006(8915)
- 2005(8526)
- 学科
- 济(77623)
- 经济(77576)
- 管理(29150)
- 业(25952)
- 方法(22745)
- 地方(21795)
- 数学(20495)
- 数学方法(20380)
- 中国(18899)
- 企(18685)
- 企业(18685)
- 农(16442)
- 贸(14874)
- 贸易(14865)
- 易(14413)
- 业经(14310)
- 地方经济(14276)
- 财(11829)
- 学(11793)
- 出(11634)
- 农业(11066)
- 制(10563)
- 融(10139)
- 金融(10138)
- 发(9821)
- 环境(9264)
- 产业(8890)
- 银(8472)
- 银行(8466)
- 口(8291)
- 机构
- 大学(170895)
- 学院(170357)
- 济(89284)
- 经济(87715)
- 研究(65808)
- 管理(60893)
- 中国(51093)
- 理学(51016)
- 理学院(50393)
- 管理学(49685)
- 管理学院(49351)
- 财(38789)
- 京(36530)
- 科学(34613)
- 所(32804)
- 经济学(30609)
- 财经(30454)
- 研究所(28993)
- 中心(28806)
- 经(27621)
- 经济学院(27300)
- 江(26535)
- 农(24441)
- 北京(23587)
- 院(23527)
- 财经大学(22369)
- 范(21632)
- 师范(21475)
- 州(20967)
- 业大(20235)
- 基金
- 项目(103877)
- 科学(82613)
- 研究(77674)
- 基金(77273)
- 家(66573)
- 国家(66104)
- 科学基金(56572)
- 社会(53867)
- 社会科(51207)
- 社会科学(51194)
- 基金项目(39715)
- 省(37952)
- 教育(33896)
- 自然(32924)
- 自然科(32174)
- 自然科学(32168)
- 划(32008)
- 资助(31738)
- 自然科学基金(31601)
- 编号(29738)
- 发(25006)
- 成果(24411)
- 国家社会(23910)
- 部(23622)
- 重点(23416)
- 发展(21257)
- 展(20980)
- 课题(20972)
- 教育部(20785)
- 创(20336)
- 期刊
- 济(109352)
- 经济(109352)
- 研究(61833)
- 中国(35677)
- 财(29319)
- 管理(25362)
- 农(23834)
- 科学(22374)
- 学报(22123)
- 融(20729)
- 金融(20729)
- 经济研究(19146)
- 大学(17766)
- 财经(17136)
- 学学(16804)
- 农业(15644)
- 问题(15090)
- 经(15076)
- 业经(14835)
- 技术(14774)
- 贸(13560)
- 教育(13368)
- 国际(12298)
- 世界(10883)
- 技术经济(10560)
- 统计(9169)
- 经济问题(8920)
- 现代(8659)
- 经济管理(8453)
- 业(8448)
共检索到281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井百祥
走出计划经济的认识误区加快西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井百祥(兰州730070,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中国西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部地区市场化的滞后。在推进市场化的问题上,西部地区还存在着许多计划经济的认识误区,对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晓西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市场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边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前30年,分为5个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进程,又可分为4个阶段。以不同历史阶段为背景,以不同时期的政策变迁为参照,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为边界,再现60年中国市场化进程的脉络。
关键词:
市场化 改革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社会主义过去曾经实行过计划经济,为什么现在要改行市场经济呢?这是一个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给予认真回答的问题。现从历史发展角度作一探索。一、计划经济是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的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以后,社会主义从理论走上实践。如何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什么样模式?严峻地摆在第一代社会主义制度创建者面前。先知是没有的。早在1918年3月俄共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一方面坚定地指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继绳
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计划经济国家,大都放弃了计划经济,搞起市场经济来了。这几乎成了一股国际潮流。这股潮流的出现有没有一定的必然性呢?怎样看待二十世纪国际性的计划经济的实践呢?社会主义的前途究竟怎么样呢?对这一系列的重大问题,人们期待着明确的回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乌力吉巴图
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民族地区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伐和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势在必行,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们只能因势利导加速推进这个进程。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创造经济基础和条件。但当前边远民族地区在经济市场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加快边远民族地区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思路和对策如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超愚
本文试图阐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适度结合的经济调节机制的原则与方法,以及二者适度结合的体制形式:这是没有经过事实检验的假说,意图用以说明现实经济过程的分析参考系。一、方法论的若干假定1.1.关于经济调节机制。依据机制概念的职能内涵定义经济调节机制为a、实现社会经济目标的b、协调经济运行的方式与作用过程。就其结构含义理解,经济调节机制就是宏观经济主体(可以抽象为中央一级政府)将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家计单位)纳入经济运行预期态过程二者的控制与被控制联系。以下经济调节机制在这样定义基础上使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婧
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现实状况考察 ,提高西部市场成熟度应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内容。西部地区相对滞缓的市场化进程尤其是落后的市场网络已成为西部经济腾飞的瓶颈 ,应从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政府职能三方面提升西部地区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市场化进程 市场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小宁 周晓唯
基于市场化进程的视角,采用系统广义矩(SYS-GMM)方法估计了西部地区研发投入、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考虑市场化进程的情况下,资本投入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下降,劳动投入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大幅上升;在考虑和不考虑市场化进程的条件下,西部地区命令控制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工具对技术创新的作用都不显著,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工具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显著为正,当期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上一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市场化进程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研发投入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Y·康特尔 X·哈努什 唐公昭
本文认为,从集中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20世纪近10年全世界的主要问题之一。市场广义上被视为有效利用资源的工具,其主要特点是估定价格和提供信息。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主存在着寻求利润的期望,有着随时获取高额收入甚至超额利润的可能性。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目前有“软着陆”和“建设性破坏”两种办法,作者是主张采取后一种办法的。作者认为采取后一种办法主要应避免灾难性的社会冲突危机,为避免这种危面的出现,一是必须考虑重建国家预算,二是可以依外靠债和国际援助,三是争取适当的外国投资。本文仅作为研究时的考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我国的十年经济改革取得很大成就,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把今后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确定为: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确贯彻这个指导方针,也是当前深化和完善改革的重要关键。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十分复杂的实际问题,不少人进行了有益的论述,还待深入探索。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家亨
我国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国民经济的发展既要符合计划经济的要求,也要符合商品经济的一般要求,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适应这种客观要求的经营管理体制模式。一、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必须构造合理的体制基础,采取多种结合形式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需要一个相应的体制基础才能实现。这个体制基础主要是由宏观调控、企业机制和市场体系三个方面所组成。宏观调控体制是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关键环节,起着导向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光学,张志,王长城,汪廷忠,张怀富,陈远敦,谢伯龄,刘纯泽
一、什么是综合平衡法?作为计划方法的综合平衡,是指对计划时期的社会各种需要和人、财、物资源进行科学的测算、并在需要和资源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和不断调整,从质与量二方面、预先地揭示和确定计划时期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所需保持的比例关系,从而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的一种方法。综合平衡法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方法,编制计划、检查计划,调整计划,都要用综合平衡法对对立双方进行分析、计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忠良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飞跃。为使这一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金法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李鹏总理在全国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三种形式,即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在一个局部地区如何使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台州地区的实际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