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4)
2023(8413)
2022(6739)
2021(6431)
2020(4840)
2019(10912)
2018(10602)
2017(20376)
2016(11349)
2015(12317)
2014(12138)
2013(12044)
2012(11221)
2011(10116)
2010(10215)
2009(9396)
2008(8796)
2007(8295)
2006(7531)
2005(6627)
作者
(30515)
(26232)
(25463)
(24439)
(15840)
(12599)
(11328)
(10150)
(9654)
(9005)
(8928)
(8580)
(7926)
(7837)
(7809)
(7628)
(7561)
(7400)
(7290)
(7191)
(6525)
(6269)
(6200)
(6087)
(5947)
(5788)
(5778)
(5398)
(5254)
(5173)
学科
(49630)
(49226)
经济(49181)
农业(33259)
(32529)
管理(18575)
业经(16847)
地方(16179)
中国(16070)
(13765)
贸易(13762)
(13574)
方法(13519)
农业经济(12577)
数学(12462)
数学方法(12377)
(11419)
(10962)
(10216)
企业(10216)
(9886)
(9772)
劳动(9755)
(9571)
农村(9554)
发展(9195)
(9182)
(8827)
土地(8522)
(8214)
机构
学院(154817)
大学(146193)
(68419)
经济(67047)
管理(56360)
研究(54556)
(48671)
理学(48657)
理学院(48171)
管理学(47459)
管理学院(47200)
中国(43363)
农业(36507)
科学(32770)
业大(30235)
(29539)
(27693)
(27396)
中心(26797)
(25815)
研究所(24737)
(22700)
农业大学(22633)
(22352)
师范(22233)
财经(21228)
经济学(20808)
(19789)
(19411)
经济管理(19386)
基金
项目(105730)
研究(83656)
科学(83461)
基金(74407)
(63755)
国家(63027)
社会(54509)
科学基金(53441)
社会科(51105)
社会科学(51093)
(46075)
基金项目(39964)
编号(36355)
教育(36057)
(35186)
自然(30499)
自然科(29692)
自然科学(29685)
(29571)
自然科学基金(29105)
成果(28350)
资助(28064)
(26411)
课题(24632)
(23410)
重点(23392)
发展(22332)
国家社会(22302)
(22002)
(21974)
期刊
(85686)
经济(85686)
(56838)
研究(43178)
中国(39295)
农业(38770)
学报(23879)
科学(22697)
业经(21715)
大学(19682)
学学(18883)
(18037)
金融(18037)
(17612)
(17249)
教育(16889)
农业经济(14968)
管理(14522)
农村(14428)
(14428)
问题(13306)
技术(12273)
世界(10748)
资源(10660)
(10582)
经济研究(10203)
经济问题(9917)
农村经济(9625)
财经(9162)
社会(9126)
共检索到241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倪琳  宋安安  郑艳东  张长春  
[目的]当前的村庄整治实际工作中,特别对于山区生态较脆弱的区域,在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前需考虑区域生态条件,统筹好村庄整治工作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使村庄向着生态友好型发展。[方法]文章选择太行山区的河北省涞源县为研究区域,首先以生态服务性和生态脆弱性为出发点,综合评价县域生态重要性,以此评价结果作为基础来约束未来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生态安全性,然后以改善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为原则,对285个行政村的整治潜能进行评价,最后将整治潜能评价结果落在生态重要性分区图上,运用互斥矩阵模型,将农村居民点合并为重点发展区、积极发展区、转型发展区、限制发展区4种整治区域,并针对不同整治类型区提出不同的整治模式及发展方向。[结果]涞源县农村居民点分布在重点发展区的面积为1 565.52hm~2,积极发展区面积为1 648.92hm~2,转型发展区面积为619.32hm~2,限制发展区面积为550.84hm~2。[结论]这不仅有利于山区农村居民点的资源优化整合,同时在居民点整治活动时空安排及区域生态保护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秀倩  
本文采取典型调查的方式,对河北省保定市1000户农民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卫红  刘秀娟  刘冬蕾  
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诸多限制,本文选取河北省保定市8村庄的农村已婚女性为研究样本,应用prob it模型分析其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为促进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转移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时金芝,苏志霞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么新  王双正  左刚  刘刚  陈元浩  张宇丞  李戎戈  赵雪峰  洪群联  
涞源基本情况涞源县地处河北省保定市西北部山区,与山西省交界,距北京、天津、石家庄均不到250公里。县域面积2448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是革命老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阳  
本文针对易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拓展公共服务体系覆盖面、提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功能性等对策思路,以期提升该地区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的能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芳  
随着三大传统就业渠道吸收能力的减弱 ,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努力开拓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新途径 :一是要开发和推广劳动密集型农业技术 ;二是要拓展开发农业资源的深度与广度 ;三是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凯  
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途径李文凯(河北省邯郸市委农工委)我国人口过多,存在着劳动力过剩问题。全国11亿多人口中9亿在农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因而安排剩余劳动力的战略重点在农村。(一)农村就业不充分现象严重,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目前,全国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立军  郭凤玉  
本文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内在联系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在城市化进程中要面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梁彩兴  刘冬蕾  赵卫红  
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比较重,解决好农民最关心的就业问题成为战略发展重中之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和背景下,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对于加快河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河北省的抽样调查数据,科学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促进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就地转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磊  崔爱平  徐晓明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以农村和乡镇非农产业吸纳为主,其次为城市化的吸引。但从分析模型中显示,城市化变量的影响系数不大,说明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用有限。实际情况也是这样,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还是以农村和乡镇中的非农产业的就地转移为主要途径。因此,我们不能单纯依靠工业扩张解决日益凸显的失业问题,而应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适当控制城市工资率的提高,同时重点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俊国  李加林  王占利  王克柱  
该文利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和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应用此模型对涞源县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豹子窝、晴云峰等10个景点为一级景点,云盘谷、仙人桥等6个景点为二级景点,其余为三或四级景点。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峰林景区、十瀑峡景区为一级景区,拒马源景区为二级景区。针对各景区旅游资源特色对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军英  刘俊杰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农业生产实际所需劳动力、非农就业隐性失业劳动力数量的测算,估算出了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为594.6万人,并结合调查数据对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女性劳动力占剩余劳动力的比重较大,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钧  
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的关键。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劳动力转移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劳动力转移的性别、区域、文化程度、培训、产业分布、地区分布和转移的组织方式等角度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