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18)
2023(15785)
2022(13327)
2021(12096)
2020(10494)
2019(24232)
2018(23577)
2017(45251)
2016(24712)
2015(27679)
2014(27607)
2013(27698)
2012(25970)
2011(23406)
2010(23986)
2009(22795)
2008(23524)
2007(21654)
2006(19457)
2005(18107)
作者
(74761)
(62260)
(62078)
(59274)
(39933)
(30095)
(28284)
(24391)
(23539)
(22611)
(21370)
(20932)
(20421)
(20025)
(19800)
(19384)
(18580)
(18534)
(18241)
(18022)
(15666)
(15604)
(15521)
(14447)
(14215)
(14020)
(13872)
(13833)
(12780)
(12523)
学科
(110634)
经济(110488)
(96762)
(87162)
企业(87162)
管理(86763)
方法(48138)
数学(37888)
数学方法(37383)
(36471)
(33927)
业经(32931)
中国(27387)
(24900)
财务(24845)
财务管理(24795)
(24575)
企业财务(23480)
农业(23185)
(22639)
(22615)
贸易(22604)
(21984)
理论(20824)
技术(20341)
地方(19391)
(19307)
(18714)
(18505)
(17728)
机构
学院(367924)
大学(367861)
(154903)
经济(151717)
管理(143378)
研究(124727)
理学(121572)
理学院(120287)
管理学(118328)
管理学院(117638)
中国(99152)
(79445)
(76161)
科学(75401)
(67298)
(65021)
(59445)
财经(58624)
研究所(58138)
中心(56891)
业大(55319)
(52948)
农业(52410)
北京(50920)
经济学(46835)
(46329)
(45457)
(45092)
师范(44967)
财经大学(42971)
基金
项目(230972)
科学(181722)
研究(168008)
基金(167428)
(146767)
国家(145481)
科学基金(124182)
社会(106483)
社会科(100825)
社会科学(100793)
(91082)
基金项目(87471)
自然(80405)
自然科(78535)
自然科学(78506)
自然科学基金(77166)
教育(76755)
(75937)
资助(69215)
编号(67115)
成果(55318)
重点(52514)
(51076)
(49843)
(49760)
课题(47053)
(46758)
创新(45906)
科研(44732)
国家社会(43923)
期刊
(182029)
经济(182029)
研究(112761)
中国(75620)
(64705)
(62037)
学报(58765)
管理(58216)
科学(54420)
大学(45048)
学学(42382)
农业(41216)
教育(38000)
(35913)
金融(35913)
技术(33546)
业经(30878)
财经(30251)
经济研究(28040)
(26211)
(24736)
问题(24584)
(21220)
技术经济(20943)
(18214)
世界(17976)
财会(17910)
国际(17714)
统计(17632)
现代(17217)
共检索到576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余菁  
国有企业,是一个内涵丰富而难以精确定义的概念。这为关于国有企业行为的形形色色的理论解释,提供了大行于世并形成理论丛林的肥沃土壤。本文的出发点是,分析国有企业问题时,研究者总是将具体的企业问题嵌套在一个既定的时代与环境背景中来进行考察,不同的研究对象对应的是有着不同现实意义的问题,其研究也将各自指向大相径庭的结论。基于上述思想,作者紧扣20世纪国有企业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三个中心议题——目标、绩效与治理,梳理和归纳各种代表性的理论观点,用以作为对复杂的国有企业行为的一个综合分析框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培林  
企业的人员过密化,或者说隐性失业的存在,按照奥肯定律的解释,是由于厂商在雇佣成本方面的考虑,在产量减少时保留一定富余人员的成本可能低于在产量扩大时再重新雇佣和培训新工人所需的成本;科尔内虽然考虑到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但基本上也是认为囤积劳动是针对劳动短缺的选择。本文提出,在赋予国有企业就业和生活保障功能的情况下,企业就具有了利润最大化和职工福利最大化的双重目标,人员过密化是其逻辑结果。由于福利的刚性特征,要改变这种逻辑并保持社会稳定,必须建立更有效率并能提供同样保障水平的替代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灿明  
以往对国有经济的研究 ,都是以统一的产权结构作为假设前提的 ,但事实上社会经济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产权结构 ,一种是公有产权结构 ,一种是私有产权结构 ,这两种不同的产权结构分别有着与之相对应的产业定位。一般说来 ,竞争性、盈利性产业宜采用私有产权结构 ,而非 (弱 )竞争性、非 (弱 )盈利性产业宜采用公有产权结构。基于此 ,笔者认为 ,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企业 ,采用的是公有产权结构 ,它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产权不明晰 ,而是产权结构与产业结构错位 ,即把大量应采用私有产权结构的竞争性、盈利性产业放置到了公有产权的舞台。因此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实现产业定位与产权结构相吻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力涛  
本文将预算管理、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和目标管理等工具有机结合在一起,创建了评价企业年度间经营成果的企业预算效绩目标管理法(BPO)方法。BPO方法采用企业效绩评价体系对企业经营状况和基于预算的当期经营目标进行效绩评价,并参考企业上期效绩评价值确定当期效绩评价值目标;对企业往期和本期效绩评价值以及评价值目标进行差量、增量及短期趋势分析;从而得出企业年度间经营成果的定量评价。本文进一步提出了BPO方法结果在经营者业绩考核中的应用思路。其结果能够为考核经营者提供较为刚性的依据,以保证对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效绩的目的。作为综合效绩管理方法,BPO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具有刚性,能够将企...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朝华  陈其广  
引外资入国有企业的综合代价问题─—关于福州铅笔厂“合资承包”争议的分析韩朝华,陈其广借助外资推动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机制转换,在许多地方被视为是搞活国有企业的有效途径,但海外投资者无利不来,利用外资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外双方在资产权益上相互博弈、既合作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军林  万燕鸣  张英杰  
本文从国有企业内生性制度特征出发,构建了一个双重激励下的国有企业及其经营者行为的分析理论,展示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企业组织行为特征的多样性。本文认为,这种内生性制度特征决定了企业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双重激励比较合适地描述了经营者的行为,同时为我们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很好的逻辑起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瑞明  
国有企业效率一直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焦点问题。围绕中国国有企业效率的相关问题,既有文献大体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第一,利用企业或行业层面的数据测度和比较国有企业的直接效率;第二,从宏观和间接的视角论证国有企业整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调国有企业的"间接效率"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第三,在认识国有企业效率的基础上,分析国有企业效率相对低下的原因;第四,探索国有企业改制的效果、改制后绩效改善的原因以及改制的激励约束条件。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最后,在总结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指出这一领域未来可能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苏  姚立根  李继勇  
一、绩效评价的意义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要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就必须不断促进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充满活力,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结合的问题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厦就不能真正建立起来。由于传统体制的长期影响、历史形成的诸多问题、多年以来的重复建设以及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相当一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贤淑  
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中国国有企业正在设法重组自身的资产。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即国企更需要重组自身的无形资产 ,尤其对人力资本的重组不可忽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戴天顺  
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在整体上还没有搞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国有企业目标不明,改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国有企业目标是国有企业运行的理想状态,也是国有企业管理核心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取向。本文就国有企业目标特征,国有企业目标确定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邓鸿勋  
关于国有企业“三年走出困境”的思考邓鸿勋最近,中央领导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在三年内走出困境。就是说,解决国企改革这一重大战略难题要在本世纪内取得实质性进展。“三年”这一基本估计是我们在过去十余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对形成国企困境的原因已经进行了长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艳  王浣尘  
基于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和当前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现实背景,本文将产品市场开放和国有企业民营化置于一个框架内进行分析,探讨在政府、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多方博弈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民营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民营化可能导致本国企业降低产量,其原因在于产权变化后的企业在决定产量时较少考虑维持就业等非利润因素,同时由于国外企业参与了竞争,减少了其垄断利润。接下来分析了技术创新、税率等因素的变化对均衡产出和企业利润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本文结论所蕴涵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炳雷  
随着国有企业效益增加和竞争、经营状况的改善,必然会有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这种客观要求其根源在于国有企业自身特殊的性质,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结果和成果的体现。不过在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一要注意控制沉淀成本的投入水平,避免形成新的预算软约束;二要注意秉持社会责任的诚信原则;三要注意所承担社会责任的条件与范围,仔细衡量沉淀成本与收益,从而找到恰当的平衡点,使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获得最佳的总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