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4)
- 2023(4423)
- 2022(3955)
- 2021(3815)
- 2020(3207)
- 2019(7294)
- 2018(7351)
- 2017(14246)
- 2016(7859)
- 2015(8650)
- 2014(8603)
- 2013(8599)
- 2012(8327)
- 2011(7562)
- 2010(8184)
- 2009(7751)
- 2008(6571)
- 2007(5853)
- 2006(4949)
- 2005(4494)
- 学科
- 济(31810)
- 经济(31780)
- 管理(18611)
- 业(18396)
- 企(14221)
- 企业(14221)
- 贸(13336)
- 贸易(13334)
- 易(13085)
- 方法(12473)
- 出(11079)
- 数学(10934)
- 数学方法(10830)
- 农(9245)
- 中国(8447)
- 财(8183)
- 口(8010)
- 出口(8007)
- 出口贸易(8007)
- 制(6390)
- 地方(6260)
- 融(6154)
- 金融(6153)
- 业经(6130)
- 农业(6029)
- 关系(5919)
- 学(5425)
- 体(5187)
- 银(5103)
- 银行(5087)
- 机构
- 学院(107141)
- 大学(106773)
- 济(45293)
- 经济(44272)
- 研究(39085)
- 管理(38471)
- 理学(32849)
- 理学院(32433)
- 管理学(31861)
- 管理学院(31682)
- 中国(29403)
- 科学(22731)
- 京(22645)
- 所(20439)
- 财(20391)
- 农(19114)
- 研究所(18544)
- 中心(17270)
- 江(16282)
- 财经(16025)
- 业大(15564)
- 范(15363)
- 师范(15249)
- 农业(14959)
- 经(14616)
- 北京(14408)
- 院(14313)
- 经济学(13922)
- 州(13028)
- 经济学院(12675)
- 基金
- 项目(69776)
- 科学(54195)
- 研究(52941)
- 基金(49349)
- 家(43055)
- 国家(42641)
- 科学基金(35447)
- 社会(32881)
- 社会科(31063)
- 社会科学(31058)
- 省(27016)
- 基金项目(25862)
- 教育(25288)
- 划(23014)
- 自然(22076)
- 编号(22041)
- 自然科(21578)
- 自然科学(21571)
- 自然科学基金(21207)
- 资助(20675)
- 成果(18593)
- 部(16296)
- 课题(15766)
- 重点(15729)
- 发(15466)
- 创(14542)
- 教育部(13985)
- 性(13788)
- 创新(13556)
- 大学(13433)
共检索到166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沱生
2012年秋钓鱼岛争端的激化在中日间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安全危机,中日两国一度走到了军事冲突的边缘。2014年底,经过艰苦努力,中日双方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两国关系走出最危险的阶段,开始趋向稳定与改善。然而,中日关系仍然存在重大分歧并面临新的挑战。只有进一步落实四点原则共识,切实管理好两国的海上争端、历史摩擦,继续恢复与加强对话交流和尽力开展一切可能的合作,中日关系才有望逐步恢复正常状态,重新走上构建战略互惠新型关系的正确道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池元吉
中日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体现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但近年来在两国以友好合作为主流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出现了政治关系紧张、经济关系扩大的不对称现象。这是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所致。但一国的国际战略和政策,不可能以某一集团利益为转移,而是以国家的基本利益为基础,以国与国之间的战略需求为根据。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互战略需求,“中国威胁论”将不攻自破,从长远来看,两国关系虽还可能出现某些摩擦和挫折,但和平、友好、合作将成为主流,发展中日间的经济、文化关系的总趋势不会逆转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秀石
“金权政治”再次发展为日本国民对政党政治和政府机构的信任危机。日本政党右倾化,出现了国家主义威胁议会政治、“文官”无力统制军方等危险征兆。近年“安全神话”的破灭导致价值观崩溃,丧失社会安全保障感的日本民众对内寻求精神寄托和期待改革,社会不稳定因素膨胀。少数政治家为转移国内矛盾,取悦对政府不满、对外寻求发泄对象的国民,迎合媒体煽动起来的排外情绪,争取政治资源,损害中日关系。
关键词:
日本政治 中日关系 金权政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海燕
“新时代现实主义外交”是日本岸田政府的外交新旗帜,它由三大支柱支撑:维护“普世价值”是其第一支柱,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被视为第二支柱,“守护国民的生命与生活”则作为第三支柱。在宏观层面,“岸田外交”是日本在国际格局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最大限度追求国家利益的产物;在中观层面,它是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地位在对外政策领域的总体规划;在微观层面,它是岸田个人政治理念与国内政治力学结构博弈的结果。在实践中,日本以“价值观”为政策导向,拓展与“共享价值观”国家间的政策协调,压缩价值观“异己”国家的政治空间;以追求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非以解决全球问题、提供公共产品为价值追求,有选择地参与全球治理;最能体现“岸田外交”本质的是“守护国民”的外交举动。日本外交将地区安全局势作为达成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政策工具,绑架了日本与周边国家间关系,使其成为国内政治议程的附属品,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日关系将难以转圜向好。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化解日本话语移植与政治挪用可能造成的风险,预防其摧毁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将成为中国外交努力的方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明 郑英 敬云川
文章首先评估了欧债危机的发展现状,包括欧洲危机的演进历程、潜在冲击以及对欧洲银行业造成的挑战;其次剖析了当前应对欧债危机的各种政策选择,包括利用EFSF/ESM机制、IMF的参与、发行欧洲债券以及由ECB担任最后贷款人,并分析了各种政策选择面临的制约因素;最后展望了欧债危机的三种可能前景:财政一体化、欧元区解体以及维持现状,并指出财政一体化前景的概率最高。
关键词:
欧债危机 EFSF 欧洲债券 财政一体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高宏久
冷战后中日关系的冷淡甚至紧张有客观的结构性因素和民族心理文化因素。就中方来说 ,基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和平崛起这个根本利益 ,有必要通过营造中日利益共同体来化解中日分歧和矛盾。
关键词:
中日关系 战略选择 利益共同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肖远
自1997年7月金融危机爆发后,泰国经济增长持续走低,由1996年的6.7%,降至1997年的0.6%,1998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泰国经济近年内能不能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笔者认为,一要探明引发泰国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因素;二要认清泰国金融危机的性质,把握...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田中景 李红
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的30年间,双方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尽管也发生过摩擦和纠纷,但笔者认为,两国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经济互补关系和相互依赖关系:中国需要日本的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经验等;日本需要中国的劳动力、土地、市场、能源和原材料等。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21世纪,两国在经济方面加强相互依赖、发展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经贸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军梅
俄罗斯是中国的重要战略伙伴,在后危机时代研究如何拓展两国金融合作的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以回顾中俄金融合作的平台机制、领域及瓶颈问题为基础,以中俄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诉求为主线,探寻后危机时代中俄两国在共建合资银行、开发能源金融、实施货币政策协调及主权基金运行等领域深化合作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合作 中俄 后危机时代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崔志鹰
朝鲜半岛“核危机”的上升,使朝美关系再度陷入紧张状态。美国如何处理朝鲜“核”问题与它在朝鲜半岛和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战略有关,从长远看,朝美关系仍然有改善的可能性。
关键词:
核危机 朝美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小泉内阁对内对外政策取向,重视日美同盟关系,意欲修改和平宪法,要正式参拜靖国神社等言行主张,无疑给东北亚地区国际政治发展,尤其对中日关系的未来前景增添了新的不安和不确定性因素。中国面对的是一个要做 “正常国家”却又不愿承认和清算侵略历史的日本,一个经济上强大、政治作用也不断扩大的日本。要在警惕和阻止日本的政治右倾化和军国主义化倾向的同时,发展同日本的双边关系。
关键词:
小泉内阁 政策取向 中日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鲁直
1972年9月中日两国结束战争状态,正式恢复邦交,具有双重的历史意义。从中日双边关系来说,它宣告了1874年以来近百年之久的日本侵华史的正式终结,中国作为战胜国,日本作为战败国,重新把两国关系建立在主权平等、睦邻友好的基础上;从亚洲太平洋地区来说,它宣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雪妍 俞子荣 蔡桂全
中日韩三国在经贸领域拥有广泛合作基础与共识,并已构建紧密、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结构。但是,后疫情时代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韩对华合作面临对外政策导向与经济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对中日韩经贸合作产生重大影响。文章梳理中日韩经贸合作的基础与机制,分析当前经贸合作面临的关键挑战与发展机遇,建议在寻求新兴领域合作潜力的基础上,以新型产业竞合关系稳定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以RCEP框架下的自贸联系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最终以中日韩经贸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全球经济恢复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宏恩 孙汶
中日韩三国同属于亚洲重要的经济体,地理位置相邻,历史文化也多有相似之处。近年来,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经贸关系也愈来愈密切。200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了中日韩自贸区的构想,希望能通过建立自贸区,取消关税和贸易限制,促进三国整体经济福利的增长。2015年5月21日,中日韩自贸区在首尔进行了第7轮谈判。中日韩自贸区如果建立将是涵盖15亿人,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崇宇 刘仲仪
在全球化浪潮下,产业革命和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更新、升级的需求大幅提升。在政府的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下,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进军国际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成效显著。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