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78)
- 2023(5377)
- 2022(4299)
- 2021(4513)
- 2020(3512)
- 2019(8410)
- 2018(8304)
- 2017(13626)
- 2016(8504)
- 2015(10013)
- 2014(9889)
- 2013(9169)
- 2012(8700)
- 2011(8234)
- 2010(8213)
- 2009(7181)
- 2008(6924)
- 2007(6018)
- 2006(5453)
- 2005(5172)
- 学科
- 济(29574)
- 经济(29550)
- 教育(18793)
- 中国(18351)
- 管理(13780)
- 方法(13088)
- 数学(12337)
- 数学方法(12249)
- 业(11480)
- 贸(8570)
- 贸易(8562)
- 易(8476)
- 农(7727)
- 企(7351)
- 企业(7351)
- 学(7051)
- 理论(6693)
- 发(6657)
- 发展(5769)
- 教学(5765)
- 展(5647)
- 财(5601)
- 关系(5463)
- 制(5278)
- 出(5244)
- 农业(4787)
- 银(4755)
- 银行(4755)
- 行(4693)
- 技术(4560)
- 机构
- 大学(116843)
- 学院(108804)
- 济(49281)
- 研究(49044)
- 经济(48497)
- 管理(32616)
- 中国(31640)
- 理学(27869)
- 理学院(27411)
- 教育(27314)
- 京(27221)
- 管理学(26971)
- 管理学院(26728)
- 科学(25420)
- 范(24972)
- 师范(24891)
- 所(24157)
- 研究所(22130)
- 师范大学(21089)
- 财(20649)
- 中心(19358)
- 北京(19051)
- 经济学(17373)
- 院(17284)
- 财经(16725)
- 经(15702)
- 经济学院(15658)
- 江(15137)
- 农(13597)
- 研究中心(13492)
- 基金
- 项目(68744)
- 研究(58799)
- 科学(56575)
- 基金(49470)
- 家(42718)
- 国家(42296)
- 社会(37380)
- 社会科(35284)
- 社会科学(35279)
- 教育(35230)
- 科学基金(34704)
- 编号(24252)
- 基金项目(24213)
- 省(23824)
- 划(23724)
- 成果(23081)
- 资助(20804)
- 课题(20690)
- 部(19401)
- 自然(18729)
- 自然科(18328)
- 自然科学(18322)
- 自然科学基金(18030)
- 中国(17960)
- 教育部(17679)
- 重点(17570)
- 年(17020)
- 发(16543)
- 性(16317)
- 国家社会(15940)
共检索到180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一兵
连续6年的扩招引发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公平三大热点问题,激化了中国高等教育众多深层次矛盾。引发这些深层次矛盾的源头在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四重过渡,即性质上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服务对象从不发达的封闭的农业和产品经济向面向全球的外向型经济过渡,高等学校的地位从社会边缘逐步向社会中心过渡,其赖以生存的体制从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开放多元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高等学校是过渡的主体,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严重滞后,是高等学校缺乏动力、活力、能力和潜力,在过渡中处于被动地位的根本原因。更新理念,深化体制改革,是走出和克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众多深层次矛盾的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连绪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生源、质量、毕业生就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面临重大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客观上需要高职教育实现四重过渡:学制系统从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过渡,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过渡,办学模式从学校单独办学到校企合作办学过渡,人才培养从强调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过渡。这四重过渡的根本实现,需要通过深化教育学制、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来推进。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四重过渡 体制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枭鹰
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兼具知识体系、范畴体系、理论体系和规律体系的综合属性,是高等教育学体系建设的"元点"和"回归点"。作为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可看作一种关于高等教育的逻辑化、原理化、系统化的"高深知识集合体";作为高等教育学范畴体系,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集中表征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学范畴运动;作为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主要以理论的方式出现、以理论的形态存在;作为高等教育规律体系,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以建立高等教育规律体系为其责任、使命、承诺和目标。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展立新 陈学飞
高等教育"适应论"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从社会需求角度阐述和沦证高等教育问题的理论。该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把制约教育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凶素等同于"规律",并由此概括出高等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一是强调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外部规律";二是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内部规律"。它尤其强调外部规律对内部规律具有强制和制约作用,从而把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系列问题都归于高等教育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熊庆年 张珊珊
社会主体参与公共管理即为社会治理,社会治理较之强政府控制更为有效。当前我国社会主体的参与形式和程度尚处在初始状态,还未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提高高等教育公共管理水平的必需,良好的社会治理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培育,应当充分利用当前政府行政改革的契机,发展社会治理组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治理 社团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清
据俄罗斯报纸网2007年3月10日报道,昨天俄罗斯政府会议通过了两项非常重要的法律草案——《双级教育体制过渡法案》和《国外劳动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谢作栩
本文从分析美国马丁·特罗教授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的传播、验证和修正入手 ,考察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践过程 ,探讨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的过渡阶段的特点 ,从而揭示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过渡阶段所存在的局部质变推动总体量变的特征。
关键词:
精英教育 大众教育 过渡阶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复兴
认识教育政策的本质涵义对教育政策分析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认为 ,应从现象形态、本体形态、过程特点和特殊性质四个视角来全面认识和理解教育政策的涵义。在现象形态上 ,教育政策是教育领域政治措施组成的政策文本及其总和 ;在本体形态上 ,教育政策是关于教育利益的分配 ;在过程方面 ,教育政策是一个动态连续的主动选择的过程 ;在特殊性质方面 ,教育政策在活动过程和利益分配方面具有不同于一般公共政策的特殊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大学教育科学》第2期发表了陈廷柱、姜川对美国菲利普·阿特巴赫教授的专访。阿特巴赫教授在论及高等教育强国的具体判断标准问题时说,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但事实上我们很难说清楚什么是一个真正成功大学的标准,也很难说清楚判断高等教育强国的标准有哪些。我们也只是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健生 陈玥
比较教育的危机在于高水平研究的匮乏。比较教育乃基于文化理解的教育研究活动。根据文化理解的程度、研究方式及成果水平的不同,比较教育研究可以划分为"四重境界",即文献综述式——"入门级"、模型或理论指导式——"专家级"、数据挖掘式——"高深级"和融会贯通式——"大师级"。这四重境界既是四种不同的研究类型,也是四种不同的研究水平。比较教育要维护学科尊严、赢得学科声誉,就必须由初级水平向高深水平不断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北生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其目的在于育人,因此,教育应具有清醒的生命意识和育人价值。一、人的生命的内涵 人之生命是什么?笔者认为:“三个统一”和“四个面对与和谐”构成了教育的生命意识及生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靖山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构建起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间的立交桥,将学生提升学历的要求与学校教学资源和自学考试优势结合起来,是自学考试创新机制,与职业教育合作共赢的改革新模式。构建与运行的关键环节包括: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明确相关职责;建立与管理考生档案;制订并实施教学计划;全方位评价考生成绩,突出过程性评价;组织学生参加自学考试;考生成绩上报、审核、合成,免考课程成绩确认;实践环节考核与毕业论文答辩。
关键词:
自学考试 职业教育 立交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屹 方绪军
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是系统科学在职业教育应用的体现,是专业组织系统在一定环境下最易生存、最稳定的状态。构建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必须处理好理念、路径、运行、动力等四重逻辑结构中的四对矛盾,具体包括绝对开放性与相对开放性、线性与非线性、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反馈性与非反馈性等四重逻辑。基于此,职业教育专业自组织系统的重构应该包括坚持异质同化、同质顺应的开放性思维;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融合性路径;形成知识势差与技术势差常态性互动;构建多层次、双向度的信息反馈性机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专业自组织系统 四重逻辑 重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心慧 李志明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全局,密切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的具体实践,形成一系列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战略方向,需要系统认识“为什么建设教育强国”的鲜明价值逻辑、“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的科学理论逻辑“、建设教育强国从何而来”的深厚历史逻辑“、怎么样建设教育强国”的清晰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深刻彰显了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的价值导向性,体现了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思想引领性,刻画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主动性,阐明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的实践创新性,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思想 教育战略 内在逻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浩歌
明眼人一看便晓得,此题目由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而来。然而,它又是贴切的和有自己内涵的。2007年,是全国各行各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年份。高等教育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又是民生问题的重要关注点,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高教工作如何在去年取得明显进步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贯彻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