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4)
2023(830)
2022(721)
2021(717)
2020(554)
2019(1182)
2018(1153)
2017(2134)
2016(1219)
2015(1352)
2014(1410)
2013(1550)
2012(1718)
2011(1706)
2010(2223)
2009(2653)
2008(1364)
2007(997)
2006(815)
2005(733)
作者
(3884)
(3193)
(3167)
(3060)
(2071)
(1600)
(1451)
(1220)
(1199)
(1182)
(1150)
(1114)
(1109)
(1034)
(1023)
(993)
(985)
(947)
(929)
(898)
(792)
(786)
(771)
(722)
(721)
(720)
(704)
(683)
(652)
(650)
学科
管理(4464)
(4185)
经济(4182)
(3143)
(2645)
企业(2645)
(2164)
金融(2164)
方法(1629)
(1611)
环境(1522)
土地(1403)
数学(1306)
(1306)
贸易(1305)
数学方法(1298)
(1293)
(1289)
银行(1289)
资源(1249)
(1241)
(1216)
(1191)
(1183)
(1178)
中国(1094)
(1063)
(1032)
问题(918)
(890)
机构
大学(20062)
学院(19737)
(7759)
经济(7589)
研究(7039)
管理(6748)
中国(5922)
理学(5484)
理学院(5418)
管理学(5317)
管理学院(5292)
(4333)
科学(4213)
(3682)
(3657)
研究所(3247)
中心(3097)
(2949)
师范(2936)
财经(2926)
(2904)
(2889)
北京(2805)
(2686)
业大(2670)
(2659)
师范大学(2409)
经济学(2385)
(2341)
农业(2192)
基金
项目(12264)
科学(9290)
研究(8907)
基金(8848)
(7610)
国家(7524)
科学基金(6232)
社会(5846)
社会科(5542)
社会科学(5539)
基金项目(4601)
(4346)
教育(4072)
自然(3886)
(3825)
资助(3733)
自然科(3697)
自然科学(3694)
编号(3655)
自然科学基金(3617)
成果(3412)
(2987)
重点(2724)
教育部(2596)
(2555)
课题(2486)
人文(2465)
国家社会(2389)
大学(2342)
(2335)
期刊
(9977)
经济(9977)
研究(5838)
中国(4139)
学报(3570)
科学(3027)
(2799)
金融(2799)
(2795)
(2769)
大学(2721)
学学(2556)
管理(2491)
教育(2158)
国际(2037)
农业(1765)
财经(1629)
(1435)
(1433)
业经(1418)
问题(1348)
资源(1313)
(1135)
经济研究(1100)
世界(1084)
图书(1070)
林业(994)
(989)
技术(927)
现代(913)
共检索到31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史春颖  
语言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赫哲语目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其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目前,赫哲语的保护和传承主要依靠家庭、学校和传习所三种途径。国家政策的扶持、不断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及跨境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保护赫哲语的有利条件。保护赫哲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掌握赫哲语的人数极为有限、缺乏语言使用环境。少数人语言态度消极以及没有恰当的书写符号导致教材和教辅资料质量不高。本研究认为,政府的进一步扶持,聚居区的语言环境建设,跨境民族的往来以及赫哲族精英、普通民众与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是赫哲语传承的保障。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宏玉  
目前,赫哲语传承正遭遇赫哲族传统文化支撑基础的退化与丧失、家庭教育中赫哲族语言传承的缺失、学校教育以主流文化为主、赫哲族人口的"稀释效应"、赫哲人语言观念的开放等现实困境。学校是人类文化和语言的最主要传承场,应该通过自身的辐射作用,带动家庭和社区的语言传承,以达到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三者的合力,实现以教育促进赫哲族语言的传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玲玲  王伟  
赫哲族传统民歌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艺术形式想要得到发展,只有依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土壤才能够得以发展。文章主要从赫哲族发展的背景出发,深入分析赫哲族传统民歌的发展,强调在新媒体技术下加大赫哲族传统民歌发展的有效传承和对当地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徐熳  张竹岩  孟丹娜  
"伊玛堪"是赫哲族传统音乐艺术的瑰宝。通过激发传承人的传承和创新热情、将"伊玛堪"传承纳入各级学校课程内容、鼓励支持作为"伊玛堪"生存土壤的民族节庆活动以及鼓励学习赫哲语等多种措施,有可能化解目前"伊玛堪"传承中面临的危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玉唯  孙巍巍  李书锐  
赫哲族主要聚居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有“鱼皮部”之称,其鱼皮制作技艺和桦树皮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赫哲族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甚理想,这些非遗的当代价值挖掘不充分、不深入。赫哲族技艺类非遗项目价值的挖掘,有助于民族博物馆的建设,有助于文旅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助于非遗研究的推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玉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高度普及,当前"互联网+"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有效的利用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与赫哲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相结合,需将赫哲文化和历史放入"互联网+"背景下进行研究以增强其适应性。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传承和弘扬必将依靠与互联网的结合对接,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迪雅  
以纳西族东巴文化为个案,通过分析该文化传承机制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运用文化资本理论来解读文化濒危现象,说明要真正实现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实现和完善学校教育的文化传承,保证教育公平,就应在教育的评价选拔阶段给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适当权重,赋予其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同时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在教育内容中给予其传承的空间。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乐佩琦  
我国淡水鱼类800多种,近十年因受自然环境破坏和人为的过度开发等影响,造成部分种类濒危。本文在调查淡水鱼类致危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濒危现状提出保护水域自然环境、合理捕捞、开展濒危鱼类保护生物学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坚持合理引种、开展人工繁殖和放流、完善法律机制、加强渔政管理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8项措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楠  谭杰  
赫哲族是我国的六小民族之一,世代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流域。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富有"渔猎"特色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鱼皮文化更是其精粹。赫哲族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种类丰富的鱼类资源、历史悠久的渔业生产活动、勤劳智慧的创造力创造了多彩的鱼皮文化。鱼皮文化蕴含有巨大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在其传承过程中面临着渔业资源萎缩、传承保护意识淡薄、传承后继乏人、抢救工作滞后等困境,应积极采取增强鱼皮文化保护意识、积极扶植培养传承人及合理开发特色旅游业等措施保护和开发赫哲族鱼皮文化,从而使赫哲族鱼皮文化绽放勃勃生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洪伟  杨柏勤  
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六个较少的小民族之一,保护和发展赫哲族文化,从而使赫哲文化走入大众传播的视野,挖掘其最大的民族文化价值,从而升华赫哲族历史文化地位。文章以赫哲文化的特点开始,分析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赫哲族文化的必要性,探讨赫哲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实施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帆  谭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展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对地方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国"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极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非遗项目开发的商业化、传承人缺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困境。文章在梳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著作权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探究依托立法,保护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福  何中声  洪伟  郑世群  王兆杰  
对珍稀濒危植物格氏栲生物学特性、群落组成与结构、生态系统特征、遗传多样性、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及生态旅游评价等研究进行综述,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是介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一种常绿阔叶林过渡类型,物种多样性较高,群落结构复杂。格氏栲种群过熟、物种竞争和人为干扰等均对格氏栲种群数量动态的周期性波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格氏栲林已处于衰退之中,中龄种群个体较少,格氏栲野外种子萌发困难与幼苗生长缓慢。格氏栲林缘有米槠、木荷和马尾松自然演替趋势,需对格氏栲幼苗与幼树保护,促进格氏栲种群更新,维持格氏栲种群年龄结构的稳定性。此外,格氏栲天然林的碳库储量、养分库储量、土壤呼吸速率、凋落物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均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骆高远  
繁忙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很多人都希望出门旅行。然而,当他们兴致勃勃地抵达一些旅游景点时却失望地发现,那里早已不再是摄影师镜头下的人间仙境。文章从近期公布的世界十大濒危旅游景点出发,指出随着全球变暖、游客数量过度、环境污染和过度采伐等情况越来越严重,已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胜地遭受波及,并成了濒危景点,有不少还是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其损失无法用金钱来衡量。文章最后着重阐述了治理和保护对策,并认为一个地方成为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更多地意味着承担责任和兑现承诺,远不仅是享受旅游收益,可以随意开发那么简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乃训  陈光才  张文燕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依据竹种的生态幅、分布范围及种群数量、开发利用价值和特有种等5个指标,将我国保护竹种划分为濒危、稀有和渐危3个等级,列出濒危竹种10种,稀有竹种24种,渐危竹种22种,合计56种(含1种变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伟  李岩  丛欣欣  
采用受威胁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保护现状系数和名录现状系数构成的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东北濒危植物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到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值并确定其优先保护等级。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共有濒危植物60种,隶属于25科42属,优先保护值范围在0.853 8 0.318 4之间。依据优先保护值将濒危植物划分3级,一级保护有17种,隶属于11科15属,二级保护有18种,隶属于11科14属,三级保护有25种,隶属于13科17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