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1)
- 2023(12397)
- 2022(10868)
- 2021(10620)
- 2020(8596)
- 2019(20218)
- 2018(20355)
- 2017(38431)
- 2016(21832)
- 2015(24684)
- 2014(24896)
- 2013(23838)
- 2012(22031)
- 2011(19998)
- 2010(20176)
- 2009(18056)
- 2008(17589)
- 2007(15466)
- 2006(13831)
- 2005(12255)
- 学科
- 济(76406)
- 经济(76322)
- 管理(59765)
- 业(57590)
- 企(48667)
- 企业(48667)
- 方法(34418)
- 数学(29382)
- 数学方法(28951)
- 中国(25402)
- 教育(22864)
- 农(21956)
- 财(20244)
- 学(18591)
- 业经(17464)
- 理论(17042)
- 地方(16772)
- 策(14633)
- 贸(14495)
- 贸易(14487)
- 农业(14419)
- 易(14093)
- 技术(14073)
- 制(14028)
- 和(13120)
- 务(12636)
- 财务(12570)
- 财务管理(12549)
- 环境(12217)
- 划(12027)
- 机构
- 大学(300429)
- 学院(296872)
- 管理(117306)
- 济(111160)
- 经济(108385)
- 理学(101525)
- 研究(101230)
- 理学院(100327)
- 管理学(98642)
- 管理学院(98054)
- 中国(69893)
- 京(65399)
- 科学(61477)
- 财(51720)
- 所(49981)
- 范(48287)
- 师范(48013)
- 研究所(45519)
- 中心(44723)
- 江(44604)
- 农(42408)
- 北京(42235)
- 业大(41208)
- 财经(41140)
- 师范大学(39028)
- 教育(38534)
- 经(37387)
- 院(36928)
- 州(36090)
- 技术(34226)
- 基金
- 项目(199253)
- 科学(157769)
- 研究(154290)
- 基金(141231)
- 家(120897)
- 国家(119665)
- 科学基金(102781)
- 社会(93307)
- 社会科(88123)
- 社会科学(88101)
- 省(78528)
- 教育(76720)
- 基金项目(74607)
- 划(67650)
- 编号(66338)
- 自然(66032)
- 自然科(64426)
- 自然科学(64414)
- 自然科学基金(63239)
- 资助(58156)
- 成果(56769)
- 课题(47790)
- 部(45493)
- 重点(45022)
- 发(43194)
- 创(41448)
- 项目编号(40913)
- 教育部(39658)
- 年(38936)
- 创新(38207)
- 期刊
- 济(123647)
- 经济(123647)
- 研究(96823)
- 教育(62658)
- 中国(61625)
- 管理(43022)
- 学报(42022)
- 科学(40038)
- 农(38496)
- 财(37334)
- 大学(32971)
- 学学(29431)
- 技术(28940)
- 农业(27136)
- 融(24224)
- 金融(24224)
- 业经(20482)
- 财经(19192)
- 经济研究(18526)
- 图书(17222)
- 经(16261)
- 问题(15555)
- 职业(15441)
- 理论(14578)
- 坛(14175)
- 论坛(14175)
- 科技(13844)
- 实践(13556)
- 践(13556)
- 技术经济(13514)
共检索到4425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宏玉
目前,赫哲语传承正遭遇赫哲族传统文化支撑基础的退化与丧失、家庭教育中赫哲族语言传承的缺失、学校教育以主流文化为主、赫哲族人口的"稀释效应"、赫哲人语言观念的开放等现实困境。学校是人类文化和语言的最主要传承场,应该通过自身的辐射作用,带动家庭和社区的语言传承,以达到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三者的合力,实现以教育促进赫哲族语言的传承。
关键词:
赫哲族 赫哲语 传承 教育策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徐熳 张竹岩 孟丹娜
"伊玛堪"是赫哲族传统音乐艺术的瑰宝。通过激发传承人的传承和创新热情、将"伊玛堪"传承纳入各级学校课程内容、鼓励支持作为"伊玛堪"生存土壤的民族节庆活动以及鼓励学习赫哲语等多种措施,有可能化解目前"伊玛堪"传承中面临的危机。
关键词:
赫哲族 伊玛堪 传承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玲玲 王伟
赫哲族传统民歌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艺术形式想要得到发展,只有依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土壤才能够得以发展。文章主要从赫哲族发展的背景出发,深入分析赫哲族传统民歌的发展,强调在新媒体技术下加大赫哲族传统民歌发展的有效传承和对当地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玉唯 孙巍巍 李书锐
赫哲族主要聚居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有“鱼皮部”之称,其鱼皮制作技艺和桦树皮制作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赫哲族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甚理想,这些非遗的当代价值挖掘不充分、不深入。赫哲族技艺类非遗项目价值的挖掘,有助于民族博物馆的建设,有助于文旅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助于非遗研究的推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玉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高度普及,当前"互联网+"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有效的利用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与赫哲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相结合,需将赫哲文化和历史放入"互联网+"背景下进行研究以增强其适应性。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传承和弘扬必将依靠与互联网的结合对接,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庄善洁
本文通过对赫哲族民族文献收集整理的意义和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赫哲族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的设想以及所涉及到的版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
赫哲族 文献资源 数字化 版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栾广辉
赫哲族妇女婚姻、生育自主权是赫哲族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对赫哲族主要集居地的详细调查数据,从文化程度与择偶方式、文化程度与初婚年龄、择偶方式与对目前婚姻的满意程度、赫哲族现有孩子的数量看妇女生育观的变化、文化程度与意愿孩子数、文化程度与现有孩子数、不同时期出生的赫哲族妇女的文化程度与生育孩子数、赫哲族妇女的生育决定权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较具体的研究,得出赫哲族妇女已基本上具有了婚姻自主权,对目前的婚姻是较满意的,但部分还存在着早婚、早育问题,在选择生育孩子的数量上与丈夫协商的占有很高的比例,能够得到丈夫的尊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洪伟 杨柏勤
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六个较少的小民族之一,保护和发展赫哲族文化,从而使赫哲文化走入大众传播的视野,挖掘其最大的民族文化价值,从而升华赫哲族历史文化地位。文章以赫哲文化的特点开始,分析运用数字化技术保护赫哲族文化的必要性,探讨赫哲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赫哲族文化 保护 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健
健康素养是"个体获得处理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正确的健康相关决策的能力",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对赫哲族民众健康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剖析了赫哲族民众健康素养方面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赫哲族健康素养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思考,为促进民族融合、推进健康中国进程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赫哲族 健康素养 对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史春颖
语言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赫哲语目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其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目前,赫哲语的保护和传承主要依靠家庭、学校和传习所三种途径。国家政策的扶持、不断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及跨境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保护赫哲语的有利条件。保护赫哲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掌握赫哲语的人数极为有限、缺乏语言使用环境。少数人语言态度消极以及没有恰当的书写符号导致教材和教辅资料质量不高。本研究认为,政府的进一步扶持,聚居区的语言环境建设,跨境民族的往来以及赫哲族精英、普通民众与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是赫哲语传承的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楠 谭杰
赫哲族是我国的六小民族之一,世代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流域。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富有"渔猎"特色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鱼皮文化更是其精粹。赫哲族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种类丰富的鱼类资源、历史悠久的渔业生产活动、勤劳智慧的创造力创造了多彩的鱼皮文化。鱼皮文化蕴含有巨大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在其传承过程中面临着渔业资源萎缩、传承保护意识淡薄、传承后继乏人、抢救工作滞后等困境,应积极采取增强鱼皮文化保护意识、积极扶植培养传承人及合理开发特色旅游业等措施保护和开发赫哲族鱼皮文化,从而使赫哲族鱼皮文化绽放勃勃生机。
关键词:
赫哲族 渔文化 传承价值 保护开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淑玉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受生存环境的影响,长期过着渔猎生活,形成了捕捞文化、狩猎文化、采集文化和农耕文化为标志的经济文化。改革开放后,赫哲人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赫哲族人赖以生存的经济文化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经济文化的变迁引发精神文化的变迁,从而导致民族文化的变迁危机。
关键词:
赫哲族 文化变迁 传承和保护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佳雨 谭杰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文章以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为指导,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疏理赫哲族-满族-汉族在赫哲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影响的涵化关系,探讨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满、汉、赫高度重视团结合作、积极搭建共同发展平台、牢固树立共建共享观念等共同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思路。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社会发展 新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玲玲 邢铁红
赫哲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依靠渔猎生活为生。赫哲族音乐主要基于赫哲族人民的劳作生活基础上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赫哲族音乐小商品逐渐发展起来。文章主要从赫哲族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现代市场对赫哲族音乐小商品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赫哲族音乐小商品促进当地经济进步的价值,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
赫哲族音乐小商品 当地经济进步 价值影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帆 谭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展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对地方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我国"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极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非遗项目开发的商业化、传承人缺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困境。文章在梳理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著作权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探究依托立法,保护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
关键词:
赫哲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律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