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50)
- 2023(3198)
- 2022(2859)
- 2021(2544)
- 2020(2279)
- 2019(5240)
- 2018(5146)
- 2017(9935)
- 2016(5482)
- 2015(6169)
- 2014(6290)
- 2013(6214)
- 2012(5739)
- 2011(4999)
- 2010(4971)
- 2009(4529)
- 2008(4854)
- 2007(4387)
- 2006(3930)
- 2005(3602)
- 学科
- 济(19064)
- 经济(19056)
- 管理(15384)
- 业(15212)
- 银(14786)
- 银行(14641)
- 行(13375)
- 企(13201)
- 企业(13201)
- 制(11979)
- 方法(10528)
- 数学(9676)
- 数学方法(9581)
- 业务(8741)
- 度(8380)
- 制度(8375)
- 银行制(7647)
- 融(7135)
- 金融(7135)
- 财(7104)
- 务(5781)
- 财务(5777)
- 财务管理(5765)
- 企业财务(5521)
- 农(4571)
- 中国(4439)
- 体(4066)
- 业经(3883)
- 学(3765)
- 体制(3502)
- 机构
- 大学(75350)
- 学院(74183)
- 济(29315)
- 经济(28636)
- 管理(28180)
- 中国(26451)
- 研究(24837)
- 理学(23786)
- 理学院(23505)
- 管理学(23094)
- 管理学院(22969)
- 农(18227)
- 银(16947)
- 京(16323)
- 银行(16193)
- 科学(15556)
- 财(15355)
- 行(14960)
- 农业(14797)
- 业大(13621)
- 所(13038)
- 中心(13005)
- 江(12127)
- 财经(12080)
- 研究所(11936)
- 经(11007)
- 北京(9979)
- 州(9893)
- 融(9645)
- 金融(9498)
- 基金
- 项目(49468)
- 科学(38604)
- 基金(36822)
- 家(33011)
- 研究(32742)
- 国家(32740)
- 科学基金(28031)
- 社会(20746)
- 基金项目(19897)
- 社会科(19854)
- 社会科学(19848)
- 自然(19536)
- 省(19431)
- 自然科(19119)
- 自然科学(19116)
- 自然科学基金(18795)
- 划(16411)
- 教育(15613)
- 资助(15485)
- 编号(12232)
- 重点(11376)
- 部(11104)
- 创(10258)
- 计划(9986)
- 科研(9963)
- 成果(9958)
- 发(9783)
- 创新(9585)
- 教育部(9391)
- 大学(9244)
共检索到1193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兰阿峰 纪薇 梁宗锁
为了给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Thunb.)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分别研究了质量浓度为0(对照),100,300,500和1000 mg/kg赤霉素对金银花花期、单株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金银花叶片完全展开且花芽分化前喷施100~1 000 mg/kg赤霉素,可以使金银花的始花期提前4~6 d,盛花期提前8~10 d,从而使金银花的采收期提前;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赤霉素使金银花单株产量提高了3.6~9.0 g,千蕾重提高1.73~5.45 g,花蕾长度增加0.49~1.39 cm,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提高6.4~13.0 g/kg。其中300~1 000 ...
关键词:
金银花 赤霉素 成花过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鸣韬 孙化田 张定法
对金银花上一种新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系统描述了其症状表现。并对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温范围为25~30℃。病菌在pH值2~12范围内均能生长,其中以pH6~9生长较好;孢子萌发的pH值为5~10,以pH9为最适。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产孢影响较大。而紫外线对孢子有明显杀伤作用。
关键词:
金银花 根腐病 病原 生物学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安丽君 金亮 杨春琴 李天红
【目的】揭示赤霉素对桃成花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桃花诱导期叶面喷施100mg·L-1GA3,运用解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八月脆’桃花芽分化过程中顶端分生组织赤霉素的原位分布及成花关键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八月脆’桃在7月10日前处于成花诱导期(北京);成花诱导期叶面喷施100mg·L-1GA3显著抑制了桃花诱导及进一步的正常分化,处理后成花率仅为11.67%;顶端分生组织中GA1的分布随花芽分化进程而变化,6月13日-7月25日,花芽中GA1主要分布在芽基部的维管组织中,顶端分生组织中没有检测到信号。GA3处理后,GA1的分布在6月13日-7月3日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长波
舍弃铁饭碗,变身小商贩1993年,廉吉芳决定下海经商。出身书香门第的廉吉芳家里一直有重文轻商的传统,父亲是全国模范教师,几个哥哥姐姐也在机关、学校工作,所以当她把这个决定告诉家里人时,立刻遭到了全家人的—致反对。母亲苦口婆心地劝她:"经商哪有那么容易,假如你吃不了这苦,反而误了工作。你现在工作不错,好好干也能成就一番事业,为什么非要去做生意?"母亲的话不是没有道理。1986年,年仅20岁的廉吉芳被分配到了山东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湘莹 何钢 王晓明 乔中全
采用ISSR标记技术对金银花不同品种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0个重复性高、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对23个金银花品种的样本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74条稳定的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9条,多态性比率为97.1%,23个金银花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471 3~0.100 0之间,平均遗传相似数为0.629 9,平均基因多样度(He)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是0.379 3和0.556 3,表明品种间的遗传基础较宽及遗传多样性较高。聚类分析(UPGMA)表明:23个供试金银花品种划分为忍冬、美国忍冬、灰毡毛忍冬3大类。可见,利用ISSR标记可有效地分析金银花种质资源的...
关键词:
金银花 遗传变异 亲缘关系 ISSR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 刘东超 徐瑞瑞 侯立娜 王天琪 刘忠华 付晓 李圣波
【目的】通过开发特异性高的多态性分子标记位点,以弥补金银花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方面的匮乏,推动金银花在遗传资源管理及良种鉴定等方向的研究,为后续全基因组测序及组装策略奠定基础。【方法】运用RAD-seq技术对2份金银花样品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利用MISA软件识别contig上的SSR序列并对各类型序列特征进行归纳分析,进而设计引物并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引物筛选和有效性检测。【结果】对‘九丰一号’和‘亚特’金银花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分别获得27.805 Mbp和42.560 Mbp干净读长。在组装的45 850个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46 999个SSR位点,其中单核苷酸重复单元比例最高(49.15%),六核苷酸重复单元最少(0.20%)。SSR位点的重复基序以(A/T)n为主,具有偏向性。除单碱基和二碱基重复类型外,SSR位点基序的重复次数集中在5~6次,且随重复次数增加,SSR位点重复类型出现的频率呈下降趋势。金银花基因组SSR序列长度介于10~310 bp之间,随重复次数增加,各SSR序列出现的频率逐渐下降。利用Primer3.0成功设计出38 507对SSR引物,设计成功率为81.93%。对挑选的35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分析,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平均值分别为5.057、0.363和0.568,其中高多态信息位点26个,中度多态信息位点9个,均未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结论】利用RAD-seq技术可实现SSR标记的大量开发和多态性SSR引物的筛选,并为金银花在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种质鉴定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图 何洋 阮培均
采用不同序列对金银花及其易混品开展基于DNA条形码的鉴别研究。结果表明:14个样品中仅有4个个体为金银花,其余分属于大花忍冬复合类群,为山银花基原植物,多序列NJ树支持《FlorA oF ChiNA》中的大花忍冬复合类群划分,iTS、mAT K、TrN lTrN F序列可鉴别金银花及其易混品,rpl32-TrN l和rpS16序列也有较好的DNA条形码应用前景,可作为金银花及其易混品分子鉴别的DNA条形码候选序列。
关键词:
DNA条形码 金银花 易混品 鉴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端冲 杨金库 林若竹 姚艳霞 淮稳霞 赵文霞
[目的]分离并鉴定引起金银花黑斑病的病原菌,为该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金银花叶片进行分离,结合形态学、多基因序列分析(ITS、gpd和EF-1α序列)和致病性测定进行病原物种鉴定。[结果]在形态学上,分离获得的菌株YP4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呈灰白或黄白色棉毛状,与番茄匍柄霉的菌落特征相符;在基于ITS、 gpd和EF-1α序列联合构建的3种系统发育树中,供试菌株YP4均以较高支持率与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聚在同一分支上;致病性接种实验结果表明,菌株YP4接种至金银花叶片上和番茄叶片上均可产生病斑,并可再分离获得其纯菌株;因此,结合形态学、分子系统发育学以及致病性测定,该病原真菌被鉴定为番茄匍柄霉。[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引起河北省金银花黑斑病的病原菌为番茄匍柄霉,这是该病菌在我国危害金银花的首次报道。
关键词:
金银花 黑斑病 番茄匍柄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玉勇 朱园美 赵怡然 程凯
于2008—2010年对安徽省金银花害虫种类及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危害金银花的害虫共有9目35科58种,主要是金银花尺蠖、点玄灰蝶、黄足黑守瓜、胡萝卜微管蚜、中华忍冬圆尾蚜、金银花叶蜂等。对防治金银花害虫提出加强栽培管理、选择抗虫品种、加强引种检疫、建立无虫苗圃、做好预测预报、保护和利用天敌、筛选低毒无公害农药等措施。
关键词:
金银花 害虫 防治技术 安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吉桥 孙永新 张剑诚
将大(394.5~401.8g)、中(283.8~324.3g)、小(94.5~112.3g)3种规格的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放养在8个10.0m×10.0m×0.8m水泥池中,投喂含金银花、人参和山楂等中草药的饲料。经28d、56d和83d的饲养表明,摄食含中草药饲料的大、中、小规格鱼的瞬时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2.4%、18.9%和2.9%(P<0.05);饲料系数分别下降20.77%、4.26%~39.42%和12.14%,饲料转化效率提高3.0%~36.4%、23.53%和11.1%(P<0.05);胃和肠蛋白酶活性分别显著地提高11.66%、13.49%...
关键词:
牙鲆 中草药 生长 消化率 免疫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孝煊 吴志新 殷居易 李莉
用分别含1%(质量分数)的大黄、穿心莲、板蓝根和金银花水提取物的饵料连续28d饲喂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在不同时间取样,测定其血液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和体表粘液的溶菌酶活性。结果表明,大黄、穿心莲、板蓝根和金银花可使异育银鲫血液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有明显提高。投喂药饵后4d,吞噬百分比(PP)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投喂药饵后4d或7d,吞噬指数(IP)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差异;在停投药饵后的10d,PP、IP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极显著差异。同时,投喂这4种中草药后,异育银鲫血清和体表粘液溶菌酶的活性也有明显提高,但体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翟彩霞 张彦才 刘灵娣 王丽英 陈丽莉 李若楠 温春秀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钾肥对金银花产量及药用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施生物发酵鸡粪(N-P2O5-K2O=1.58-3.08-1.72)4.5 t/hm2基础上,施化肥氮(N)为0~450 kg/hm2的范围内,金银花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其中施氮(N)450 kg/hm2处理单株产量最高,而绿原酸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超过24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各处理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磷肥能有效地提高金银花的产量,施磷(P2O5)为360 kg/hm2时单株产量最高,施P2O5量在0~180 kg/hm2的...
关键词:
金银花 施肥 产量 绿原酸 木犀草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锦春 马晔 陶建平 高凯敏 梁千慧
近年来我国西南岩溶地区干旱频发、干湿交替现象严重,植被生存环境恶劣,植被恢复困难,石漠化程度呈加剧之势。丛枝菌根真菌能与植物根系形成互惠共生关系,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抗逆性有积极影响。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能够提高植物的抗旱性。然而,丛枝菌根真菌是否能够提高宿主植物对干湿交替等多变环境的耐受性,目前并没有见到相关报道。以西南岩溶地区适生植物金银花为研究对象,利用盆栽控制实验,采用3因素(接种、水分处理、干旱时间处理)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摩西管柄囊霉对不同干旱及干湿交替条件下金银花根系形态参数及根系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时间的干旱促进了未接种真菌的金银花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向玉勇 章志坚 殷培峰 张元昶
为了解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蛹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了金银花尺蠖蛹粗多糖,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金银花尺蠖蛹粗多糖对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在其质量浓度为0.2 g·l-1时的清除率分别为39.32%,35.62%和26.75%。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大,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也逐渐增加,当质量浓度上升到1.2 g·l-1时,清除率分别为74.93%,61.59%和47.84%,分别增加了35.61%,25.97%和21.09%,差异达显著水平(p<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向玉勇 孙星 殷培峰
【目的】通过研究寄主植物、温度对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幼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为深入研究金银花尺蠖环境适应性的生理生化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福林-酚法和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法,通过分光光度计和滴定管测定了寄主植物、温度对金银花尺蠖幼虫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取食3个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品种’九丰1号’’Jiufeng No. 1’、’响水1号’’Xiangshui No. 1’、’响水2号’’Xiangshui No. 2’和野生金银花后,金银花尺蠖各龄幼虫消化酶活性均不一样。取食野生金银花的金银花尺蠖淀粉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最高,脂肪酶活性最低,在1龄幼虫中4种消化酶的活性分别为18.37、 26.45、 22.31和5.54 mmol·g-1·min-1。4种消化酶活性均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取食4种金银花后5龄幼虫的淀粉酶活性分别比1龄幼虫增加了33.39%、 27.48%、 33.31%和45.29%,蔗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9.12%、 15.02%、 14.64%和29.64%,蛋白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5.55%、 18.69%、 21.69%和41.46%,脂肪酶活性分别增加了84.95%、 68.04%、68.41%和77.80%。在16~34℃,4种消化酶活性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5龄幼虫的淀粉酶活性在22℃最高,分别为19.95、 20.57、 21.79、 23.64和25.86 mmol·g-1·min-1; 1~5龄幼虫的蔗糖酶活性在22℃最高,分别为27.65、 28.89、 29.85、 31.45和32.89 mmol·g-1·min-1; 1~5龄幼虫的蛋白酶活性在25℃最高,分别为21.65、 22.76、 23.43、 25.71和26.98 mmol·g-1·min-1; 1~5龄幼虫的脂肪酶活性在28℃最高,分别为7.38、 8.49、9.81、 11.33和13.21 mmol·g-1·min-1。方差分析显示:寄主植物和幼虫龄期的交互作用,以及温度和幼虫龄期的交互作用对金银花尺蠖幼虫4种消化酶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寄主植物、温度能影响金银花尺蠖幼虫消化酶的活性。表3参26
关键词:
金银花尺蠖 寄主植物 温度 消化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