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7)
2023(7146)
2022(6252)
2021(5628)
2020(5004)
2019(11392)
2018(11137)
2017(21325)
2016(12173)
2015(13806)
2014(14058)
2013(14149)
2012(13397)
2011(12244)
2010(12308)
2009(11441)
2008(11663)
2007(10746)
2006(9062)
2005(8150)
作者
(39331)
(33124)
(33025)
(31644)
(20932)
(16176)
(15094)
(13049)
(12374)
(11549)
(11427)
(11275)
(10785)
(10585)
(10574)
(10559)
(10492)
(9893)
(9697)
(9599)
(8478)
(8269)
(8256)
(7565)
(7509)
(7386)
(7382)
(7369)
(6796)
(6712)
学科
(54829)
经济(54787)
管理(29578)
(28245)
方法(25564)
数学(23093)
数学方法(22885)
(21552)
企业(21552)
地方(14742)
(14624)
(14248)
中国(12557)
(12114)
农业(9527)
业经(9518)
(9457)
贸易(9456)
(9096)
地方经济(9000)
(8452)
(8374)
环境(8093)
(7177)
(7174)
(7162)
财务(7161)
金融(7160)
财务管理(7140)
银行(7128)
机构
大学(182668)
学院(181535)
(71108)
经济(69466)
研究(66952)
管理(64559)
理学(55638)
理学院(54904)
管理学(53772)
管理学院(53445)
中国(48930)
科学(46286)
(39198)
(38869)
(36772)
研究所(34118)
业大(31860)
农业(31589)
(31356)
中心(30741)
(28803)
财经(25273)
(24997)
师范(24619)
(24499)
北京(24124)
(22844)
(22411)
经济学(22213)
(21629)
基金
项目(125024)
科学(96066)
基金(88886)
研究(85508)
(80534)
国家(79919)
科学基金(65443)
社会(52034)
(50006)
社会科(49195)
社会科学(49178)
基金项目(47476)
自然(44136)
(43389)
自然科(42996)
自然科学(42980)
自然科学基金(42190)
教育(38914)
资助(36508)
编号(34371)
重点(29897)
(28542)
成果(27982)
(27156)
计划(26025)
(25316)
科研(25186)
课题(24410)
创新(23873)
科技(23692)
期刊
(75735)
经济(75735)
研究(48535)
学报(36558)
(33481)
中国(32254)
科学(31158)
大学(25479)
学学(24385)
(24154)
农业(22365)
管理(19906)
教育(16254)
技术(14588)
(13650)
金融(13650)
(12338)
财经(12234)
业经(12217)
经济研究(12116)
问题(10673)
(10490)
(10159)
资源(9906)
技术经济(9126)
业大(8962)
科技(8881)
统计(8838)
商业(8438)
理论(8341)
共检索到259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华  陈新军  陈芃  刘必林  申丰源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资源丰富,约占我国远洋鱿钓总产量的50%以上,角质颚形态稳定,在头足类的种类、种群划分中有着重要意义。根据2017年2-4月调查期间赤道海域采集到的茎柔鱼角质颚样本,观测分析其角质颚形态特征、茎柔鱼个体生长对角质颚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个体间角质颚的各形态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飞  陈新军  林东明  宣思鹏  
现生头足类的性腺发育滞后于个体生长,研究其生殖投入方式对于掌握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实验利用形态学和残差指标分析方法,对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的体征生长及其生殖投入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均为匀速生长,雌性个体性腺成熟的最小胴长和最小体质量分别为270 mm和766 g,雄性个体性腺成熟的最小胴长和最小体质量分别为270 mm和479 g。雌、雄个体的空胃率低,摄食等级以1~2级为主;随着月份推移,个体的体征质量逐步趋好,在性腺发育阶段最差。雌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平均值为2.26%±1.33%,缠卵腺指数平均值为34.34%±18.62%;雄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平均值为1.31%±0.35%。雌、雄个体二者的体征指标与生殖投入指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性腺发育,体征指标和生殖投入指标呈下降趋势;随着胃饱满度等级增加,体征指标呈下降趋势,生殖投入指标则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茎柔鱼在性腺发育过程中持续摄食生长,生殖投入倾向于外源性,肌肉组织存储能量部分转化以满足生殖发育所需。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胡贯宇  金岳  陈新军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被用于估算其个体大小及其生物量等。根据20092014年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79°22'W84°30'W、10°00'S18°16'S)采集的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样本,提取出1 346ind茎柔鱼的角质颚,并对角质颚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角质颚的形态特征参数与胴长、体重和日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雌性个体角质颚各形态参数的平均值均大于雄性个体,在角质颚12个形态参数中,上喙长(UHL)、上脊突长(UCL)、上侧壁长(ULWL)、下脊突长(LCL)、下侧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章寒  郑基  虞聪达  许永久  
根据中国远洋鱿钓船于2018年2—4月在东太平洋赤道(110°W~114°W、2°40’S~2°N)作业期间现场取样的1200尾茎柔鱼(Dosidicusgigas)样本进行研究,利用频率分布法分析了2—4月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的分布,并通过拟合求出了胴长-体重的关系和初次性成熟胴长。根据采样海域的遥感温度,讨论了茎柔鱼不同月份雌雄个体生长的差异。结果显示, 2—4月雄性茎柔鱼优势胴长依次为26~28 cm (19.33%)、30~32 cm (26.46%)、28~30 cm (31.82%),雌性分别为24~26 cm (16.8%)、28~30 cm (24.95%)、26~28 cm (21.79%); 2—4月雌雄茎柔鱼优势体重均依次为400~600 g (28%、20.67%)、600~800 g (29.14%、28.25%)、600~800 g (25.64%、31.82%)。协方差表明3月雌性茎柔鱼与同月雄性茎柔鱼以及2月、4月的雌性茎柔鱼生长模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_3<0.01,P_(3-4)<0.05)。2—4月雌、雄性茎柔鱼摄食等级均以1~2级为主,高摄食等级占比逐月降低。雄性茎柔鱼性腺发育均以Ⅱ期为主,性成熟比例逐月升高,初次性成熟胴长为32.72cm;雌性性腺发育缓慢,各月发育均以Ⅰ期为主,未成熟比例占97%以上,茎柔鱼胴长和体重随性腺等级的提高呈逐级增长状态。综合判断雄性茎柔鱼性成熟比雌性早,性成熟雄性个体或因交配正在离开赤道海域开始向美洲沿岸洄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余为  方星楠  陈新军  张忠  
为探究海洋经济物种栖息地空间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利用和开发渔场,利用2012—2018年我国鱿钓渔船在赤道海域的捕捞数据,选取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叶绿素浓度(chlorophyll-a,Chl-a)、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涡旋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和海平面异常(sea level anomaly,SLA)7个环境因子以月为单位建立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分析赤道海域茎柔鱼栖息地的月间时空变化及环境因子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各月最大熵模型模拟精度AUC值较高,均超过0.8。适宜栖息地的月间时空分布特征显著,1~8月份适宜栖息地向东南海域移动,随后月份逐渐转向西北海域。环境因子贡献率表明各月间环境因子对茎柔鱼栖息地分布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关键环境因子对模型的累计贡献率均超过60%。整体来看SST、NPP、PAR和EKE是影响茎柔鱼栖息地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关键环境因子的适宜范围呈现出明显的月间变化。各月茎柔鱼分布对SST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且海流和涡旋可能会茎柔鱼渔场分布具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赤道海域茎柔鱼栖息地存在明显的月间分布特征,环境因子对栖息地分布影响具有明显差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贯宇  陈新军  方舟  
为研究个体生长对茎柔鱼角质颚形态变化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09–2014年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79°22′~84°30′W、10°00′~18°16′S)采集的茎柔鱼样本,提取出1208尾茎柔鱼的角质颚,对角质颚的12项外部形态进行测量,并利用角质颚微结构的生长纹来估算茎柔鱼的日龄,采用方差分析法(ANOVA)分析了不同胴长组、不同日龄组以及不同性成熟阶段角质颚主要外部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角质颚各形态参数在雌、雄个体间的差异性极显著(P<0.01),且雌性个体的角质颚大于雄性个体。最小显著差多重比较法(LSD)结果显示,在不同胴长组、不同日龄组和不同性成熟阶段,雌、雄个体角质颚的生长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华  陈新军  方舟  
头足类的角质颚具有结构单一和不易腐蚀的特性,其稳定同位素分析已成为头足类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2009年7-8月我国鱿钓船在哥斯达黎加外海捕捞的茎柔鱼样本,对其角质颚进行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其与胴长、日龄、性腺成熟度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茎柔鱼样本的胴长范围在25.6~35.8 cm之间,体重范围在447.6~1 122.3 g之间,为小型群体;上、下角质颚的δ13C和δ15N有所差别,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δ13C和δ15N值随着胴长和日龄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均符合线性关系;不同性成熟度的个体也有着不同的δ13C和δ15N值,其中性成熟度为Ⅲ期个体的值最大。δ13C和δ15...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静怡   陈新军   方星楠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是我国重要的作业渔场,中尺度涡与渔场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基于流场几何的涡旋判别方法,利用2012—2018年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对东太平洋赤道海域(85°W~125°W,5°S~5°N)的中尺度涡进行识别,筛选出生命周期大于一周的涡旋,分析了该海域中尺度涡旋的空间分布、半径范围、生命周期和迁移路径及速度等基本特征,并讨论其与该区域内重要经济头足类渔场分布的关联。结果显示,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反气旋涡的数量要多于气旋涡;涡旋的生命周期较短,绝大多数不超过一周;涡旋的半径主要集中在250~310km,迁移速度主要范围为6~18cm/s,迁移距离为25~50km;在靠近南北纬5°的海域表现出两条涡旋活动较为频繁的“热点区域”,而在纬度为零的海域几乎没有涡旋存在。同时,涡旋的生命周期和半径表现出明显的年间变化。本研究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头足类渔场形成、分布和渔情预报等研究提供了支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飞  陈新军  林东明  
头足类生长速度快、寿命短,生长发育对栖息环境波动变化的敏感性高。组织能量积累是衡量生物体内能量储备及其与环境效应的重要指标。为了掌握茎柔鱼(Dosidicus gigas)生长发育及其对栖息环境的适应性,本文利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和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方法,对赤道海域茎柔鱼肌肉和性腺组织的能量积累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效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茎柔鱼雌雄性个体肌肉组织能量积累随个体生长发育显著增加,主要受到地理纬度和海表温的影响。性腺组织能量积累在性腺成熟前后差异性显著,能量积累过程与地理经纬度、海表温和叶绿素浓度等关系密切。以上结果表明,赤道海域茎柔鱼肌肉和性腺组织能量随着生长发育不断积累。两者的能量积累与环境因子关系存在组织特殊性,海表温是肌肉组织能量积累的重要环境效应因子,而性腺组织能量积累同时受到海表温和叶绿素浓度变化的影响。此外,雌性个体性腺组织能量积累随着经度自东向西增加显著,表明这些个体具有显著的离岸索饵育肥洄游习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静远  刘必林  金宵  
茎柔鱼角质颚不仅表面存在色素沉积的梯度变化,从喙部到翼部黑色素逐渐变浅,其机械性能也存在显著的梯度变化,喙部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从喙部到翼部机械强度逐渐变小,韧性逐渐增大。测定无水以及水合状态下茎柔鱼角质颚不同部位(喙部、侧壁、翼部)的机械强度(杨氏模量),以及主要化学成分、内部分子交联结构,并利用电子扫锚显微镜观察了其不同部位表面和断面上的物理结构,探究茎柔鱼角质颚机械强度梯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无水茎柔鱼角质颚具有很高的杨氏模量,模量从喙部到翼部差异不显著(P>0.01);而水合的角质颚杨氏模量明显减小,模量从喙部到翼部呈现显著梯度变化(P<0.01)。茎柔鱼角质颚主要含有蛋白质、儿茶酚、壳聚糖和水,其机械强度随蛋白质、儿茶酚含量增加而增大,机械强度同时与内部分子交联反应形成的多巴-多交联多聚体以及与其表面和断面上物理结构有关,茎柔鱼喙部断面层状结构十分显著,生物体中分层越明显,其机械强度越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方舟  陈新军  瞿俊跃  李楠  李建华  
根据2010年、2015年和2016年在北太平洋海域所采集的柔鱼样本,分析其胴长、体质量及角质颚形态的年间差异和性别差异,并计算角质颚的月平均生长率,结合不同年份各月索饵场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 a,Chl.a)的分布,研究环境对角质颚形态和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3年的个体胴长和体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2016年的个体和角质颚的形态值最大,2015年的个体和角质颚形态值最小。不同年份间角质颚的各项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7 mg/m~3)所占比例较高;2016年由于适宜的SST和适宜的Chl.a,使得其个体有着形态较大的角质颚,同时个体也相对较大。不同年份间角质颚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8—9月的SST和Chl.a的变化是影响该年度个体角质颚形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瞿俊跃  李建华  陈芃  陈新军  靳楠  
乌贼(Sepia officinalis)是生活在大西洋西岸的重要头足类之一,研究乌贼角质颚形态及生长特征有利于对其的开发利用。本研究根据2015年在毛里塔尼亚附近海域生产期间所获得的乌贼渔获样本,对乌贼角质颚的各项形态参数进行描述,探究不同胴长和不同性腺成熟阶段角质颚生长情况的差异,并估算乌贼个体的大小。通过对乌贼上、下颚各长度指标的比值比较发现,乌贼角质颚下颚的长度比值波动较大,较不稳定。t检验表明,将各项形态参数除以胴长消除样本规格影响差异后,乌贼雌性个体在角质颚的各项形态参数上均极显著大于雄性(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瞿俊跃  李建华  陈芃  陈新军  靳楠  
乌贼(Sepia officinalis)是生活在大西洋西岸的重要头足类之一,研究乌贼角质颚形态及生长特征有利于对其的开发利用。本研究根据2015年在毛里塔尼亚附近海域生产期间所获得的乌贼渔获样本,对乌贼角质颚的各项形态参数进行描述,探究不同胴长和不同性腺成熟阶段角质颚生长情况的差异,并估算乌贼个体的大小。通过对乌贼上、下颚各长度指标的比值比较发现,乌贼角质颚下颚的长度比值波动较大,较不稳定。t检验表明,将各项形态参数除以胴长消除样本规格影响差异后,乌贼雌性个体在角质颚的各项形态参数上均极显著大于雄性(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金岳  方舟  李云凯  陈新军  胡慧凌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信息。本文根据2010年5~6月和2012年5~7月我国鱿钓船在北太平洋海域(170°E~172°W、38°N~41°N)采集的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样本,对柔鱼东部群体的角质颚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利用耳石推测的柔鱼日龄建立其生长方程。主成分分析认为,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和上侧壁长(ULWL)为柔鱼上颚的主要形态参数,下喙长(LRL)、下喙宽(LRW)和下侧壁长(LLWL)为柔鱼下颚的主要形态参数。AIC(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准则认为,6项角质颚主要参数与日...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根据2004~2005年我国鱿钓渔船对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资源调查期间采集的103个鸢乌贼角质颚和60枚耳石样本,分析了角质颚长度特征,并与鸢乌贼胴长、体重和日龄建立了关系。结果显示,角质颚长度与胴长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与体重呈极显著的指数相关;角质颚各部长度随着鸢乌贼日龄增加逐步增大,上、下颚头盖和脊突生长较快,喙部和翼部生长较慢;上颚头盖和脊突较下颚头盖和脊突生长快;上颚翼部呈幂函数生长,上、下颚其余各部均呈线性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