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0)
2023(8859)
2022(7266)
2021(6712)
2020(5554)
2019(12685)
2018(12439)
2017(23954)
2016(12896)
2015(14069)
2014(13637)
2013(13042)
2012(11444)
2011(10194)
2010(10216)
2009(9372)
2008(8829)
2007(7588)
2006(6479)
2005(5518)
作者
(38467)
(31976)
(31894)
(30219)
(20421)
(15578)
(14161)
(12564)
(12126)
(11116)
(10876)
(10723)
(10401)
(10012)
(9853)
(9800)
(9703)
(9641)
(9246)
(9136)
(8180)
(7846)
(7653)
(7339)
(7263)
(7058)
(7028)
(6826)
(6525)
(6411)
学科
(52710)
经济(52661)
管理(34592)
(33023)
方法(27884)
(26690)
企业(26690)
数学(25736)
数学方法(25197)
(13056)
中国(12383)
(11374)
贸易(11369)
(11171)
(11078)
(11049)
业经(10678)
地方(10014)
农业(8859)
技术(8181)
理论(7933)
环境(7857)
(7500)
(6864)
财务(6830)
(6823)
财务管理(6820)
(6682)
银行(6649)
(6494)
机构
学院(179241)
大学(178949)
(70370)
管理(70303)
经济(68969)
理学(62620)
理学院(61865)
管理学(60371)
管理学院(60089)
研究(58627)
中国(42530)
科学(40202)
(36633)
(35966)
业大(32429)
(29793)
(28939)
农业(28928)
研究所(27827)
中心(26887)
(25209)
财经(24123)
北京(22167)
(22078)
(22066)
师范(21712)
(21691)
经济学(21298)
农业大学(19842)
(19700)
基金
项目(132850)
科学(104731)
基金(98611)
(89692)
国家(89061)
研究(86916)
科学基金(76377)
社会(56616)
社会科(53986)
社会科学(53971)
自然(53571)
基金项目(52917)
自然科(52456)
自然科学(52441)
(52420)
自然科学基金(51468)
(45023)
教育(40490)
资助(40142)
编号(32689)
重点(30264)
(28145)
(28123)
(27670)
计划(27332)
科研(26485)
创新(26407)
国家社会(24048)
大学(23724)
教育部(23498)
期刊
(67476)
经济(67476)
研究(44266)
学报(34904)
科学(30707)
(30515)
中国(30227)
大学(25571)
学学(24670)
管理(24318)
(20879)
农业(20731)
技术(15309)
教育(14491)
经济研究(12233)
(12162)
金融(12162)
业经(11950)
(11686)
财经(11073)
统计(11023)
(10591)
业大(9894)
(9634)
科技(9627)
(9438)
决策(9214)
问题(9067)
商业(9019)
技术经济(8915)
共检索到241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晓明  王学昉  田思泉  戴小杰  
赤道太平洋中部是我国围网渔船主要作业的海域之一,对围网自由群资源分布的影响因子的掌握非常重要。根据我国围网船队2015年渔捞日志,以空间点密度作为资源丰度的指标,选取几个相对重要因子(离岸距离、混合层深度、海表温度和净初级生产力),采用相对密度估计和点过程模拟方法,计算各因子对自由群资源密度的影响曲线和资源密度最优回归方程。结果显示,(1)围网自由群栖息偏好环境:离岸距离为70~250 km,海表温度为29.7~30.1°C,混合层深度为35.5~42 m,净初级生产力为200~280 mg C/(m2·d)。(2)资源密度在离岸距离为0~70 km之间快速上升,70~250 km保持小幅上升,离岸距离大于250 km后资源密度平稳下降;资源密度在海表温度为28.5~29.8°C,随着海表温度增加而增加,而30.2~31.5°C之间随机分布;净初级生产力为150~280 mg C/(m2·d),资源密度随之增加,而净初级生产力大于280 mg C/(m2·d)后资源密度下降;在混合层深度为30~37 m间为正相关上升,在37~51 m为负相关。(3)对资源密度贡献的重要性因子排列顺序依次为离岸距离>净初级生产力>混合层深度>海表温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晓明  戴小杰  王学昉  田思泉  
中西太平洋海域10°N10°S是我国金枪鱼围网渔业的主要生产海域,本研究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自由群鲣(Katsuwonus pelamis)和随附群鲣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我国渔业公司2015年23艘围网渔船的渔捞日志数据,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的单变量函数配对相关函数g(r)、交叉相关函数J12(r)和标记相关函数kmm(r)对不同集群(自由群和随附群)的鲣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竞争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围网自由群和随附群点事件的空间分布上都是非均质的,表现为聚集性;自由群在1.9°2.3°尺度下表现出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甦芳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EL Ni o Southern Oscillation)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强烈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对世界渔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1982~2001年Ni o 3.4区海表温度与中西太平洋(20°N~20°S、120°E~150°W)鲣鱼围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经度重心的关系,就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对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渔场变动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对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渔场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厄尔尼诺发生时,鲣鱼围网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经度重心随着暖池的东扩而东移,拉尼娜发生时则随着暖池向西收缩而西移。同时,Ni o 3.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飞  陈新军  林东明  
头足类生长速度快、寿命短,生长发育对栖息环境波动变化的敏感性高。组织能量积累是衡量生物体内能量储备及其与环境效应的重要指标。为了掌握茎柔鱼(Dosidicus gigas)生长发育及其对栖息环境的适应性,本文利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和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方法,对赤道海域茎柔鱼肌肉和性腺组织的能量积累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效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茎柔鱼雌雄性个体肌肉组织能量积累随个体生长发育显著增加,主要受到地理纬度和海表温的影响。性腺组织能量积累在性腺成熟前后差异性显著,能量积累过程与地理经纬度、海表温和叶绿素浓度等关系密切。以上结果表明,赤道海域茎柔鱼肌肉和性腺组织能量随着生长发育不断积累。两者的能量积累与环境因子关系存在组织特殊性,海表温是肌肉组织能量积累的重要环境效应因子,而性腺组织能量积累同时受到海表温和叶绿素浓度变化的影响。此外,雌性个体性腺组织能量积累随着经度自东向西增加显著,表明这些个体具有显著的离岸索饵育肥洄游习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学昉  许柳雄  周成  朱国平  唐浩  
温跃层特性与金枪鱼表层渔业的捕捞成功率有关,但温跃层特性随海域与季节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对于捕捞成功率的影响也不同。分析了中西太平洋我国金枪鱼围网船队作业渔场的温跃层特性,并结合海上实测的围网沉降性能与对应的生产资料,探讨了金枪鱼围网捕获成功率与温跃层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调查期间91.2%的网次所对应的温跃层顶界深度超过100 m,温跃层顶界深度较深是该海域渔场温跃层的重要特征;(2)围网最大沉降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185.0,197.8]m,渔场温跃层顶界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146.0,158.3]m,网具穿越温跃层顶界后继续沉降的深度的95%置信区间为[34.3,44.0]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飞  陈新军  林东明  宣思鹏  
现生头足类的性腺发育滞后于个体生长,研究其生殖投入方式对于掌握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实验利用形态学和残差指标分析方法,对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的体征生长及其生殖投入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均为匀速生长,雌性个体性腺成熟的最小胴长和最小体质量分别为270 mm和766 g,雄性个体性腺成熟的最小胴长和最小体质量分别为270 mm和479 g。雌、雄个体的空胃率低,摄食等级以1~2级为主;随着月份推移,个体的体征质量逐步趋好,在性腺发育阶段最差。雌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平均值为2.26%±1.33%,缠卵腺指数平均值为34.34%±18.62%;雄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平均值为1.31%±0.35%。雌、雄个体二者的体征指标与生殖投入指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性腺发育,体征指标和生殖投入指标呈下降趋势;随着胃饱满度等级增加,体征指标呈下降趋势,生殖投入指标则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茎柔鱼在性腺发育过程中持续摄食生长,生殖投入倾向于外源性,肌肉组织存储能量部分转化以满足生殖发育所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章寒  郑基  虞聪达  许永久  
根据中国远洋鱿钓船于2018年2—4月在东太平洋赤道(110°W~114°W、2°40’S~2°N)作业期间现场取样的1200尾茎柔鱼(Dosidicusgigas)样本进行研究,利用频率分布法分析了2—4月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的分布,并通过拟合求出了胴长-体重的关系和初次性成熟胴长。根据采样海域的遥感温度,讨论了茎柔鱼不同月份雌雄个体生长的差异。结果显示, 2—4月雄性茎柔鱼优势胴长依次为26~28 cm (19.33%)、30~32 cm (26.46%)、28~30 cm (31.82%),雌性分别为24~26 cm (16.8%)、28~30 cm (24.95%)、26~28 cm (21.79%); 2—4月雌雄茎柔鱼优势体重均依次为400~600 g (28%、20.67%)、600~800 g (29.14%、28.25%)、600~800 g (25.64%、31.82%)。协方差表明3月雌性茎柔鱼与同月雄性茎柔鱼以及2月、4月的雌性茎柔鱼生长模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_3<0.01,P_(3-4)<0.05)。2—4月雌、雄性茎柔鱼摄食等级均以1~2级为主,高摄食等级占比逐月降低。雄性茎柔鱼性腺发育均以Ⅱ期为主,性成熟比例逐月升高,初次性成熟胴长为32.72cm;雌性性腺发育缓慢,各月发育均以Ⅰ期为主,未成熟比例占97%以上,茎柔鱼胴长和体重随性腺等级的提高呈逐级增长状态。综合判断雄性茎柔鱼性成熟比雌性早,性成熟雄性个体或因交配正在离开赤道海域开始向美洲沿岸洄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静怡   陈新军   方星楠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是我国重要的作业渔场,中尺度涡与渔场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基于流场几何的涡旋判别方法,利用2012—2018年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对东太平洋赤道海域(85°W~125°W,5°S~5°N)的中尺度涡进行识别,筛选出生命周期大于一周的涡旋,分析了该海域中尺度涡旋的空间分布、半径范围、生命周期和迁移路径及速度等基本特征,并讨论其与该区域内重要经济头足类渔场分布的关联。结果显示,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反气旋涡的数量要多于气旋涡;涡旋的生命周期较短,绝大多数不超过一周;涡旋的半径主要集中在250~310km,迁移速度主要范围为6~18cm/s,迁移距离为25~50km;在靠近南北纬5°的海域表现出两条涡旋活动较为频繁的“热点区域”,而在纬度为零的海域几乎没有涡旋存在。同时,涡旋的生命周期和半径表现出明显的年间变化。本研究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头足类渔场形成、分布和渔情预报等研究提供了支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晓明  戴小杰  田思泉  许柳雄  
中西太平洋赤道海域是中国围网渔业最主要的作业海域。由于渔场存在年际间的剧烈变动,掌握渔场时空变动的预报越来越重要。本研究通过上海开创公司围网2011–2014年的渔捞日志数据,从Ni?o3.4指数和TAo数据(海洋表面温度和海表风)获得的海洋环境变量,采用时滞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渔场变动和渔场环境变动的规律;寻找合适的预报因子和延迟数;建立回归预报模型。在2011–2014年各月海洋环境分布图和渔场中心分布图中,发现渔场中心的变动和风场、温度场变动都有明显的关系。在时滞相关分析中发现:(1)中心渔场经度和180°E与165°E平均纬向风速异常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79和0.82,前者滞后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代丹娜  刘洪生  戴小杰  田思泉  
黄鳍金枪鱼是东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中的主要渔获种类之一。根据1975-2004年东太平洋(30°N~25°S,75°W~145°W)黄鳍金枪鱼围网生产统计资料和相应年份的Nino3区的指数,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ENSO现象与黄鳍金枪鱼资源丰度及时空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ENSO现象对东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围网资源丰度及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在大部分厄尔尼诺年时,黄鳍金枪鱼围网作业重心会向东、向北移;而拉尼娜年则向西移。Nino3指数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外,黄鳍金枪鱼围网作业重心在年内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春夏季向西、向北移;秋冬季向东、向南移。春夏季的单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帆  石一茜  朱江峰  
大洋性金枪鱼渔业对鲸类的影响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关注,但国际上对该渔业兼捕鲸类的认识还较少。根据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提供的2013-2020年金枪鱼渔业和鲸类兼捕数据,对金枪鱼围网兼捕鲸类的情况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累计兼捕到30种鲸类,共计9 881头,年兼捕率为1.781~4.214头/百网,兼捕主要发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瑙鲁、基里巴斯和图瓦卢之间的海域(10°S~5°N、130°E~180°W);与围网渔业频繁互动的主要物种包括伪虎鲸、糙齿海豚、短肢领航鲸、瓶鼻海豚、飞旋原海豚、布氏鲸、塞鲸和印太洋瓶鼻海豚,其中,糙齿海豚和瓶鼻海豚易受到围网的影响而发生死亡;齿鲸和须鲸的兼捕率以及净兼捕率存在显著差异;瓶鼻海豚、短肢领航鲸和塞鲸的兼捕率与金枪鱼渔获率呈一定正相关关系,抹香鲸和里氏海豚的兼捕率与金枪鱼渔获率呈负相关关系。建议在金枪鱼围网渔业管理中,应加强船员对鲸类物种习性认识的培训,以期降低鲸类的兼捕。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对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兼捕鲸类的认识,提出更合理的措施降低鲸类兼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明峰  陈新军  吕泽华  汪金涛  雷林  许子安  林泓羽  贺海平  贾海滨  
中西太平洋鲣围网渔业是典型的过洋性渔业,资源、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会影响远洋渔业企业对入渔国的选择。本研究以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巴布亚新几内亚、马绍尔群岛、瑙鲁、基里巴斯等5个中西太平洋入渔国为研究对象,在以往资源分布、入渔风险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中西太平洋鲣围网渔业入渔指标体系。体系以远洋渔业企业入渔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包含资源状况、经济成本、入渔风险3个一级指标及8个二级指标。根据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统计数据及远洋渔业企业调研资料,以2017~2021年入渔各沿海国的入渔效益为例对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验证,验证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消除量纲差异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瑙鲁是入渔评分最高的国家,历年分值均在65分以上,且评分波动较小;其次为基里巴斯、密克罗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3者评分略低于瑙鲁,且稳定性相对较差。马绍尔群岛入渔评分最低,历年均在65分以下。各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资源状况(0.479)、经济成本(0.372)、入渔风险(0.149);各二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资源丰度(0.265)、作业天单价(0.171)、寻鱼时间(0.151)、适宜栖息地面积比(0.148)、社会稳定性(0.078)、国家外交关系(0.071)、高经济价值种类占比(0.066)、转场时间(0.050)。研究结果为我国远洋渔业企业进行入渔决策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珊  杨晓明  朱江峰  
鲣(Katsuwonus pelamis)是中西太平洋围网捕捞的重要资源,为探索环境因子对鲣渔获率影响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中国大陆2009–2018年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船渔捞日志数据及相关海洋环境数据,对标准化后的环境因子及渔获率采用探索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方法进行时空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1)鲣的渔获率具有明显的聚集性,空间上,主要存在2~3处聚集区,分别聚集在西侧152°E~164°E, 3°N~7°S海域、东侧164°E~175°E, 5°N~4°S海域以及第2季度中的175°E~180°E海域范围;时间上,聚集程度依次为:第4季度>第1季度>第2季度。(2)总体上,各环境因子对鲣渔获率影响空间异质性程度的大小依次为海平面异常(sea level anomaly,SLA)>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 NPP)>海表面温度梯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radient, SSTG)。(3) SLA和MLD对鲣渔获率的负向影响较明显,是由于表层营养物质丰富海域对应SLA和MLD的值越小。NPP和SSTG主要为正向影响,是由于冷暖水交汇的锋面海域受NPP和SSTG影响较大。(4)检验GWR模型,发现其残差表现出较小的空间自相关,表明GWR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且优于最小二乘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陆化杰  王从军  陈新军  
根据2013年4-6月在赤道公海探捕期间采集的539尾鸢乌贼样本,对赤道公海鸢乌贼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本的胴长范围为137~338 mm,优势胴长组为160~220 mm,占样本总数的81.45%;样本的体重范围为95~1300 g,优势体重组为150~450 g,占样本总数的80.67%。不同月份鸢乌贼的胴长和体重组成不同,随着月份的增加优势胴长和优势体重逐渐增加。鸢乌贼体型瘦小,净重比例介于40.57%~87.76%之间,平均为59.43%;回归分析表明鸢乌贼的胴长与体重、胴长与净重的生长分别最适合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表示。样本的雌、雄比例为76∶1,并且主要由性成熟个体组成,Ⅲ...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陆化杰1  2  3  4  王从军1  陈新军1  2  3  4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