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5)
- 2023(1542)
- 2022(1231)
- 2021(1233)
- 2020(1072)
- 2019(2342)
- 2018(2252)
- 2017(3514)
- 2016(2333)
- 2015(2575)
- 2014(2513)
- 2013(2585)
- 2012(2410)
- 2011(2238)
- 2010(2118)
- 2009(2008)
- 2008(1999)
- 2007(1942)
- 2006(1678)
- 2005(1450)
- 学科
- 学(5599)
- 济(5581)
- 经济(5579)
- 管理(3380)
- 方法(3196)
- 森(3088)
- 森林(3088)
- 林(3078)
- 业(3003)
- 数学(2953)
- 数学方法(2872)
- 企(2227)
- 企业(2227)
- 生态(2079)
- 水产(1704)
- 壤(1535)
- 土壤(1532)
- 生物(1505)
- 生态学(1493)
- 农(1465)
- 动物(1446)
- 财(1370)
- 及其(1230)
- 环境(1189)
- 中国(1139)
- 动物学(1073)
- 农业(1026)
- 业经(1009)
- 资源(977)
- 防(952)
- 机构
- 大学(35032)
- 学院(33906)
- 研究(18056)
- 科学(16039)
- 农(15040)
- 中国(11977)
- 业大(11793)
- 农业(11769)
- 所(11643)
- 研究所(11177)
- 京(9080)
- 室(8867)
- 实验(8697)
- 省(8537)
- 管理(8474)
- 济(8432)
- 实验室(8266)
- 林业(8195)
- 经济(8194)
- 院(8054)
- 重点(7810)
- 农业大学(7524)
- 中心(7360)
- 理学(7123)
- 理学院(6999)
- 研究院(6888)
- 管理学(6529)
- 管理学院(6482)
- 林(6447)
- 业(6394)
共检索到49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娜 李志辉 王佩兰 李何
【目的】研究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人工林的生长规律,为赤皮青冈人工林的培育以及合理经营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培育和推广珍贵用材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湖南省涟源市龙山国有林场34年生赤皮青冈人工林内设置标准样地(20 m×20 m),选择3株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分析解析木的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及生物量分布。【结果】34年生赤皮青冈去皮胸径总生长量为25.18 cm,在0~6 a,胸径生长过程处于缓慢状态,6~21 a生长速度加快,21~34 a胸径生长逐渐趋于平缓,且胸径生长随着树龄的增加不断增加。胸径连年生长量在12 a时达到峰值,为1.07 cm,12 a后逐渐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状态。赤皮青冈胸径平均生长量曲线变化稳定,胸径平均生长量在18 a时达到最大值,为0.803 3 cm/a;34年生赤皮青冈树高总生长量为19.6 m,且树高总生长量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而增加,0~6 a树高生长过程缓慢,12~34 a树高增长速度加快,且树高连年生长量波动变化明显,平均生长曲线和连年生长曲线分别在19、27 a时相交;34年生赤皮青冈材积总生长量为0.425 4 m3,材积总生长量随着树龄的增长呈现出递增的关系,是一个先缓慢后加快的增长过程,材积总生长曲线呈“S”型,材积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且在34 a时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曲线还未相交,说明34年生赤皮青冈的材积仍处于增长的速生期,未达到数量成熟年龄;34年生赤皮青冈总生物量为422.867 kg,全树生物量分布以树干占比最高,其次为树根、树枝,树叶的生物量占比最低,树根生物量占比为粗根>中根>细根。【结论】34年生赤皮青冈仍未达到数量成熟龄,根据解析木分析情况预测赤皮青冈人工林将在60 a时达到主伐年龄,建议今后的抚育管理措施以调整林分密度和空间结构为主。
关键词:
赤皮青冈 人工林 生长规律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云建 王效科 张小全 朱建华 张治军 侯振宏
分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4个典型区域(关帝山、五台山中山区、五台山盆地区和塞罕坝)的生物量估算参数(生物量转扩因子、生物量扩展因子和根茎比)及其区域分异。结果表明:关帝山林区和五台山林区(中山区和盆地区)的生物量转扩因子平均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都大于塞罕坝林区(P0.05)且都小于五台山中山区(P0.05);根茎比随林龄和平均胸径的增加而增加(P<0.01),但与林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竹万宽 许宇星 王志超 杜阿朋
【目的】分析中国桉树人工林生物量3个估算系数与林分结构特征、气候因子及地形因子的关系,确定生物量估算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区域尺度准确估算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筛选中国桉树人工林的相关文献数据,分析桉树人工林生物量3个常见估算系数(生物量转换与扩展系数BCEF、生物量扩展系数BEF和根茎比R)与林分结构特征(林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林分蓄积量)、气候因子(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和地形因子(海拔)间的关系。【结果】桉树人工林BCEF、BEF和R的平均值分别为0. 658 Mg·m~(-3)、1. 251和0. 190,其对应范围值分别为0. 46~0. 76 Mg·m~(-3)、1. 05~1. 35和0. 04~0. 36; BCEF随平均胸径(r~2=0. 306)增大而先减后增,随平均树高(r~2=0. 366)和林分密度(r~2=0. 430)及林分蓄积量(r~2=0. 405)增大均呈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的趋势; BEF随林龄(r~2=0. 765)和平均树高(r~2=0. 734)及林分蓄积量(r~2=0. 578)增大均呈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的趋势,随平均胸径(r~2=0. 644)增大呈先减后增的趋势; R随林龄(r~2=0. 665)、平均树高(r~2=0. 338)、林分密度(r~2=0. 275)和林分蓄积量(r~2=0. 403)增大均呈逐渐减小并渐趋稳定的趋势; BCEF随年均气温(r~2=0. 193)和降水量(r~2=0. 200)增大均呈先减后增的趋势,遵循二次多项式关系; BEF和R随年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未表现出明显的函数关系; 3个生物量估算系数均随海拔升高表现出增大趋势,关系式的拟合精度分别为0. 455、0. 501和0. 314。【结论】林分密度与BCEF的拟合优度较高,林龄与BEF和R的拟合优度较高,林分密度和林龄是生物量估算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因子对3个生物量估算系数的影响仅次于林分密度和林龄。气候因子仅对BCEF产生一定影响。在估算区域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时应考虑林分结构特征及地形因子引起的生物量估算系数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球 吴际友 杨硕知 程勇 李志辉 陈明皋
为了掌握青冈栎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分配规律,为青冈栎人工林经营管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对50年生青冈栎人工林随机设置5个面积为400 m~2(20 m×20 m)的标准地进行生物量调查,并在每个标准地内各选取6株不同径级的平均木伐倒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1)青冈栎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范围分别在0.15~0.45 m、0.09~0.56 cm和0.000 4~0.01 m~3之间。(2)树高、胸径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2 a、15 a和40 a,高峰值分别为0.45 m、0.56 cm和0.010 0 m~3·a~(-1)。(3)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相交于50 a,林分达到数量成熟,可以确定为主伐年龄。(4)50年生青冈栎人工林单株总生物量高达936.22 kg·株~(-1),各组分生物量排布从大到小依次为:树干(426.95 kg)>大枝(201.44 kg)>根蔸(134.19 kg)>树皮(41.23 kg)>小枝(36.83 kg)>叶(35.02 kg)>粗根(32.40 kg)>枯枝(15.71 kg)>中根(9.69 kg)>细根(2.76 kg)。(5)青冈栎人工林乔木层的总生物量为595.11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8.33%,其中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分别为481.32 t·hm~(-2)和113.80 t·hm~(-2),占乔木层比重为80.88%和19.12%。(6)50年生青冈栎林分的总生产力为18.57 t·hm~(-2)a~(-1),3个植被层生产力大小为:乔木层(15.91 t·hm~(-2)a~(-1))>灌木层(1.85 t·hm~(-2)a~(-1))>草本层(0.82 t·hm~(-2)a~(-1));分别占总生产力的85.65%、9.94%、4.41%。青冈栎人工林主伐年龄为50 a。合理调整密度、科学间伐和改善林下环境是促进青冈栎人工林健康生长的必要手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坤 曹林 汪贵斌 申鑫 曹福亮
【目的】利用3-PG模型估算江苏南部地区杉木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LAI),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苏南丘陵地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气候和林分观测历史数据确定3-PG模型参数并运行模型,估算杉木人工林的LAI和林分不同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趋势,并对预测值和观测值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初始林分密度为4 6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在5年时林分达到郁闭,LAI为5.5;干生物量在23年达到最大值,为74.5t/hm2;根和叶的生物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先增后减,根生物量在第10年达到最大值(17.5t/hm2),叶生物量在第6年达到最大值(10.25t/h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利虎 李凤日 贾炜玮
基于红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数据,选出了红松人工林总量与各分量最优基础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估计的方法,分别以总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的方案建立了总量及各分量(地上、根、干、枝、叶和树冠)之间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并采用加权回归的方法进行异方差的消除。结果表明:最优基础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相关指数R2为0.80~0.99,模型拟合率EF为0.82~0.98;在模型的预测精度方面,总生物量和各分量生物量模型的预测精度绝大多数在82%以上,其中树干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最高,树叶生物量的预测精度最低。总体来看,采用以总生物量为基础分级控制方法建立的相容性模型效果稍好,总量与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奇凡 周荣伍 张金生
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海拔100~400m的36年生栓皮栎人工林的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生物量平均为68.50t/hm~2,灌木层平均为3.33t/hm~2,草本层平均为0.80t/hm~2.林分的平均生产力为4.44t/hm~2·a.
关键词:
栓皮栎 森林生物量 林分生产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春华
通过对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chungii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系统调查,进行福建青冈天然林及人工林生态系统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青冈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福建青冈人工林林相整齐,林分结构简单,为同龄林,郁闭度较大,林下凋落物具有明显的未分解层(L层)、半分解层(F层)和已分解层(Y层)。而福建青冈天然林多为萌芽次生林,林相不整齐,为异龄林,林冠具有成层性,林下植被生物量大。福建青冈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生长过程存在明显差异。福建青冈人工林胸径生长峰值出现在25年生时,而天然林则在24年生;10年生前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树高生长均比较缓慢,但人工林树高生长进...
关键词:
福建青冈 人工林 天然林 群落特性 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石嘉 李铁华 文仕知 何功秀 彭颖姝
为了了解青冈栎的生长规律,合理保护和培育青冈栎珍贵用材资源,对湖南省永顺县的43年生青冈栎林进行了样地调查,通过树干解析法、分层切割法所得的数据,探讨青冈栎的生长规律和生物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第16年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青冈栎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第23年与平均生长量相交;青冈栎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第43年时与平均生长量仍没有相交,说明此时青冈栎尚没有达到数量成熟。43年生的青冈栎单株总生物量高达280.74 kg/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占总生长量的69.89%和30.11%,整株各器官
关键词:
青冈栎 生长规律 生物量 分布格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云建 张小全 王效科 朱建华 侯振宏 张治军
总结分析生物量模型(包括相对生长关系和生物量-蓄积量模型)和生物量估算参数这2类常用的生物量估算方法,提出今后我国在森林生物量估算领域的研究重点:1)整合经验相对生长方程;2)系统研究生物量估算参数的规律性及其不确定性;3)构建以传统估算方法和3S技术相结合的生物量估算系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许柳雄 王腾 朱国平 童剑锋
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关键种,在南大洋中上层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其资源的养护和持续利用受到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磷虾研究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生物量及其分布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生物量评估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从早期的浮游动物干重法、生产量与生物量比例系数转换法,到网具采样法以及现在流行的声学法,评估手段也变得更为高效。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磷虾生物量的主要评估方法,分析其优缺点,并着重从磷虾目标强度模型(TS)参数的海上实测、声学数据中磷虾信号的提取,磷虾单位平方海里声学反射系数(NASC)的计
关键词:
南极磷虾 生物量评估 声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斯金平 姚荣明 陈德标 吴长辉
本文对浙江景宁高演林场19年生的厚朴人工林进行了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为71.16t/hm~2,平均净生产量为4.02t/hm~2·a。其中乔木层总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62.78t/hm~2·a和3.30t/hm~2·a;树皮生物量为6.64t/hm~2,净生产量为0.35t/hm~2·a。
关键词:
厚朴 人工林 生物量 净生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宗武 谭芳林 肖祥希 陈林生 卓开发
Forkienia hodginsii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e species in south of China. However, the natrual forest of Forkienia hodginsii nearly does not exist now in China because of disorderly cut and bad management. For this reason, a large area of plantation of Forkienia hodginsii was plante...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奇凡 杜连海 李秀军
该文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40年生洋槐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坡洋槐人工林的生物量为104.29t/hm~2,北坡洋槐人工林的生物量为114.55t/hm~2,北坡高于南坡.乔木层的净生产量,南坡为4.63t/hm~2·a,北坡为4.06t/hm~2·a,南坡的生产力又高于北坡.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健
为了了解不同种源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在福建省建瓯市的生长性状变异情况,进一步选择优良种源,以福建建瓯、浙江鄞州、江西婺源和湖南靖州等4个种源4年生赤皮青冈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赤皮青冈生长指标进行变异分析、多重比较、方差分析、遗传力估算、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遗传增益分析等,进行优良种源的选择.种源间生长性状存在较大变异,福建建瓯种源的材积变异系数最高(达71.03%).经过多重比较,发现浙江鄞州种源的生长指标都优于其他种源,福建建瓯的最差.种源间的生长指标都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的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725、0.773和0.754,受到较高程度的遗传控制.树高、胸径和材积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材积与树高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95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鄞州种源综合得分最高(5.330),其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最大(27.14%).4年生赤皮青冈不同种源间存在变异情况,且存在显著差异.浙江鄞州、湖南靖州种源选入优良种源,浙江鄞州种源的表现最好.
关键词:
赤皮青冈 生长性状 遗传力 优良种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