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26)
- 2023(8743)
- 2022(7900)
- 2021(7532)
- 2020(6295)
- 2019(14721)
- 2018(14830)
- 2017(28647)
- 2016(15736)
- 2015(17680)
- 2014(17671)
- 2013(17471)
- 2012(15820)
- 2011(14157)
- 2010(13854)
- 2009(12507)
- 2008(11878)
- 2007(10082)
- 2006(8620)
- 2005(7275)
- 学科
- 济(58726)
- 经济(58662)
- 管理(43744)
- 业(41428)
- 企(34995)
- 企业(34995)
- 方法(29578)
- 数学(25584)
- 数学方法(25292)
- 农(15449)
- 中国(14219)
- 财(13994)
- 学(13973)
- 业经(13096)
- 地方(12452)
- 理论(10483)
- 和(10331)
- 贸(10305)
- 贸易(10300)
- 农业(10295)
- 易(9988)
- 技术(9814)
- 环境(9673)
- 务(9233)
- 财务(9175)
- 财务管理(9161)
- 制(9128)
- 企业财务(8679)
- 教育(8675)
- 划(8459)
- 机构
- 大学(218511)
- 学院(216931)
- 管理(89822)
- 济(79712)
- 理学(78983)
- 理学院(78098)
- 经济(77848)
- 管理学(76711)
- 管理学院(76347)
- 研究(70818)
- 中国(49937)
- 科学(47314)
- 京(46587)
- 农(38082)
- 业大(36582)
- 所(35964)
- 财(34689)
- 研究所(33309)
- 中心(31570)
- 农业(30348)
- 江(29506)
- 北京(29324)
- 财经(28682)
- 范(28391)
- 师范(28126)
- 经(26148)
- 院(25571)
- 州(24713)
- 技术(23623)
- 师范大学(22834)
- 基金
- 项目(157808)
- 科学(122437)
- 研究(113422)
- 基金(113218)
- 家(99665)
- 国家(98853)
- 科学基金(84081)
- 社会(68643)
- 社会科(64932)
- 社会科学(64912)
- 省(62330)
- 基金项目(61454)
- 自然(56839)
- 自然科(55475)
- 自然科学(55462)
- 自然科学基金(54414)
- 划(52814)
- 教育(51351)
- 编号(46791)
- 资助(46452)
- 成果(37202)
- 重点(35103)
- 部(33987)
- 发(33277)
- 创(32977)
- 课题(31655)
- 创新(30677)
- 科研(30548)
- 计划(29626)
- 大学(29096)
共检索到298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蔡德龙 钱发军 陈常友 赵世立 贺超 张建军
玉米约占全国粮食总产的 2 0 % ,施肥在玉米增产诸因素中能起到 2 5%~ 30 %的作用。通过试验 ,玉米施用硅肥后能提高抗青枯病能力 ,施肥量为 750 kg/ hm2 时 ,在玉米上的增产效果达到 14%~ 2 3.4 % ,投入产出比为 1∶ 10~ 2 0。
关键词:
玉米 赤泥硅肥 青枯病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登贵 饶新德 方平 黄小明
通过对玉米施用硅肥试验可知 ,施硅肥的玉米比对照茎粗和穗长增加 ,抗逆力增强 ,产量明显增加。硅肥以每公顷施 750~ 112 5kg时 ,增产效果最明显 ,其增产率分别为 15.4 2 %和 19.87%。
关键词:
玉米 硅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宏儒 张彦萍 张丽清 王春辉 石晋文 马丽萍 张嘉云 任瑞丽
包头市土壤肥料工作站通过对玉米施用硅肥的肥效试验,验证硅肥的增产作用,结果表明,在同一试验条件下施35-50kg/667m~2硅肥作基肥,其增产率为6.7%~19.1%;施入40kg/667m~2作追肥,其增产率为17.4%~21.4%。从而为硅肥在玉米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玉米 硅肥 肥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纯敏 张桂兰 张子武 宝德俊
经7年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轮作肥料定位试验,得到了潮土长期施肥情况下的肥料利用率和作物养分需要量;在有机肥的基础上无机氮磷配合使用,无论是对作物的稳产、高产和经济效益,还是对土壤肥力的培养提高,其效果都优于其它方法;氮磷化肥每年每公顷最佳施量分别为240kg(16kg/666.7m~2)和60kg(4kg/666.7m~2)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肥料定位试验 肥料利用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冠华 冯绍元 詹卫华 王广兴 刘祖贵 吴海卿
对滴灌条件下麦行间套播的夏玉米水肥耦合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套播夏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保持在4800m3·hm-2,施氮(折纯N)、磷(P2O5)肥量分别保持在175kg·hm-2和145kg·hm-2水平时,可获取9450kg·hm-2以上产量,水生产效益超过1.9kg·m-2,显示出较好的节水增收效益。
关键词:
夏玉米 滴灌 水肥耦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金生 周柳强 曾艳 谢如林 区惠平 朱晓晖 谭宏伟
【目的】确定广西赤红壤区玉米种植体系的农田适宜氮肥施用量,为该地区玉米产业的高产高效发展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春-秋连续2季播种种植玉米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0、180、240、300、360和480 kg/hm~2)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0~10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残留及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春、秋玉米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氮肥当季利用率则呈现显著降低趋势。②施用氮肥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残留,以硝态氮为主,且硝态氮主要残留在0~40 cm土层,铵态氮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③施用氮肥可显著影响0~100 cm土层土壤的无机氮积累量,施氮量高于360 kg/hm~2时,土壤的无机氮积累量增加显著。土壤氮素盈余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春玉米生长季氮肥盈余部分绝大多数在土壤中残留,到秋玉米季继续施用高量氮肥,则同时显著增加土壤氮素残留和表观损失,且氮素表观损失量增幅更大。④土壤无机氮残留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指数增加关系,氮肥当季利用率与施氮量呈幂函数降低关系,春玉米生长季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分别与氮肥利用率交于200和322 kg/hm~2处,秋玉米生长季产量、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分别与氮肥利用率交于211和300 kg/hm~2处。【结论】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玉米春秋连作体系中的氮肥残留后效作用,兼顾作物产量、环境效应与肥料效应,广西赤红壤玉米种植区的适宜氮肥季用量为N 200~300 kg/hm~2。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军仓 韩丙芳 李应海 沈强云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 ,得出宁夏引黄灌区利通区玉米膜上灌条件下 ,不同灌水量、施氮量和施磷量与产量的回归模型 ,并进行了主因素效应、单因素效应和交互作用分析。经模型寻优 ,求出了不同目标产量下的水、氮、磷最佳组合方案
关键词:
玉米 膜上灌 水肥耦合 水肥生产函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红英 张晓明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作为反刍动物基础日粮时 ,其营养成分难以充分满足肉牛肥育过程中的养分需求 ,必须提供一定量的补充饲料 (精料补充料 )。为此 ,研究提出了 2种补饲方案 ,并进行了生产性饲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 2种补饲方案可使肉牛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 9.48和 38.79 ,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7.9和 36.43 ,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青贮饲料 补饲技术 饲喂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浩 石林榕 辛尚龙 赵武云 王锋 刘洋礼 杨金发
针对河西灌区玉米种植过程中水肥利用率及播种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一种玉米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一体播种机。该机具由有机肥排肥装置、滴灌铺设装置、地膜铺设装置、排沙装置、膜上覆土装置和播种装置等6部分组成。根据农艺种植要求对机具的关键装置进行理论分析,确定正常工作时机具匹配的施肥装置、播种装置和覆沙装置的合理容积;确定穴播器和排肥器的外形尺寸;通过Adams分析软件验证了机具种肥同穴的可行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为0.55m/s时,空穴率为0.9%、穴粒数合格率92.3%、膜下播种深度合格率97.8%。样机能够一次性完成施肥、滴灌带铺设、覆膜、覆沙、播种、覆土等工序,实现了旱区玉米的种肥同穴与膜下滴灌的栽培且满足覆膜穴播机技术要求。
关键词:
玉米 旱区 种肥同穴 播种机 膜下滴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争光 王德福
针对玉米秸秆皮穰分离机构剥穰效果不理想、秸秆皮易碎断等情况,提出了齿刀式皮穰分离机构。选取影响剥穰效果的剥穰刀齿刃角、齿-板间隙及剥穰辊的转速为试验因素,以剥穰率、外皮损伤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剥穰机构的剥穰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剥穰率的变化范围为35%~99%,损伤率的范围为0~13%;且剥穰辊转速和齿-板间隙对评价指标有显著影响,剥穰刀的齿刃角对剥穰率影响较为显著,对秸秆外皮损伤率影响不显著。经试验,齿刀式皮穰分离机构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在齿-板间隙为1.66mm,剥穰辊转速为1680r·min-1,剥穰刀齿刃角为40°时,剥穰率达到95%以上,损伤率在5...
关键词:
玉米秸秆 皮穰 分离机构 试验研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武涛 马旭 陈学深 陈耿文 赖远宏
为确定较优的玉米根茬根土分离作业方式与作业参数,在根茎类作物根土分离试验台上进行了碾压、击打和抖动的单独及组合作业方式的根土分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碾压+击打组合方式对低含水率(10%~15%)的玉米根茬样品进行根土分离优于其他作业方式。为优化碾压+击打组合作业方式的作业参数,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以根土分离率和作业功耗为性能指标,以轧距、飞锤转速和飞锤质量为试验因素进行试验,建立了根土分离率以及作业功耗的回归模型,通过响应曲面法分析指标与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获得的最佳作业参数为:轧距22 mm,飞锤转速200 r/min,飞锤质量0.3...
关键词:
玉米根茬 根土分离 响应面 参数优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本华 张派宁 张正华 孟军
为明确炭化过程中玉米秸秆内部温度变化情况,设计了上下隔热的网状试验容器以保证试验过程中热量只沿径向传导至秸秆内部,对炭化炉炉门进行改造以方便连接温度传感器。利用K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对玉米秸秆在恒温炭化过程中内部不同位置温度进行检测,得到其在炭化过程中内部沿径向不同位置的升温规律。以不同的含水率、压缩率和炭化温度为试验因素,以达到稳定温度的平均时间为试验指标,利用SRJX-4-9型金属加热炉来研究玉米秸秆炭化时的工艺参数,并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优化分析,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在恒温热解过程中表现出与试验因素水平和测量位置明显相关的内部温度变化。在正交试验的过程中观察到沿秸秆内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树堂 赵永厚 关义新 王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仕宏 包文育 李宝筏
利用自行研制的玉米免耕试验台,采用缺口圆盘刀与双翼铲结合在田间与土槽上进行玉米免耕破茬试验,分析破茬部件的受力,得到水平分力、垂直分力和破茬切土配重随切、清茬深度的变化规律。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性能良好,结构简单,满足测试出各土壤工作部件的受力和农业技术的要求,为免耕播种机合理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垄作玉米 免耕 破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宁金花 张艳桂 解娜 宋忠华
为明确苗期玉米遭受不同时间淹涝胁迫后形态特征的变化,基于春玉米州玉2号2014年大田渍涝模拟试验前后株高、绿叶数,抽雄期株高、雄花长度、分枝数,乳熟期茎秆粗等形态特征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苗期不同阶段(三叶期、七叶期)遭受不同持续时间的渍涝灾害影响后株型、花型等形态特征的变化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渍涝处理前后,不同苗期阶段的株高变化率均与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三叶期渍涝时间持续5.2 d,七叶期4.4 d,植株株高开始负增长。三叶期渍涝持续7.5 d或以上,七叶期5.0 d或以上,对玉米后期的恢复生长不太有利。2个渍涝处理阶段,叶片变化率均与渍涝持续时间呈二次曲线关系。三叶期渍涝持续时间2....
关键词:
玉米 苗期渍涝 绿叶数 雄花长度 分枝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