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93)
- 2023(4302)
- 2022(3745)
- 2021(3465)
- 2020(3023)
- 2019(6998)
- 2018(6802)
- 2017(12359)
- 2016(7164)
- 2015(8014)
- 2014(8042)
- 2013(7933)
- 2012(7717)
- 2011(7033)
- 2010(7090)
- 2009(6528)
- 2008(6440)
- 2007(5657)
- 2006(5151)
- 2005(4812)
- 学科
- 济(27885)
- 经济(27827)
- 管理(15829)
- 业(14446)
- 地方(11385)
- 企(10121)
- 企业(10121)
- 农(9469)
- 学(9343)
- 方法(9220)
- 数学(8230)
- 数学方法(8123)
- 中国(7321)
- 制(7022)
- 农业(6281)
- 财(6262)
- 业经(5408)
- 环境(5404)
- 地方经济(5143)
- 土地(4914)
- 体(4690)
- 税(4402)
- 税收(4091)
- 收(4040)
- 融(4037)
- 金融(4037)
- 资源(3904)
- 和(3755)
- 度(3715)
- 制度(3676)
- 机构
- 大学(99367)
- 学院(99028)
- 研究(41773)
- 济(35206)
- 经济(34360)
- 管理(33161)
- 中国(31347)
- 科学(29638)
- 理学(27884)
- 理学院(27369)
- 管理学(26677)
- 管理学院(26494)
- 京(24138)
- 所(22977)
- 农(22765)
- 江(22296)
- 研究所(21319)
- 中心(19576)
- 业大(18441)
- 农业(17961)
- 财(17482)
- 省(16750)
- 院(15904)
- 范(15472)
- 师范(15250)
- 北京(14479)
- 州(13770)
- 科学院(13001)
- 室(12980)
- 财经(12914)
- 基金
- 项目(71608)
- 科学(55762)
- 基金(51180)
- 研究(47738)
- 家(47249)
- 国家(46869)
- 科学基金(38639)
- 省(29040)
- 社会(28824)
- 基金项目(27955)
- 自然(27614)
- 社会科(27033)
- 社会科学(27026)
- 自然科(26816)
- 自然科学(26810)
- 自然科学基金(26284)
- 划(25337)
- 教育(20575)
- 资助(20487)
- 编号(18496)
- 重点(17832)
- 发(16303)
- 计划(15520)
- 部(15252)
- 成果(14615)
- 课题(14427)
- 科研(14160)
- 科技(14138)
- 创(13806)
- 江(13701)
共检索到156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飞 黎良 刘焕章 王剑伟
基于2011—2012年6—7月赤水河赤水市江段鱼类早期资源昼夜24 h连续采样情况,对该江段鱼卵漂流密度的昼夜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7个昼夜共采集银(Squalidus argentatus)、宜昌鳅(Gobiobotia filifer)、鳜(Siniperca chuatsi)、寡鳞飘鱼(Pseudolaubuca engraulis)、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四川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紫薄鳅(Leptobo...
关键词:
赤水河 鱼卵 昼夜变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飞 娄必云 刘焕章 王剑伟
根据2012年2月—2013年1月赤水河赤水市江段逐月渔获物调查数据,对该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共采集鱼类41种,隶属于3目7科38属。唇(Hemibarbus labeo)、蛇(Saurogobio dabry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银(Squalidus argentatus)、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粗唇(Leiocassis crassilabris)、吻(Rhinogobio typus)和鳜(Siniperca chuatsi)为该江段...
关键词:
赤水河 鱼类群落 季节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黎良 袁维林 刘飞
根据2011~2013年赤水河赤水市江段的渔获物调查数据,对该江段的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58种,隶属于3目10科47属。唇(Hemibarbus labeo)、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蛇鮈(saurogobio dabry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吻鮈(rHinogobio typus)、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鲤(cyprinus carpio)、鳜(siniperca...
关键词:
赤水河 鱼类 资源保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黎明政 段中华 姜伟 刘焕章
根据2007~2009年在长江干流的泸州、珞璜、宜都、武穴4个江段分别采集的数据,对这些江段鱼卵及仔鱼漂流特征的昼夜变化规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泸州江段和珞璜江段鱼卵及仔鱼昼夜漂流密度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长江中游宜都江段,鱼卵漂流密度在昼夜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n=38,p=0.00),表现为6∶00的平均漂流密度13.02ind./100m3明显大于18∶00的密度3.28ind./100m3,仔鱼夜间漂流密度明显大于白天,于22∶00达到高峰值;武穴江段仔鱼漂流密度在昼夜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n=62,p=0.00),8∶00的平均漂流密86.21ind./100m3明显大于18...
关键词:
长江 鱼卵 仔鱼 昼夜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金明 王芊芊 刘飞 刘春池 张富铁 王剑伟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赤水河鱼类的繁殖情况,为保护区鱼类的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本底资料,于2007和2008年3~7月在赤水河赤水市江段进行了鱼类早期资源的调查工作。结果显示:至少有34种(亚种)鱼类在赤水市江段繁殖,其中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4种,产漂流性卵的鱼类8种。鱼类繁殖期从3月持续到7月,盛期为5~7月。两年调查期间,分别经历了7次和5次繁殖高峰;在4~7月,漂流性鲫的资源量分别为3.26×108粒和5.26×108粒。复兴、丙安和太平3个江段为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主要产卵场。鱼类繁殖盛期的水温范围为21℃~24.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兴成 熊仕娟 李渝 张雅蓉 刘彦伶 阳路芳 蒋太明
【目的】探索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土壤蓄水能力评价土壤的水分涵养量特征;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土壤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贵州赤水河流域0~20 cm土层总水源涵养量在64.6~136.4 mm,平均99.9 mm;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在19.0~122.4 mm,平均81.2 mm;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总水源涵养量和有效水源涵养量呈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县域土壤水源涵养量差异较大,大方县土壤总水源涵养量和有效水源涵养量最大,其次为七星关区,赤水市土壤总水源涵养量最小,仁怀市土壤有效水源涵养量最小。【结论】贵州赤水河流域土壤水源涵养量偏低,不同县域中赤水市和仁怀市水源涵养量较小,应当提升对该区域土壤水源涵养的保护力度,实现区域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
赤水河流域 土壤 水源涵养量 空间变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俊强 彭期冬 任杰 柏海霞 赵利
为探讨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在赤水河栖息繁殖的可能性,评估赤水河作为金沙江下游干流替代生境的可行性与适宜性,将河流生境进行适当概化,建立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的生境相似性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相似理论,提出基于恒定型相似元、时间型相似元和系统相似度的河流生境相似性计算方法。以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为研究对象,实例计算了两个河流生境的相似程度,结果表明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在水环境方面的相似度高达0.811,处于高度相似等级,河流地形地貌与水文方面的相似度分别为0.743和0.640,均处于基本相似等级。总体来说,赤水河与金沙江下游河段的河流生境相似程度较高,相似度达0.694,处于基本相似等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先炳 张堪瑞 杨威 王丽 杨胜发 李文杰 张鹏
漂流性鱼卵的孵化是随水迁移时同步进行的,其孵化率与鱼卵在水体中的运动特性密切相关。为研究长江上游漂流性鱼卵在静水中的沉降特性,于2021年6月16日至7月8日在长江干流宜宾至丰都江段设置了5个漂流性鱼卵采样点,共采集鱼卵848粒,对其中随机挑选的399粒鱼卵进行了静水沉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漂流性鱼卵的粒径为4.0~8.0 mm,其中粒径为5.0~7.0 mm的鱼卵占到捕获总量的88%。(2)漂流性鱼卵密度为1.001 2~1.003 4 g/cm~3,其中密度为1.002 2~1.003 2g/cm~3的鱼卵占捕获鱼卵总量的78.9%。(3)漂流性鱼卵的静水沉降速度为3.0~12.0 mm/s,平均静水自由沉速为7.16 mm/s。影响漂流性鱼卵自由沉速的主要原因是:鱼卵在静水沉降过程中会带动水体产生局部的微小紊动、胚胎在膜内的无规则自主运动、卵膜受到水体挤压而产生形变以及鱼卵密度的变化。通过鱼卵在静水中的受力分析、并结合粒子的静水沉降方程和试验数据,拟合得出长江上游宜宾至丰都江段漂流性鱼卵静水沉降与绕流阻力相关系数k=0.609。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湘香 李云峰 沈子伟 张燕 倪朝辉
于2007?2010年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河段进行浮游植物和水质监测调查研究,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517种(属),贡献率最大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占藻类总数比例平均为67.97%。繁殖期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范围分别为11.95×104~28.31×104 cell·L?1和0.36~0.94 mg·L?1;育肥期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范围分别为10.32×104~33.73×104 cell·L?1和0.25~0.60 mg·L?1;越冬期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范围分别为11.53×104~26.38×104 cell·L?1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兰传海
赤水河区域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下游工业基础相对较好,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以能源产业、白酒烟草、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依托区域合作的整体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今后引领赤水河区域四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赤水河区域 工业发展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真理
通过对赤水河流域的资源环境综合考察,提出赤水河流域在资源环境方面的价值归结为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和英雄河四大特点,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从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角度和视野,建议在长江流域选择1~2条自然生态支流,在开发利用长江水资源的同时,给长江留下1~2条不修大坝的自然生态河流。分析认为,赤水河具备了作为自然生态河流的条件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具有流域性和综合性为特点的“赤水河流域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包括赤水河两岸的陆生植物、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多个层面和角度阐明了建立流域性和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当前赤水河流域开发和保护面临的主要...
关键词:
赤水河 流域 资源与环境 保护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鹤 董泽琴 邹凤钗 张帅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七五"时期和"十一五"时期贵州省赤水河中段8个断面的水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赤水河干流水质依然很好。由于中心城镇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发展,积极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城镇污水和酿酒废水均经处理达标后排放,使得W5断面的水质比"七五"时期的水质明显好转;其他断面水质的个别指标较前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W4断面所在支流污染因子有增加的趋势,水质较前期有恶化趋势,应是重点控制的支流源。总体来看,赤水河干流水质优良,但也应当注意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防止支流水质发生变化。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赤水河 水质 对比研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金明 张富铁 刘飞 王剑伟
以胸鳍棘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对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采自赤水河中游的511尾大鳍鳠(Mystusmac-ropterus)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6—7月为新年轮形成的高峰期;样本由1~7龄组成,以2龄和3龄个体为主,分别占全部样本数的38.9%和31.3%;体长(L)和体重(W)呈幂指数关系(W=6×10-5L2.638,R=0.937);体长与胸鳍半径(r)呈线性关系(L=200r-49.2,R=0.971);体长生长方程为:Lt=714.5(1-e-0.06935(t+1.2399)),体重生长方程为:Wt=2027.6(1-e-0.06935(t+1.239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轩 赵进勇 张晶 艾祖军 韩会玲 王琦 于子铖 冯硕
为定量分析砾石群对鱼类受损栖息地的恢复、改善效果,以赤水河支流倒流河上游芭茅坝鱼类产卵场为研究区域,选择昭通特有鱼类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为指示物种,结合稳定性分析确定砾石群的布局、尺寸,依据鱼类生境模型,研究分析了砾石群布置前后指示物种适宜栖息地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段内布置砾石群时,概化砾石单元的最小尺寸宜设置为0.5 m,单组砾石群摆放的跨距宜设置为1.60倍砾石长度,顺流宜设置为2.10倍砾石长度;分别布设5种不同形式砾石群,其所对应的鱼类加权可利用栖息地面积(WUA)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河道造床流量参数下,砾石群的连续V形和钻石形布置形式较其他三种修复效果更为明显,砾石群布置区域水深流速呈现多样化,加权可利用栖息地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增加21.77%和18.3%。合理布设砾石群可为赤水河鱼类产卵场的恢复提供技术支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安艳玲 蒋浩 吴起鑫 杨瑞东 郎小芳 罗进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筑坝的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珍惜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美酒河、美景河、英雄河和生态河,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选取枯水期赤水河为研究对象,进行全流域的采样与分析,总计37个采样点。运用箱线图直观表现出各个水质指标的分布情况,并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得出赤水河枯水期的水质类别,进行水质定性评价,然后根据水质标识指数的变化分析了赤水河干流的水质空间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赤水河水质总体较为良好,流域总体水质标识指数X1.X2为1.6;干流的水质标识指数X1.X2为1.5;各个支流来看,桐梓河、古蔺河和习水河的水质标识指数X1.X2分别为1.5、1.7和1.5,均为Ⅰ类水,水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