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59)
- 2023(3320)
- 2022(3017)
- 2021(2839)
- 2020(2550)
- 2019(5757)
- 2018(5668)
- 2017(10948)
- 2016(6499)
- 2015(6851)
- 2014(6955)
- 2013(6883)
- 2012(6607)
- 2011(6086)
- 2010(6046)
- 2009(5516)
- 2008(5403)
- 2007(4986)
- 2006(4505)
- 2005(4120)
- 学科
- 济(23483)
- 经济(23473)
- 业(12767)
- 管理(11323)
- 方法(9766)
- 农(9365)
- 企(8363)
- 企业(8363)
- 学(8007)
- 数学(7396)
- 数学方法(7315)
- 地方(7187)
- 农业(6634)
- 中国(5873)
- 业经(5686)
- 财(5159)
- 结构(5141)
- 制(5039)
- 产业(4811)
- 理论(4048)
- 体(3966)
- 环境(3696)
- 贸(3654)
- 贸易(3652)
- 易(3501)
- 和(3473)
- 生态(3110)
- 银(3000)
- 务(2967)
- 银行(2967)
- 机构
- 学院(92069)
- 大学(89013)
- 研究(37129)
- 济(30864)
- 管理(30122)
- 经济(30052)
- 科学(27698)
- 中国(26718)
- 理学(25310)
- 理学院(24875)
- 管理学(24193)
- 农(24146)
- 管理学院(24028)
- 所(21000)
- 京(20397)
- 研究所(19637)
- 农业(18853)
- 业大(18003)
- 中心(16616)
- 范(15159)
- 江(14944)
- 师范(14912)
- 省(14469)
- 院(13579)
- 财(13572)
- 北京(13437)
- 州(12465)
- 科学院(12335)
- 师范大学(11896)
- 农业大学(11873)
- 基金
- 项目(65224)
- 科学(49518)
- 基金(45149)
- 研究(43025)
- 家(42238)
- 国家(41842)
- 科学基金(33667)
- 省(27855)
- 社会(25075)
- 基金项目(24747)
- 自然(23901)
- 社会科(23638)
- 社会科学(23633)
- 划(23422)
- 自然科(23221)
- 自然科学(23212)
- 自然科学基金(22802)
- 资助(19799)
- 教育(19047)
- 编号(16461)
- 发(16075)
- 重点(15971)
- 计划(14811)
- 科技(13918)
- 部(13193)
- 科研(13011)
- 课题(12815)
- 成果(12750)
- 创(12538)
- 发展(11898)
共检索到135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艾祖军 何滔 刘建虎 张春霖 郑永华 冯兴无
于2012年2、5、8和11月对赤水河妥泥河段的浮游植物群落和水质状况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显示:该河段浮游植物共计7门,21科,29属,105种,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69.52%和16.19%。其中优势种为隐头舟形藻、简单舟形藻、系带舟形藻、普通等片藻、变异直链藻、粗壮双菱藻、小颤藻、石生蓝纤维藻、螺旋纤维藻、普通水绵以及啮蚀隐藻。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和现存量呈明显的年度变化,8月份种类最多,为72种,11月份的种类最少,为44种;8月份数量最多,为5.17×104个/L,2月份最少,为1.85×104个/L,年平均数量为3.26×104个/L。生物量则在5月和8月最高,为0.15 m...
关键词:
赤水河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湘香 李云峰 沈子伟 张燕 倪朝辉
于2007?2010年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河段进行浮游植物和水质监测调查研究,浮游植物调查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517种(属),贡献率最大为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占藻类总数比例平均为67.97%。繁殖期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范围分别为11.95×104~28.31×104 cell·L?1和0.36~0.94 mg·L?1;育肥期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范围分别为10.32×104~33.73×104 cell·L?1和0.25~0.60 mg·L?1;越冬期密度和生物量平均值范围分别为11.53×104~26.38×104 cell·L?1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裴国凤 曹金象 刘国祥
2009年8月对尼洋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分布和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共26属74种(变种),以硅藻为主,大多数种类的相对丰富度较低,优势种不明显,平均相对丰富度大于5%的种类分别是极细微曲壳藻(9.0%)、弧型蛾眉藻线形变种(5.4%)、中型脆杆藻(5.3%)和尖针杆藻(5%);其出现频次分别是19、20、17和20次。种类分布均匀,平均细胞密度为2.25×104 ind./L,远低于一般河流和湖泊。分析显示绝大多数样点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都很高,其均值分别为3.64和0.95。以上结果表明该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复杂、处于较完整的稳定状态,体现了尼洋河流域贫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芬 王卫民 单保庆 阎里清 黎洁 周洁
对海河流域马颊河与徒骇河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优势种、污染指示种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颊河浮游植物为126种,隶属7门67属;徒骇河浮游植物为114种,隶属7门63属。2条河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均以绿藻为最多,其次是硅藻和蓝藻;各采样点蓝藻、绿藻和硅藻出现的频度均为100%。在种群数量上,马颊河蓝藻占绝对优势(占藻类数量的53.59%),而徒骇河绿藻占优势(占藻类数量的35.73%),马颊河和徒骇河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分别为22.424×106和13.950×106个/L。马颊河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动范围分别为2.48~4.64...
关键词:
马颊河 徒骇河 浮游植物 水质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冬燕 林文鹏 赵敏
以正在生态恢复进行中的苏州河水体为研究对象,共设黄渡、华漕、北新泾、武宁路桥、长寿路桥和浙江路桥6个采样点,从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按春、夏、秋、冬进行了9次采样,另外,在黄渡、华漕和武宁路桥于2002年的5月和6月增加了5次采样,对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州河浮游植物的平均个体数达到了4.7×106ind/L,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0.2×106ind/L,生物量均值为5.73 mg/L。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定性和定量组分表达均显示绿藻优势,其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774 ind/μL和2.159 mg/L;属数、种数和生物量结构以硅藻...
关键词:
苏州河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萍 刘宪斌 李宝华 白明 李彤 王娟娟
2009—2013年选取春末、夏中、秋初3个季节对海河干流浮游植物进行连续5年的调查与监测,系统分析了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优势度、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组成,探讨其变化趋势和主要原因,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分别对各年度间密度和生物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马加利夫(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浮游植物隶属8门92属181种。绿藻门在细胞密度和种类组成上都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小球藻、卵囊藻、月牙藻和卡德藻;蓝藻门的微囊藻、胶鞘藻、螺旋藻、颤藻和蓝纤维藻;硅藻门的小环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娜 康涛 胡登权 屈万民 李君轶 杜浩 安苗 吴金明
为了探究漳河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分布模式及其驱动因子,本研究于2022年1-10月选取21个采样点开展了4个季度的浮游植物群落和水环境特征的调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00属223种,其中,绿藻门最多,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小环藻(Cyclotella sp.)、湖泊鞘丝藻(Lyngbya limnetica)、腰带多甲藻(Peridinium cinctum)、分歧锥囊藻(Dinobryon divergems)和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3.62×10~6~4.16×10~7 cells/L,时间上表现为夏秋季的丰度明显高于冬春季,除夏季主要以蓝藻门为主外,其他季节基本都为硅藻门。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031~0.861 mg/L,受水温、营养盐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时间上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全年均表现为蓝藻门占绝对优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均表明漳河水库水体处于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状态。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温、透明度、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总氮和总磷是影响漳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为星 徐玉萍 王丽卿 季高华 张玮
2011年8月调查了上海市城郊7个区县7条生态治理试点工程河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数量和水质理化因子状况。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讨论了浮游植物数量与水质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且评价了城郊河道水环境状况。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89种,其中绿藻门74种;硅藻门45种;蓝藻门41种;裸藻门18种;黄藻门4种;隐藻门和甲藻门各3种;金藻门1种,优势种多为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PCA分析表明,溶解氧、氮磷营养因子是影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悬浮物、氮磷营养因子、高锰酸盐指数和pH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生物数量和优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马徐发 熊邦喜 王银东
通过周年 6次采样观测到道观河水库浮游植物有 7门 89种 ,平均密度为 2 5 1 75× 10 4ind ./L ,平均生物量为 5 6 7mg/L ,优势种为肘状针杆藻Synedraulna、小胶鞘藻Phormidiumtenue、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flos-aquae、颗粒直链藻Melosiragranulata、啮蚀隐藻Cryptomonaserosa、小环藻Cyclotellasp 和小型色球藻Chroococcusminor。现存量水平变化为Ⅱ站 >Ⅲ站 >Ⅰ站 >Ⅳ站 ;垂直分布以 1/ 2倍透明度 (1/ 2SD)和 1倍透明度 (1SD)处最多 ;月间变化为...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现存量 道观河水库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俊 张云 刘晓光 徐宁 赵习 胡思帆 邓金钗 马徐发
2011—2012年对漳卫南运河流域19个采样位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95种(变种),隶属于8门131属。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最多(159种),硅藻门次之(110种),再次为裸藻门(56种)和蓝藻门(49种)。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年平均值为2 167.2×104cells/l,夏季最高为3350×104cells/l,秋季最低为1221×104cells/l,其中绿藻门最多,为1167×104cells/l;浮游植物生物量年平均值为25.96 mg/l,夏季最高为54.43 mg/l,秋季最少为6.33 mg/l,其中绿藻门最多,为11.09 mg/l。浮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萍 刘宪斌 李宝华 白明 李彤 王娟娟
通过2009—2013年选取春末、夏中、秋初3个季节对海河干流浮游植物进行连续5年的调查与监测,系统分析了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优势度、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组成,探讨其变化趋势和主要原因,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分别对各年度间密度和生物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马加利夫(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浮游植物隶属8门92属181种。绿藻门不论在细胞密度还是种类组成上都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小球藻、卵囊藻、月牙藻和卡德藻;蓝藻门的微囊藻、胶鞘藻、螺旋藻、颤藻和蓝纤维藻;硅藻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猛 宋以兴 张逸譞 徐丹 刘园
为了解雅砻江大河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别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5月共设置10个断面对雅砻江大河湾浮游植物开展调查。结果显示:雅砻江大河湾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162种,其中硅藻门居多(84种)。2018年11月主要优势种为弧形蛾眉藻(Ceratoneis arcus)、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弯形弯楔藻(Rhoicosphenia curvata)和简单舟形藻(Navicula simplex)等,2019年5月主要优势种有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尖针杆藻和颗粒沟链藻极狭变种(Aulacose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等。2018年11月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低于2019年5月。2018年11月除了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也占据一定比例;而2019年5月各个调查断面都以硅藻占据绝对优势。Cluster聚类结果表明,靠锦屏二级坝址的前四个断面基本上可聚为一类,而远离坝址的后六个断面可聚为一类。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2018年11月雅砻江大河湾浮游植物的分布与氨氮和pH密切相关,2019年5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与电导率、水温和氨氮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黎良 袁维林 刘飞
根据2011~2013年赤水河赤水市江段的渔获物调查数据,对该江段的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58种,隶属于3目10科47属。唇(Hemibarbus labeo)、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蛇鮈(saurogobio dabry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吻鮈(rHinogobio typus)、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鲤(cyprinus carpio)、鳜(siniperca...
关键词:
赤水河 鱼类 资源保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金明 王芊芊 刘飞 刘春池 张富铁 王剑伟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右岸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赤水河鱼类的繁殖情况,为保护区鱼类的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本底资料,于2007和2008年3~7月在赤水河赤水市江段进行了鱼类早期资源的调查工作。结果显示:至少有34种(亚种)鱼类在赤水市江段繁殖,其中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4种,产漂流性卵的鱼类8种。鱼类繁殖期从3月持续到7月,盛期为5~7月。两年调查期间,分别经历了7次和5次繁殖高峰;在4~7月,漂流性鲫的资源量分别为3.26×108粒和5.26×108粒。复兴、丙安和太平3个江段为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主要产卵场。鱼类繁殖盛期的水温范围为21℃~24.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文志 付立霞 陈日明 孙文祥
通过对高邮湖北部区域各理化指标测定和浮游植物定性、定量调查,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单因素生物指标和Margalef生物多样性指数对高邮湖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高邮湖pH平均值为8.66,溶解氧平均值为7.3mg/L,总氮平均值为1.02mg/L,总磷平均值为0.051mg/L,CODMn平均值为9.61mg/L,叶绿素a平均值为10.38μg/L,透明度平均值为0.69m。高邮湖共有浮游植物8门23科38属66种,其中绿藻门27种,占全部种类的40.91%;蓝藻门16种,占全部种类的24.24%;硅藻门9种,占全部种类的13.64%;裸藻门6种,占全部种类的9.09%。浮游植物细胞密...
关键词:
高邮湖 水质 浮游植物 营养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