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36)
- 2023(17954)
- 2022(14962)
- 2021(13879)
- 2020(11708)
- 2019(26746)
- 2018(26793)
- 2017(52079)
- 2016(28220)
- 2015(31998)
- 2014(32081)
- 2013(31538)
- 2012(28504)
- 2011(25472)
- 2010(25759)
- 2009(24071)
- 2008(23820)
- 2007(21400)
- 2006(19142)
- 2005(17251)
- 学科
- 济(120708)
- 经济(120559)
- 业(104863)
- 管理(89848)
- 企(86260)
- 企业(86260)
- 方法(53792)
- 农(49598)
- 数学(44078)
- 数学方法(43378)
- 业经(35606)
- 农业(32930)
- 财(32819)
- 中国(31628)
- 地方(24246)
- 制(23487)
- 务(22679)
- 财务(22593)
- 财务管理(22562)
- 理论(21952)
- 学(21867)
- 技术(21526)
- 企业财务(21350)
- 贸(20140)
- 贸易(20129)
- 和(19951)
- 易(19507)
- 策(19126)
- 划(18458)
- 体(17631)
- 机构
- 学院(406652)
- 大学(401824)
- 管理(165707)
- 济(164532)
- 经济(161083)
- 理学(143126)
- 理学院(141670)
- 管理学(139101)
- 管理学院(138380)
- 研究(129944)
- 中国(100898)
- 京(85923)
- 科学(80044)
- 农(75291)
- 财(74214)
- 所(64636)
- 业大(63179)
- 江(61561)
- 中心(60120)
- 财经(59298)
- 研究所(58513)
- 农业(57673)
- 经(53926)
- 北京(53825)
- 范(51944)
- 师范(51524)
- 州(49595)
- 经济学(48131)
- 院(46642)
- 经济管理(44423)
- 基金
- 项目(272837)
- 科学(215972)
- 研究(201515)
- 基金(198146)
- 家(171083)
- 国家(169523)
- 科学基金(147765)
- 社会(128011)
- 社会科(121078)
- 社会科学(121045)
- 省(107831)
- 基金项目(104924)
- 自然(95720)
- 自然科(93588)
- 自然科学(93569)
- 教育(92065)
- 自然科学基金(91879)
- 划(89092)
- 编号(83752)
- 资助(81515)
- 成果(66653)
- 重点(60136)
- 部(59883)
- 发(58472)
- 创(57843)
- 课题(56702)
- 创新(53489)
- 国家社会(52064)
- 教育部(51426)
- 科研(51363)
- 期刊
- 济(188330)
- 经济(188330)
- 研究(117528)
- 中国(79218)
- 农(74178)
- 管理(62704)
- 学报(60558)
- 科学(58123)
- 财(57444)
- 农业(50146)
- 大学(47335)
- 学学(44820)
- 教育(43402)
- 技术(37847)
- 融(36922)
- 金融(36922)
- 业经(36149)
- 财经(28544)
- 经济研究(28014)
- 业(26096)
- 问题(25541)
- 经(24442)
- 技术经济(21787)
- 版(19930)
- 现代(19549)
- 科技(19346)
- 图书(18853)
- 商业(18841)
- 理论(18679)
- 统计(18665)
共检索到601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欣 姚增福
[目的]赤峰市具有独特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其经济发展的关键,也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如何准确评价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间的耦合程度,并将两者间的协调发展程度推向更高层次水平,对赤峰市城镇化发展及其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基于20002012年赤峰市统计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主成分,并构建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水平评价模型及协调水平分类,实证分析了西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演变特征及协调发展模式。[结果]经济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水平评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玉
论文对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农业现代化依赖城镇化,同时又推动城镇化不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还是保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脱节,农业与非农产业脱节,农民与城镇市民脱节成为新时期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用现代企业理念去经营管理农业企业;强化社会对农业发展的全面支持等是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忠 游斌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重要基础。从系统论思想出发,构建天津市"三化"发展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学建模,计算1992~2011年度"三化"子系统协调度并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实证评价各个年度的协调度,进而计算天津市"三化"发展协调度。结果发现,自2005年起,天津市"三化"协调度和发展协调度失调现象日趋严重。最后就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发展协调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天成 施祖麟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昆山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之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2.39%,并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但也存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质量不高、主体"错位"、"争地"矛盾突出、社会资本"下乡"目标"不纯"等问题和挑战。要结合昆山市实际,探索具有昆山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道路,加快机制创新,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与农业发展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颖文 吕火明
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互动机理,构建"两化"联合评价指标体系,可基于现实数据对"两化"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测评。结果显示,中国"两化"协同度正处于稳步提升的态势,但城镇化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力没有充分发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阻滞作用,需通过大力提升城镇化内涵质量促进"两化"协同发展。在进一步分析现阶段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可提出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耦合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涛 杨佳怡 陈池波
文章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并结合黄淮地区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淮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黄淮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上呈现东部优于西部、北部优于南部的特征;2009—2019年除山东的耦合协调度略有下降外,安徽、河南、江苏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总体趋于优化,区域间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各省份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短板,安徽、河南在研究期间属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山东、江苏则属于农业现代化滞后型,且随着时间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国华 李全新
现代农业是"五化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结现有的现代农业研究成果,结合赤峰市农业发展环境和现状,选取10个与赤峰市农业生产相关性较高的指标作为分析因子,建立适合赤峰市情况的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此指标体系核算1996—2014年赤峰市现代农业的评价指数。结果显示,1996—2014年赤峰市现代农业指数保持了在波动中增长的趋势。推动赤峰市现代农业指数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农业机械保有量、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和农用薄膜使用量的持续增长,次要因素是林地面积增长带来的生态效益对现代农业的推动。200
关键词:
脱钩指数 现代农业 赤峰市 评价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郑强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机理,然后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利用中国199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系统间的耦合互动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颉颃阶段;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中度协调阶段,但这种协调更多的由子系统的快速发展所贡献而非系统间的耦合互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丽 陈忠卫 肖仁桥
在分析"三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而探索1996-2010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差异,并检验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三化"耦合协调度差异不明显,仍处于初级协调状态,而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中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各地区变异系数变化不大,且存在收敛之势。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R&D经费投入对耦合协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而农村金融支持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耦合协调度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傅帅雄
牧民从自给自足到基本依靠市场、依靠城镇经济,是城镇化的一种体现,牧区商品的市场化程度反映了牧民参与城镇经济的深度。赤峰牧区商品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广大牧民实现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享受到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好处,提高了生活水平和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但是,在牧区商品流通过程中还存在着流通渠道不畅、商品信息不对称、优质消费品匮乏等问题。因此,应进一步加快牧区市场的培育和开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完善配套设施,加强面向牧区的农畜产品运输、仓储、贸易、信息与技术推广,因地制宜发展集贸市场和各类综合性市场与专业市场,全面提升牧区商品的市场化程度。
关键词:
城镇化 牧区 商品市场化 流通渠道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红玲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发展融合、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适用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测算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及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划分其耦合与协调阶段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郑州、许昌与洛阳新型城镇水平居于河南省前列,周口、南阳、驻马店与商丘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名列前茅;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值区集聚在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南部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高于北部地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处于中高水平拮抗耦合阶段,多数城市已达到高水平拮抗耦合,北部地区耦合强度远高于南部,三门峡—洛阳—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的耦合高值区串联成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隶属于轻度失调,多数城市已达到濒临失调,中部、南部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北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勇民 梁世夫 郭超然
本文以我国八个民族省份为研究对象,从民族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出发,根据选取反映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探讨促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艳玲
科学辨识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程度对于中国统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离差最大化法及协调度模型分析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社会城镇化及经济城镇化协调程度表现出前期较高,后期出现脱节现象,而农业现代化与人口城镇化及消费城镇化协调程度不断提升;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协调程度不断向最优状态迈进;中国应以提升质量为主,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均衡城乡一体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稳定发展。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 协调发展 加拿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辛冲冲 陈治国 唐洪松 张敏
为丰富和完善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政策体系,加大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农牧业现代化规划和城镇化规划纲要,构建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3年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综合评价值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耦合度波动幅度不显著,基本徘徊在0.49左右;而耦合协调度由1995年的0.283 2上升至2013年的0.725 4,上升趋势明显。但从耦合协调类型来看,2013年刚步入中度协调阶段,离高度协调和极度协调阶段差距依然较大;且仅有2010年属于...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艳玲
科学辨识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程度对于中国统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离差最大化法及协调度模型分析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社会城镇化及经济城镇化协调程度表现出前期较高,后期出现脱节现象,而农业现代化与人口城镇化及消费城镇化协调程度不断提升;加拿大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协调程度不断向最优状态迈进;中国应以提升质量为主,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均衡城乡一体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稳定发展。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 协调发展 加拿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