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9)
2023(14671)
2022(12635)
2021(11640)
2020(9757)
2019(22349)
2018(21529)
2017(42423)
2016(23028)
2015(26041)
2014(26032)
2013(26046)
2012(24777)
2011(22254)
2010(22832)
2009(21381)
2008(21449)
2007(19311)
2006(17121)
2005(15696)
作者
(66012)
(55492)
(55376)
(53096)
(35750)
(26502)
(25295)
(21517)
(20837)
(20100)
(18982)
(18336)
(17784)
(17784)
(17733)
(17140)
(16441)
(16350)
(15992)
(15986)
(13917)
(13723)
(13565)
(12785)
(12747)
(12425)
(12145)
(11972)
(11222)
(10966)
学科
(116009)
经济(115904)
管理(72544)
(68038)
(55676)
企业(55676)
方法(48976)
数学(43868)
数学方法(43491)
(39265)
中国(28025)
(27602)
地方(25375)
(23145)
贸易(23139)
(22493)
(21473)
(21341)
财务(21312)
业经(21264)
财务管理(21247)
(21111)
企业财务(20261)
农业(18214)
(16615)
银行(16583)
(16236)
金融(16234)
(15665)
财政(15135)
机构
大学(338775)
学院(337970)
(156356)
经济(153432)
管理(129206)
研究(116522)
理学(110880)
理学院(109698)
管理学(108033)
管理学院(107402)
中国(90415)
(79843)
(69293)
科学(66265)
财经(59936)
(59334)
(54419)
研究所(52897)
中心(52869)
(52817)
(52176)
经济学(50475)
经济学院(45533)
业大(44948)
财经大学(44110)
北京(43762)
(42086)
师范(41745)
农业(41217)
(41113)
基金
项目(213280)
科学(169232)
基金(157915)
研究(156692)
(135938)
国家(134839)
科学基金(116288)
社会(103117)
社会科(98019)
社会科学(97996)
基金项目(82147)
(81161)
自然(73256)
教育(72172)
自然科(71602)
自然科学(71583)
自然科学基金(70372)
(67975)
资助(66583)
编号(61791)
成果(51546)
(49546)
重点(47963)
(46120)
(43623)
教育部(43284)
国家社会(43222)
课题(42731)
人文(41976)
科研(41056)
期刊
(177040)
经济(177040)
研究(109281)
(66901)
中国(65515)
学报(48533)
管理(48202)
(46764)
科学(44449)
大学(37251)
(36549)
金融(36549)
学学(35325)
财经(31784)
农业(30814)
经济研究(30749)
教育(29443)
技术(27546)
(27330)
业经(25451)
问题(23096)
(21974)
技术经济(18840)
国际(18176)
统计(18119)
世界(16810)
(16323)
(16100)
商业(15790)
理论(15747)
共检索到523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溶沧  马拴友  
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赤字、国债与利率、私人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认为我国的赤字、国债规模没有产生挤出效应 ,不但财政赤字没有使利率上升 ,而且财政投资也未挤出私人投资。如果不结合财政支出考虑赤字、国债的效应 ,或者赤字、国债用于转移或其他经常性支出时 ,它们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影响 ;但如果赤字和国债用于公共投资 ,那么它们的净效应是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这对目前在总需求不足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罗嗣红  
近几年财政大规模发行国债、增加投资和扩大支出 ,有人担心会对私人部门经济产生挤出效应 ,从而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果提出质疑。本文认为 :现阶段我国公共部门投资增加 ,对民间部门投资的挤出效应并不明显 ;我国现阶段仍具备较大的国债发行潜力 ,但国债发行规模的增长率应逐步控制 ;挤出效应通常会随着国债还本付息期限的延长而增加 ,但在当前我国“挤出效应”较小的前提下 ,选择发行更多的长期国债不失为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拴友  
本文提出了评价公共部门可持续性的一般理论框架 ,指出与稳态国债负担率相一致的可持续赤字的时间路径 ,取决于经济增长、出口依存度、出口增长、汇率变动、内外债利率、基础货币、国内外通货膨胀等变量。并按财政风险矩阵估计了我国政府的公共债务 ,测算发现目前公共部门只有很小的赤字扩张空间 ,积极财政政策是不可持续的。测算积极财政政策对国债负担率时间路径和财政偿债能力的影响显示 ,财政以后也必须及时调整政策才能恢复可持续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辑  
我国为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已经开始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仅存在传统IS-LM模型分析的直接挤出效应,也存在由我国独有的金融体制、财政体制、国民消费倾向、产业政策和国有企业制度等因素引发的"泛挤出效应",因此,应对的关键不仅在于以货币政策的配合使利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改善民生促进国内消费,使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能够通过消费、投资充分发挥乘数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戴园晨  
财政赤字是宏观调控的手段,对其评价,关键是看宏观经济状况和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财政赤字就是好的;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就不能搞财政赤字。因此,对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时机及其进度,需要认真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阎坤  王进杰  
自 1 998年以来 ,中国政府连续五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支出并辅之以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现了经济稳定与增长的目标。许多研究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没有挤出效应 ,还有挤入效应 ,也就是引致民间投资的效应 ,但还是有一部分学者从债务的可持续性以及财政的稳定性出发 ,说明了过度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会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增长构成威胁。本文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内涵、政策手段和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美国、日本与香港特区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经验教训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曾青春  刘松竹  
本文运用IS-LM模型对我国财政赤字和国债所产生的挤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出政府投资增加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不明显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建议:我国现阶段仍然可以发行国债、扩大支出,但是要注意强化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稳妥把握国债规模和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清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志勇  许承明  
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效果 ,对我国财政政策今后的走向提出了看法。作者认为 ,由于继续采取增发国债的方式容易引发财务危机 ,而减税在我国目前来说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减税措施可针对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进行调整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俊培  张斌  
积极财政政策减少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称为挤出效应,因此,把促进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称为挤入效应。本文从综合的角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1998-2011年积极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部分年份中,积极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和消费都产生了显著的挤入效应,但现有财政体制有弱化积极财政政策挤入效应的倾向。本文认为,对财政政策效应的评价应该放到整个体制环境中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挤入效应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的,但需要不断完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4月23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金融时报》上发文表示,积极财政政策在总量调控方面,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赤字率;在减税的同时降低税外"五险一金"和行政费等负担,并结合税制改革,考虑如何衔接推进房地产税等税种改革,贯彻"逐渐提高直接税比重"的方针。贾康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赤字率要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既积极又较为审慎的态度;财政政策总体是扩张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史峰赫  陈默  张屹山  
本文首先具体回顾了我国国债恢复发行30年来国债实践的演进过程,并根据国债发行规模的变化及同期我国经济形势和政策制定,把我国国债实践发展经历划分为5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国债发行量、财政赤字、财政收入之间数量及占比关系。接下来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国债发行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国债发行对于经济增长长期存在正向的拉动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