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0)
- 2023(11615)
- 2022(9839)
- 2021(8929)
- 2020(7288)
- 2019(16321)
- 2018(15949)
- 2017(30817)
- 2016(16356)
- 2015(18409)
- 2014(18640)
- 2013(18677)
- 2012(18215)
- 2011(16638)
- 2010(17447)
- 2009(16610)
- 2008(15739)
- 2007(14193)
- 2006(13369)
- 2005(12773)
- 学科
- 济(92001)
- 经济(91907)
- 业(42774)
- 管理(42483)
- 企(31687)
- 企业(31687)
- 中国(31536)
- 地方(30396)
- 融(27700)
- 金融(27700)
- 银(25886)
- 银行(25871)
- 行(25192)
- 方法(24249)
- 农(24227)
- 数学(20842)
- 数学方法(20587)
- 业经(20089)
- 制(19113)
- 财(18241)
- 农业(17177)
- 地方经济(16897)
- 学(16310)
- 贸(13775)
- 贸易(13755)
- 发(13313)
- 易(13153)
- 体(13057)
- 环境(12450)
- 中国金融(11293)
- 机构
- 学院(240107)
- 大学(236595)
- 济(112086)
- 经济(109640)
- 研究(93025)
- 管理(84416)
- 中国(77078)
- 理学(69205)
- 理学院(68344)
- 管理学(67358)
- 管理学院(66897)
- 科学(52482)
- 财(52192)
- 京(51213)
- 所(48270)
- 中心(43340)
- 研究所(42726)
- 江(40569)
- 农(40314)
- 财经(39192)
- 经济学(35437)
- 经(35073)
- 北京(33725)
- 范(33549)
- 师范(33265)
- 州(32839)
- 院(32743)
- 经济学院(31462)
- 业大(31163)
- 省(30820)
- 基金
- 项目(142978)
- 科学(111794)
- 研究(110262)
- 基金(99899)
- 家(85342)
- 国家(84506)
- 科学基金(71305)
- 社会(70876)
- 社会科(67207)
- 社会科学(67192)
- 省(59627)
- 基金项目(51734)
- 教育(49065)
- 划(47514)
- 编号(45123)
- 资助(41712)
- 自然(41559)
- 自然科(40499)
- 自然科学(40490)
- 自然科学基金(39705)
- 发(38475)
- 成果(38319)
- 课题(33623)
- 重点(32994)
- 发展(32058)
- 展(31540)
- 部(31111)
- 创(29720)
- 性(28708)
- 国家社会(28700)
- 期刊
- 济(144828)
- 经济(144828)
- 研究(85178)
- 中国(58897)
- 融(42266)
- 金融(42266)
- 农(39621)
- 财(39114)
- 管理(33987)
- 学报(31667)
- 科学(30637)
- 教育(28174)
- 农业(26007)
- 大学(24687)
- 学学(23092)
- 经济研究(22785)
- 业经(22658)
- 技术(22260)
- 财经(20462)
- 问题(18681)
- 经(17830)
- 贸(14532)
- 国际(14169)
- 世界(13664)
- 技术经济(13330)
- 业(12996)
- 经济问题(12166)
- 理论(11509)
- 统计(11409)
- 坛(11359)
共检索到413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伟军 汪洋
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金融的作用不能忽略,区域之间经济的合作更要重视金融的合作。从区域金融合作的内涵来看,金融合作包括建立统一的金融政策、金融制度、金融监管、金融机制为核心的金融环境与金融基础。本文从赣湘鄂三省经济金融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赣湘鄂三省金融合作的难点和突破点,并提出了加强赣湘鄂三省金融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赣湘鄂三省 经济发展 金融合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芬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等11个地区为区域连片特困地区,是未来十年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要想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精准发力,应密切关注金融创新助力精准扶贫"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三大问题。本文就赣鄂湘三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对金融创新支持农村经济展开了调查,对当前金融创新助力精准扶贫主要举措、存在的问题、国际借鉴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
精准扶贫 金融创新 农村经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玮 度朝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丽 程远
目前,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还处在不均衡、不充分阶段。在实施《公共图书馆法》的背景下,如何依法进一步改善和促进公共图书馆资源融合与服务合作,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整体同步协调、科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值得我国公共图书馆工作者和研究者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湘鄂赣皖公共图书馆联盟的巡回讲座实践为例,结合工作体会,探讨依法助推公共图书馆跨省合作讲座服务常态化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洋萍
本文使用改良的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数测算方法,对湖南、湖北、河南中部三省2005—2013年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中部三省湖南、湖北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要高于河南,但河南的普惠金融发展的增长速度要快于湖南、湖北。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来看,滞后一期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公路里程数对一省的普惠金融发展影响最大,且影响是正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GDP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也是正向的;而地区农业产业的重要性与政府调控政策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都是负向的。为此,提出积极推广好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加强农村金融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旭晓
在分析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三化"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复杂系统理论构建区域"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2006-2010年江西、湖南、湖北和河南"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算。结果表明:中部四省的"三化"协调发展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2010年都处于中级协调阶段;城市化和工业化是江西、湖南和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驱动力量,而农业现代化是制约因素;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湖北"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而城市化是制约因素;工业化率是影响江西"三化"协调的主要指标,农业劳动生产率则是影响湖南和湖北"三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是影响河南"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积智
做为过渡省区的湖南省同内地省区的经济关系以湖北最为密切,研究湖南省同内地省区的经济关系对策,应当以湘鄂经济关系为重点。 一、湖北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开发较早,基础较好 湖北是我国近代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从“一五”至“五五”时期,一直是全国重点建设地区,1949~1988年,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871亿元,增加了湖北的经济实力,使其成为全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二)波动幅度较小,发展较为均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旭晓
通过建立基于DEA的综合评价模型,本文对2001-2010年我国中部三个省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DEA模型能够避免对传统DEA模型投入或产出角度选择的缺陷,真正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效率评价的本质;当考虑到投入资源和环境污染时,中部三省经济发展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对河南、湖南经济发展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都是国际化,对湖北经济发展效率影响最大的因素都是工业化;对河南、湖北的经济发展效率影响最小的因素是内需动力;对湖南经济发展效率影响最小的因素是信息化水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克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童陆亿 胡守庚
构建了基于自由度、蔓延度和感观优劣度等时空统计分析模型的区域多级城镇用地扩张特征度量方法体系,分析了1990—2015年期间湖南、湖北和江西(湘鄂赣)三省327个县(市)全域、省域、城市群和地级市级别下的城镇用地扩张特征及其分异规律与模式。结果显示:(1)湘鄂赣三省多级城镇用地扩张时空特征存在分异性,且其主要源自特定级别下城镇用地扩张的空间异质性,以及特定区域不同级别度量结果的变异性;(2)区域多级城镇用地扩张分异特征能反映各县(市)在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张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识别出了湘鄂赣三省有序增长、持续蔓延、复合增长和复合蔓延等主要的镇用地扩张模式;(3)城市群和丘陵平原区,无序蔓延和复合蔓延模式表现较为明显;有序增长和复合增长模式在非城市群和山区城镇用地扩张中占主导地位。积极开展区域多级城镇用地扩张度量及其分异规律与模式分析,将助力多级"、差别化"城镇用地扩张管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金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