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23)
- 2023(2279)
- 2022(2070)
- 2021(1903)
- 2020(1720)
- 2019(4002)
- 2018(3928)
- 2017(7014)
- 2016(4319)
- 2015(4785)
- 2014(4896)
- 2013(4809)
- 2012(4524)
- 2011(4029)
- 2010(4141)
- 2009(3773)
- 2008(3636)
- 2007(3445)
- 2006(3035)
- 2005(2717)
- 学科
- 济(15414)
- 经济(15396)
- 管理(11427)
- 业(9575)
- 企(7823)
- 企业(7823)
- 方法(7099)
- 数学(6122)
- 数学方法(6005)
- 农(4693)
- 中国(4444)
- 学(3813)
- 地方(3574)
- 财(3563)
- 业经(3269)
- 理论(3220)
- 农业(3095)
- 制(3079)
- 银(2926)
- 银行(2909)
- 和(2883)
- 行(2766)
- 环境(2694)
- 融(2609)
- 金融(2609)
- 划(2526)
- 技术(2420)
- 策(2286)
- 教育(2263)
- 务(2016)
- 机构
- 学院(58216)
- 大学(58090)
- 研究(22837)
- 管理(21552)
- 济(20859)
- 经济(20260)
- 理学(17744)
- 理学院(17549)
- 管理学(17166)
- 管理学院(17078)
- 中国(16791)
- 科学(15653)
- 农(14467)
- 京(13375)
- 所(12652)
- 研究所(11637)
- 农业(11359)
- 业大(11280)
- 中心(10545)
- 江(10052)
- 财(9956)
- 省(8813)
- 北京(8533)
- 院(8475)
- 技术(8184)
- 范(7908)
- 州(7837)
- 师范(7821)
- 财经(7481)
- 科学院(7129)
- 基金
- 项目(40558)
- 科学(29880)
- 研究(28504)
- 基金(26312)
- 家(24408)
- 国家(24175)
- 科学基金(19122)
- 省(17984)
- 社会(16236)
- 社会科(15328)
- 社会科学(15320)
- 划(14842)
- 基金项目(13737)
- 教育(13224)
- 自然(12411)
- 自然科(12078)
- 自然科学(12068)
- 自然科学基金(11805)
- 编号(11533)
- 资助(11270)
- 成果(9739)
- 重点(9684)
- 课题(9295)
- 科技(8905)
- 计划(8876)
- 发(8854)
- 部(8478)
- 创(8279)
- 创新(7778)
- 科研(7526)
共检索到91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左继林 龚春 汪建平 周文才 温强 徐林初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茶油产量、果实经济性状及其脂肪酸组成成分为综合指标,评价了赣油茶各无性系品质,旨在为油茶良种选育及优中选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5个赣无性系的品质进行了比较与优劣排序。研究结果表明:赣油茶各无性系间性状差异明显,达到中等强度的变异;评价油茶品质的11个性状指标中,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亚油酸、产油量和油酸起决定作用;品质优劣依次为赣石84-8,赣无1,赣无11,赣石83-4,赣抚20,赣无16,赣71,赣石83-1,赣6,赣无24,赣石84-3,赣8,赣兴48,赣55,赣永6,赣兴46,赣68,赣无15,赣70,赣无12,赣无2,赣77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霞 曹福亮 杨玉珍 方炎明 雷小林
高温是影响经济林产品产量和质量的主要气候问题之一。为了探讨不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品种的耐热性是否存在差异,以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油茶种质资源圃25个油茶优良品种的叶片为材料,叶片分别经30 min的40,45,50,55,60和65℃高温处理,用电导法测定相对电导率并配合Logistic方程(y=k/(1+ae-bt)测定了其半致死温度(TL50)。根据半致死温度的高低把25个油茶品种分为3个类型:①TL50≥50℃(耐热型),其中有赣190,赣55,赣石84-3,赣447,赣71和赣无24;②45≤TL50<50℃(中间型),包括赣68,赣8,赣无11,赣兴46,赣无16,赣...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国武 钟文斌 乌云塔娜 谭晓风 杜天真
采用ISSR分子标记,以1个普通油茶实生苗作为对照,对我国南方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从99条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16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为114个,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4.44%。基因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GD)为0.419,其中优良无性系与对照之间的GD值相对较大,平均为0.58。聚类结果表明,油茶优良无性系与普通油茶实生苗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同时也较准确地进行了各优良无性系的分子鉴别,为油茶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ISSR 分子标记 油茶 优良无性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奚如春 邓小梅 龚春 刘胜 敖婉初
在全国油茶优良无性系评选鉴定标准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油茶产量和油脂品质及其相关特征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产量和品质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油茶无性系间主要经济性状指标具有差异性和遗传稳定性,产油量与鲜果含油率和种仁含油率成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酸组分间无明显相关,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成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鲜出籽率和棕榈酸成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在茶油产量(750 kg.hm-2以上)和油脂品质(亚油酸含量8.5%以上)双重指标体系控制下,从60个油茶无性系中选育出赣石848,赣6,赣68,赣兴46,赣石834,赣71等6个高亚油酸油茶优良无性系,入选无性系产油量平均为1 063.1 kg....
关键词:
油茶 亚油酸含量 良种选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永忠 王德斌 刘欲晓 彭邵锋 粟粒果 陈隆升
以油茶雄性不育无性系为材料,对其产量性状、遗传特性、开花和花粉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茶雄性不育无性系花粉粒有较多皱缩不规则形状,是发育不全或不够饱满的花粉粒,影响其萌发力,且花粉外壁厚度比可育优良无性系花粉外壁厚度薄;油茶雄性不育无性系并非完全不可育,而是其花粉活力远低于正常可育优良无性系;RAPD分子标记表明油茶雄性不育系的很多遗传性状与普通油茶有明显的区别,与优良无性系1,3,12的亲缘关系较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 陈永忠 陈隆升 王湘南 彭邵锋 马力 杨小胡
为继续优化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以‘湘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5种不同的基质类型、2种不同规格的容器杯、2种嫁接部位、2种接穗类型、砧木所保留根系的长度以及接穗叶片的保留程度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成活率与苗木长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以黄心土∶泥炭土∶河沙=2∶1∶1最适宜;容器杯规格以10 cm×12 cm最适宜;嫁接位置以胚芽最适宜;接穗类型以腋芽最适宜;叶片保留程度以留叶1/2最适宜。初步建立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体系,为提高芽苗砧嫁接成活率及新梢长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茶 优良无性系 芽苗砧嫁接 技术体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凯 张乃燕 王东雪 江泽鹏 曾雯珺
为了解决油茶良种生产上种苗品种混乱的问题,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岑溪软枝油茶10个优良无性系进行分子鉴别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10条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得到108条条带,81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占75%;根据引物扩增的ISSR图谱条带,建立了10个‘岑软系列’无性系的ISSR鉴定识别卡,其中3条引物可独立对区分所有供试品种;聚类分析表明,岑软系列无性系间遗传距离为0.083~0.448之间,在遗传距离为0.411处可较明显将10份供试材料可分为2类。
关键词:
油茶 无性系 简单序列重区间 指纹图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邹玉玲 钟秋平 曹林青 万细瑞 袁雅琪 陈珍明 吴喜昌 郭和平
【目的】研究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茶油品质,为攸县油茶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对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茶油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茶油品质都具有较大差异,果实性状变异系数在5.85%~29.26%之间,其中较大的有百粒重29.86%、单果质量27.98%、单果籽粒数19.18%等,茶油品质变异系数在2.26%~80.99%,其中较大的有过氧化值80.99%、α-维生素E 40.09%、棕榈烯酸34.31%等。聚类分析将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类群I的微量营养元素含量较高,类群II的果实性状较好,类群III的果皮薄、籽粒数少,可根据不同类群的特点进行开发利用。在25个性状中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4.17%,在主成分提取中占主要地位的指标为: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形指数、百粒重、鲜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亚油酸、硬脂酸、角鲨烯和酸价,利用这11个指标对攸县油茶无性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B8的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进一步良种选育的材料。【结论】探明了13个攸县油茶无性系果实和茶油品质的特性,发现了B8和B9具有优良的果实性状,是大果、高产的无性系,B2和B12的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最高,可作为微量营养元素类产品开发。研究结果可为攸县油茶无性系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为攸县油茶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梅 黄晓露 谭玲 吴幼媚 方升佐
采用砂土培育法,对不同桉树优良无性系(巨尾桉9号、巨尾桉12号、尾叶桉4号、韦赤桉3号)幼苗进行历时4个月的酸铝处理,研究其在生物量、生理上的耐铝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ABA/GA的变异性最大,丙二醛的变异性最小。脯氨酸、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和ABA/GA等4个指标的变化率对酸铝的灵敏度较好,适合作为区分供试无性系耐铝性差异的参数指标。(2)脯氨酸变化率与大部分生理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地上部分相对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ABA/GA变化率与除脯氨酸变化率外的生理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物量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绿素、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变化率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并与地上部分相对干质量呈...
关键词:
耐铝性 生物量 生理指标 无性系 桉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军 袁德义 谭晓风 邹锋 肖诗鑫
为了研究海南油茶光合效率的高低及不同无性系之间光合特性的差异,筛选高光效的海南油茶无性系,以初步筛选的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海南2号’、‘海南6号’、‘海南9号’、‘海南18号’和‘海南19号’为试材,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其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合-光响应曲线和光合-CO_2响应曲线,结果表明:‘海南2号’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其它4个油茶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海南18号’的蒸腾速率呈单峰曲线,其它4个油茶无性系的蒸腾速率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9:00
关键词:
油茶 净光合速率 光合特性 日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继银 吴继武 吴会明 焦晓红
在江西进贤对八个油茶无性系通过十年的正规鉴定试验和生产性调查,评选出了7号(优树号:79-5)、3号(抚17)和2号(80-24)三个高产无性系以及1号(79-13)、6号(抚19)两个具有一定丰产潜力的矮化型无性系。经各项指标的检验和综合评定认为,7号、3号、2号三个无性系作为主栽系,1号、6号两个无性系作为配栽系较为合适。向生产上推荐的配置组合模式为:7号-3号-2号-7号-1号-6号,每个无性系一行,轮回栽植。用芽苗砧嫁接苗造林,株行距1.5 m×2.0 m(3 330/hm~2),在一般管理水平下,从四年生到八年生,该配置组合模式年公顷产油可依次达到169.5、210.0、289.5、...
关键词:
油茶 无性系 评选 配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任婷婷 张云程 陈建华 曲凯伦 孙永强 董胜君
【目的】深入探寻东北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筛选关键综合评价指标,提升育种效率,发掘优良东北杏无性系并高效利用。【方法】采用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69个东北杏无性系的45个果实表型性状(23个质量性状和22个数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41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大于0.1,数量性状的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91)高于质量性状(0.62),数量性状的多样性较质量性状更丰富。聚类分析将69个东北杏无性系分为3类,A类适用于薄壳、出仁率高的品种类群;B类可用于选育高产、大仁型品种,属优良仁用杏品种类群;C类可作为高出核率和出仁率的重要育种材料。果肉薄、果小的无性系出核率更高;核壳薄、单核质量小的无性系出仁率更高;单核质量大的无性系产核量更高。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4.42%,能够反映22个数量性状的基本信息。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22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果肉厚度、果纵径、单果质量、单核质量、单仁质量、出核率、出仁率、产核量共8个关键评价指标,筛选出10个果实经济性状表现优异的无性系。【结论】东北杏无性系的果实性状表现出丰富变异,经多指标综合评价筛选出的803、777、783、720、721、725、719、711、731和784号无性系可用于东北杏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
关键词:
东北杏 表型性状 多样性 综合评价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碧芳 邹锋 袁德义 袁军 肖诗鑫 高超 李泽 彭小博
对海南50个不同油茶优良单株的果实和大陆油茶‘华金’(对照)的果实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SPSS19.0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优株及其对照的果实经济性状的变异程度显著不同,变异系数6.73%~46.92%;用主成分抽提出5个特征值>1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1.844%;二维排序图揭示了不同优良单株前3个主成分(油品质因子、果实大小因子和出籽率因子)的分布情况;50份海南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综合评价排名前10位分别为:TCPX-7、CMJL-6、QZWL-3、CMJL-4、QZCZ-3、QZCZ-4、CMZX-1、TCPX-3、QZWL-2和TCNK-1,而对照‘华金’排名2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敏 韦柳花 孔德鑫 罗小梅 邱勇娟 邓慧群
为探索快速、客观的茶树优良单株品质评价方法,运用FTIR技术,结合感官审评和理化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各单株质量。结果显示:(1)各样品的红外光谱整体上十分相似,由于各样品化学成分组成比例各异,因而有各自的特征红外光谱;(2)经红外光谱主要吸收峰相关系数分析得出,福鼎大白茶与5号单株的相关性最高,其次是2与4号单株相关性系数最低;(3)对氨基酸贡献率大的吸收峰主要分布在1648,1525和1454 cm(-1)附近,这些吸收峰强度以CK样品最强,其次是5号单株,4号单株最低;对茶多酚贡献率较大的吸收峰主要在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茶树优良单株 鉴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湘南 陈永忠 彭邵锋 杨小胡
优良无性系油茶湘林1、湘林104、湘林XLC15和优良家系湘5、湘林XLJ14于2006年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审定和认定。5个良种均为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通过20多年的系统研究选育成功,其亲本均来源于湖南省决选的优树,通过无性系当代测定和半同胞子代测定选育出来的。新品种具有结实早、产量高、丰产性能好,抗性强等特点,平均亩产油490.95~839.7kg.hm-2,各项经济指标优良。
关键词:
油茶 选育 优良无性系 优良家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