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7)
2023(11897)
2022(10404)
2021(9695)
2020(7727)
2019(17980)
2018(17617)
2017(33362)
2016(18422)
2015(20602)
2014(20583)
2013(20265)
2012(18563)
2011(16557)
2010(16351)
2009(14734)
2008(14099)
2007(12000)
2006(10322)
2005(8807)
作者
(53377)
(44129)
(43654)
(41723)
(28214)
(21203)
(19950)
(17511)
(16954)
(15653)
(15549)
(14849)
(14022)
(13922)
(13716)
(13333)
(13182)
(13119)
(12787)
(12660)
(10982)
(10700)
(10547)
(10154)
(9884)
(9751)
(9748)
(9633)
(8803)
(8707)
学科
(76483)
经济(76416)
管理(52024)
(47373)
(39131)
企业(39131)
方法(34928)
数学(30533)
数学方法(30183)
地方(21180)
(19133)
中国(18836)
(17226)
(16582)
业经(16330)
农业(13246)
环境(12888)
(12290)
(12239)
贸易(12231)
理论(11917)
地方经济(11836)
(11776)
技术(11281)
(10783)
财务(10720)
财务管理(10704)
(10656)
(10547)
企业财务(10170)
机构
大学(257647)
学院(256913)
管理(106015)
(97683)
经济(95505)
理学(93093)
理学院(91992)
管理学(90342)
管理学院(89898)
研究(85706)
中国(61029)
科学(56455)
(55413)
(42604)
(41993)
(40847)
(40186)
业大(39936)
研究所(39463)
中心(38884)
(36048)
师范(35729)
财经(34607)
北京(33947)
(32106)
农业(31556)
(31432)
(30165)
师范大学(29269)
经济学(27757)
基金
项目(188230)
科学(148708)
研究(136406)
基金(136337)
(119232)
国家(118290)
科学基金(102228)
社会(85052)
社会科(80606)
社会科学(80585)
(74904)
基金项目(73777)
自然(68228)
自然科(66575)
自然科学(66563)
自然科学基金(65321)
(62567)
教育(61963)
编号(55896)
资助(55234)
成果(43723)
重点(42398)
(40648)
(40544)
(38795)
课题(38400)
创新(36184)
科研(36048)
教育部(34278)
国家社会(34227)
期刊
(103094)
经济(103094)
研究(72106)
中国(44762)
学报(41004)
科学(38572)
管理(36722)
(34918)
大学(30264)
教育(29428)
(29103)
学学(28408)
农业(25118)
技术(22301)
(17627)
金融(17627)
业经(17480)
经济研究(15763)
财经(15317)
图书(14529)
资源(14414)
科技(13342)
问题(13081)
(12839)
理论(12812)
(12767)
技术经济(12339)
实践(12039)
(12039)
现代(11535)
共检索到358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赖智勇   廖富强   舒晓波   万智巍  
流域是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PLUS模型、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赣江流域1980-2030年生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预测,研究发现:(1)1980-2030年,赣江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旱地和林地,总体上,水田、林地面积持续减少,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其它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2)1980-2030年,赣江流域生境质量呈现“上游高、中下游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生境质量平均值由1980年的0.8244下降到2030年的0.8046,生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3)1980-2030年,生境质量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具有明显的冷热点;冷点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鄱阳湖平原、中部吉泰盆地以及南部沿江平原地区,热点则主要分布在雩山山脉与武夷山脉地区;2030年冷点将进一步向外扩散,且南北方向比东西方向的扩散态势更为强劲,热点则在“西北-东南”方向的扩散态势弱于“东北-西南”方向的收缩倾向。(4)赣江流域1980-2030年生境退化的强度有所增加,生境退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生境退化程度日渐加深的子流域有锦江流域、消江流域、袁水流域、乌江流域、赣江泰和段、梅江流域、绵水流域、桃江流域以及湘水流域等。研究结果可为赣江流域生境保护及区域协调提供相应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建彬  陶建蓉  熊国保  
随着赣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各利益方冲突加剧,因此不同区域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和博弈策略,是进行高效生态补偿的关键。本文基于流域生态补偿的相关原则,确定了赣江流域生态补偿利益方,并根据"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区域政府管理者之间、政府管理者与社区居民间生态补偿的选择过程。结果显示,在政府管理者之间的生态补偿博弈过程中,通过建立赔偿金制度,当赔偿金高于生态收益与保护成本的差值时,即政府管理者与社区居民间的生态补偿博弈是在赔偿金高于生态保护成本与内生收益的差值,就可以跳出"囚徒困境",实现流域生态补偿方选择生态补偿策略,受偿方选择环境保护策略,从而获得最佳的生态补偿效益。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建彬  陶建蓉  熊国保  
随着赣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各利益方冲突加剧,因此不同区域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和博弈策略,是进行高效生态补偿的关键。本文基于流域生态补偿的相关原则,确定了赣江流域生态补偿利益方,并根据"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区域政府管理者之间、政府管理者与社区居民间生态补偿的选择过程。结果显示,在政府管理者之间的生态补偿博弈过程中,通过建立赔偿金制度,当赔偿金高于生态收益与保护成本的差值时,即政府管理者与社区居民间的生态补偿博弈是在赔偿金高于生态保护成本与内生收益的差值,就可以跳出"囚徒困境",实现流域生态补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砚霞  于兴修  廖雯  刘璇璇  
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区,研究其生态系统产水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对实现汉江流域高质量持续调水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多源异构数据以及气象、土壤等资料作为输入,采用InVEST模型产水模块和情景分析法估算和阐明了2001—2019年汉江流域产水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降水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汉江流域产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2019年,汉江流域产水量先增加后减少,不同时期流域产水深度空间格局基本一致,呈中北部低、西南部及东南部高的空间分异特征;全流域产水深度以增加为主,增加区域集中于丹江口以上流域,减少区域主要在唐白河流域。(2)子流域尺度上,丹江口以上流域对全流域产水量的贡献最高,是汉江流域主要产水区,唐白河流域的贡献最低。(3)城镇与建成区、裸地和草地平均产水深度最大;稀疏森林、农田和郁闭森林是流域产水的主要贡献地类,三者提供了汉江流域产水总量的90%;平原区产水深度最高,较低中山区产水深度最低。(4)2001—2019年间,降水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94%和6%,表明降水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更显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汉江流域科学合理推进退耕还林(草)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昌春  张余庆  项瑛  王腊春  
论文以赣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及SUFI-2算法,利用流域DEM、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等数据,结合GIS和RS技术,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响应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模型模拟效果前3位的敏感参数分别为ALPHA_BF、CN2、ESCO,得出率定期和验证期的模拟值与实测流量过程拟合程度较优,其R2和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均高于0.90,相对误差|Re|均小于3%;流域内1990年与2000年土地利用均以林地、水稻田、草地为主,此3种类型约占流域总面积的85%;在相同气象条件下,两期土地利用情景下的月、年均径流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000年土地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肖池伟  刘影  李鹏  
借鉴生态补偿研究中生态价值当量的思路,构建森林、草地、农业用地、湿地、河流湖泊和荒地6类不同生态系统指标,对赣江流域的生态经济价值进行测算与分析。结合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基本依据的生态补偿,引入经济学中的博弈论,以赣江流域上游的赣州市和下游的南昌市为例,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修正系数下赣江流域2013年的生态价值当量为730.16万,生态经济价值为46.85亿元,各县域的生态价值当量和生态经济价值差异均较大且二者表现高度一致。从生态价值当量看,最小值为赣州市区的2.87万,最大值为宁都县的31.36万;从生态经济价值来看,最大为宁都县的2.04亿元,最小为赣州市区的0.18亿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盈  张莹莹  厉恩华  蔡晓斌  杨超  杨娇  
评价生境质量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InVEST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方法探索2000—2020年间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综合CA-Markov和InVEST模型模拟不同情景模式下的2030年四湖流域生境质量情况。研究发现:(1)四湖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呈现西北、东南高,中部低的特点,生境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生境质量平均值由2000年的0.4977下降至2020年的0.4842,生境退化强度增强,近20年间的生境退化指数最大值由0.1555上升至0.1593,空间上扩散趋势明显;(2)生境质量与生境退化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皆具有明显的冷热点;(3)相较于自然变化情景下的生境质量和退化程度结果,生态保护情景的退化强度较弱,生境质量得以改善,表明在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影响下有利于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盈  张莹莹  厉恩华  蔡晓斌  杨超  杨娇  
评价生境质量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InVEST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方法探索2000~2020年间江汉平原四湖流域生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综合CA-Markov和InVEST模型模拟不同情景模式下的2030年四湖流域生境质量情况。研究发现:(1)四湖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呈现西北、东南高,中部低的特点,生境质量呈持续下降趋势,生境质量平均值由2000年的0.497 7下降至2020年的0.484 2,生境退化强度增强,近20年间的生境退化指数最大值由0.155 5上升至0.159 3,空间上扩散趋势明显;(2)生境质量与生境退化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皆具有明显的冷热点;(3)相较于自然变化情景下的生境质量和退化程度结果,生态保护情景的退化强度较弱,生境质量得以改善,表明在实施生态保护措施的影响下有利于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玉  张玉  熊国保  
研究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可为建立和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决策依据。在随机效用理论框架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和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赣江流域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着重研究了心理距离、心理所有权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引入区位和类别虚拟变量对比分析了异质性支付意愿产生的原因。通过对赣江流域593份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居民感觉河流离自己越远,则其支付河流生态服务价值的意愿越低;居民对河流的心理所有权越强烈,则其支付河流生态服务价值的意愿越高;对水质满意度较低、对环保部门的信任度较高是下游居民支付意愿偏高的主要原因;与赣江的心理距离较远,对环保部门的信任度较低是抗议性响应群体支付意愿偏低的主要原因。研究得到的政策启示在于政策制定者在设计生态补偿制度时应该重视居民支付决策的心理机制,因人因地选择不同的政策工具。从心理上缩短人与河流的距离,提升居民对河流的占有感,都有助于提高赣江流域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金保  高园  万莉  
赣江流域是鄱阳湖水系的第一大流域,由于人口密度大、企业多,使得赣江流域的水环境日趋严重。为此,以赣江流域为对象,选择外洲站点为代表性站点,绘制赣江流域污染物的流量历时曲线和负荷历时曲线;并分析污染物最大日负荷的变化特征,赣江流域各月、各季节和各水情期的污染物最大日负荷波动较大,各时间段的污染物最大日负荷呈负偏态分布;最后比较了赣江流域现状负荷通量和允许负荷通量,发现赣江流域总体水质较好,COD有部分盈余,但NH3-N和TP的现状负荷已接近最大允许负荷,尤其在丰水期,说明面源对赣江流域的NH3-N和TP的贡献较大,赣江流域的污染物控制应以面源控制为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林耀明  
以千烟洲试验站所在地-赣江流域为例,运用大气-植被-土壤连续体的原理,建立并试验了流域水循环模拟模型,结果显示;模拟的年径流过程线和年径流总量比较合理,但径流量的年内分配误差稍大,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渭宗   徐建辉   赵田  
长江流域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和示范区,科学监测和分析长江流域碳排放变化及影响因素,对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长时间序列的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集,估算长江流域碳排放,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TWR模型探究长江流域碳强度的时空格局和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1)两种夜光数据融合模型在P<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拟合优度为0.93满足精度要求;分省构建的碳排放估算模型,在P<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拟合精度均大于0.85,平均相对误差为14.54%,满足估算精度要求。(2)全局自相关分析发现2000~2021年长江流域市级尺度碳强度的全局Moran’s I均大于0,且均在1%水平上显著,长江流域市级尺度碳强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3)局部自相关分析中发现市级尺度显著性聚集从2000年的51.82%下降到2021年的43.52%,碳强度在空间上存在一定聚集性。(4)GTWR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对碳强度的影响最大,且主要表现为正向,产业结构的影响次之,人口密度存在双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小且以负向影响为主。研究结果表明,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促进产业的低碳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等领域出发,充分发挥长江流域的人口和经济优势,对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丽敏  刘雄军  徐阳  李科  周宇  谢志才  吴小平  欧阳珊  
2016~2017年分4个季节对赣江流域的淡水贝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赣江流域淡水贝类的物种组成、分布、区系相似性和物种受威胁因素,并提出相应保护对策。调查记录共记录淡水贝类2纲14科29属62种,包括江西螺类一新纪录种——卵圆仿雕石螺,其中腹足纲11科16属29种,双壳纲3科13属33种。中国特有种27种,分别为腹足纲6种,双壳纲21种;濒危物种23种,分别为腹足纲4种,双壳纲19种。从物种出现率看,河蚬、淡水壳菜、圆顶珠蚌、背角无齿蚌、铜锈环棱螺、梨形环棱螺、小管福寿螺为赣江流域的广布种。从区系相似性分析看,赣江干流和支流的淡水贝类分布差异较大,干流物种数明显高于支流。赣江流域淡水贝类资源受到人为活动(特别是挖沙作业、水体污染和过度捕捞)影响明显下降,应引起关注并加强保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茜  刘锐  
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贫困水平进行评价,可以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水贫困理论为基础,在调查和分析赣江流域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应用WPI方法,从水资源状况、供水设施状况、资源利用能力、资源使用效率及资源利用对环境状况的影响五个方面选择16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指数模型,建立一套流域水资源贫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水平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赣江流域水资源贫困状况有所改善,水环境质量呈逐年变好趋势,从水资源管理角度来看,环保投资指数成为影响水资源贫困水平的主要控制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妮娜  张萌  冯兵  张敏  徐军  刘足根  张秋根  
着生藻类在水质监测与水生态健康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江西最大的河流赣江为研究对象,对赣江丰水期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53个点位对赣江全流域进行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共鉴定着生藻3门42属175种,其中硅藻门有23属151种,绿藻门有9属12种,蓝藻门有10属12种。硅藻门舟形藻属为丰水期赣江流域着生藻类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为14.080%。下游着生藻类以硅藻门桥弯藻属和舟形藻属为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分别为13.088%和12.935%;中游着生藻类以硅藻门桥弯藻属为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为12.849%;上游着生藻类以硅藻门异极藻属为优势属,该属生物密度百分比达10.150%。通过蒙特卡罗显著性检验发现,赣江流域下游总氮、溶氧、叶绿素a和电导率对着生藻类有显著影响,中游主要海拔、流速、河宽和总磷对着生藻类有显著影响,上游总氮、河宽、浊度和流速对着生藻类有显著影响。将其与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发现影响下游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主要水环境因子为叶绿素a和电导率,影响中游、上游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主导水环境因子分别是海拔和总氮。可见赣江流域丰水期下游和上游的着生藻类群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质状况,中游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主要反映的是流域地貌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