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4)
2023(4522)
2022(3820)
2021(3535)
2020(3070)
2019(6896)
2018(6612)
2017(12605)
2016(7181)
2015(7694)
2014(7862)
2013(7790)
2012(7295)
2011(6589)
2010(6419)
2009(5765)
2008(5765)
2007(5162)
2006(4419)
2005(3930)
作者
(23811)
(20086)
(19921)
(19053)
(12706)
(10137)
(8977)
(7833)
(7604)
(7233)
(7028)
(6811)
(6638)
(6446)
(6418)
(6245)
(6036)
(5793)
(5766)
(5684)
(5192)
(5018)
(4999)
(4636)
(4540)
(4491)
(4484)
(4428)
(4316)
(4170)
学科
(27908)
经济(27885)
(17238)
管理(16789)
(13368)
企业(13368)
方法(12750)
数学(11427)
数学方法(11256)
地方(9301)
(8991)
(7789)
(6946)
中国(5798)
农业(5527)
业经(5342)
(4930)
地方经济(4578)
环境(4544)
技术(4374)
(4296)
财务(4288)
财务管理(4275)
(4161)
贸易(4157)
企业财务(4135)
(4097)
金融(4092)
(4026)
(4011)
机构
学院(101160)
大学(100830)
研究(39592)
(35743)
管理(35172)
经济(34837)
理学(30456)
理学院(30005)
科学(29421)
管理学(29250)
管理学院(29069)
中国(28076)
(27048)
(22071)
(21963)
业大(21422)
农业(21359)
研究所(20696)
中心(17624)
(16226)
(15705)
(15403)
(14683)
农业大学(13767)
北京(13571)
科学院(13524)
(13331)
师范(13127)
(13093)
财经(13022)
基金
项目(76378)
科学(58487)
基金(54807)
(51678)
国家(51342)
研究(48129)
科学基金(41761)
(30833)
自然(30078)
基金项目(29334)
自然科(29318)
自然科学(29301)
社会(29189)
自然科学基金(28709)
社会科(27651)
社会科学(27639)
(26990)
资助(22494)
教育(21205)
重点(18369)
计划(17637)
编号(17297)
(16772)
科技(16569)
(15796)
(15324)
科研(15242)
创新(14552)
成果(13326)
(13250)
期刊
(37372)
经济(37372)
学报(25631)
研究(25498)
(24088)
科学(21069)
中国(20256)
大学(17831)
学学(17362)
农业(16081)
(12655)
管理(11252)
(9376)
(8237)
金融(8237)
教育(7725)
业大(7603)
技术(7439)
资源(7241)
林业(6884)
(6876)
科技(6594)
财经(6128)
农业大学(6065)
业经(5835)
经济研究(5616)
统计(5274)
(5232)
中国农业(5035)
自然(5035)
共检索到144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涂淑萍  周桂香  郭晓敏  张文元  胡冬南  牛德奎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6个指标中,优化得到赣县稀土采矿区巨桉林地土壤抗蚀性7个最佳评价指标:分散系数(X1)、团聚度(X2)、>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X3)、>0.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X4)、0.25 mm团聚体破坏率(X6)和2年生林地>4年生萌芽1 a林地>裸露地。在此基础上,以上述7个评价指标为自变量,以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Y)为因变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宋祥兰  王兰英  邝先松  刘作梅  胡小康  李小青  刘晓红  丁菲  郭圣茂  
为了提高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效果,改善废弃稀土矿区的生态环境,选用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3年的试验。通过分析其成活率或保存率、郁闭度、地表植被覆盖度、土壤改善情况,研究各模式对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植被恢复模式。结果表明:乔灌草配置模式(A5):构树+胡枝子+香根草最适宜该矿区植被恢复。为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加快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生态建设,为赣南等南方矿区环境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水太  张汗青  徐晨晨  许礼刚  
生态安全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保障。结合离子型稀土矿区开采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建立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的离子型稀土矿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评价2011—2016年赣州某稀土矿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该稀土矿区的生态安全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矿区的生态安全状况正逐步好转,但总体上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未达到理想安全状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宋祥兰  吴天明  胡小康  邝先松  王兰英  李小青  
通过在赣南离子型稀土残矿区的治理中,以栽培桉树为植被恢复模式之一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其植被恢复情况及土壤改良情况,证明桉树能够有效恢复植被并有效提高了残矿区的土壤养分,且桉树林分生物量及郁闭度较大。同时,分析了不同配比施肥对桉树高生长有显著差异,其中以N3P1K2配方最佳。对离子型稀土残矿区的治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荣强   雷小文   邱静芸   欧翔   张强   邱清华   欧阳克蕙   刘珍妮   徐树明   李建明  
为探究赣南稀土尾矿土壤中不同施肥处理对‘粤桑11号’饲料桑(Morus alba ‘Yuesang No.11’)的成活率、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对照组(CK:不施肥)、牛沼液(Z)、腐熟牛粪(F)、腐熟牛粪+牛沼液(F+Z)、蚯蚓粪(Q)、蚯蚓粪+牛沼液(Q+Z) 6种施肥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测定饲料桑连续3年的成活率、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对饲料桑成活率、株高、主枝茎粗、总枝条数、总叶片数、单株重、产量、粗蛋白含量均有促进作用,其中Q+Z处理的成活率、单株重、产量最高,3年的产量分别为2.53、21.81、42.14 t·hm~(-2)。模糊隶属函数均值法综合评价饲料桑饲用价值,Q+Z处理隶属函数均值最大。综上,在赣南稀土尾矿土壤施用牛沼液、腐熟牛粪、蚯蚓粪对饲料桑的成活率、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均有提升作用,最佳施肥处理为蚯蚓粪+牛沼液。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南奇  
测定了具有代表性的 3种水育型 4种母质发育的红壤性水稻土及起源土壤的稀土体系 [稀土元素总丰度 (∑ REE)、轻稀土丰度 (∑ LREE)、重稀土丰度 (∑HREE) ]、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体系、铁氧化物体系主要组分和土壤 p H值 ,并分析了 REE体系与这些土壤特性物质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 :(1 )土壤 ∑REE和 ∑LREE均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与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LREE对 ∑REE消长变异的影响大于∑ HREE.(2 )土壤∑ REE和 ∑LREE均与土壤腐殖质及富里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与胡敏酸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3 )土壤∑ REE与土壤全铁 (Fet...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秀丽  张哲源  李恒凯  
针对稀土矿区环境治理的复杂性,本文通过建立地方政府和稀土企业之间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博弈双方在不同情形下的演化稳定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并利用matlab对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监管成本、执行环境规制时对稀土企业的奖惩政策、稀土企业的治污成本以及非法开采时的额外收益都会影响地方政府与稀土企业的演化稳定策略,降低地方政府的监管成本、稀土企业的治污成本等都会引导博弈双方的演化稳定策略趋向于{严格监管,合法开采},从而促进矿区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东丽  张子倩  刘阳  赵晓亮  连昭  于百和  王东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因其较强的适生性与抗逆性,成为半干旱矿区排土场主要的生态重建植物,但在排土场恢复过程中常出现提前衰退现象。为探明黄土区排土场苜蓿恢复过程中是否受土壤养分的限制,选取不同恢复年限(2、4、6、10年)苜蓿地为研究对象,以新排土为对照,研究0-60 cm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与化学计量特征及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随恢复年限增加变化规律不一致,分别在种植10、6和2年时最高,在种植2、4和10年时最低;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在苜蓿恢复过程中,C:N与C:P整体上呈“W”型的变化规律,土壤N:P呈“V”型变化规律;恢复6和10年时土壤C:P和N:P均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氮、磷含量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 <0.01),矿区排土场土壤养分主要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关系密切,土壤全磷含量不受其他养分影响。在半干旱黄土区排土场,苜蓿恢复模式具有一定的土壤肥力恢复作用,恢复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氮、磷养分限制,建议加强科学施肥管理或在恢复4至6年时及时利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边俊杰  汪艳莉  
目前保险市场上不仅存在对离子型稀土矿区居民商业健康保险的"红线歧视"现象,而且存在矿区企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难以落实的状况。本文通过对赣州市稀土矿区居民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调研和实证研究发现,该矿区的居民健康保险需求明显上升,但这种需求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为实现矿区居民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大数据为基础创新推出个人健康指数保险产品,并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服务创新、运营机制创新等内容是可行的。为开展这一创新,还需要从政府和保险公司两个层面,综合实施健康风险评价、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配套政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杨芳英  廖合群  金姝兰  
赣南素有"稀土王国"之美誉,离子型稀土开采总量占全国的70%。但赣南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乱采滥挖、采富弃贫、开采技术含量低、采矿回收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导致放射性元素、重金属和氟、氨氮和硫酸根及大量的尾矿、废石的形成,破坏了矿山地貌和景观,造成水土流失和滑坡,影响水体、土壤环境与人体健康,环境代价触目惊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西军  程金花  张洪江  陆晓宇  张君玉  孙龙  王彬偐  
【目的】分析晋西黄土丘陵区主要人工林地土壤的抗蚀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人工林建设过程中树种的搭配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山西中阳县车鸣峪林场神疙瘩管护站的5种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取样测定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土壤抗蚀性指数,并分析了5种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1)不同种类人工林的土壤抗蚀性有差异,土壤抗蚀性指数表现为刺槐油松榆树混交林>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灌木林,不同土层的土壤抗蚀性指数也有区别,表现为0~20cm土层大于20~40cm土层。2)土壤抗蚀性指数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二者间呈三次函数关系,其中20~40cm土层土壤抗蚀性指数下降幅度更大。3)土壤抗...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孙浩  周春财  徐仲雨  王兴明  刘桂建  
以淮北矿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311个土壤样品,测定了Cr,Ni,Cu,Zn,Pb,As的含量,研究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对土壤重金属进行环境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6种重金属存在一定程度富集,其中Zn元素富集程度最高.Cu,Zn和Pb元素的富集是由煤炭开采、化肥使用和交通运输等人为因素引起的,Cr和Ni元素受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影响,As的空间分布主要与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有关.环境评价结果显示,淮北矿区土壤重金属整体处于未污染或轻度污染状态,生态风险轻微,环境质量良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爱民  严思维  林勇明  邓浩俊  杜锟  孙凡  王道杰  吴承祯  洪伟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植被恢复过程可引起土壤抗蚀性变化。本文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长,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的通透性和结构稳定性变差,土壤细颗粒含量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有所降低;2)不同林龄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大小表现为:10年生>16年生>27年生,这说明随着林龄的增长,蒋家沟泥石流频发区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抗蚀性呈下降的趋势;3)表征土壤抗蚀性的13个指标可简化为:土壤密度、最大持水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黏粒含量、粉粒含量5个指标,以此为自变量,以土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晓晴  沈其荣  王娟娟  杨龙寿  
采用土培和水培试验研究了络合稀土对尿素和硫铵的转化以及对蔬菜、小麦的产量和对矿质养分的吸收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络合稀土的处理可以减缓尿素水解 ,抑制铵态氮的硝化作用 ;施用络合稀土能显著提高白菜和菠菜及小麦产量 ,降低白菜和菠菜体内硝酸根含量 ,增加小麦的氮、磷、钾吸收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朱金兆  
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灌木林)林地土壤的抗蚀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农地土壤作对照,研究表明,可将衡量土壤抗蚀性的13个指标压缩为7个最佳指标。用抗蚀性指标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表明4种林分林地土壤抗蚀性为:灌木林(45.51)>混交林(41.94)>阔叶林(32.65)>楠竹林(23.35);重庆缙云山土壤从表层到底层抗蚀性能呈下降趋势(49.32,41.86,32.03,27.11)。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可将重庆缙云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层次的19个土壤样本划分为抗蚀性强度不同的3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