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27)
- 2023(12684)
- 2022(10352)
- 2021(9546)
- 2020(7817)
- 2019(17347)
- 2018(17166)
- 2017(32604)
- 2016(17785)
- 2015(20063)
- 2014(20048)
- 2013(19780)
- 2012(18536)
- 2011(16908)
- 2010(17544)
- 2009(16603)
- 2008(16683)
- 2007(15447)
- 2006(14153)
- 2005(13102)
- 学科
- 业(83584)
- 济(82523)
- 经济(82303)
- 企(65937)
- 企业(65937)
- 管理(58295)
- 农(46381)
- 农业(31183)
- 业经(30762)
- 方法(26233)
- 中国(25805)
- 财(23135)
- 地方(20733)
- 数学(17824)
- 数学方法(17731)
- 技术(17634)
- 制(17456)
- 务(16658)
- 财务(16640)
- 财务管理(16624)
- 企业财务(15712)
- 理论(15487)
- 策(15434)
- 和(15356)
- 学(14189)
- 发(14058)
- 贸(13637)
- 贸易(13622)
- 体(13519)
- 易(13177)
- 机构
- 学院(261800)
- 大学(258104)
- 济(113200)
- 经济(111047)
- 管理(102714)
- 研究(89447)
- 理学(86799)
- 理学院(85879)
- 管理学(84801)
- 管理学院(84287)
- 中国(70118)
- 农(54958)
- 京(54953)
- 财(51259)
- 科学(50522)
- 所(44829)
- 江(43340)
- 农业(41485)
- 中心(40833)
- 研究所(39711)
- 财经(39576)
- 业大(39297)
- 范(36858)
- 师范(36617)
- 经(35668)
- 北京(35032)
- 州(34064)
- 经济学(33086)
- 院(30996)
- 经济管理(29763)
- 基金
- 项目(160412)
- 科学(128235)
- 研究(126578)
- 基金(114209)
- 家(96070)
- 国家(94912)
- 社会(83754)
- 科学基金(82901)
- 社会科(78167)
- 社会科学(78142)
- 省(66108)
- 基金项目(60200)
- 教育(57409)
- 编号(54041)
- 划(52884)
- 自然(48734)
- 自然科(47596)
- 自然科学(47586)
- 自然科学基金(46784)
- 成果(44675)
- 资助(44327)
- 发(40674)
- 业(36982)
- 课题(36952)
- 创(36424)
- 部(35921)
- 重点(35305)
- 发展(33985)
- 展(33423)
- 国家社会(33402)
- 期刊
- 济(146134)
- 经济(146134)
- 研究(85085)
- 中国(62650)
- 农(58980)
- 财(41207)
- 管理(40843)
- 农业(39820)
- 教育(37968)
- 科学(35163)
- 学报(34931)
- 业经(30416)
- 大学(29280)
- 融(28575)
- 金融(28575)
- 学学(26130)
- 技术(23971)
- 业(20560)
- 经济研究(20343)
- 财经(20141)
- 问题(19209)
- 经(17522)
- 世界(15649)
- 技术经济(15158)
- 农村(14868)
- 村(14868)
- 农业经济(14654)
- 经济问题(13269)
- 商业(13200)
- 现代(13120)
共检索到425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彤华
美国农村社会学的学科基础建立在赠地大学体系之上,而农业社会学的诞生与发展又深嵌于农村社会学的学科脉络中。本文以赠地大学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学科发展史,重新审视美国农业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赠地大学早期的农业公共实践催生了农村社会学,但农村社会学却由于制度上对赠地大学的依附,逐渐偏离了公共性初衷。为了应对学科危机,农业社会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应运而生,以“社会学的想象”重新勾连起现实问题与知识生产。可见,“公共性”是农村社会学以及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本文认为,以新姿态重返农村社区,找回公共意识,将成为美国农业社会学发展的潜在出路。而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借鉴这一学术脉络,展开一场有机公共社会学的探索实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彤华
美国农村社会学的学科基础建立在赠地大学体系之上,而农业社会学的诞生与发展又深嵌于农村社会学的学科脉络中。本文以赠地大学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学科发展史,重新审视美国农业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赠地大学早期的农业公共实践催生了农村社会学,但农村社会学却由于制度上对赠地大学的依附,逐渐偏离了公共性初衷。为了应对学科危机,农业社会学于20世纪70年代末应运而生,以“社会学的想象”重新勾连起现实问题与知识生产。可见,“公共性”是农村社会学以及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本文认为,以新姿态重返农村社区,找回公共意识,将成为美国农业社会学发展的潜在出路。而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借鉴这一学术脉络,展开一场有机公共社会学的探索实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文
因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转型道路,形成了农业社会学的国别传统。在美国农业社会学的源头,教会、政府和大学是三种重要的影响力量。本组专题的三篇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形塑美国农业社会学品格的三种因素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概括了美国农业社会学的突出特点,即综合性、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研究他国的农业社会学传统,有助于我国农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能力提升。
关键词:
农业社会学 国别传统 学科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文
因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转型道路,形成了农业社会学的国别传统。在美国农业社会学的源头,教会、政府和大学是三种重要的影响力量。本组专题的三篇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形塑美国农业社会学品格的三种因素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概括了美国农业社会学的突出特点,即综合性、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研究他国的农业社会学传统,有助于我国农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能力提升。
关键词:
农业社会学 国别传统 学科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作为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方兴未艾。通过对农业社会学发展现状的考察,本文认为,“生产视角”下的农业转型研究,虽然使农业社会学初步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社会学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问题、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针对这一状况,农业社会学应当推动研究视角的转变,即从“生产视角”迈向“生产—消费视角”。在新的研究视角下,研究者应当以“食物体系”为核心概念,推动相关研究的整合和学科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最终通过回应社会现实问题,迈向有机公共社会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作为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方兴未艾。通过对农业社会学发展现状的考察,本文认为,“生产视角”下的农业转型研究,虽然使农业社会学初步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社会学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问题、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针对这一状况,农业社会学应当推动研究视角的转变,即从“生产视角”迈向“生产—消费视角”。在新的研究视角下,研究者应当以“食物体系”为核心概念,推动相关研究的整合和学科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最终通过回应社会现实问题,迈向有机公共社会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文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农业社会学近年来在中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研究进行一砖一瓦的建设,其中理论建设尤其重要。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经典文本在农业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中具有核心位置。本专题选取了三个(对)农业社会学中的经典命题:农业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农业技术变迁中的占取主义与替代主义,以及技术采用中的"农业跑步机理论"。按照时代背景、原典阐释、学术延续以及启发意义的思路撰写,尝试为农业社会学的入门者提供一种理论梳理的路径。
关键词:
农业社会学 经典命题 理论阐释 学科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林政 陈家碧 李阳阳
为促进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建设学术共同体,增进学界交流,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筹备大会于2021年6月6日在线上成功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彭声扬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客观需要,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健全和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措施。一、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文 李阳阳 柯雪龙
以往农业问题主要是经济学和农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社会学可以为这一问题的解析提供独特视角。201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农业社会学论坛"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主题,分别就"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脱贫攻坚""农村土地制度土地保护与土地流转""农业转型与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态、农耕文明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我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农业社会学 主要议题 前景展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佩民 孙振玉 梁艳
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是指国家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兴办的、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形成相对于农业部门的独立产业部门,从总体来说,应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农业社会化最早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其含义是"许多分散的生产过程融合成一个社会生产过程"(《列宁全集》第1卷,145页)。但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个概念,是中国提出的。我国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以后,农村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开始产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景骥 温琦
1.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是坚持家庭承包制农业正确发展方向的需要我国的农业,主要是家庭承包制农业。我国家庭承包制农业的正确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呢?探索我国家庭承包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炳坤
建设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得到加强,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而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长礼
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经济学的概念。它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所谓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围绕农业生产,由与农业有关的部门提供生产资料,提供贮存、加工、销售以及为农业生产本身提供各种服务的产、供、销纵向联合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生产——分配——消费的农业生产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农业管理学的角度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成通常分为三部分:即为农业生产提供生产资料和供应的产前部门;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产中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志敏 彭梦春
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有市场导向型的美国模式、合作社导向型的德国模式以及农协导向型的日韩模式。发达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成功经验表明,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政府、合作社、私人公司3个层面的服务系统。中国基本上形成了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为基础、多元化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但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与农民的需求差距大。为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强化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在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农业社会化服务 发展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