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8)
- 2023(7428)
- 2022(6307)
- 2021(5587)
- 2020(4729)
- 2019(10376)
- 2018(9770)
- 2017(19112)
- 2016(10153)
- 2015(10552)
- 2014(10056)
- 2013(9727)
- 2012(8775)
- 2011(7783)
- 2010(7488)
- 2009(6826)
- 2008(6441)
- 2007(5522)
- 2006(4600)
- 2005(3809)
- 学科
- 济(40071)
- 经济(40017)
- 管理(31780)
- 业(27944)
- 企(21874)
- 企业(21874)
- 方法(18243)
- 数学(16719)
- 数学方法(16642)
- 财(14135)
- 农(10830)
- 中国(9767)
- 学(9481)
- 制(9003)
- 贸(8843)
- 贸易(8842)
- 易(8654)
- 业经(8395)
- 土地(8102)
- 银(7917)
- 银行(7885)
- 行(7541)
- 融(7515)
- 金融(7515)
- 农业(7420)
- 务(6975)
- 财务(6969)
- 财务管理(6954)
- 技术(6863)
- 环境(6804)
- 机构
- 大学(139914)
- 学院(138293)
- 济(60777)
- 经济(59908)
- 管理(56248)
- 理学(50122)
- 理学院(49594)
- 管理学(48950)
- 管理学院(48704)
- 研究(45803)
- 中国(35319)
- 农(30107)
- 财(29037)
- 科学(28959)
- 京(27775)
- 业大(25410)
- 农业(24208)
- 财经(23765)
- 所(22804)
- 经(22108)
- 中心(21630)
- 研究所(21158)
- 经济学(20126)
- 江(18686)
- 经济学院(18678)
- 财经大学(18219)
- 农业大学(17004)
- 院(16823)
- 北京(16299)
- 商学(15849)
- 基金
- 项目(104512)
- 科学(83143)
- 基金(80500)
- 家(73169)
- 国家(72629)
- 研究(68791)
- 科学基金(62185)
- 社会(48517)
- 社会科(46308)
- 社会科学(46295)
- 基金项目(43678)
- 自然(41738)
- 自然科(40868)
- 自然科学(40854)
- 自然科学基金(40187)
- 省(38947)
- 划(33622)
- 资助(31080)
- 教育(29968)
- 编号(24089)
- 部(23667)
- 重点(23244)
- 创(22477)
- 国家社会(21872)
- 发(21331)
- 创新(21147)
- 科研(20881)
- 计划(20478)
- 教育部(20094)
- 人文(19362)
共检索到185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余粮红 郑珊 高强
本文基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补贴对土地托管的短期影响,并进一步构建演化博弈模型与数值仿真模型检验政府补贴对土地托管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在短期内,政府补贴对土地托管产生赐福效应,表现为农户土地托管面积的扩大与托管服务内容的增加;从长期看,政府补贴对土地托管产生诅咒效应,表现为托管作业质量的降低与托管系统的解体。其次,异质性分析表明:政府补贴对不同农户土地托管面积的影响按照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专业大户、小规模纯农户、兼业户;政府补贴对不同农户土地托管服务内容的影响按照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小规模纯农户、兼业户、专业大户;政府补贴对不同农作物种植土地托管面积与托管服务内容的影响按照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蔬菜种植、玉米种植、小麦种植。最后,进一步仿真分析表明:补贴对象的差异不会影响土地托管的演进方向与结果,但会影响农户土地托管行为的稳定速度和供销社的协调策略,补贴向农户倾斜更能推进土地托管。因此,应适度控制土地托管补贴额度,加快完善土地托管质量标准体系,优化配置土地托管补贴资金,合理选择土地托管补贴品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文雁兵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经济学热议的话题之一,文章重新考察了以土地财政为代表的政府行为,将攫取之手理论拓展为"名义攫取之手",将资源诅咒理论拓展为"被资源诅咒"和"资源诅咒效应",并使用1994~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和广义系统矩估计(SYS-GMM)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政府行为受地区产业结构等异质性因素的显著影响,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落后的产业结构均会诱致政府更多地攫取,政府行为存在着"被资源诅咒";(2)以预算外收入度量的名义攫取之手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存在"资源诅咒负效应",预算外收入需要进一步规范和监管,但以土地出让金度量的名义攫取之手则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存在"资源诅咒正效应",土地财政在短期具有一定益处;(3)名义攫取之手和"资源诅咒效应"因地区间不同的产业结构表现出较大差异。文章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充分重视各地异质性因素对地方政府行为及其绩效的影响,通过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加快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减轻和消除"诺斯悖论"带来的阶段性阵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鑫 韩青
当前,农业生产托管补贴分为三种形式:只补农户、同时补贴农户与服务组织、只补贴服务组织。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对三种类型的补贴对不同规模服务组织的经济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不同经济特征的托管环节补贴对农户经济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三种农业生产托管补贴模式在提高大服务组织服务规模经济效应程度上补贴模式三最高,补贴模式二次之,补贴模式一最低;在对小服务组织利润损害程度上补贴模式二最高,补贴模式三次之,补贴模式一最低;不同经济特征的托管环节补贴对农户生产成本和收益的影响也有不同。依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创新补贴模式、避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垒大户"、动态调整补贴环节和区域三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 补贴 经济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书婷 朱媛媛 张永利 杨琳 曾菊新
将资源诅咒的研究领域由传统的矿产资源转向土地资源研究问题域,以近10a江汉平原18个县(市)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诅咒系数对其进行资源诅咒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发展滞后的荆州市所辖的监利县、江陵县以及其他7个县市的土地资源诅咒系数大于1,确实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且江陵县与监利县还属于严重诅咒区。通过对选取指标作进一步的计算分析,得出导致其产生资源诅咒的原因主要为:以土地资源为依托的农业没有得到高效发展,而受到发展观念与投入等束缚,其二、三产业发展同样滞后。根据影响资源诅咒地区产业发展的具体因素,有针对性地给出化解土地资源诅咒的对策建议,为今后资源诅咒地区打破诅咒束缚,持续快速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
土地资源 江汉平原 资源诅咒系数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瑛 陈纪平
资源诅咒现象形成的主要机制是.优良的自然资源真赋通过降低市场制度效率、扭曲经济正常结构和提升市场信息成本三个渠道降低经济系统的投入一产出效率.最终影响长期经济发展水平。这三个机制顺利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市场行为支配着资源流动结构.而这一条件在我国仍需要检验.政府主导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显著特征.因此资源真赋影响经济增长的性质需要在考虑政府作用条件下进行解释。地方政府影响经济具有严格的区域性.因此资源诅咒性质的区域内外是否一致是政府主导经济是否显著的重要表现.基于此本文区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利用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真赋之间的统计关系来判定我国“资源诅咒”的存在性及其性质.并从经济制度角度对其进行解释。首...
关键词:
政府主导 市场分割 资源诅咒 经济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晓燕 徐崇波
本文以卡斯-库普曼斯-拉姆齐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建立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动态分析了政府投资、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狭义货币供应量对民间投资的影响,并利用1990-2014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具有显著性影响。大规模、长时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对民间投资产生短期的挤入效应和长期的挤出效应。在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以创新为驱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让民间投资走上持续、快速、健康、稳步之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景华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要素,理论上,这个要素能够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但在现实中,自然资源也会抑制经济增长。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省际层面存在自然资源"诅咒",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然资源禀赋主要通过内生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流动、技术创新和外生的制度安排三种渠道制约经济增长,资本转移、制度弱化、人力资本不足和创新挤出是其中的关键。因此,资源丰裕的地区必须跳出"资源诅咒",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经济增长 资源诅咒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静 张西征
本文利用两部门模型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溢出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其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溢出却明显不利于经济增长;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依赖资本和中间品的大量投入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溢出都对劳动力就业没有正面促进作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某种程度上挤占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资本并且弱智化了劳动力,这两方面的作用导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依靠大量中间品投入,影响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创新,不利于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文章的研究表明我国已显示出劳动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亭亭 罗连化 许伯桐
政府补贴如何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学术界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出发,实证检验政府研发补贴的技术创新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不仅促进了专利数量的增加,还提升了企业的专利质量,并且这一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同时,政府补贴的技术创新效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国有企业和创新型行业中政府补贴的技术创新效应更加显著。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政府补贴通过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进而影响专利产出的数量和质量。
关键词:
政府补贴 专利数量 专利质量 中介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鹏 王建明 冀雪霜
基于2002—2021年长三角地区4省41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业生态承载力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理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1)农业生态承载力与农业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初期,农业生态承载力提升显著促进了碳排放强度的增加,产生“生态诅咒”效应;跨越拐点后,“生态福祉”效应开始显现,农业生态承载力的提升将助力区域碳减排。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二者间的倒U型关系仍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业生态承载力与农业碳排放强度之间一般等级城市、城镇化率低的城市存在倒U型关系,城镇化率高的城市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而高等级城市关系不显著。(3)机制分析发现,农业生态承载力主要通过影响农业产业集聚、农地经营规模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发挥作用。(4)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生态承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农业生态承载力提升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为此,在推动农业碳减排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提升区域农业生态承载力水平,积极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增强生态系统的服务与涵养机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鹏 王建明 冀雪霜
基于2002—2021年长三角地区4省41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业生态承载力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理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1)农业生态承载力与农业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初期,农业生态承载力提升显著促进了碳排放强度的增加,产生“生态诅咒”效应;跨越拐点后,“生态福祉”效应开始显现,农业生态承载力的提升将助力区域碳减排。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二者间的倒U型关系仍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业生态承载力与农业碳排放强度之间一般等级城市、城镇化率低的城市存在倒U型关系,城镇化率高的城市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而高等级城市关系不显著。(3)机制分析发现,农业生态承载力主要通过影响农业产业集聚、农地经营规模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发挥作用。(4)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生态承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农业生态承载力提升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为此,在推动农业碳减排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提升区域农业生态承载力水平,积极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增强生态系统的服务与涵养机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鹏 王建明 冀雪霜
基于2002—2021年长三角地区4省41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农业生态承载力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理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1)农业生态承载力与农业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初期,农业生态承载力提升显著促进了碳排放强度的增加,产生“生态诅咒”效应;跨越拐点后,“生态福祉”效应开始显现,农业生态承载力的提升将助力区域碳减排。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二者间的倒U型关系仍然成立。(2)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业生态承载力与农业碳排放强度之间一般等级城市、城镇化率低的城市存在倒U型关系,城镇化率高的城市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而高等级城市关系不显著。(3)机制分析发现,农业生态承载力主要通过影响农业产业集聚、农地经营规模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发挥作用。(4)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生态承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农业生态承载力提升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为此,在推动农业碳减排过程中应特别重视提升区域农业生态承载力水平,积极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增强生态系统的服务与涵养机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熊若愚 吴俊培
本文研究了自然资源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关系。首先,构建了一个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净收益最大化状态下的公共服务供给决定模型。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度时,自然资源越丰富,政府更有可能提供低水平的公共服务;政府对市场干预适当时,自然资源越丰富,政府更有可能提供充分的公共服务。该理论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留下空间。随后,运用我国2008—2014年的省级数据分析了自然资源与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关系。自然资源越丰富,公共教育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水平越低;社会保障服务的供给则不受影响。自然资源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反向关系在中西部地区较强,而在东部地区较弱。自然资源越丰富,政府税收努力越不足、当地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越低,进而不利于公共教育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充分供给。不过,改善政府与市场关系、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非国有经济,则有助于减缓自然资源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反向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关越
世界经济发展表明,众多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区域并未享受资源的"福音"反而已经或正在遭受着"资源诅咒"的折磨。有效摆脱"资源诅咒",规避因资源繁荣所带来的病态问题,实现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既是资源主导型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上资源型经济成功转型案例表明,在资源性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彭爽 张晓东
本文从制度弱化的视角来探讨"资源诅咒"传导机制,基于中国省级层面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自然资源与腐败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禀赋与腐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然资源通过引致腐败弱化地方政府的治理质量,阻碍了资源富集地区的经济增长;且分组回归后发现这一传导机制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尤为显著,而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资源与腐败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从政策层面来说,改革现有的产权制度,优化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减少腐败行为并提高政府的治理质量,是破解"资源诅咒"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资源诅咒” 传导机制 腐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