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57)
2023(4200)
2022(3163)
2021(3181)
2020(2605)
2019(6242)
2018(6078)
2017(12771)
2016(6631)
2015(7780)
2014(7744)
2013(7520)
2012(6726)
2011(6034)
2010(6187)
2009(5771)
2008(5999)
2007(5463)
2006(4969)
2005(4686)
作者
(18621)
(15381)
(15084)
(14681)
(9910)
(7456)
(6878)
(5923)
(5785)
(5669)
(5316)
(5193)
(5008)
(4937)
(4900)
(4747)
(4735)
(4627)
(4595)
(4359)
(3843)
(3824)
(3691)
(3594)
(3545)
(3505)
(3391)
(3335)
(3157)
(2970)
学科
(27115)
经济(27083)
(23243)
管理(22224)
(20873)
企业(20873)
方法(12867)
数学(11419)
数学方法(11338)
(9124)
(7644)
(7400)
财务(7381)
财务管理(7374)
企业财务(7151)
(6865)
中国(6507)
业经(5952)
(5513)
金融(5512)
市场(5386)
(5322)
理论(5205)
(5154)
贸易(5146)
(5081)
银行(5080)
(4983)
(4883)
体制(4587)
机构
学院(98779)
大学(97580)
(41624)
经济(40759)
管理(39995)
理学(34199)
理学院(33854)
管理学(33308)
管理学院(33145)
研究(29480)
中国(25025)
(22114)
(19930)
财经(17630)
(16061)
科学(14973)
(14686)
(14410)
中心(14015)
财经大学(13426)
北京(12866)
经济学(12784)
研究所(12401)
(12114)
(11860)
商学(11641)
商学院(11538)
经济学院(11399)
(11303)
师范(11188)
基金
项目(58841)
科学(46957)
研究(44402)
基金(43274)
(36730)
国家(36410)
科学基金(32407)
社会(28179)
社会科(26802)
社会科学(26791)
基金项目(22689)
(22195)
教育(21889)
自然(21223)
自然科(20837)
自然科学(20833)
自然科学基金(20511)
资助(18876)
(18697)
编号(18667)
成果(15362)
(13775)
重点(12828)
(12773)
课题(12629)
教育部(12435)
人文(12035)
大学(12021)
(11905)
创新(11848)
期刊
(47447)
经济(47447)
研究(30865)
中国(19973)
(19397)
管理(16867)
(14617)
金融(14617)
教育(12049)
科学(11771)
学报(11411)
(10570)
财经(10060)
大学(9431)
学学(8852)
技术(8816)
(8524)
业经(7812)
经济研究(7685)
农业(6751)
问题(5886)
理论(5577)
商业(5410)
(5096)
财会(5045)
实践(4834)
(4834)
技术经济(4598)
现代(4511)
国际(4328)
共检索到151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庆石  李蕙彤  
本文基于我国沪深两市1997年1月至2020年6月的月度交易数据,通过双重组内分组法与低股价—高收益偏度、高收益偏度—低股价情境分析,考察了投资者赌博式心理和低价选择偏好两种非理性策略对股票市场Beta异象的影响,结论表明:我国沪深两市确实存在显著的"高收益—低风险"异象,而赌博式心理和低价选择偏好确实一定程度上导致了Beta异象的出现,不过这种影响存在阈值特征,只有股价极端低和收益偏度极端高时,控制赌博式心理和低价选择偏好后,Beta异象才会减弱,其原因是投资者"低股价—高博彩性—超额收益可能"的资产选择逻辑,会使得两者对Beta异象的作用在不同的股价水平和收益率偏度上存在对冲和叠加两种效应。最后,笔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培馨  刘悦  王宝链  
中国股市自1991年建立以来已经走过了20多年,可是"股市赌场说"依然非常流行。本文通过分析"彩票型"股票和"非彩票型"股票的收益差异来研究"股市赌场说"。通过构建个股层面的彩票型股票指数,本文发现彩票型股票的收益率比非彩票型股票每年低10%~12%。公司规模、流动性、公司是否ST以及机构持股比例可以调节彩票型指数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差、ST以及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彩票型股票和非彩票型股票的收益率相差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规模、流动性、机构持股比例以及公司是否ST主要是通过影响彩票型股票的收益而发挥调节作用的,但并不会对非彩票型股票的收益产生影响。综合而言,本...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云高  
目前股票市场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 ,但投资者却不愿购买外国股票 ,这种现象被称为“本国偏好之谜”。本文主要对本国偏好的实证检验和各种理论解释进行综述 ,最后指出“法和金融学”可能是未来解释本国偏好的方向。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江曙霞  陈青  
运用A股1997—2011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赌博特征强的股票未来收益相对更低。回归分析表明,控制组合收益后,赌博特征变量显著影响未来收益,但显著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该影响在趋势明显的市场中效果更为显著。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都发现偏度与换手率可以解释赌博特征变量对未来收益的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志强  吴思璠  
如何分散交易风险,提高机构投资者风险管理水平,推动股票市场高质量发展成为学术界和监管层关注的焦点。本文选取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组合价差法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基金业绩排名压力对赌博式交易倾向的影响,并考察了基金经理持基和基金经理变更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基金业绩排名压力对赌博式交易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基金业绩排名压力越大,基金经理的赌博式交易倾向越强;基金经理持基能够抑制赌博式交易倾向,而基金经理变更对赌博式交易倾向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分析既为基金经理持基的代理人激励问题提供了经验证据,也有助于探寻抑制机构投资者赌博式交易倾向、强化机构投资者“理性交易引导者”身份的内在路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新顺  
投资者的理性、非理性和非理性程度以及与此相关的生存性,一直是行为金融学关注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既定的理性与非理性定义的基础上,运用一般均衡模型和一般效用偏好函数,分析了完全竞争市场中理性投资者理性与非理性投资者相互影响下的几种生存情况,并导证出此两类投资者的均衡红利(消费)分布、单独生存和共同生存的条件。最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股票市场的均衡价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硕正  张兵  
文章利用2010—2018年的日度交易数据,发现了一种中国股市特有的市场异象——"满月效应",即每月农历14日买入市场指数而16日卖出,可以获得稳健的负收益。经验证,该效应在其他股票市场中不存在,且只有在可以观测到"满月现象"时存在。因此将其归因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并验证了传统文化认同会增强这种效应。随后,通过扩大样本区间等方式验证了市场异象的稳健型,并从节假日等角度证明了传统文化角度解释的稳健型。"满月效应"与截面收益率差异的市场异象之间并行不悖,相互独立,即这种市场异象不受市值、换手率、成交量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梁昱  张伟强  
在新兴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容易受到投资者投资偏好的影响。其中,投资者的博彩性投资偏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中国股票市场实际情况,借鉴并改进了过往文献对于博彩型股票的分类方法,将高个体偏度、高个体波动率、低价格和高超额换手率的股票定义为博彩型股票,并发现个人投资者过度配置了博彩型股票,存在明显的博彩性投资偏好。本文验证了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博彩型股票未来收益表现较差的结论,说明投资者偏好博彩型股票的投资行为存在非理性偏误。同时,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在投机性相对较强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中的博彩型股票未来收益表现更差;无论市场在上升或下降环境中,博彩型股票的未来负超额收益一直稳定存在。因此,本文认为应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加强投资者教育,以降低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偏差,维护股票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梁昱  张伟强  
在新兴资本市场中,股票价格容易受到投资者投资偏好的影响。其中,投资者的博彩性投资偏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中国股票市场实际情况,借鉴并改进了过往文献对于博彩型股票的分类方法,将高个体偏度、高个体波动率、低价格和高超额换手率的股票定义为博彩型股票,并发现个人投资者过度配置了博彩型股票,存在明显的博彩性投资偏好。本文验证了在中国股票市场中博彩型股票未来收益表现较差的结论,说明投资者偏好博彩型股票的投资行为存在非理性偏误。同时,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在投机性相对较强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中的博彩型股票未来收益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庆翠  
盈余公告后市场持续调整效应是美国等发达股票市场普遍存在的异象。文章应用国外规范的研究方法检验了我国股票市场在1999年度至2002中期发布的定期报告。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作为一新兴的股票市场同样存在这种公告后市场持续调整效应,且调整的大小与公司规模负相关,但有趣的是文章发现我国股票市场持续调整的方向与基于盈余数据测度的非预期盈余方向相反,即投资者可以通过构建与美国股票市场完全反向的投资组合而获得显著的超常收益率,这也证明了我国股票市场尚未达到半强有效性。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翟伟丽  何基报  周晖  才静涵  
本文利用2005~2008年深圳A股市场的数据,对各类投资者的交易偏好及其差异、交易偏好与股价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偏向于交易大盘股、高价股、低市盈率股和非ST股。各类个人和机构之间的交易偏好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月末平均持股市值在10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对小盘股、低价股、高市盈率股、ST股的偏好程度比其他个人投资者高;(2)无论是按规模、价格、市盈率、是否ST股对股票进行分类后利用Panel固定效应模型,还是应用一般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都表明,个人交易偏好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彭耿  廖凯诚  
文章基于有效投资组合理论,理论分析了家庭股市参与效率源泉,结果表明:高金融素养的家庭可以通过构建更加有效的投资组合来获取理性投资收益,而风险爱好的家庭则可以通过承担更多的非系统风险来获得不确定性收益。实证研究发现,不管是家庭股市参与相对效率,还是绝对效率,与金融素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都不显著,但与风险偏好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就表明,中国家庭股市参与效率主要是由风险偏好程度决定的,理性投资收益尚未成为家庭股市投资收益的关键来源。研究结论证明了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通过参与股市并不能够可持续地提高家庭金融福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彭耿  廖凯诚  
文章基于有效投资组合理论,理论分析了家庭股市参与效率源泉,结果表明:高金融素养的家庭可以通过构建更加有效的投资组合来获取理性投资收益,而风险爱好的家庭则可以通过承担更多的非系统风险来获得不确定性收益。实证研究发现,不管是家庭股市参与相对效率,还是绝对效率,与金融素养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都不显著,但与风险偏好程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就表明,中国家庭股市参与效率主要是由风险偏好程度决定的,理性投资收益尚未成为家庭股市投资收益的关键来源。研究结论证明了在当前市场条件下,通过参与股市并不能够可持续地提高家庭金融福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杰刚  李林波  
本文基于中国新股发行特征构建了IPO定价模型,模型结果表明在严监管条件下,信息不对称和非理性偏差形成的异质信念会推高IPO首日收益。本文进一步使用2005~2015年1413个IPO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异质信念对IPO异象收益具有可靠的解释能力,基于信息不对称和非理性偏差构建的异质信念越高,IPO异象收益越大,且这种影响主要源于一级市场抑价。另外,研究还发现,异质信念越大,IPO长期表现越差。据此,本文建议新股发行改革应该重视新股信息披露,培育合格投资者,减少市场非理性投机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