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8)
- 2023(1757)
- 2022(1386)
- 2021(1158)
- 2020(899)
- 2019(1903)
- 2018(1806)
- 2017(3927)
- 2016(1913)
- 2015(2165)
- 2014(2196)
- 2013(2364)
- 2012(2295)
- 2011(2066)
- 2010(2046)
- 2009(1818)
- 2008(1776)
- 2007(1685)
- 2006(1475)
- 2005(1228)
- 学科
- 济(15594)
- 经济(15590)
- 产业(7762)
- 业(6692)
- 企(5330)
- 企业(5330)
- 地方(5229)
- 管理(5164)
- 业经(5101)
- 结构(4806)
- 方法(4503)
- 农(3890)
- 地方经济(3702)
- 数学(3692)
- 数学方法(3689)
- 产业结构(3666)
- 技术(3591)
- 中国(2695)
- 农业(2566)
- 环境(2289)
- 新技术(2226)
- 高新(2226)
- 高新技术(2226)
- 和(2003)
- 信息(1980)
- 发(1966)
- 总论(1935)
- 信息产业(1927)
- 体(1659)
- 制(1651)
- 机构
- 学院(32589)
- 大学(30449)
- 济(18062)
- 经济(17866)
- 管理(13897)
- 理学(12163)
- 理学院(12073)
- 管理学(12001)
- 管理学院(11945)
- 研究(10728)
- 中国(7010)
- 京(6075)
- 财(5826)
- 经济学(5783)
- 科学(5701)
- 经济学院(5323)
- 财经(4894)
- 所(4875)
- 江(4769)
- 中心(4693)
- 研究所(4439)
- 经济管理(4425)
- 经(4329)
- 业大(4211)
- 农(4115)
- 院(3899)
- 州(3849)
- 商学(3809)
- 商学院(3773)
- 北京(3735)
共检索到45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芳
“平凉红牛”产业是当地助力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农业“主导产业”,目前已探索出一条集“红牛养殖、蔬菜种植、标准果园、有机肥制造”于一体的产业内循环链条,经济效益显著,发展前景广阔。经过多年探索虽形成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一定的发展短板。着力对这一乡村绿色循环产业示范加以研究,探索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理,对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红牛养殖 循环产业 党建引领 经验期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久田
本文分析了鲁北企业集团通过绿色生态工业技术创新发展生态工业产业的机制与环境 ,提出了建设鲁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构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彩芳 张菁
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效用模型,实证检验“双碳”目标下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在不考虑碳排放的前提下,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影响并不显著;将碳排放纳入到两者关系的分析框架后,流通产业发展的绿色赋能效应出现质的变化。第二,在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时,流通产业发展对绿色经济的赋能效应显著;随着碳排放的增加,其绿色赋能效应表现为短期的衰减。文章最后提出要加强新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现代绿色流通的管理模式创新、重视现代流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及促进流通企业的绿色发展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流通产业 绿色发展 碳排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扬 邓飞
选取我国2004—2021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究产业数字化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不仅能够正向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而且可通过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高现代流通业效率以及提升居民消费水平赋能国内国际双循环。异质性检验发现,产业数字化虽能提高我国不同地理区位国内循环水平,但仅在东中部地区表现出对国际循环的促进作用。据此,提出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因地制宜扩大国际循环范围、发挥现代流通企业“头雁”带动效应相关对策建议,希冀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扬 邓飞
选取我国2004—2021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究产业数字化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不仅能够正向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而且可通过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提高现代流通业效率以及提升居民消费水平赋能国内国际双循环。异质性检验发现,产业数字化虽能提高我国不同地理区位国内循环水平,但仅在东中部地区表现出对国际循环的促进作用。据此,提出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因地制宜扩大国际循环范围、发挥现代流通企业“头雁”带动效应相关对策建议,希冀为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文尧 刘维刚
在后冬奥会时期,我国应秉承“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速推进“冷冰雪、热经济”。数字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冰雪产业链的各层面之中,数字技术如何助力冰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全球的冰雪产业正面临着数字技术的挑战,在分析当前冰雪产业链发展面临的数字技术困境后,理清数字技术赋能冰雪产业链发展的内在逻辑,探讨数字技术赋能冰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据此,应以数字技术推进冰雪产业链资源整合、打造数字化产品、催生冰雪产业新业态、助推冰雪产业链条完善、赋能冰雪产业营销宣传、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为我国的冰雪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庭强 史嘉豪 刘梦 李泽煜 余乐安
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回归、分地区回归和FGLS方法,从金融发展视角,对产业智能化赋能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产业智能化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金融发展水平、产业智能化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其中,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智能化对东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有显著影响,而二者的交互作用主要影响中西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张瑞怀
本文在系统梳理欧美国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贵安新区当前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挑战,提出加快推进试验区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的可行性建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于2017年6月23日联合下发《关于印发〈贵州省贵安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贵安新区获批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
关键词:
绿色产业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德胜 朱震锋
立足黑龙江国有林区全面停伐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的现实背景,阐述了林区绿色食品的内涵特征,构建了林区绿色食品全产业链组织架构,分析了国有林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前景。在充分明确黑龙江国有林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国有林区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制定发展规划,并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建立东北协同发展联盟,制定品牌提升战略,共同发展国有林区绿色食品产业;构建市场体系,完善林区绿色食品营销网路市场;加快产业集群,扩大林区绿色食品产业规模。
关键词:
国有林区 经济转型 绿色食品 产业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郑丽 朱小能
本文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定量评价各省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发现2013—2021年间我国各省份的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从资金支持和产业结构优化两方面分析了绿色金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绿色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显著,且两者间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和阶段门槛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各地方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并分区域、分阶段推进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相互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莉莉 王健 吴群
基于2007~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投入端和产出端考察工业用地市场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既能减少投入端能源消耗,又能减少产出端污染排放,从而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且在东部地区和财政缺口较小的地区,工业用地市场化对绿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市场化既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投入端、产出端绿色经济发展,又可通过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出和抑制中西部地区产业转入而促进投入端绿色经济发展,但对产出端绿色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据此,应以市场化为方向完善工业用地出让制度,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因城施策提高产业转移有效性,促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志升 石佳弋
面对环境和资源的现实制约,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意义重大。随着集群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未来会形成更强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但经济集聚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会给产业绿色发展带来何种影响尚未可知。因此,本文以商贸流通业为研究对象,选择使用2007-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商贸流通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经济集聚对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经济集聚对我国“本地-邻地”商贸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均存在积极影响,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区间商贸流通业协同绿色升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支持经济集聚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冬雪 符越
数字经济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数字经济存在严重信息非对称、数字信任及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因而需要将区块链技术纳入“新基建”,以应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挑战。区块链技术对数字确权、助推数字信息流动与交易、解决数字经济“新基建”壁垒等具有一系列优势,由此提出在区块链技术赋能下传统产业数字转型模式基本思路与具体实施策略:加快区块链技术核心创新研发,构筑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数字经济产业;建立区块链技术监管体系,加快行业标准制定,打造区块链生态体系;注重高端人才培养,抢占区块链技术发展高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怡 陈凤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关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随着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数字经济不仅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为农产品产业链经济附加值低、缺乏有效定位、绿色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本文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价值创造为最终目标,以数字化赋能农产品产业链为主旨,探讨农产品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路径,以助推农产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化 农产品 产业链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秦虹
职业教育专业连、人才链与产业链有着内在的对接关系。专业连、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对接就是按照产业链发展的类型、特点,调整、革新职业教育专业连和人才链,为产业链的结构优化、层次升级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持。实现"三链对接"主要在于转变观念、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多种方式与多种层次有序有效对接,并注重完善政策体系,为"三链对接"提供保障。
关键词:
专业连 人才链 产业链 对接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