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9)
- 2023(9434)
- 2022(7818)
- 2021(7430)
- 2020(5844)
- 2019(13065)
- 2018(12706)
- 2017(25090)
- 2016(13518)
- 2015(14910)
- 2014(14603)
- 2013(13500)
- 2012(12342)
- 2011(10848)
- 2010(11065)
- 2009(10005)
- 2008(9283)
- 2007(8142)
- 2006(7204)
- 2005(6308)
- 学科
- 济(47129)
- 经济(47085)
- 管理(38739)
- 业(36185)
- 企(29248)
- 企业(29248)
- 方法(18098)
- 数学(15863)
- 农(15668)
- 数学方法(15640)
- 财(15587)
- 中国(14505)
- 业经(11375)
- 贸(10483)
- 贸易(10478)
- 农业(10460)
- 地方(10418)
- 制(10303)
- 易(10228)
- 策(9837)
- 务(9517)
- 财务(9497)
- 财务管理(9485)
- 理论(9245)
- 企业财务(8979)
- 税(8354)
- 技术(8330)
- 银(8311)
- 银行(8306)
- 税收(8011)
- 机构
- 学院(178435)
- 大学(164765)
- 济(73268)
- 经济(71753)
- 管理(65495)
- 理学(55975)
- 理学院(55470)
- 管理学(54603)
- 管理学院(54280)
- 研究(53859)
- 中国(41592)
- 财(36899)
- 京(32612)
- 科学(29156)
- 财经(28540)
- 江(27579)
- 经(25947)
- 中心(25680)
- 所(25016)
- 职业(24128)
- 技术(24117)
- 经济学(22951)
- 范(22618)
- 农(22528)
- 师范(22474)
- 州(22195)
- 研究所(22081)
- 财经大学(20896)
- 经济学院(20728)
- 业大(20719)
- 基金
- 项目(113448)
- 研究(92740)
- 科学(90719)
- 基金(79864)
- 家(66954)
- 国家(66344)
- 科学基金(58081)
- 社会(58054)
- 社会科(54979)
- 社会科学(54973)
- 省(46924)
- 教育(45566)
- 编号(41575)
- 基金项目(40927)
- 划(38146)
- 自然(34492)
- 自然科(33697)
- 自然科学(33691)
- 成果(33509)
- 自然科学基金(33089)
- 资助(32193)
- 课题(29296)
- 年(25965)
- 重点(25956)
- 发(25557)
- 部(25259)
- 性(24933)
- 创(24707)
- 项目编号(24668)
- 制(23951)
共检索到263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琼鸽
从标准化评估到个性化诊改的质量管理手段转换,从学校具体工作到制度建设的质量管理内容转变,均体现了政府对高职院校赋权增能的理想初衷。实践中政府以规训方式指导学校诊改,学校在迷茫中被动完成诊改任务。赋权增能的异化导致诊改政策的贯彻实施困难重重,其根源在于相关诊改主体之间沟通行动的扭曲。赋权增能的回归需要政府和学校借助沟通理性缓解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冲突,营造包容支持的政策环境,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搭建自由平等的协商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彬
透视教育大数据,缺乏对数据的系统性观照、过程性采集和应用性挖掘,是对当下教育生态系统的实然反思。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育大数据治理,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一种调整,更是一种基于数据的高职教育生态的应然表征。从教学诊改工作开展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出发,依托教育大数据的赋能,可以实现对高职院校教育生态的重塑建构。
关键词:
教育大数据 教学诊改 教育生态 高职院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秋晨 徐国庆
近年来,众多高职院校开始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中招聘职教博士,职教博士进入高职院校工作能否发挥职教科研工作者的价值,成为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在明确职教博士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职教科研这一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高职院校中职教科研机构和岗位的特征进行分析;其次,理清高职院校开展职教科研的主要任务和现实困境,从而明确职教科研岗位和职教博士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对职教博士在高职院校从事科研工作的适应性进行分析,以期实现职教博士群体在就业选择中做到适合自身科研发展以及有利于科研平台发展的双重目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洪波
从组织变革的视角来看,高职院校教学诊改是一项行政政策驱动下由学校管理层计划的变革,作为组织成员的教师群体的认同与支持是确保高职院校教学诊改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然而,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可能使教师群体感受到自我否定的危机、胜任力不足的压力、职业角色的超载以及关系网络的破坏,从而导致其对变革不同程度的抵制。针对这些潜在风险,高职院校要通过创造基于诊改的积极愿景,鼓励广泛、深入的教师参与,推行教师职业发展保障计划,形成鼓励变革的绩效评价导向,提升教师应对职业压力的能力等方面创设心理安全环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淑芳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逐步落实,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正成为改革的重点,高职教育正是承担这项使命的重要高地。不论是在校学生的专业培养,还是校外成人的技能培训,高职教师都是这片高地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化发展程度是坚守该高地的关键。在国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改革的推动下,教育部在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中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从深化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出发,赋权增能理论有了新的含义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组织、管理和教师个体三个层面提出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
赋权增能 高职教师 专业发展 新形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娜
诊改作为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工作的利器,推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逐步迈入质量自我保证新时代,也为高职院校创新大思政育人模式构建提供了范式基础。在教学诊改视阈下,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要求,设计出同心圆外循环大思政育人模型及质量体系运行模型,即以思政课程为内圆、课程思政为中圆、质量管控为外圆的三重同心圆,推进三全育人大思政教育。并提出实施同心圆外循环大思政育人的策略,通过延长同心圆的自我半径、强化同心圆的总体布局、扩大同心圆的信息覆盖、减少同心圆的负面因素等实现同心圆外循环大思政育人体制机制更加流畅、优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芷莹 冉云芳 石伟平
为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逻辑思路,拟从多源流理论视角建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分析框架。基于时间序列,按照关键性事件和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将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划分为“生产与教育相结合”“产教结合”“产教融合”三个阶段。基于政策演变,利用多源流理论分析框架打开产教融合政策发展的动力“黑箱”,发现产业结构变革引发劳动力市场供求问题,开启政策议程;问题源流引发政治源流,带来国民关注和舆论反思,并在国家战略和领导人意志引导下明确政策制定方向;政策源流紧跟政治源流,获得人大提案与学者建言,开启政策之窗。基于政策文本内容,总结“产教融合”阶段政策主体、内容和导向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反思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政策内容的中央指导性和地方独到性、提升政策主体间的协调性、重视政策执行的成效性等优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财根 刘任熊
高职院校的生态教育直接影响到我国各领域的生态教育实践,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旅游企业对具有高生态素养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改革已是时代所趋。文章依据KAP模式分析高职院校生态教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剖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生态教育在重视情况、知识传授、教育实践方面的缺失。在此基础上从生态教育的教学与实践融合视角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校企合作学生生态意识培养与生态环保实践,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教育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蓝洁 刘钰珊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国家战略,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校建设计划",到当前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教育部通过国家层面的政策杠杆,集中力量实施了"起""承""转""合"四轮周期性的高职优质教育资源撬动计划。政策杠杆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现阶段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需要把握阶段性重点任务,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理性促进区域均衡,在高水平发展的同时切实承担起促进社会公平的社会责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晓
在高职院校"诊改"制度中,教师应该扮演好教学改革的协商者、教育产品的精益生产者、教学信息的研判者、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者和学校质量文化的建设者等五种角色,并形成以"学校质量文化的建设者"为核心的角色丛。高职院校应通过强化质量教育、建立质量共同体、实现"以质量定绩效"、提倡"享受工作的管理哲学"等措施激励教师进行角色转换。
关键词:
诊改 高职教师 角色转换 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荣莉 唐以志
对高职院校专业诊改和专业评估的已有研究成果及相关政策依据进行梳理发现,二者在理论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中的坐标、内容、程序、结论运用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高职院校专业诊改和专业评估不能相互替代,而是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同属于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应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对其进行把握。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评估 专业诊改 区别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文杰
从新制度经济学、第四代评估理论、控制论、彼得·圣吉管理理论和CAS理论等多维视角审视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得到多种认知和启发。推进诊改工作的理路包括:打造质量文化共同愿景;遵循制度变迁的理论,把握好制度推进的路径;院校质量评价诊断需倚重价值共建,持续改进;克服"形式主义"和失当的"管理主义"倾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弢
高职教师赋权增能的内涵是通过对教师参与决策、教师影响力、教师地位、教师自主权、专业发展机会和教师自我效能等维度进行赋权,以提升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实现高职教师赋权增能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实践场景中,高职教师赋权增能的实现面临着体制束缚、保障缺位和观念制约的实践壁垒。为了破除壁垒,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议从优化政策环境、完善保障体系和强化教师内在观念等策略出发,探寻高职教师赋权增能的突破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壮国桢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在高职诊改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诊改是不是评估、诊改要不要一校一策、诊改起点在标准还是在结果等争论。质量保证制度的多变、院校的应付、诊改工作泛化等是产生这些争论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在思想认识上,要确立"大诊断"的理念;在顶层设计上,要回答好"诊断什么""谁来诊断""怎么诊断"三大问题;在具体操作上,要构建分层次诊断与清单式改进相协调的诊改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诊改 质量保障 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中耀 宋璐瑶 刘仲全
学生是教育质量的主体,其质量角色定位及作用发挥对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质量角色认识仅局限于把学生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或高等院校的"产品"来对待,从而导致在构建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上出现偏差。事实上,学生在教育质量生成中扮演着消费者、参与者、承载者三重角色。基于学生的三重质量角色,高职院校应转变质量诊改工作理念,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关注焦点;突出学生学习性投入和学习体验,优化诊改质量指标;注重持续改进,把提升学生的满意度作为诊改的目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校质量共治。
关键词:
学生 质量角色 质量诊改 高职院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