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91)
- 2023(5728)
- 2022(4433)
- 2021(4229)
- 2020(3132)
- 2019(6876)
- 2018(6740)
- 2017(11454)
- 2016(6446)
- 2015(7262)
- 2014(7454)
- 2013(6932)
- 2012(6313)
- 2011(5617)
- 2010(5776)
- 2009(5185)
- 2008(5143)
- 2007(5113)
- 2006(4370)
- 2005(3991)
- 学科
- 济(20418)
- 经济(20398)
- 管理(19211)
- 业(17741)
- 企(14118)
- 企业(14118)
- 农(9030)
- 中国(8564)
- 业经(7236)
- 农业(6558)
- 财(6489)
- 技术(6096)
- 制(5990)
- 理论(5372)
- 地方(5250)
- 教育(5186)
- 方法(5055)
- 教学(4844)
- 银(4564)
- 银行(4550)
- 行(4295)
- 和(4192)
- 务(4146)
- 财务(4133)
- 财务管理(4110)
- 工作(4016)
- 学(3979)
- 企业财务(3833)
- 融(3781)
- 金融(3778)
- 机构
- 学院(87787)
- 大学(83437)
- 管理(30098)
- 研究(29196)
- 济(29024)
- 经济(28025)
- 理学(24441)
- 理学院(24175)
- 管理学(23700)
- 管理学院(23541)
- 中国(23007)
- 科学(18483)
- 京(18290)
- 江(15955)
- 财(15743)
- 所(14795)
- 农(14498)
- 中心(14137)
- 技术(13462)
- 州(13136)
- 研究所(12930)
- 范(12586)
- 师范(12467)
- 业大(12159)
- 北京(11997)
- 省(11858)
- 职业(11532)
- 财经(11449)
- 院(11211)
- 农业(11043)
- 基金
- 项目(53474)
- 研究(44765)
- 科学(40743)
- 基金(33643)
- 家(28959)
- 国家(28624)
- 社会(24914)
- 科学基金(23594)
- 省(23466)
- 社会科(23383)
- 社会科学(23377)
- 编号(20820)
- 教育(20749)
- 划(19201)
- 成果(17915)
- 基金项目(17145)
- 课题(15314)
- 年(13345)
- 自然(13260)
- 自然科(12871)
- 自然科学(12861)
- 资助(12842)
- 发(12826)
- 自然科学基金(12601)
- 项目编号(12543)
- 创(12503)
- 重点(12291)
- 性(11750)
- 创新(11542)
- 制(11011)
共检索到147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康治平 付媛 唐旭 肖硕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是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热点和工作难点,学术界和产业界开展了大量实践探索,但仍缺少可复制、可借鉴的赋权改革实施路径,从而阻碍科技成果转化,制约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本文在研究国内外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机制和模式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赋权改革中成果类型、赋权目的、赋权实施等关键问题,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而不单纯考虑所有权存在方式,从赋权形式、收益激励、决策管理、保障服务等方面提出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施路径和对策建议,为中国当前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政刚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是从权属规则设计上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国家政策。但现行《合同法》、《科技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相关规定对政策试点形成制约,弱化了政策实施力度。从法律视角廓清科技成果定义及类型,界定科研人员性质及范围,探寻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的政策目的,并对政策执行面临的法律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以意定优先为原则修订相关法律,以有利于科研人员的基准进行立法解释,并通过单位与科研人员事前协议、约定职务科技成果归属等路径,将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依法赋予科研人员,从而解决法律规定与政策执行冲突,确保政策实施的法律正当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盼军 戚湧
通过对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正当性进行论证,表明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合法、合理且必要的。并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归纳,发现目前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存在运行体系受阻、管理体系缺失、考核体系失衡、服务体系不济等实施困境。为应对以上困境,基于超循环组织理论,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健全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运行体系,制定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管理体系,完善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考核体系,实施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服务体系等,构建“四位一体”的优化实施路径。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实施推广,助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盼军 戚湧 李星
在高校科研体制创新改革的背景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推动高校科研创新的重要引擎。“三法”的全面修订将高校科研人员的角色重新定位为:知识生产者、成果权利人、成果转化者和利益分享者这四个角色。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高校科研人员的角色关系模型并予以检验。研究表明,知识生产者和成果权利人、利益分享者和成果转化者角色之间相互影响,知识生产者对成果转化者、利益分享者对成果权利人的角色有正向显著影响,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葛章志
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的改革举措,开辟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径。赋权之后职务科技成果共有权如何行使,成为当前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总结我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共有在权源、主体、客体、程序等方面的特殊性,阐释职务科技成果共有权的规范行使要求,强调职务科技成果共同所有权行使目标的协调,进而揭示职务科技成果共同所有权行使的典型风险。研究发现:事前的风险防范需优化权属自治,引导科研人员和单位在赋权协议标准条款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充分与细致的协商;事中的风险防范需加强动态管理,建立沟通交流渠道以促进协同防范;事后的风险防范需厘清各方主体的责任,落实风险共担以回应权责利的统一。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芸 曹爱红
职务科技成果权益归属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科技成果的权利性质、权利归属和管理权限划分,是政府引导市场机制发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用的前提和关键所在。目前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很多地区在地方性法规中对其进行了规定。总结了我国各地法规对于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归属的规定模式,并对比分析不同模式的优劣势。研究发现:目前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在地方立法中的规定包括原则性规定、奖励一定比例权属份额、分类规定权属、赋予全部或部分权利、单位弃权后科研人员优先取得等5种模式,不同模式各有优劣;即便是同一种模式,在不同地区立法中也有着不一样的解读,对于各地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权改革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进富 朱玉丹 张颖颖 黄涛
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是推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制度设计。现有研究多从权力改革视角探究赋权科研人员的作用效果,忽视了权力改革后组织能力支持对赋权效果的重要影响。选取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深入探究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组织能力与衍生创业的关系。结果发现,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赋权对科研人员衍生创业具有正向影响;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收益权下放程度与科研人员衍生创业呈倒U型关系;组织能力中的组织文化塑造能力、组织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制度构建能力分别在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影响衍生创业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迟福林 王景新 唐涛
我国农村从1984年开始的第一轮土地承包15年不变的期限,目前已陆续到期。许多地方按照中央的精神,正在开展“延长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30年”的政策,是加快农村经济改革,长期稳定农村政策的重大举措。目前,我国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影航 李金惠 李炳超
中国公立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进入赋权科研人员的改革深水区。赋权改革关系到公共财产合理处置与国家知识产权安全建设,必须在法治框架内施行。只有以落实单位权属法定与依法赋权原则为形式标准、以落实合比例赋权原则为实质标准推进改革,才能以法治手段规避改革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当前中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面临试点方案违背上位法、赋权决策不合比例等法治难题。鉴于此,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梳理完善职务科技成果单位所有与依法赋权的顶层设计,从目的适当性、手段必要性与结果均衡性等实质法治标准出发修正现有赋权改革措施,重点完善公立科研单位赋权科研人员的国资管理宽容规范、权利共有规则体系以及公益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鑫 徐源梅 李雪 张栋 毛昊
全面创新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战略选择,知识产权所有权与长期使用权制度是塑造全面创新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制度保障。首先,聚焦财政资助下国有知识产权权属制度,归纳我国知识产权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演化特征,诠释知识产权权属制度与全面创新的关系逻辑。其次,从理论上凝练知识产权所有权与长期使用权之间的协同机理,提出知识产权权属制度以“权能分置—新型‘人技’关系—成果转化—新质生产力—全面创新”的路径实现对全面创新的支持作用。最后,从支持全面创新的知识产权权属制度新规范构造的发展方向、具体内容和保障体系3个方面提出建议。研究结果明确了知识产权所有权与长期使用权制度和全面创新的关系逻辑与作用机理,为我国相关制度的规范构造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强 暴丽艳
基于委托-代理视角,通过构建模型研究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与科研人员激励问题,旨在为我国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提供理论参考。研究发现,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与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并非简单的正相关关系;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受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比重衡量的科技成果转化难易程度的影响,与科研人员努力成本和风险规避意愿等个人特征有关,与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程度等影响信息不对称水平的因素有关。利用MATLAB软件对以上结果进行仿真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袁传思 贾晓 袁俪欣
通过分析我国2013—2017年期间科技投入与产出的情况,总结归纳我国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所做的探索性工作,指出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内因和外因,最后在成果转化机制、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抓手、科技金融等方面为高校自身提高科技成果效率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科技投入与产出 成果转化机制 科技金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游玎怡 温珂 宋大成
正在进行中的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改革,对自主性感知、创造性工作的提升效果与预期存在一定差距。利用对中国科学院962名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导致自主权与自主性感知分离的原因,识别制度信任对改革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费使用自主权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工作行为,但受到自主性感知的中介影响,而制度信任会调节自主权和自主性感知之间的关系;制度信任对创造性工作行为的积极影响更大。因此,健全科研机构自治、塑造制度信任应是进一步落实自主权改革的关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程行坤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是提升科研人员主体地位、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促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探索。目前,我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面临法律、实践和技术层面的多重障碍,有关改革试点政策本身亦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路径选择对其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方向性意义,必须首先厘清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及其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和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审视发现我国现行公法路径凸显出诸多问题,而以意思自治为核心的私法路径逐渐受到青睐,我国应当从国情出发,坚持公法与私法协同的混合法路径。具言之,既要保证科研人员权属自治自由,也要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的监管规则与权责体系,并以此为基进一步制定、修改、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蓬鹏 李冬梅 姜心禄 赵丹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高低取决于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响应行为。本文构建了"认知—评价—行为"三层次的种业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响应行为的理论研究框架,基于四川农科院、达州农科所的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种业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响应行为。研究表明:对转化政策的了解、科研单位配套政策、项目资金等级、转化平台、转化渠道、科研人员利益分配比例等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响应行为影响较大。因此,从提高种业科研人员的认知和增强其对成果转化外部环境的评价出发,加大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传力度、提供单位配套政策、加大对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搭建与利用、积极拓宽与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是促进种业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响应行为的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