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11)
2023(4177)
2022(3165)
2021(3109)
2020(2549)
2019(5510)
2018(5550)
2017(11409)
2016(6222)
2015(6781)
2014(6788)
2013(6928)
2012(6509)
2011(5995)
2010(6181)
2009(5798)
2008(5698)
2007(5347)
2006(4942)
2005(4281)
作者
(17128)
(15506)
(14489)
(13900)
(9021)
(7348)
(6482)
(5913)
(5710)
(5228)
(5127)
(4927)
(4613)
(4594)
(4484)
(4421)
(4417)
(4300)
(4092)
(4013)
(3801)
(3787)
(3694)
(3661)
(3448)
(3440)
(3372)
(3128)
(3044)
(3025)
学科
(44098)
(31080)
经济(30967)
农业(29218)
(27307)
业经(11798)
管理(11235)
土地(11076)
农业经济(9820)
(9064)
农村(9059)
(8104)
(7577)
方法(7286)
中国(7063)
(6964)
企业(6964)
数学(6908)
数学方法(6866)
(6700)
劳动(6700)
发展(6533)
(6531)
农业劳动(6295)
地方(6222)
收入(6208)
人口(6194)
(6126)
(5823)
动力(5773)
机构
学院(90822)
大学(84859)
(40391)
(40203)
经济(39460)
管理(36381)
理学(31744)
理学院(31471)
管理学(30992)
管理学院(30870)
研究(30517)
农业(30504)
中国(26150)
业大(22401)
农业大学(18749)
科学(18362)
(17545)
中心(16004)
(15676)
(15476)
(14565)
(13965)
研究所(13944)
经济管理(13659)
(12798)
(12024)
财经(11989)
(11383)
师范(11330)
科学院(11205)
基金
项目(59965)
科学(47344)
研究(47116)
基金(43469)
(37402)
国家(36934)
科学基金(31438)
社会(31101)
社会科(28882)
社会科学(28873)
(25367)
(24754)
基金项目(23664)
编号(21678)
(19226)
教育(19084)
自然(18458)
自然科(17913)
自然科学(17905)
自然科学基金(17588)
成果(16472)
资助(16083)
(14245)
(13976)
(13368)
(13161)
课题(13008)
国家社会(12910)
重点(12646)
(12539)
期刊
(52803)
经济(52803)
(48188)
农业(32618)
中国(25062)
研究(22684)
业经(16543)
科学(14895)
(14150)
学报(14097)
农业经济(13381)
农村(13029)
(13029)
(11734)
金融(11734)
大学(11679)
学学(11459)
(10274)
农村经济(8857)
问题(8667)
世界(7580)
经济问题(7319)
(7219)
管理(7067)
资源(6907)
社会(6640)
技术(6208)
社会科(6192)
社会科学(6192)
教育(5764)
共检索到139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迟福林  王景新  唐涛  
我国农村从1984年开始的第一轮土地承包15年不变的期限,目前已陆续到期。许多地方按照中央的精神,正在开展“延长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30年”的政策,是加快农村经济改革,长期稳定农村政策的重大举措。目前,我国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扬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农村土地由农民个人所有和使用 ,到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再到现在的“集体所有、农户承包经营”的演变情况说明 ,我国土地制度变化多 ,且权属不清 ,致使农民的土地使用常遭侵犯 ,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需要从法制的角度予以保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红志  
目前,我国农民宅基地使用权不能用作抵押和担保品,流转受限。本文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现实,从增加农民财产收入和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相结合的角度,论证了赋予农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担保和转让权能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未来的改革方向和改革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甘庭宇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其为扩大农地规模经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近年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违背中央精神和侵犯农民利益的现象,即农民没有成为土地流转的主体;政府职能错位,暗箱操作,以各种借口强行收回农民承包地搞“反租倒包”;土地流转价格低,农民不能从中受益;租期过长;等等。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是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稳定的大事,当务之急是遵循“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确定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以家庭承包制为基础,对农地使用权流转进行公司化运作,制定规范的土地流转费和土地流转期限,以促进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德元  
一、土地私有化的危险性和 “反租倒包”的弊端 在关于农村土地制度的讨论中,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有两种。一是主张土地私有化,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有土地私有化才能使土地成为商品,土地流转市场才能真正形成;二是提倡农村土地“反租倒包”,他们认为“反租倒包”是中国农民在改革实践中继“联产承包”后的又一伟大创造,政府应予承认、扶持和推广。笔者对这两种主张都不敢苟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小映  
总结过去30年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最大的成就在于逐步从政策和法律上认可并赋予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由此奠定了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制度基础,确立了农业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回顾起来,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地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军秀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民和市民所享有的财产权利不平等困局,实现城乡居民财产权利平等,意义非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晓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农民拥有的最大的财产是他们以农民集体身份所拥有的农村土地,包括农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农民与农村土地之间的关系,是农村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也是最重要的政治关系。《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崔宁波  
尽管现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许多改进,但在土地征占用、土地流转、宅基地等方面还有诸多有待改革探索的空间。因此,应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尽快明晰农地产权关系,推动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分离,并加快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尤其是要明确界定农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范围,探索完善农地直接入市交易制度,以有效地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康治平  付媛  唐旭  肖硕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是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热点和工作难点,学术界和产业界开展了大量实践探索,但仍缺少可复制、可借鉴的赋权改革实施路径,从而阻碍科技成果转化,制约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本文在研究国内外职务科技成果管理机制和模式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赋权改革中成果类型、赋权目的、赋权实施等关键问题,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而不单纯考虑所有权存在方式,从赋权形式、收益激励、决策管理、保障服务等方面提出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实施路径和对策建议,为中国当前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玲  
梳理我国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历史演变和农民财产权利变化,分析现行农村土地权利体系与农民土地财产权利,提出明晰土地占有权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关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建华  罗从清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与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中两个互动的基本点 :一方面 ,农民增收会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另一方面 ,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也会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本文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论证 ,进而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期刊] 改革  [作者] 夏锋  
从现实看,农民土地使用权尚未充分发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功能。农民土地使用权是物权而不是债权,是农民最重要、最大的财产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需要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严格用途管制和严格规划管理下,赋予农民集体更加完整的建设用地及宅基地使用权,让土地使用权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冠男  
农民财产权利,是指其对土地的权利以及由此衍生的权利,主要包括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等。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与当前土地政策变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大多数议题紧密相关。清晰界定和赋予农民合理的财产权利,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收入。一、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