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93)
2023(6831)
2022(5680)
2021(5356)
2020(4410)
2019(10093)
2018(9380)
2017(19614)
2016(10168)
2015(11530)
2014(11434)
2013(11346)
2012(10591)
2011(9493)
2010(9887)
2009(9595)
2008(8634)
2007(7904)
2006(7220)
2005(6994)
作者
(27079)
(22015)
(21852)
(20967)
(14181)
(10433)
(10263)
(8865)
(8225)
(8098)
(7608)
(7476)
(7086)
(7033)
(6911)
(6851)
(6555)
(6448)
(6324)
(5833)
(5563)
(5479)
(5131)
(5112)
(5077)
(4979)
(4976)
(4817)
(4489)
(4474)
学科
(39501)
经济(39452)
(34187)
银行(34042)
(32481)
(31347)
金融(31345)
(30503)
管理(27490)
(24746)
企业(24746)
(19649)
中国(19110)
方法(17934)
数学(16507)
数学方法(16430)
(15496)
业务(12031)
中国金融(11959)
(11901)
制度(11900)
(10673)
银行制(10445)
(10436)
财务(10419)
财务管理(10396)
企业财务(10065)
(8971)
业经(8872)
地方(8660)
机构
大学(137069)
学院(135169)
(65761)
经济(64417)
中国(52630)
管理(52033)
研究(45637)
理学(42944)
理学院(42574)
管理学(42149)
管理学院(41882)
(36473)
(32888)
银行(31614)
(29367)
财经(28038)
(27972)
(26395)
金融(25972)
(25585)
中心(25263)
经济学(22839)
(22085)
财经大学(21474)
人民(21450)
科学(20789)
经济学院(20779)
(20657)
国人(19532)
中国人(19456)
基金
项目(80494)
科学(64432)
研究(62015)
基金(61385)
(51237)
国家(50807)
科学基金(44792)
社会(41478)
社会科(39727)
社会科学(39719)
基金项目(31437)
(28915)
教育(28031)
自然(26920)
资助(26712)
自然科(26366)
自然科学(26356)
自然科学基金(25938)
编号(24629)
(24296)
成果(21200)
(19448)
国家社会(17928)
重点(17803)
教育部(17779)
(17634)
(17164)
(17135)
人文(17109)
(16780)
期刊
(69376)
经济(69376)
(51608)
金融(51608)
研究(50944)
中国(29253)
(29046)
管理(20086)
(18100)
财经(15654)
学报(14901)
科学(14856)
(13283)
大学(12694)
学学(12064)
经济研究(11811)
理论(10798)
教育(10367)
实践(9775)
(9775)
国际(9646)
农业(9509)
技术(9264)
业经(9085)
问题(8574)
(8540)
世界(8094)
中国金融(7830)
农村(7472)
(7472)
共检索到234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晓亚  
资金转移定价作为内部绩效考核工具已大面积应用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实践之中。在我国金融市场由利率管制向市场化加速迈进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自主定价权限逐步打开,银行内部价格传导机制与市场价格机制关系愈加紧密。梳理资金转移定价的概念与作用机理,调查其在利率市场化国家银行业中的应用情况,能够为我国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与市场监管提供实践参考。研究发现,在英国市场出现重大变化的时期,定价方法和客户行为假设的异质性、过度的业务激励干预等因素使得银行内部定价方法缺乏一致性,由此对市场稳定产生负面影响。资金转移定价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的实践应回归金融本质,在风险与收益中寻找临界点。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卫东  熊启跃  
银行业集中度是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等国别案例研究后发现,银行业集中度保持在合理水平、完善外部监管和内部公司治理机制是促进银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十年来,中国银行业机构数量攀升,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行业集中度显著下降,竞争强度明显上升。这些变化提高了银行体系的金融供给,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但也造成了金融乱象增多、信贷投资效率下降、中小银行脆弱性上升等不利局面。应关注集中度快速下降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潜在影响,不断优化市场结构,完善外部监管和银行公司治理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欣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国际金融危机,全球银行业遭受了巨大冲击。据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有25家银行倒闭或被接管,2009年,这一数字上升为140家。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蔡卫星  高明华  
本文在简要回顾金融危机对银行业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金融危机产生根源的各种观点进行评述,提出了应基于更微观层面的公司治理视角来研究危机爆发原因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本文系统考察了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银行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的缺陷。最后结合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及中国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加强银行业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志强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来势之猛、影响之烈、波及范围之广,在近代史上绝无仅有。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经济,也影响了中国金融经济。尽管我国金融业、金融市场在规模、发展程度上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四清  
内容一场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影响着世界经济。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也对其与新资本协议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大格局下,中国银行业为应对危机,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认真做出选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袁吉伟  
目前,全球私人银行业已从金融危机中复苏,资产管理规模接近危机前水平,但盈利水平依然承受较大压力。同时,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强、客户需求的转变以及全球经济增速的差异化,全球私人银行积极调整经营策略,通过转变经营模式、加大IT投入、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加强客户经理团队培训以及大量拓展新兴市场客户等措施,不断适应新的外部经营环境。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时间比较短,还需要顺应经营环境变化,学习借鉴国际私人银行发展新趋势和经验,理顺经营思路,提高市场竞争力。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路妍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美国金融危机,进而又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带来严重影响。2009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彰显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国际银行业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凸现了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郑鸣  倪玉娟  刘林  
文章从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两重功能——反映资产负债现有的公平交易价格和向投资者传递信号影响其行为出发,构建均衡模型,并利用美国市场的实证数据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缺陷:内生的共振效应、加剧市场波动。在市场繁荣时,公允价值会计制度会促进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而在危机时期,公允价值会计制度与资本金监管要求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共振效应会使危机进一步恶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安世友  
银行业市场结构模式到底是"集中-稳定"还是"集中-脆弱"观点尚未达成一致,但是通过采用熵值分解指数来刻画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可以针对该问题给出较为合理的答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集中程度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的,我国较高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银行业体系的稳定程度。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晓云  沈琦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政府在着眼于恢复经济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联邦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政府颁布了多项法案,以保障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为经济复苏培养人才,履行公共责任,保护国家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满红智  
自2007年7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业乃至整个美国经济深受重创,虽然美国政府采取了大幅降息、增加流动性、巨额注资等多种救市方式,均无法扭转次贷危机的继续深化,最终引发了美国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从美国政府资助摩根大通290亿美元收购贝尔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艳超  
拥有140余年经营历史的汇丰银行HSBC)是当今世界上著名跨国银行之一。与众多国际知名大型银行出现大幅亏损、信贷资产质量恶化、股价暴跌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德卿   李江涛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为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历次金融危机是世界各国加强金融监管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而历次国际金融危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风险处置经验与启示。金融危机不仅对发生国本身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全球金融体系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出了重要挑战。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