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52)
- 2023(10859)
- 2022(9042)
- 2021(8391)
- 2020(7189)
- 2019(16389)
- 2018(15954)
- 2017(32582)
- 2016(17521)
- 2015(19453)
- 2014(19229)
- 2013(19352)
- 2012(17912)
- 2011(15648)
- 2010(16123)
- 2009(15381)
- 2008(15887)
- 2007(14424)
- 2006(12908)
- 2005(11873)
- 学科
- 业(92240)
- 济(85365)
- 企(85321)
- 企业(85321)
- 经济(85272)
- 管理(75167)
- 方法(41970)
- 财(34697)
- 数学(33928)
- 数学方法(33719)
- 业经(28313)
- 务(26816)
- 财务(26802)
- 财务管理(26764)
- 农(26116)
- 企业财务(25584)
- 制(19294)
- 农业(18953)
- 策(18382)
- 中国(18253)
- 技术(17352)
- 划(15760)
- 贸(14708)
- 贸易(14698)
- 体(14361)
- 易(14320)
- 和(13738)
- 银(13478)
- 银行(13476)
- 理论(13264)
- 机构
- 学院(256313)
- 大学(249879)
- 济(120407)
- 经济(118453)
- 管理(111021)
- 理学(95257)
- 理学院(94582)
- 管理学(93713)
- 管理学院(93244)
- 研究(74120)
- 中国(64426)
- 财(61701)
- 京(49819)
- 财经(47994)
- 经(43689)
- 江(39544)
- 科学(36776)
- 经济学(36776)
- 财经大学(35554)
- 所(35206)
- 农(34988)
- 中心(34976)
- 经济学院(33490)
- 商学(33325)
- 商学院(33058)
- 北京(31214)
- 州(30682)
- 研究所(30487)
- 业大(30325)
- 经济管理(30006)
- 基金
- 项目(156891)
- 科学(128066)
- 研究(120696)
- 基金(118605)
- 家(98310)
- 国家(97375)
- 科学基金(88344)
- 社会(81008)
- 社会科(77205)
- 社会科学(77186)
- 基金项目(62024)
- 省(60465)
- 教育(55311)
- 自然(55294)
- 自然科(54110)
- 自然科学(54101)
- 自然科学基金(53249)
- 资助(50088)
- 划(48911)
- 编号(48080)
- 成果(38280)
- 部(37192)
- 业(35999)
- 创(35921)
- 重点(33690)
- 人文(33615)
- 教育部(33562)
- 国家社会(33429)
- 发(33181)
- 制(33109)
- 期刊
- 济(135628)
- 经济(135628)
- 研究(78379)
- 财(53943)
- 管理(47380)
- 中国(44813)
- 融(33372)
- 金融(33372)
- 农(32686)
- 科学(28031)
- 财经(25467)
- 学报(25345)
- 技术(23815)
- 业经(23299)
- 农业(21997)
- 经(21828)
- 大学(21791)
- 经济研究(21642)
- 学学(21043)
- 教育(17936)
- 问题(17506)
- 技术经济(16280)
- 财会(15968)
- 贸(15820)
- 会计(14382)
- 国际(14240)
- 业(14160)
- 世界(13884)
- 现代(13732)
- 商业(13292)
共检索到391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峰 杨阿阳
重污染行业的环境治理成效,对“双碳”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2010—2020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资金约束对企业环保投资决策的影响,并探析绿色金融和环保压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资金约束程度越高,企业治理性环保投资就越高,而预防性环保投资就越低。绿色金融能够显著强化资金约束程度与企业治理性环保投资的正向关系,同时加剧与预防性环保投资的负向关系。当环保压力较高时,会强化资金约束与治理性环保投资的正向关系;而当环保压力较低时,会加剧资金约束与预防性环保投资的负向关系。截面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有企业和成长期企业中,上述效应比较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慧楠
本文利用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6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内部控制与环保投资的相关性以及环境政策对环保投资的外部影响,并进一步分组检验产权差异特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环保投资水平普遍较低,对环境污染治理缺乏积极性;内部控制与环保投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环保投资规模越大;环境政策的约束加大了企业的环保投资程度。分组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投入了更大规模的环保资金。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环境政策 产权性质 环保投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虹 娄雯 田马飞
利用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08—2013的经验证据,采用时间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企业环保投资规模与股权资本成本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环保投资与股权资本成本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即环保投资存在一个临界点,高于该点时企业环保投资越高股权资本成本越低。进一步验证环境管制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环境管制强化了企业环保投资与股权资本成本之间的倒U型关系,当企业环保投资低于临界点,与低管制的企业相比,高管制企业的环保投资对股权资本成本的正向影响更强;当环保投资高于临界点时,"创新补偿"占据主导位置,高管制企业的环保投资的增加将引发股权资本成本更大幅度降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世辉 程宸
资本性环保支出是发挥环境治理的前端污染防治功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以2012—2018年中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资本性环保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公众环境诉求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资本性环保支出与企业价值呈“U”型关系,当支出水平达到一定规模时,能够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且从长期来看,这一关系仍然成立;公众环境诉求对资本性环保支出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资本性环保支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通过企业创新和企业声誉实现,费用性支出则未能对企业价值起到显著作用。研究结果为政府加大环境规制力度、引导公众参与环境治理以及为企业管理层转变对环保投资的认识、科学选择环境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焰辉 邹晶晶 傅传锐
本文以2013~2022年我国A股重污染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活动显著提高了企业环保投资水平;影响机制检验显示,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分析师关注从而对企业环保投资产生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位于市场化进程较低地区以及国有企业环保投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多维度研究结论为机构投资者能通过实地调研活动积极参与企业环境治理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完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和强化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唐勇军 马文超 夏丽
本文采用2010-2016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内控"水平"在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影响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内控"水平"的提高却具有"黏合剂"作用和"抑制调节"效应,即随着内控"水平"的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逐渐被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产权性质会影响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价值效应,即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在非国有企业中内控"水平"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的正向关系的促进作用更强。上述结果为全面理解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价值效应和内控"水平"的调节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将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内控建设的加强和内部治理决策的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功富
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是否改善了地区环境质量,地区环境污染是否是企业环保投资决策考虑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两个问题,文章分别以省际面板数据和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投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干预越严重的地区,环境污染越严重;环境污染不是企业做环保投资决策考虑的因素;政府干预对企业的环保投资决策没有影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进行了更多的环保投资。
关键词:
政府干预 环境污染 环保投资 重污染行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盛明泉 汪顺 张春强
基于我国重污染类上市公司2009-2014年数据,本文考察了2011年底的"雾霾爆表"事件对重污染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该种影响的作用机理。无论是使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s-in-differences)还是固定效应加Bootstrap法(自体抽样法)都表明"雾霾"事件对重污染企业融资能力具有负向净效应;分产权回归的结果表明,对于非国有实验组企业而言,上述负向效应更为显著,国有实验组所受影响则相对较小;进一步的拓展研究还发现,"雾霾"事件过后,重污染类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得到了显著抑制,而"雾霾"所引致的企业融资能力降低在上述的抑制机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的作用。
关键词:
“雾霾” 企业融资 过度投资 双重差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盛明泉 汪顺 张春强
基于我国重污染类上市公司2009-2014年数据,本文考察了2011年底的"雾霾爆表"事件对重污染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了该种影响的作用机理。无论是使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s-in-differences)还是固定效应加Bootstrap法(自体抽样法)都表明"雾霾"事件对重污染企业融资能力具有负向净效应;分产权回归的结果表明,对于非国有实验组企业而言,上述负向效应更为显著,国有实验组所受影响则相对较小;进一步的拓展研究还发现,"雾霾"事件过后,重污染类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得到了显著抑制,而
关键词:
“雾霾” 企业融资 过度投资 双重差分
[期刊] 改革
[作者]
姜英兵 崔广慧
以2006~2015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环保产业政策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产业政策有利于企业加大环保投资,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中,这种有利影响可以通过压力效应与激励效应两种机制实现。进一步考察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下企业环保投资的经济后果发现,企业环保投资短期不利于提升企业价值,但有利于抑制工业废物排放。这些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环保投资影响因素和产业政策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而且为政府如何优化环保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环境治理,进而为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环保产业政策 企业环保投资 绿色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潘敏 朱迪星
在假定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经理人理性的条件下,本文通过构建同时包含股权融资渠道和迎合渠道的经理人最优投资决策模型,分析了不同市场周期下投资者情绪波动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非对称性问题,并以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8年期间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模型的结论。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市场下行周期,在市场上行周期,由于投资者存在自我归因、过度自信和处置效应等认知偏差,投资者情绪波动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和迎合渠道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潘敏 朱迪星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研究表明,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变化会通过迎合渠道影响上市公司经理人的投资决策。本文利用1999~2008年期间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投资决策中迎合倾向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盈余预期不确定性和投机性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迎合倾向的主要因素。信息透明度低和成长性高的公司经理人的投资决策更容易受到投资者市场情绪的影响,而收益波动性和换手率等市场指标对经理人迎合倾向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黎文靖 路晓燕
本文发现企业环境绩效对机构投资者投持股比例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只体现在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上,短期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受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本文还发现环境绩效较好的企业有更高的超额回报,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投资于环境绩效较好的公司能够带来更高股票收益。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绩效较好的企业,银行贷款更多、贷款成本更低、所得税负担更轻,可能说明政府为了鼓励企业提升环境绩效在银行贷款获得与所得税优惠方面给予支持,政府的支持可能带来企业长期价值的提升。以上所有结果仅在国有企业样本中存在。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投资行为 环境绩效 国有企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志坚 姚维玲 王雪颖
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行及我国环境规制的增强,引致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环境问题的关注,但现有研究对企业环境绩效与银行信贷融资能力之间的关系却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鉴于此,以2012~2018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环境绩效对信贷融资能力的影响及具体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环境绩效有助于提升企业信贷融资能力,具体表现为更多的新增贷款、更低的贷款利率、更长的贷款期限,以及更低的抵押担保要求。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环境绩效与信贷融资能力之间的关系存在异质性,主要集中在强环境规制地区,并且相比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信贷融资能力受环境绩效的影响更大。同时,债务违约风险及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在环境绩效影响企业信贷融资能力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正勇 李玉
以20102015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高管减持动机对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高管减持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程度显著高于高管未减持公司;高管减持规模越大,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程度越高,说明高管在减持前会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印象管理来干扰投资者决策,进而谋求私利。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现象在信息环境较差以及强制披露样本中更为显著。本研究为管理层自利动机在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为监管机构规范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约束高管减持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