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7)
2023(4824)
2022(4135)
2021(3755)
2020(3162)
2019(7041)
2018(7016)
2017(13346)
2016(7481)
2015(8431)
2014(8548)
2013(8319)
2012(7699)
2011(6973)
2010(7197)
2009(7018)
2008(6935)
2007(6427)
2006(5725)
2005(5444)
作者
(21949)
(18440)
(18276)
(17427)
(11649)
(8772)
(8257)
(6948)
(6947)
(6684)
(6381)
(6152)
(6027)
(5927)
(5871)
(5578)
(5459)
(5443)
(5271)
(5231)
(4785)
(4484)
(4484)
(4208)
(4160)
(4097)
(4072)
(4065)
(3653)
(3581)
学科
管理(28838)
(26464)
经济(26394)
(24600)
(21659)
企业(21659)
(12133)
(12018)
方法(9363)
(8202)
数学(7709)
数学方法(7606)
(7563)
中国(7519)
业经(7237)
体制(7159)
(7143)
财务(7126)
财务管理(7102)
企业财务(6744)
(6368)
银行(6351)
(6232)
(6024)
(5787)
金融(5785)
环境(5623)
(5440)
(5228)
制度(5223)
机构
大学(109795)
学院(108551)
(45665)
经济(44665)
管理(40581)
研究(38319)
理学(34304)
理学院(33869)
管理学(33393)
管理学院(33160)
中国(30794)
(25961)
(23575)
科学(22134)
(19690)
财经(19100)
(17871)
研究所(17412)
中心(17389)
(17105)
(17105)
北京(14773)
业大(14767)
经济学(14306)
财经大学(14094)
(14083)
(13418)
农业(13206)
(13115)
(13027)
基金
项目(70161)
科学(55961)
基金(52372)
研究(51331)
(45690)
国家(45345)
科学基金(38990)
社会(33583)
社会科(31792)
社会科学(31784)
基金项目(27422)
(26450)
自然(25085)
自然科(24452)
自然科学(24445)
自然科学基金(24010)
教育(23345)
(22768)
资助(21027)
编号(20191)
(19311)
成果(17118)
重点(16303)
(16163)
(14735)
课题(14409)
(14302)
国家社会(14199)
创新(13984)
教育部(13968)
期刊
(54146)
经济(54146)
研究(35427)
中国(25052)
(22785)
管理(17008)
学报(16572)
(16030)
科学(15956)
(13080)
金融(13080)
大学(12905)
学学(12207)
教育(10540)
财经(10366)
农业(9926)
(8830)
技术(8549)
经济研究(8102)
业经(7788)
问题(6869)
会计(5771)
财会(5744)
(5621)
(5299)
(5202)
理论(5182)
资源(5061)
现代(4932)
国际(4928)
共检索到173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谷德近  
资金机制是后京都时代国际社会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制度,也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重要的权利、义务关系。围绕资金机制的运作实体、活动资格和优先事项、资金分配和资金数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集团及其各自内部充满矛盾和利益冲突。在京都时代及其之后,资金机制始终是气候变化谈判的博弈焦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贵瑞  牛栋  王秋凤  
大气中CO2 等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升高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食物和水资源的安全、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等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了通过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来遏止或制止地球变暖的进程 ,在世界各国的政治努力下 ,已经缔约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尽管就《公约》和《议定书》的具体实施细则还没有达成协议 ,但它标志着地球村的人们已经迈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一步。该文在回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进程和争论中的焦点问题的基础上 ,指出了我国为履行国际义务和保护国家利益亟需开展综合研究的科学问题和必要的知识与技术储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寻  张雯  朱留财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性环境挑战之一,气候变化谈判关乎各国在气候秩序中的权力与义务,涉及到各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利益,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新舞台。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厘路线图精神,发达国家应承担起历史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可持续的、可预测的资金支持,帮助其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缺乏履行公约义务的政治诚意,长期以来在资金问题上同发展中国家展开了艰苦的斗争。哥本哈根会议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资金呈现出资金来源多样化,资金规模逐渐缩水,资金治理机制对发达国家出资约束力近一步降低的趋势。各利益集团围绕资金机制谈判展开激烈博弈,欧盟与美国正在逐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傅平  
2014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第20次缔约方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会议坚持了公约框架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通过了"利马气候行动倡议"等决议,奠定了达成2015年协议的基础。利马气候行动倡议主要内容包括2015年协议草案的要素、各国提交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信息的基本要求、提高2020年前行动力度、敦促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戴晓苏  任国玉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表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行动意愿,为国际社会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建立了基本的政治和法律框架。气候变化外交谈判主要涉及的是与履行公约和议定书有关的问题、机制和进程。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关键科学问题,论述了这些问题的实质和意义,提出了参与相关谈判的初步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东辉  
多哈谈判包括了农业、非农(工业)和服务等主要议题,在这些议题中,由于农业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加之农业谈判涵盖的内容涉及面广,复杂且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农业谈判一直是本轮谈判的焦点和难点,影响着谈判的整体进程。本文对多哈谈判的难点和焦点进行了全面论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娄伶俐  
由于环境问题在不同国家间的高度关联性,纯粹的国内环境问题的探讨显然不能满足变化了的环境现实。环境合作是国际国内双层次博弈的结果,达成的合作协议不仅要被谈判对手所接受,也要被国内各利益集团所接受。本文运用双层次博弈理论把环境合作的国际压力同国内因素糅合在一起,在双层次博弈的框架下,对多边气候变化谈判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以有助于把握国际环境合作的实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谭灵芝  王国友  
在新的国际气候变化框架中,获取和分配适应性资金非常重要。在发展中国家,要实现适应资金分配的透明、高效和公平,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气候变化自然影响、国家的适应能力和执行能力是影响气候变化脆弱性的最主要因素。应按照自然影响和适应能力(表征脆弱性)以及执行力(表征适应性效率)进行分组,建立一系列指标以实现适应性资金分配的透明、高效和公平原则。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影响和适应能力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影响,越是脆弱性国家对适应性资金的要求越强烈,如非洲诸国,这些国家需要适应性援助(包括资金、项目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文涛  朱松丽  
公约谈判20年见证了不同缔约方力量的消长、谈判集团的"碎片化"和国际减排机制的"退化"。随着当前国际经济和政治体系进入深刻的变化和转型过程中,国际气候谈判也在德班会议后迈入了转折阶段。为构建新的全球气候治理框架,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构想,欧盟一贯倡导"自上而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统一减排框架"安排,以很强的全球协调性、得到普遍认可和追求的总体目标、分阶段目标和时间进程表、共同遵守的规则机制、严格的进度报告和核查机制以及遵约机制为其核心(京都议定书是这种机制的代表);美国倾向于"自下而上"减排机制并进一步提出"轴辐式协议"概念,没有或很少涉及到全球协调,各国自行安排相关行动,进展情况由国内核...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广生  李丽艳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认识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进展情况 ,分析气候变化问题背后蕴含的政治、经济、科技、环境和外交斗争 ,概要阐述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敏杰  李钢  
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设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召开了十五次国际气候变化大会,取得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与"巴厘岛路线图"等重要成果,确定了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义务,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确立了基本框架。国际社会已准备就《京都议定书》以后的国际气候制度框架进行谈判,各国官方机构、学术机构与学者围绕减排义务的类型、区别对待与责任分担,提出了多种方案。发达经济体是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主要承担者,同时也是全球气候合作的主要参与者。美国的气候政策出现了重大转变,奥巴马总统将气候变化政策作为重点政策领域之一;欧盟与日本则一直积极推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发展中经济体...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玲  
一、发达国家提出边境碳调整的政策考量(一)预防和缓解气候措施导致的本国产业竞争力下降竞争力问题是现阶段气候变化和贸易谈判的核心。理论上,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几乎内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苏春  俞海宝  王勇  
国际气候谈判历程已经历三个基本历史阶段,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长期以来围绕是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进行博弈,致使国际气候谈判成为一个长期性、复杂性与曲折性相伴的缓进过程。随着参与主体间力量与利益分化与重组加速,国际气候谈判变得更为复杂和曲折,因而只有认真审视国际气候谈判发展历程,围绕和平与发展主题,积极探索资源导向型、民主对话型、可持续发展型谈判机制,促进各方加强彼此认识、信任与合作,才可能实现各参与主体在国际气候问题上的协同治理。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媛  王涛  
数字贸易相关议题最早出现在TISA框架下的第二轮谈判之中。本文尝试从TISA谈判文本入手,梳理数字贸易谈判进程及其条款构成,对数字贸易自由化与在线消费者保护等焦点争议展开讨论并提出应对思路。在此基础上,研判TISA的发展趋向:从中短期看,由于成员间的利益诉求矛盾重重,TISA谈判本身注定步履维艰,加之美欧双方的"漠视",TISA很可能重蹈TPP覆辙,但由于数字贸易始终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TISA依然会是美国推行其数字贸易治理理念的理想平台,其数字贸易谈判依旧潜力无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