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36)
2023(2913)
2022(2475)
2021(2313)
2020(1710)
2019(3850)
2018(3648)
2017(7394)
2016(3601)
2015(3923)
2014(3738)
2013(3556)
2012(3083)
2011(2653)
2010(2552)
2009(2327)
2008(2145)
2007(1740)
2006(1497)
2005(1113)
作者
(8724)
(7385)
(7379)
(6879)
(4684)
(3419)
(3353)
(2790)
(2748)
(2491)
(2483)
(2455)
(2220)
(2209)
(2181)
(2160)
(2157)
(2145)
(2126)
(2060)
(1731)
(1712)
(1693)
(1668)
(1663)
(1577)
(1505)
(1494)
(1444)
(1441)
学科
(12472)
经济(12456)
管理(12307)
(11410)
(9419)
企业(9419)
(5274)
(4655)
方法(4028)
中国(3937)
业经(3747)
(3275)
财务(3274)
财务管理(3261)
农业(3123)
数学(3107)
企业财务(3100)
数学方法(3082)
(2990)
环境(2918)
(2683)
(2680)
银行(2680)
土地(2671)
地方(2618)
(2545)
(2504)
金融(2504)
(2461)
贸易(2460)
机构
学院(47056)
大学(45903)
(20792)
经济(20461)
管理(19388)
理学(17044)
理学院(16903)
管理学(16731)
管理学院(16645)
研究(14247)
中国(11430)
(10524)
(8668)
财经(8301)
(7641)
科学(7570)
中心(7243)
(7128)
经济学(6889)
业大(6402)
财经大学(6385)
(6353)
经济学院(6291)
(5893)
商学(5602)
农业(5592)
(5592)
商学院(5544)
师范(5542)
(5394)
基金
项目(34334)
科学(28105)
研究(27184)
基金(25825)
(22036)
国家(21844)
科学基金(19418)
社会(18611)
社会科(17685)
社会科学(17680)
基金项目(13924)
(13234)
教育(11759)
自然(11594)
自然科(11353)
自然科学(11348)
自然科学基金(11136)
(11030)
编号(10937)
资助(9130)
成果(8598)
国家社会(8070)
(7986)
(7922)
(7852)
(7787)
重点(7714)
创新(7340)
人文(7206)
(7126)
期刊
(22404)
经济(22404)
研究(14042)
(8399)
中国(7866)
(7164)
管理(6725)
学报(5783)
科学(5753)
(5484)
金融(5484)
大学(4870)
业经(4679)
学学(4650)
农业(4466)
教育(4004)
财经(3990)
经济研究(3825)
(3502)
技术(3098)
问题(2972)
财会(2410)
商业(2359)
现代(2316)
(2147)
农村(2124)
(2124)
(2080)
科技(2045)
经济问题(1978)
共检索到65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娄飞鹏  
资金在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循环流转,导致两个领域在加杠杆的过程中相互强化。这也决定了去杠杆需要统筹考虑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在保障资金有效循环流转的情况下,合理把握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保持经济金融稳定发展。文章描述了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杠杆率现状,从资金循环流转的角度分析两个领域杠杆率的相互强化关系,加杠杆的流程和资金来源,以及杠杆率快速提高的潜在风险,最后提出去杠杆的相关思路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娄飞鹏  
资金在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循环流转,导致两个领域在加杠杆的过程中相互强化。这也决定了去杠杆需要统筹考虑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在保障资金有效循环流转的情况下,合理把握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保持经济金融稳定发展。文章描述了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杠杆率现状,从资金循环流转的角度分析两个领域杠杆率的相互强化关系,加杠杆的流程和资金来源,以及杠杆率快速提高的潜在风险,最后提出去杠杆的相关思路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舒长江  洪攀  黄佳卉  
基于资金循环视角,从杠杆率定义推导出资产收益率是连接微观杠杆率与宏观杠杆率的纽带,进而从理论上论证我国经济部门结构性微观杠杆率差异在于各部门之间的资产收益率的差异。依据该理论考察我国现实杠杆率结构,结果发现:当前我国一些部门与行业的现实杠杆率与理论分析相悖,造成了资金的错配,严重冲击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加大了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因此,在保稳定、防风险政策实施过程中要精准识别不同部门、不同领域杠杆率的性质,科学施策,避免"一刀切"的金融去杠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军辉  
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的"去杠杆"作出了战略部署,特别是对前期争议较多的"债转股"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指导原则。这些文件为市场化、法制化解决我国企业高杠杆率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顶层设计,能够有效地防范和降低金融风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而以长期、稳定为特征的保险资金,能够很好地配合政策实施并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忠民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杠杆已从宏观层面的经济调控渗透到微观层面包括市场主体经营决策在内的几乎所有经济活动当中,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杠杆不同于其他金融工具,其在发挥功能作用的同时,一旦管理不当,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以致产生预想不到的破坏性,小到导致企业破产,大到引发系统性金融、经济危机。如何有效运用、管理和配置杠杆,是当前国民经济尤其是金融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从历史角度分析杠杆的演变去向,能为我们理清未来处理杠杆问题的思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太辉  魏加宁  刘南希  赵伟欣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银行信贷和企业杠杆率持续攀升、资金利用效率和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行的"剪刀差"问题,对协调推进稳增长和去杠杆带来了极大挑战。本文基于资金配置结构的视角,将资金需求企业的资产特征、资金供给银行的发展模式以及投融资制度环境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解释"剪刀差"问题的"三角理论框架",并从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融资差异、银行的发展模式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隐性担保和利差管制、行业企业的资产规模和抵押属性、银行粗放的发展模式和经营偏好相互促进,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产出效率相对较低的基础设施、房地产行业以及国有、大型企业。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改革配套性制度设施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CF40课题组  
中央明确将"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主动去杠杆,改革供给端的结构性问题,增强经济内生活力债转股是实现主动去杠杆的重要途径对我国实施债转股的必要性问题,各界仍有一些争议,有些专家认为现阶段还没有紧迫到非要实施的程度。但从全球宏观层面看,今后十年包括我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都将继续面临较大的去杠杆压力。债转股是我们实现主动、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金河  
近年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非金融部门杠杆率的变化。研究表明,一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的快速增长,将对经济增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看,美国、日本、欧洲在债务危机之前,均出现了杠杆率的迅速攀升。我国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加杠杆趋势较为明显。杠杆率的迅速攀升对实体经济发展不利,并影响金融体系的健康运作,需对此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金河  
近年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非金融部门杠杆率的变化。研究表明,一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的快速增长,将对经济增速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看,美国、日本、欧洲在债务危机之前,均出现了杠杆率的迅速攀升。我国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加杠杆趋势较为明显。杠杆率的迅速攀升对实体经济发展不利,并影响金融体系的健康运作,需对此高度重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培儒  张国宁  柴立德  单皓玲  
资金循环畅通无阻是农村扩大再生产的前提。现有资金的量决定生产过程的规模,而生产规模又决定同生产过程并列施行职能的商品资金和货币资金的量。但是,决定生产连续性的并列存在之所以可能,只是由于资金的各部分依次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运动,并列存在本身只是相继进行的结果。因此,研究农村资金循环系统的畅通,并连续不断地适量增长对扩大再生产,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晶  
我们的研究表明,危机冲击往往致杠杆率(债务占GDP比重)迅速攀升。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2000年IT泡沫破灭后,均导致了我国杠杆率的上升;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杠杆率的上升尤为明显。2008~2015年,中国经济整体(含金融机构)杠杆率由170%上升到249%,6年上升了近80个百分点。剔除金融机构部门,我国实体部门的杠杆率从2008年的157%上升到2015年的228%,7年上升了71个百分点。快速攀升的杠杆率蕴含着巨大的经济金融风险。因此,去杠杆成为恢复经济体健康、真正走出危机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诺金  
关心杠杆率的实质是关注风险金融的本质就是运用杠杆。这是因为金融的核心功能就在于连接资金短缺部门和资金盈余部门,为资金短缺部门加杠杆,使之实现以有限的自有资本控制数倍于己的资产、扩大生产活动以营利的目的,同时也为资金盈余部门资金保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近年来,上海企业去杠杆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显著下降,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显著低于全国,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低于全国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上海企业去杠杆工作也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更高的要求,应发挥上海金融要素市场齐全的优势,在更高的标准上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为全国去杠杆工作提供服务。上海非金融企业去杠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上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高  
近年来,中国杠杆水平的攀升与相关风险引起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广泛关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报告都定调''去杠杆''和"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本文将此轮去杠杆与2016年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十月债市下跌的原因,并展望了未来政策和市场的走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奇霖  
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注意资产泡沫膨胀。此后,"一行三会"将此做为重点任务予以推进。国内正式进入了"货币政策收紧+严监管"的金融去杠杆周期。市场上也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方有各方的观点与看法,各种表述层出不穷,但对于金融去杠杆的内涵、具体怎么去杠杆以及去杠杆何时结束等核心问题的讨论却比较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