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
- 2023(1253)
- 2022(1086)
- 2021(1077)
- 2020(922)
- 2019(1927)
- 2018(1920)
- 2017(4010)
- 2016(2080)
- 2015(2319)
- 2014(2155)
- 2013(2106)
- 2012(2118)
- 2011(1833)
- 2010(1905)
- 2009(1816)
- 2008(1799)
- 2007(1675)
- 2006(1431)
- 2005(1317)
- 学科
- 管理(9336)
- 业(8404)
- 企(7614)
- 企业(7614)
- 济(6195)
- 经济(6181)
- 财(5939)
- 务(4668)
- 财务(4667)
- 财务管理(4654)
- 企业财务(4546)
- 方法(3391)
- 数学(3093)
- 数学方法(3079)
- 券(2958)
- 家(2695)
- 债(2669)
- 国家(2667)
- 法(2552)
- 外债(2479)
- 债券(2445)
- 公债(2445)
- 制(2370)
- 家公(2346)
- 土地(2287)
- 体(1693)
- 农(1685)
- 环境(1655)
- 银(1615)
- 银行(1615)
- 机构
- 大学(28004)
- 学院(27996)
- 济(11345)
- 经济(11086)
- 管理(11031)
- 理学(9069)
- 理学院(8996)
- 管理学(8917)
- 管理学院(8870)
- 中国(8783)
- 研究(8276)
- 财(8210)
- 财经(5875)
- 京(5572)
- 经(5372)
- 财经大学(4459)
- 中心(4425)
- 科学(4203)
- 所(4182)
- 江(4181)
- 农(4141)
- 银(4073)
- 银行(3946)
- 北京(3712)
- 融(3667)
- 行(3662)
- 金融(3566)
- 业大(3495)
- 研究所(3465)
- 人民(3459)
共检索到44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彦超 姜国华
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是依法治国的重要课题之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不仅伤害了中小股东,更伤害了债权人利益。资金占用规模持续上升加剧了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为了约束大股东行为,债权人会通过引进法律这一外部治理机制解决代理冲突,通过诉讼参与公司治理,保护自身的利益。基于手工整理的中国债务诉讼数据,本文发现,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比例越高,越容易引起债权人诉讼,特别是在债权人对公司控制力较弱时,这一关系更加密切;上市公司被债权人起诉后,从第2年开始,资金占用情况得到抑制,表明法律诉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大股东行为,影响公司内部治理,保护债权人利益。
关键词:
债权掏空 诉讼 债权人保护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陶晓慧
本文以过度投资作为资产替代行为的替代变量,考察债务期限结构在减少股东(管理层)的资产替代行为,促进债权人保护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过度投资的严重程度同负债期限结构正相关,这说明,短期负债通过增加还本付息的压力以及启动重新谈判的机制,有利于抑制股东(管理层)通过资产替代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因此,在中国债权人法律保护较弱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缺乏的背景下,缩短债务期限可以成为减少债务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控制违约风险的事前缔约机制,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晓慧 柳建华
有效的债权人保护机制能够减少债权人的逆向选择,有利于债务人取得更有利的债务融资条件。会计稳健性通过信号显示机制,可以降低债权人对违约风险的预期,有利于债务人获得长期债务融资。具体而言,在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就越能获得更多的长期负债;而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未能发现会计稳健性与长期债务比例之间的显著关系。另外,地区金融发展深度会削弱会计稳健性对长期负债比例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债务期限结构 债权人保护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思琪 王彦超
与外部审计一样,法律诉讼也是重要的投资者保护机制之一。诉讼会影响企业财务决策,会影响公司治理,也可能会影响公司控制权的变化。本文以2005~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的债务诉讼与实际控制人变更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涉及债务诉讼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发生控制权变更。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性质的实际控制人受债务诉讼的影响较小,并且审计质量越低,债务诉讼与控制权变更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而在审计质量较高的情况下二者关系较弱。通过准自然实验的双重差分模型,尽可能地控制和解决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假设得到了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还表明,外部审计与法律诉讼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不断完善法律和审计等外部监督约束机制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权益,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语嫣 李玉环
本文以债权人诉讼为视角,检验了诉讼之后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变化情况。实证结果发现,债权人诉讼能够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行为都存在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同债权人类型和不同企业性质治理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来讲,在银行类金融机构债权人和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债务诉讼的治理作用更加显著。在诉讼的治理路径研究中发现,涉诉公司通过变更管理层来发挥债权治理作用。
关键词:
债权人诉讼 债权治理 投资效率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彦超 王语嫣
诉讼是否具有经济后果可以体现法治化的进程。涉诉主体在诉讼前后行为变化直接反映了法治化效果。随着法治化进程的推进,诉讼应该会对被诉人形成一定的约束和影响。基于此,本文以重大债务诉讼为研究对象,旨在检验诉讼是否影响了企业的财务行为,试图为法律制度发挥的外部治理作用提供经验证据。实证结果发现,企业被债权人提起诉讼之后,会通过调整财务政策而逐步改善企业资产流动性,提高现金持有量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被诉之后,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受到影响,信用借款萎缩,同时抑制了主营业务增长,而被诉企业主要通过收回投资、处置资产和减少长期投资的方式来增加现金持有量,以改善资产流动性。
关键词:
债务诉讼 现金持有量 债权人保护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丁俊玮
公司资本制度是中国现行公司法中基础性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公司法》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自从2014年正式颁布公司资本认缴制度后,我国全面放宽了市场准入的规定,使公司成立成本大幅降低,大量资本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问题,公司资本认缴制度通过多年的实施,债权人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优化调整势在必行。鉴于此,本研究主要结合公司资本认缴制度实际,阐述公司资本认缴制度对债权人保护制度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加强债权人保护的措施与建议,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公司资本认缴制度 债权人保护 立法 规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陶晓慧 柳建华
"资产替代"是股东债权人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实证分析中通常用过度投资来表示。稳健的会计政策能从事前和事后两方面减少股东和管理层的过度投资倾向,从而减少了债务契约中的资产替代行为,保护债权人的权益。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截面的会计稳健性具有真实的投资效应,抑制了非理性的过度投资倾向。经过分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会计稳健性抑制过度投资的作用只存在于非政府控制的样本中,地方政府控制削弱了会计稳健性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作用。
关键词:
资产替代 会计稳健性 过度投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金龙
如何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是学术界一直在研究的论题,有种观点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在公司资不抵债时应当由对股东负责转为对债权人负责;公司的主要目的是为股东创造收益,破产的目的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应当废除公司领域中对债权人的保护,使其尽快回归到专门为债权人服务的破产领域,让公司法和破产法各司其职,使股东利益和债权人的保护得到强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军 申丹琳 江轩宇 伊志宏
本文结合我国提出依法治国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以2007年实施《破产法》和《物权法》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债权人保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破产法》和《物权法》实施后,在外源融资需求程度大的企业中,企业创新水平显著增强,表明债权人保护水平的提高对企业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创新需求较高、公司治理水平较差时,上述关系更为显著;同时,长期借款及商业信用的增加是债权人保护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本文的发现为债权人保护与企业创新关系的争议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债权人保护 企业创新 银行借款 商业信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保华
2018年《公司法》修改取消股份回购资金来源限制后,股份公司可以通过回购股份向股东返还财产,同时规避利润分配规则与减资规则,导致了债权人保护的法律漏洞。两大证券交易所与全国股转公司发布股份回购实施细则等自律性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债权人保护的法律漏洞,并实质性地引入了偿债能力测试及董事责任规则,为公司资本制度的未来变革进行了有益尝试。《公司法》应当把握股份回购导致财产返还的经济实质,恢复资金来源限制,但具体限制标准则依赖于资本维持原则的改革方向。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雪莹 吴多文
近年来,公司过度投资引发债券违约的现象引起各界的普遍关注,债券契约作为缓解债权人与股东及管理层利益冲突的重要工具,对公司过度投资具有约束效应。本文基于手工搜索的债券契约信息,构建债权人保护指数并深入研究其对公司过度投资的约束效应。研究发现,良好的债权人保护有助于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进一步的检验还显示:在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管理层道德风险水平较低、内部控制较差、法律环境薄弱地区及非国有企业中,债权人保护抑制公司过度投资的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
债券契约 债权人保护 过度投资 债券违约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姗姗 干胜道
文章通过研究ST尤夫(002427)联合社会资本频繁转移控制权,最终因债权人法律诉讼触发监管风险的案例发现:(1)民企实际控制人与社会资本这一非正式制度合谋来增强对公司的控制;(2)社会资本合谋的空间越大,越是造成民企控制权市场非效率化;(3)随着债权人法律诉讼趋于正式化,非正式制度自利行为空间受到抑制。不仅拓展了非正式制度对控制权问题的研究框架,而且检验了制度环境正式化的公司治理效应,为中国制度背景下践行依法治市提供了案例佐证,也对正在逐步完善的债权人司法保护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孝彦
加强和完善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是必要的。为了解决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问题,应当取消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的规定;应当扩大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把农民工讨薪诉讼纳入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在涉及农民工的相关诉讼中,应当降低证据保全和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应当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在争议的案件事实最终真伪不明时,由雇主承担败诉的风险;应当建立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的检察长追缉制度;应当针对农民工完善欠薪支付令制度并建立农民工诉讼案件执行的绿色通道。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章铁生
一、引言已有研究表明,只有在保护外部投资者的法律法规得以完善并有效实施的前提下,上市公司才能顺利筹集到所需资金,金融市场才能发展壮大(LLSV,1998,2000,2002)。沈艺峰等(2004)通过对我国1990-2002年有关证券法律法规的研究,发现我国投资者保护比较差,经历了一个从弱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