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1)
- 2023(15445)
- 2022(13270)
- 2021(12363)
- 2020(10098)
- 2019(23144)
- 2018(23106)
- 2017(44767)
- 2016(24060)
- 2015(26625)
- 2014(26820)
- 2013(26754)
- 2012(24985)
- 2011(22875)
- 2010(23124)
- 2009(21229)
- 2008(20649)
- 2007(18232)
- 2006(16296)
- 2005(14833)
- 学科
- 济(117749)
- 经济(117647)
- 管理(66753)
- 业(63221)
- 企(50571)
- 企业(50571)
- 方法(43762)
- 数学(37712)
- 数学方法(37354)
- 中国(31876)
- 地方(30261)
- 农(28370)
- 业经(24614)
- 财(23932)
- 学(23683)
- 农业(19724)
- 制(18977)
- 地方经济(17588)
- 融(17433)
- 金融(17431)
- 贸(17270)
- 贸易(17257)
- 银(17164)
- 银行(17122)
- 环境(17116)
- 和(16611)
- 易(16569)
- 理论(16537)
- 行(16520)
- 发(15427)
- 机构
- 大学(347480)
- 学院(346171)
- 济(147858)
- 经济(144743)
- 管理(135045)
- 研究(124341)
- 理学(115729)
- 理学院(114377)
- 管理学(112575)
- 管理学院(111946)
- 中国(93162)
- 京(75423)
- 科学(75166)
- 财(65959)
- 所(63115)
- 研究所(57219)
- 中心(54782)
- 农(53885)
- 财经(52005)
- 江(51162)
- 业大(48646)
- 北京(48627)
- 范(47529)
- 经(47151)
- 师范(47125)
- 经济学(45097)
- 院(44951)
- 州(41708)
- 农业(41654)
- 经济学院(40265)
- 基金
- 项目(230467)
- 科学(181507)
- 研究(170720)
- 基金(166397)
- 家(144328)
- 国家(143098)
- 科学基金(122552)
- 社会(108668)
- 社会科(102960)
- 社会科学(102935)
- 省(89502)
- 基金项目(88089)
- 自然(77749)
- 教育(77280)
- 自然科(75848)
- 自然科学(75835)
- 划(75434)
- 自然科学基金(74460)
- 编号(69488)
- 资助(68679)
- 成果(56915)
- 发(53462)
- 重点(51746)
- 部(50676)
- 课题(48436)
- 创(47263)
- 国家社会(44653)
- 创新(44102)
- 教育部(43560)
- 发展(43181)
- 期刊
- 济(172896)
- 经济(172896)
- 研究(110397)
- 中国(69163)
- 学报(51701)
- 管理(51144)
- 科学(49575)
- 农(49552)
- 财(48186)
- 大学(39186)
- 教育(39073)
- 学学(36771)
- 农业(34305)
- 融(34100)
- 金融(34100)
- 技术(30763)
- 经济研究(28260)
- 业经(26984)
- 财经(26072)
- 经(22374)
- 问题(21982)
- 技术经济(18473)
- 图书(18120)
- 业(17079)
- 理论(16903)
- 科技(16218)
- 现代(16126)
- 资源(15832)
- 商业(15818)
- 世界(15610)
共检索到528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雄浪 刘帅
资本在区域之间配置的巨大差异,不仅源自各区域内部资本形成的差异,而且源自跨区域资本流动的差异。通过对我国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受到资金供给、区间资本流动和外资流入的影响,资金供给对西部地区的影响较东部和中部地区大,而区间资本的流入对中部地区的影响大于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外资的流入对西部地区的经济产生显著的正效应,对其影响也明显的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此外在资本已经稀缺的基础上,西部地区资本的外流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一个显著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区域经济发展 资金供给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志耘 吕冰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逐渐拉大,资本出现反向流动,针对这种事实,本文对各省资本相对供给程度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论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区域间资本生产率差异拉大,从而使得发达地区对资本的需求远高于欠发达地区,在整体经济尚处于资本稀缺的时期,各地区资本相对供给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发达地区资本相对供给程度反而低于欠发达地区。这样,通过改善欠发达地区市场条件来缩小地区差距,可能比直接增加欠发达地区资金供给更有效。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资本供给 资本流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洵
结构是一个系统,包括三个要素,即整体性、转换规律和自身调节性。由于结构自身调节机制所带来的某种程度的守恒性和封闭性,使结构变化限制在一定的边界之内;一旦调节机制失控或外部强力干预,则可能导致原有转换规律的变更,进而改变原有结构并形成新结构。因此结构是依循一定转换规律而变化的动态整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滇庆
经济改革中区域经济差距扩大是公认事实。政府可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能改变其内在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最根本原因来自于区域自身的集聚效应。政策倾斜必然对经济系统造成扭曲。要求中央政府“向中西部倾斜”是不现实的,要求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则更为合理、现实。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沿海地区集聚效应吸纳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和人才,并不意味中西部地区受损。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具有正反两方面影响。解决经济问题必须用经济手段。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在集聚过程中会加大,但会在继起的扩散过程中得到填补
关键词:
区域经济,集聚效应,扩散效应,政策倾斜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陈文成
以构建的区域经济发展三维评价指标体系,作为GIS(地理信息系统)相应粒度多边形的主要属性,建立空间时态数据库.通过定义的相对发展度函数进行指标规范化后,经标准化并虚拟优、劣样品,利用因子分析将之变换为因子得分。在此基础,提出加权闵可夫斯基距离法三维评价模型,引入方差、聚集度等测度不平衡程度,通过序列快照模型等表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格局的动态,根据公因子方差、序相关分析等进行因素诊断与调控。方法应用于福建南平市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中,实证表明方法方便、有效。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区域经济 不平衡发展 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后凯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形式和区域差异的变迁,在此基础上,从产业集聚和企业迁移的角度,探讨了近年来中国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与扩散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差距变动的影响。作者认为,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主要的"转折"时期,即从过去的不平衡发展进入到相对均衡发展,沿海企业和外商投资"北上西进"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关键词:
区域增长 区域差异 产业集聚 企业迁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楠 罗薇
本文基于2005-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省域内流通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以及消费不均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长远来看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省域内流通业发展差距存在抑制效应,但随着数字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它对流通业发展不平衡性存在“倒U型”的作用规律。省域内消费水平的不均衡性,会促使数字经济与流通业不平衡性的“倒U型”曲线拐点右移,即因为省域内消费差距的存在,数字经济需达到更高水平,对流通业不平衡性的作用才能迫近“拐点”。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颖
德国的财政平衡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马颖人们公认,在发达国家当中,战后以来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相对来说较为平稳而均衡,究其原因,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市场经济的框架条件和推行以过程政策和秩序政策为主体的稳定政策以及社会政策等具有德国特色的经济政策之外,还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秀兰
基于因子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影响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因子,并对各主因子指标构成和综合作用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排名和类别划分,揭示了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并探讨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不平衡性 综合指标 因子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辉莉
本文运用差别产品垄断竞争的模型分析房地产产品完全差别的市场效应和社会影响,认为房地产产品差别化会加强房地产商的垄断势力,提高其垄断定价的能力,使社会福利受损。联系中国实际,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客观上加剧了房地产产品的差别性,加强了房地产商的市场力量;这是我国总体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地区房价差距扩大,相关政策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本文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孟祥林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发展中大国一般都要经历的一个历史过程,即工业化初期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其差距逐步缩小,这也是我国现阶段不可避免的历史现象。目前,我国东西部差距的不断扩大所产生的双面影响是:一方面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西部地区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诱发和激化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等;另一方面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如让基础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先发展起来,可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全国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缓解东西部差距拉大的有效措施,但由于其操作实践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一是充分发挥财政功能...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双面影响 障碍因素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隆斌 张华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揭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运用经济增长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检验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得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造成各区域三次产业升级和转换不同的原因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对等和开放程度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玉翠,廖荣华
从理论上分析了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发散和收敛特征。文章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的区划单元,从产出、产业结构、财政收入、居民收入等方面定量研究了1990年代以来湖南省区域差异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0年代湖南省区域差异并不是绝对的扩大,居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的差异变化为"缩小—扩大"的波动。居民收入的差异远远小于人均GDP的差异。湖南省区域差异远远小于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沿海发达省份。
关键词:
湖南省 区域差异 发散 收敛 不平衡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廖丹清
经济发展中的区域不平衡性大国经济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主要表现在:区域发展差异存在的普遍性;区域发展的时间继起与空间并存性;区域发展的多元性;区域发展常常出现的经济割据性。发展中国家可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区域平衡发展战备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河南省财政科研所课题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