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
2023(12)
2022(18)
2021(11)
2020(11)
2019(38)
2018(38)
2017(73)
2016(42)
2015(50)
2014(40)
2013(42)
2012(44)
2011(28)
2010(27)
2009(19)
2008(20)
2007(15)
2006(13)
2005(4)
作者
(75)
(60)
(57)
(54)
(46)
(31)
(30)
(28)
(25)
(25)
(23)
(22)
(21)
(19)
(19)
(18)
(17)
(17)
(17)
(16)
(16)
(15)
(15)
(14)
(13)
(13)
(13)
(13)
(13)
(13)
学科
(171)
(146)
银行(146)
制度(144)
(144)
(144)
业务(126)
(126)
贸易(126)
(124)
银行制(115)
(111)
管理(106)
(100)
电子(94)
网上(93)
网上贸易(93)
财政(84)
(74)
(73)
(72)
企业(72)
支出(61)
财政支出(58)
保险(56)
(56)
(51)
经济(51)
(51)
金融(51)
机构
学院(353)
大学(331)
中国(196)
(159)
管理(155)
经济(151)
(137)
银行(130)
(127)
(123)
理学(117)
理学院(116)
管理学(115)
管理学院(114)
人民(113)
中国人(104)
国人(104)
中国人民(103)
研究(103)
人民银行(89)
中心(86)
财经(86)
中国人民银行(85)
(85)
(75)
(68)
金融(67)
(66)
财经大学(66)
经济学(63)
基金
项目(195)
研究(156)
科学(148)
基金(147)
(115)
国家(114)
科学基金(108)
社会(96)
社会科(95)
社会科学(95)
(76)
基金项目(74)
教育(69)
资助(68)
自然(63)
编号(62)
自然科(61)
自然科学(61)
自然科学基金(59)
(58)
(56)
创新(55)
重点(50)
成果(49)
中国(44)
社科(44)
项目编号(43)
(42)
教育部(41)
课题(40)
期刊
(216)
金融(216)
(161)
经济(161)
研究(133)
中国(102)
(83)
中国金融(56)
管理(45)
(39)
上海(31)
理论(31)
实践(28)
财会(28)
(28)
经济研究(27)
科学(26)
经贸(25)
外经(24)
外经贸(24)
实务(24)
对外(24)
对外经贸(24)
财经(23)
大学(22)
(21)
(21)
财政(21)
保险(20)
学报(20)
共检索到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邓海清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甚至存在监管套利。2017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指导意见》建立了大资管的监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茹婷  彭方平  李维  王春丽  
本文结合债券市场和上市公司数据,应用双重机器学习方法,检验了打破刚性兑付这一事件对中国债券市场利率的影响。本文发现,打破刚性兑付不仅没有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反而引起市场整体融资成本上升,且对于不同企业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具体来讲,打破刚性兑付使得低信用企业,特别是高风险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显著提高;而对高信用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没有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论说明在无法有效降低风险溢价的情况下,寄希望于打破刚性兑付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不现实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常宏  禹俊德  李善民  
资管行业"刚性兑付"问题已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之一,资管行业打破"刚性兑付",回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正常轨道势在必行。首先从博弈论的分析视角,将资管行业"刚性兑付"形成与化解纳入到演化博弈的分析框架,通过构建无监管部门监管干预和有监管部门监管干预的博弈分析模型,分析了资管行业"刚性兑付"困局的形成以及监管部门参与资管行业"刚性兑付"治理的必要性。然后推演了监管部门与资管机构参与化解"刚性兑付"困局的演变路径与策略选择,得出了监管部门和资管机构的演化稳定策略。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化解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杜晶  
根据《资管新规》,刚性兑付分为经典刚性兑付和违信刚性兑付。增信措施则可能表现为投资端的交易增信,也可能表现为产品端的产品增信。刚性兑付和增信有本质区别。金融监管统一了禁止刚性兑付的监管态度,但未明确其法律基础和监管目的,以致刚性兑付和增信被混淆对待,增信合法性不明。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禁止刚性兑付的监管目的,尤其应明确信义义务是违信刚性兑付的法律基础,明确"受益人同意"对违信刚性兑付违法性的消除,从而避免监管泛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光宇  
2017年11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基于金融稳定的考虑,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几大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一资管新规将对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产生深远影响。过去十多年,以银行资管为代表的资管业务发展成果显著,但从银监会针对银行资管业务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反馈的信息来看,普遍存在着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刚性兑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伟  常华清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吉余  
所谓“绿条子”是指人民群众在邮政部门汇款得不到承兑的“汇款凭证”,也是人们对社会经济生活运行中不正常行为的戏称。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绿条子”?症结到底在什么地方?笔者拟通过对这一现象深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一邮政汇款是中外邮政部门的传统业务,但邮政部门的这项业务是通过银行的汇兑业务得到最终实现的。在计划经济“吃大锅饭”的情况下,中央企业之间的矛盾并不尖锐。随着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慧  别晓彬  
一、引言2011年4月,由恒丰银行担任主承销商,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海龙")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额4亿元、期限1年、票面利率5.8%"的短期融资券"11海龙CP01"。当时,证券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对山东海龙的主体评级为A+级,对"11海龙CP01"的债券评级为A-1。当月,山东海龙即相继发布了2010年报业绩预亏、违规担保等公告;接下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财务状况恶化,山东海龙濒临破产。联合资信将其信用评级频频降级以警示风险,在不到1年的时间内,公司的主体评级由A+被降至CCC级,债券评级也被降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严立新  汤俊  
本文结合《2008-2012中国反洗钱战略》,就如何在第三方网络支付行业贯彻风险为本方法,提升反洗钱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均衡性进行探讨,指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反洗钱监管面临从合规为本向风险为本原则的转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在经过多轮征求意见之后,2015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通过在支付效率与安全目标之间进一步寻求平衡,将会促使重要性渐增、却又问题凸显的第三方支付市场,逐步走上"良币驱逐劣币"的健康发展轨道。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寒冰  
近年来,依托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网络支付业务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4年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374.22亿笔,支付金额24.72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3.43%和137.6%。2015年7月31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目的在于强化网络支付行业的规范发展,防范支付风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陆强华  
第三方支付:新的监管领域及牌照红利一国支付体系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演进路线。近年来,我国支付体系最主要的发展成就在于:一方面,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等支付业务在为互联网经济提供高效基础服务的同时,自身也获得迅猛发展,形成新兴的增量市场,成为我国"新的四大发明"之一,规模、渗透率、技术以及模式等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另一方面,支付机构异军突起,成为银行支付体系之外的新生势力,并通过与银行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文清  张宁  
为进一步完善国际税收征管体制,推进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促进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2008年2~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试行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务备案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2008]8号)、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服务贸易对外支付税收征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219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近年来,随着汽车、住房等消费热点的降温,信息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居民用于购买信息产品和电信服务的支出显著增加,家庭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信息消费逐渐成为消费的一大亮点。一、信息产品消费增势迅猛,拥有量快速攀升(一)居民信息消费需求增长强劲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强华  
近年来,我国支付清算行业发展迅速。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非常活跃,新兴支付业务高速增长,支付业务中技术和场景应用的作用日益突出,截至2014年末,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大约23万亿元。支付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支付风险形态和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对现有支付监管体系带来了诸多挑战。近期《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也引发了对支付监管创新的思考。为适应支付行业创新发展态势,支付监管将面临着阶段性的调整和转型,未来将更注重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更注重基础服务的提供,更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