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00)
- 2023(16790)
- 2022(13973)
- 2021(13062)
- 2020(10913)
- 2019(24091)
- 2018(23439)
- 2017(43662)
- 2016(23482)
- 2015(25891)
- 2014(24797)
- 2013(24091)
- 2012(21860)
- 2011(19631)
- 2010(19452)
- 2009(18260)
- 2008(17857)
- 2007(15758)
- 2006(13668)
- 2005(12332)
- 学科
- 济(83852)
- 经济(83745)
- 管理(66805)
- 业(65303)
- 企(52630)
- 企业(52630)
- 方法(36012)
- 数学(31741)
- 数学方法(31469)
- 中国(29554)
- 银(27086)
- 银行(26940)
- 制(26530)
- 财(25732)
- 行(25516)
- 农(23742)
- 融(20638)
- 金融(20630)
- 贸(20185)
- 贸易(20167)
- 易(19716)
- 业经(19155)
- 学(18919)
- 技术(16931)
- 务(16340)
- 财务(16310)
- 财务管理(16285)
- 体(15864)
- 企业财务(15527)
- 农业(15357)
- 机构
- 大学(317001)
- 学院(316475)
- 济(133330)
- 经济(130764)
- 管理(117854)
- 研究(113929)
- 理学(100455)
- 理学院(99297)
- 中国(97703)
- 管理学(97632)
- 管理学院(97056)
- 科学(69457)
- 京(67265)
- 财(64098)
- 农(60040)
- 所(57862)
- 中心(53121)
- 研究所(53003)
- 财经(50586)
- 业大(48650)
- 农业(47696)
- 江(46964)
- 经(46358)
- 北京(42350)
- 经济学(42204)
- 院(41610)
- 范(38711)
- 经济学院(38174)
- 师范(38156)
- 财经大学(38049)
- 基金
- 项目(216351)
- 科学(170379)
- 基金(159621)
- 研究(153052)
- 家(142809)
- 国家(141680)
- 科学基金(119937)
- 社会(99809)
- 社会科(94661)
- 社会科学(94639)
- 基金项目(83673)
- 省(82358)
- 自然(78160)
- 自然科(76470)
- 自然科学(76442)
- 自然科学基金(75111)
- 划(70712)
- 教育(69056)
- 资助(64603)
- 编号(58859)
- 重点(49790)
- 部(47743)
- 创(47506)
- 成果(46859)
- 发(45936)
- 创新(44818)
- 国家社会(42764)
- 科研(42403)
- 课题(41456)
- 教育部(40672)
- 期刊
- 济(140782)
- 经济(140782)
- 研究(98179)
- 中国(66340)
- 学报(55732)
- 农(53834)
- 科学(50222)
- 财(49346)
- 融(47993)
- 金融(47993)
- 管理(43195)
- 大学(41457)
- 学学(39638)
- 农业(34911)
- 教育(29506)
- 财经(25239)
- 经济研究(25046)
- 技术(23469)
- 业经(22398)
- 经(21610)
- 业(20000)
- 问题(18131)
- 贸(17504)
- 国际(16687)
- 版(15786)
- 科技(15636)
- 世界(15228)
- 技术经济(14186)
- 理论(14123)
- 业大(13808)
共检索到484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蓓 金健 何德旭 张明
作为资管行业首个统一监管政策,资管新规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特征事实分析,对资管新规背景下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后发现:资管新规颁布后,中国影子银行的扩张态势得到有效遏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有所降低。但由于资管新规没有彻底打通融资渠道,加之利率市场化程度无法满足投资者需求,以及财政体制改革不到位等原因,影子银行风险并没有被彻底化解,而是存在风险演变。这些新的风险点可能会推高金融系统性风险,不利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资管新规虽加强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但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局限于只“堵”不“疏”,未来还需要更深层次的金融改革加以配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林晶 张昆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一般银行之外的信用媒介主体及其活动,它们发挥着与商业银行同样的职能。随着"影子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其高杠杆率、期限错配、信息不透明等特点愈加凸显,使得社会中的流动性被大量释放,房地产业、金融业被推向高潮,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和国外相比,我国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影子银行"体系,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和监管经验,引导其规范发展,并将其作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
“影子银行”运作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丁波 张翼 倪鑫
资管新规不仅在打破刚性兑付、严控流动性风险、消除多层嵌套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还对净值化管理以及涉及到的相关概念、适用对象等进行了定义和补充说明,而后出台的"理财新规"等一系列政策亦是与"资管新规"保持充分衔接。在"严监管"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该何去何从?为求可持续发展,应如何进行业务转型与风险防控?论文结合监管新形势、新动态,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资管新规 商业银行 业务转型 风险防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与信用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要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机构及其中介活动。批发业务模式、杠杆化操作、低透明度和较少受到监管是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活动的主要特征。影子银行体系的活动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组织和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监管的政策措施。我国近年来影子银行机构不断增加,经营范围日益扩展,对其业务活动的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需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经验,完善金融监管措施,规范其发展并使之成为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喆 张明 刘士达
中国式影子银行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以规避监管进行信用扩张为主要目的。2008年以来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演进充分体现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反复博弈。以2013年为界,中国影子银行主流模式发生了从"通道"到"同业"的转变。2013年之前,银行先后通过银信合作、银保合作、买入返售等途径投向信贷等非标资产。而从2014年起,同业创新加快,出现了通过同业、委外链条投资于标准化产品的新形式。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导致系统性风险在金融领域积累,中小银行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冲击,未来的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都应予以关注。2017年以来,随着一系列监管新规的出台,影子银行进入全面监管强化的新阶段,通过科目腾挪进行监管套利的原有模式难以维系。未来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将朝着规范化、证券化、高级化的方向继续演进,不良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债转股等有望成为影子银行的新兴模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喆 张明 刘士达
中国式影子银行以商业银行为主导,以规避监管进行信用扩张为主要目的。2008年以来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演进充分体现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反复博弈。以2013年为界,中国影子银行主流模式发生了从"通道"到"同业"的转变。2013年之前,银行先后通过银信合作、银保合作、买入返售等途径投向信贷等非标资产。而从2014年起,同业创新加快,出现了通过同业、委外链条投资于标准化产品的新形式。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导致系统性风险在金融领域积累,中小银行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冲击,未来的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都应予以关注。2017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喆 雷汉云 李艳艳 丁志勇
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股的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资管新规的发布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DID方法对影子银行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越大的银行在资管新规实施后其系统性风险降低越显著;异质性检验显示,国有控制、高存贷比的银行受资管新规政策影响更大,系统性风险下降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通过提高贷款质量和资本充足率的路径可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蕊
影子银行作为广义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投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与正规金融体系关联度高,且较少或没有受到监管,对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比较了关于影子银行的多种概念界定,梳理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机构形态和工具种类,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在宏观调控、货币政策、正规银行体系、金融稳定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降低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降低传统银行与影子银行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协调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金融稳定 期限转换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毅 蒋玉洁
本文从影子银行存在的基础与发展的动力入手,首先从影子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上分析其期限错配引致流动性风险的传导机制,进而以我国目前两种信用风险较高的影子银行业务——民间借贷和银信理财合作为主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传导机制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俊霞 刘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子银行体系作为引发危机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较成熟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特点和风险。其次界定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运行模式和风险。从中国各类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评估来看,目前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总体风险可控,结构上有风险暴露隐患。未贴现承兑汇票、委托贷款结构较为简单,同属银行表外业务,其风险与银行信贷相当。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期限错配与收益率错配风险。信托贷款中信政合作、基建信托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托违约风险较大。小额贷款公司等非典型金融机构的规模较小。最后根据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情况提出了监管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成颂 黄送钦 钱春丽
公司的治理行为有效地映射了TMT(即高管团队)成员的价值理念。以沪市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TMT的学历、年龄和任期等背景特征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TMT背景特征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不同作用路径。具体表现为,银行风险承担与TMT学历程度间呈正相关性;与TMT年龄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存在关系"分水岭",即到54岁的时候,与TMT任期间存在U型关系,但不显著。结论丰富了银行领域"高层梯队理论"研究的证据,也为中国商业银行的人才储备和选拔工作提供了指南。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于乐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成为了国内外金融监管部门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业务范围逐渐扩展,融资规模不断膨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在探讨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对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影响,提出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系统性风险 金融监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阳希 万幼清
资产池理财业务的诞生与发展反映了国内金融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和投融资需求日益多样的趋势,已成为我国影子银行的新兴业务。本文从资产池理财业务的现状入手,分析其运作模式和风险,并提出应采取强化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确立其法律地位、提升其信息披露程度和匹配投资者风险承受力等措施防控资产池理财业务风险。就影子银行而言,应构建宏观审慎和微观约束的监管框架,依靠政策工具引导其正常有序发展,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资产池业务 风险防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阳 张佳睿
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巨大的融资缺口,部分企业无法从正规的银行信贷渠道取得融资,从而转向影子银行等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同时,影子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也是金融机构规避监管套利的结果。影子银行的业务在监管视线之外,扩大了整个社会信用创造的范围,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并对政府的产业政策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影子银行对满足我国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简单地直接禁止或强制转型都是不可取的。利率市场化定价是消除利用利率双轨制进行融资套利的根本途径,是有效控制影子银行体系不合理扩张的最有效方法。
关键词:
影子银行体系 风险 监管 融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