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07)
- 2023(2902)
- 2022(2432)
- 2021(2419)
- 2020(2260)
- 2019(5131)
- 2018(5091)
- 2017(9713)
- 2016(5496)
- 2015(6227)
- 2014(6176)
- 2013(6123)
- 2012(5496)
- 2011(4669)
- 2010(4895)
- 2009(4764)
- 2008(5196)
- 2007(4895)
- 2006(4634)
- 2005(4420)
- 学科
- 管理(31339)
- 业(25362)
- 企(25216)
- 企业(25216)
- 济(15426)
- 经济(15405)
- 财(13285)
- 务(11032)
- 财务(11012)
- 财务管理(10988)
- 企业财务(10516)
- 制(9968)
- 银(9758)
- 银行(9758)
- 行(9171)
- 方法(6265)
- 融(6016)
- 金融(6016)
- 度(6008)
- 制度(6007)
- 业务(5071)
- 策(4978)
- 体(4906)
- 划(4878)
- 人事(4863)
- 人事管理(4863)
- 银行制(4566)
- 业经(4503)
- 经营(4463)
- 体制(4437)
- 机构
- 大学(67067)
- 学院(67054)
- 管理(30257)
- 济(26193)
- 经济(25317)
- 中国(22987)
- 理学(22967)
- 理学院(22732)
- 管理学(22600)
- 管理学院(22423)
- 研究(19093)
- 财(18693)
- 京(15082)
- 财经(12829)
- 江(12431)
- 银(11820)
- 经(11657)
- 银行(11258)
- 中心(11133)
- 行(10546)
- 州(10210)
- 科学(9918)
- 北京(9902)
- 财经大学(9659)
- 所(9571)
- 人民(9291)
- 公司(9236)
- 省(8317)
- 商学(8214)
- 商学院(8132)
- 基金
- 项目(35553)
- 科学(27725)
- 研究(27476)
- 基金(25852)
- 家(21480)
- 国家(21275)
- 科学基金(18947)
- 社会(16649)
- 社会科(15726)
- 社会科学(15720)
- 基金项目(13726)
- 省(13347)
- 自然(12495)
- 教育(12455)
- 自然科(12209)
- 自然科学(12207)
- 自然科学基金(12002)
- 编号(11465)
- 资助(11173)
- 划(10952)
- 成果(10033)
- 部(8032)
- 性(7983)
- 项目编号(7875)
- 课题(7761)
- 重点(7590)
- 创(7304)
- 人文(7184)
- 教育部(7160)
- 制(7061)
共检索到1247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振涛
资管新规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为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近年来,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凭借其各自独有的资金或交易优势,争相推出各种资产管理产品,拓展其资产管理业务版图。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超过100万亿元,且这些具体的金融产品存在相互嵌套等复杂关联的结构化设计,对我国现有以"一行三会"为主导的分业监管体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成为诱发系统性风险的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玉玲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当前人民银行分支行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工作是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完善"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金融调控框架和弥补区域金融监管空白等方面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人民银行分支行按总行统一部署,在宏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权虎 张璐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国际清算银行(2001)将宏观审慎监管定义为: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国际组织相关理论实践巴塞尔委员会。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性"问题。巴塞尔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冬梅
随着国际间经济金融交往与融合的不断加强,金融创新快速发展,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呈现出新的特点。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揭示现有的微观审慎监管模式已不足以应对这些新的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梁薇薇 刘广伟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控制金融机构杠杆率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本文从特许权价值、金融保释与应急可转债的角度阐述了金融机构提高股权融资比例的必要性,并提出通过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来抑制金融机构放大杠杆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薇
在当前日益动荡的全球资本流动格局下,对跨境资本流动进行监管逐步成为国际共识。201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这一举措,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跨境融资水平,控制杠杆和货币错配风险,可以从宏观和逆周期的视角防范跨境收支失衡和外债风险累积。本刊特别策划专题,对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内容、具体实践及其对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影响进行分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佳
本轮金融危机促使金融监管逐渐从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过渡。在金融危机中表外业务监管存在微观审慎监管偏差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缺位的问题,必须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改进监管目标、分析、工具以及政策安排等方面来完善表外业务的监管。同时,微观审慎监管者应将表外业务的微观信息传递给宏观审慎监管者,而宏观审慎监管者通过对表外业务系统性风险的评估来进行风险预警,并将风险信息传递给微观审慎监管者。对此,要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表外业务的监管框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艳玲
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政策目标并不完全兼容,在外汇政策制定上应弹性把握两者差异性,在监管机制上相互配合,在风险控制手段上相互渗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组织、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等部门都相继开展了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也逐步确立。近年来,外汇管理部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宏观审慎政策必须坚持公开透明,抓住核心约束,强化动态调整和监测预警,才能在地方上真正落地生根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使之更全面、更有效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人民银行于2016年将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夏斌
什么是宏观审慎管理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的"宏观审慎性"问题,在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后又被国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纪敏 陈得文
跨境资本宏观审慎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监测系统设计、政策工具的选择与使用、国内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着手长期以来,资本流动管理一直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核心议题。根据IMF对资本账户交易的分类,目前我国只有少数资本账户项目完全不可兑换,实际资本项目可兑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跨境资本流动愈加频繁。尤其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普遍加码量化宽松政策,甚至推行负利率,全球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宏观审慎政策必须坚持公开透明,抓住核心约束,强化动态调整和监测预警,才能在地方上真正落地生根为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使之更全面、更有效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作用,人民银行于2016年将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从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流动性、定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戴季宁 陈得文
当前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应坚持稳健性的主基调,充分发挥相机抉择的灵活性,实时适度预调、微调,着力消除金融体系潜在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对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基本形成了共识。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之一,较早开展了宏观审慎管理的相关研究与应用工作,宏观审慎政策已成为当前中国央行有效管理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工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涂永红 吴雨微
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后,也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协调使用各种资本流动管理工具,建立覆盖长期、中期、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体系1996年,中国接受IMF第八条规定,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由于金融市场不成熟、风险管理能力较弱,中国对资本项目可兑换实行较为严格的限制。二十多年以来,中国根据实体经济和国际贸易发展需要,有计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文泓
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主要国家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冲击,并严重影响了其经济体系的有效运行。我国银行业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较小,基本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回顾危机中西方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暴露的问题,结合我国的银行业实际,我们认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经验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