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8)
2023(15115)
2022(13141)
2021(12393)
2020(10339)
2019(23899)
2018(23888)
2017(45608)
2016(25052)
2015(28126)
2014(28301)
2013(28003)
2012(26049)
2011(23598)
2010(23748)
2009(21700)
2008(20901)
2007(18351)
2006(16320)
2005(14366)
作者
(73012)
(60686)
(60298)
(57064)
(38922)
(29170)
(27396)
(23767)
(23165)
(21753)
(20993)
(20415)
(19425)
(19360)
(18579)
(18551)
(18054)
(17892)
(17377)
(17328)
(15106)
(15056)
(14744)
(13867)
(13654)
(13506)
(13497)
(13450)
(12198)
(12020)
学科
(106403)
经济(106305)
管理(68323)
(64581)
(51434)
企业(51434)
方法(45714)
数学(39153)
数学方法(38565)
(29779)
中国(29367)
地方(29261)
业经(23881)
(22723)
(21653)
农业(20568)
理论(17762)
环境(17394)
(17243)
(17009)
(16978)
贸易(16962)
(16321)
技术(16038)
(15219)
银行(15179)
(15014)
金融(15011)
地方经济(14980)
(14920)
机构
学院(350293)
大学(349428)
管理(138734)
(134475)
经济(131278)
研究(120690)
理学(119555)
理学院(118110)
管理学(115764)
管理学院(115124)
中国(89849)
科学(77733)
(76602)
(61362)
(59993)
(59887)
研究所(55988)
中心(55071)
业大(53918)
(53327)
(50223)
师范(49758)
北京(48944)
财经(47413)
农业(46579)
(44053)
(43788)
(42955)
师范大学(40193)
(38578)
基金
项目(240333)
科学(188221)
研究(175589)
基金(171514)
(149593)
国家(148291)
科学基金(127038)
社会(108146)
社会科(102318)
社会科学(102289)
(96713)
基金项目(91697)
自然(83718)
自然科(81654)
自然科学(81638)
教育(80494)
(80311)
自然科学基金(80085)
编号(73022)
资助(71395)
成果(58643)
(54755)
重点(53735)
(51710)
课题(50690)
(49287)
创新(45866)
科研(45515)
项目编号(43829)
教育部(43756)
期刊
(153547)
经济(153547)
研究(102044)
中国(72497)
学报(55745)
(54679)
科学(52161)
管理(50314)
教育(43177)
(43009)
大学(41375)
学学(38457)
农业(38239)
技术(31887)
(29794)
金融(29794)
业经(27009)
经济研究(23170)
图书(22214)
财经(21498)
问题(20055)
(19934)
资源(19260)
(18259)
科技(17532)
技术经济(17215)
理论(16622)
(15731)
现代(15687)
(15670)
共检索到524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东  杨效忠  
边界旅游是一种边界屏蔽效应与中介效应并存的区域旅游,强化边界旅游中介效应是边界旅游区发展的根本途径。目前边界旅游研究主要集中于边界品位较高的共生资源开发等方面,对于资源非优型行政边界区域的研究涉及较少。本文以资源非优型边界区典型旅游地—安徽省霍邱县为例,分析其旅游发展的屏蔽因素和中介因素,进而提出其旅游开发路径和相应的开发策略,以期为同类旅游地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玉春  贾璐璐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规模的大小决定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承载作用。旌德县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因此留下了一片青山绿水。在经济新常态下,旌德县正处在探寻生态发展的新模式。全域旅游作为一个全新概念,恰好为县域经济发展打开突破口。本文在梳理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旌德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针对"全域旅游助力经济发展"模式的规划蓝图,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薇薇  吴悦  沈非  
边缘型旅游地的开发建设是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时代面临的重要命题。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转变,一些边缘型旅游地开始逐渐成长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潜力区",研究空间与研究意义日益凸显。以具有典型边缘性特征的宣城市为实证,从区位空间、旅游资源、旅游形象、旅游交通和旅游经济等角度剖析其多重边缘化特征,探讨边缘化形成的主要机制。地处省际交界区、地域特征典型性不足是边缘化形成的自然诱因,周边核心旅游地遮蔽效应显著是边缘化形成的空间致因,经济支撑能力薄弱是边缘化形成的经济制因,政策惠及偏少是边缘化形成的人为促因。边缘型旅游地应实施多元比附、突出个性差异、完善要素建设的发展路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娟  范星宏  王朝辉  
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业对低碳经济的响应方式,已成为全球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向。基于旅游系统论的视角,研究认为安徽低碳旅游发展应选择走低碳旅游系统化管理的战略思路,着重围绕旅游六要素,在加强政府政策引导的基础上,提出培育低碳理念、倡导绿色交通、实施低碳管理、加强低碳科技支撑等具体实施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静静  胡善风  张圆刚  
从旅游村的概念出发提出影响旅游村发展的四大因素:生态环境、规模、景观特色和管理服务,构建了四大影响因素和20个三级观测指标因子层组成的旅游村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建立模型。以黟县6个旅游村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黟县旅游村的问卷调查,定性和定量地探讨了旅游村各要素层的内在关系以及各因子对旅游村的影响程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国荣  陆林  章德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翠侠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近两年旅游景区景点门票价格、旅游门票收入以及各地市的旅游总收入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安徽省旅游门票的价格现状,各类旅游景区的门票经济程度和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的实现状况。文章认为,我国当前高等级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偏高,而社会对低门票和免费景区的需求较大,可以通过低门票或免票的措施实现增进社会福利和发展旅游经济的双重目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放鸣  
安徽省旅游林业发展初探陈放鸣当今世界,旅游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概念。它以大规模的人类流动交往和粮补文明活动构筑了现代人类社会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是这样一种文化跃它强大的创造力,拓展了众多产业的空间。旅游林业的兴起,正是林业与旅游这两大产业交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晓丽  祝亚雯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随着安徽省"文化强省、旅游大省"战略的提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已成共识。研究表明,目前存在融合领域不宽广、融合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产业链衔接和延伸不够等问题。研究认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要立足于安徽实际,通过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三种融合模式,采取完善政府机制、建设示范基地、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市场营销、重视人才培养等路径来促进两者融合,实现安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冉涔  栾敬东  
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产业耦合理论和2006~2016年安徽省农业和旅游相关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安徽省农业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发现,农业和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等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安徽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属于初级发展水平阶段;从增长趋势看,农业和旅游业产业融合系统是一个不断趋于良性耦合协调的发展状态,未来前景可观;在安徽省各地市中,合肥市为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其余各市仍处于失调阶段。为促进安徽省农业与旅游业优化升级,深化一体化、提高质量和效率,应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治理软环境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注重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可延续性,以期为相关地区进一步整合发挥农业与旅游业资源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涂玮  刘庆友  金丽娇  
本文以旅游资源型小城镇安徽省灵璧县为例,以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态度为基础,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分类研究,并对分类结果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分类研究,把握旅游地居民感知特征,为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作者将分类结果与前人对不同发展阶段旅游地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旅游地发展阶段理论,证实了神经网络方法在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分类研究中的适用性,促进了旅游学科与更多方法的融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文静  张宏梅  
旅游诚信危机近年来愈演愈烈,严重影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文章以安徽合肥、芜湖和黄山三地旅行社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识别出旅游市场的30个不诚信行为,采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模型(IPA)的研究方法,对不诚信行为进行评价和讨论,得到4种类型的旅游市场不诚信行为:第一类不诚信行为影响较大,存在较多;第二类影响较大,但存在不多;第三类影响较小,存在较少;第四类影响较小,但存在较多。此外,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工作年限下的旅行社从业人员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不同工作年限下的员工对不诚信行为的感知和评价存在差异。4类不诚信行为的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惊宏  余兆旺  沈宏婷  
根据点轴理论,在前人区域旅游发展模式基础上构建了疏点模式、散块模式、条带模式、团块模式、板块模式五阶段区域旅游演化模式,继而基于区域经济影响力的扩散动力机制构建了旅游经济影响力的场扩散效应模型,运用现代GIS技术模拟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五阶段模式的动态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以安徽省1990、2000、2010和2020年四个年度为例分析了旅游经济影响力扩散强度的演化过程,结果得出安徽省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地带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皖北旅游模式要落后于皖南和皖中,通过旅游发展轴线的建设和合理规划,2020年皖南和皖中旅游将进入板块模式时代,而皖北也将发展为团块模式阶段。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文海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并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及其利益冲突,提出了乡村旅游开发利益协调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丽燕  张鑫  杨艳艳  
本文首先构建了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运用AHP法确定权重,然后运用TOPSIS法分析2004、2008、2012年安徽省各地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并采用马尔科夫法分析各地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时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安徽省已初步形成旅游产业集聚效应,皖南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一直处于强盛,皖中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增长最为突出,皖北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始终薄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