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8)
2023(7260)
2022(5467)
2021(4978)
2020(4021)
2019(9350)
2018(9639)
2017(18894)
2016(10302)
2015(11786)
2014(12034)
2013(11426)
2012(9814)
2011(8862)
2010(9196)
2009(8502)
2008(8319)
2007(7249)
2006(6586)
2005(5947)
作者
(29677)
(24490)
(24405)
(23456)
(15846)
(11634)
(11148)
(9580)
(9419)
(8691)
(8462)
(8278)
(7862)
(7836)
(7649)
(7497)
(7407)
(7063)
(7059)
(7056)
(6099)
(6008)
(5934)
(5658)
(5519)
(5504)
(5339)
(5331)
(4961)
(4712)
学科
(48535)
经济(48493)
管理(29254)
(25004)
方法(20996)
(19722)
企业(19722)
数学(19069)
数学方法(18575)
中国(15590)
(12150)
地方(10876)
业经(10493)
(8411)
理论(8353)
(8281)
农业(8177)
城市(7709)
环境(7420)
(7037)
(7003)
资源(6960)
(6907)
产业(6146)
(6054)
贸易(6048)
(5865)
(5807)
城市经济(5791)
(5626)
机构
学院(147151)
大学(145693)
(58038)
管理(57957)
经济(56579)
理学(50005)
理学院(49459)
研究(48329)
管理学(48160)
管理学院(47916)
中国(36223)
(32187)
科学(31254)
(24281)
(23906)
(21970)
中心(21957)
研究所(21875)
(21863)
业大(21061)
(20299)
师范(20138)
北京(20104)
财经(19747)
(18133)
(17986)
(17971)
经济学(17786)
农业(16985)
师范大学(16144)
基金
项目(101779)
科学(80966)
基金(73923)
研究(72487)
(64578)
国家(64144)
科学基金(56181)
社会(46700)
社会科(44389)
社会科学(44375)
(40077)
基金项目(38701)
自然(37092)
自然科(36192)
自然科学(36186)
自然科学基金(35488)
教育(33596)
(33447)
资助(30655)
编号(29834)
重点(22936)
成果(22897)
(22185)
(21478)
课题(20555)
(20352)
国家社会(19585)
创新(19118)
科研(18872)
教育部(18321)
期刊
(62932)
经济(62932)
研究(41219)
中国(29092)
管理(21360)
科学(21134)
学报(20847)
(19854)
(17288)
教育(15854)
大学(15625)
技术(14494)
学学(14490)
农业(13586)
业经(10997)
(10784)
金融(10784)
经济研究(10276)
问题(9939)
资源(9689)
统计(9301)
财经(9209)
图书(8945)
(8636)
(8179)
(7993)
决策(7774)
(7757)
现代(7600)
技术经济(7553)
共检索到212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臻汉  
本文通过对全国286个地级市的人均水电气和公共交通等资源消耗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规律并分析出中国城市的资源集约最优规模区间为100万~280万人,结果表明目前仅32.1%的城市处于资源集约的最优规模区间。中国城市化应该以资源集约为原则,从国家高度规划城市化,合理控制城市规模,中小城市适度扩大,特大城市多中心布局;应优化资源配置,建设紧凑型城市,集约高效发展城市化,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垚  年猛  王春华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的城市最优规模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为例估计出人均产出水平与城市规模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产出水平先上升,随后下降。城市偏离最优规模会造成聚集收益的损失,而未达到最优规模的城市经济收益损失要大于超过最优规模的城市(即人口过度聚集)产生的经济收益损失。同时,城市最优规模水平随着产业结构的不同而变化,由于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高于工业,因此工业比重高的城市最优规模水平低于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城市。除此之外,城市最优规模水平还受到市场潜力、技术与知识水平、资本积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芳  魏静  
城市的优势很明显——能更有效地利用土地等资源,有完备的公共设施,能承受更多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 1800年,世界人口的 3%在城市, 1950年增加到 29%, 1990年增至 43%,达 24亿人。   近 50年来,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更为迅猛。 1949年,我国只有 136座城市。 1995年年底,我国城市发展到 640座。 1999年,我国城市发展到 668个,城市人口达 4亿。城市化水平由 1978年的 17 9%上升到 1999年的 30 9%。   在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同时,我们还须关注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的现象。我国城市市区面积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筱明  吴泉源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 ,但发展城市化的同时也应注重保护耕地 ,合理用地 ,节约用地。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城市化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余华义  
本文旨在研究城市化及其不同路径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本文证明城市化率、城市密度和人口大城市化率提高对地方政府规模有正向推动作用,且人口大城市化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高于单纯的城市化。产出大城市化率变动对地方政府规模有U型影响。中国大城市化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高行政级别城市的膨胀实现的,产出大城市化率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受人口大城市化率的影响。本文用中国1998—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对该理论机制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高度吻合,且结果是稳健的。在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简政放权的背景下,本文为中央政府通过优化城市的布局和形态,从而实现对地方政府规模膨胀的控制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家庭  张换兆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张使得大量的农地转换为城市建设用地。从中国的国情来看,通过城市空间的扩张来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不是一条有效的路径。而从现有城市空间出发,分析城市化对不同行为主体选择的影响,提高现有城市空间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充分提升现有城市空间的经济社会承载力,是解决中国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土地问题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皮亚彬  薄文广  何力武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1年地级城市数据,研究了城市区位和城市规模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结论如下:(1)随着与核心城市距离变远,城市长期人口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呈现出"∽形"的非线性关系;(2)在城市体系内,城市规模和城市区位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3)某地区城市分布越密集,则该地区的城市人口增长越快,应积极发展城市群以带动城市化。在城市群发展战略上,需要注意不同规模的城市在地理上的合理布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盛广耀  
认为城市化所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关键不在于城市化本身,而在于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是否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不同的城市化模式所产生的资源环境效应是不同的,它受到发展理念、环境政策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粗放型的城市化模式在经济发展中加大了资源环境消耗的强度和数量,而集约型的城市化模式则降低了资源环境消耗的强度和数量,有利于在经济发展中处理资源环境问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洋  
本文从如何科学认识城市规模作为切入点,提出新时期城市化发展的政策应该建立区域观念,因地制宜,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健康、有序地发展。在些基础上,探讨了适合西部地区区情的西部城市化道路是:以中小城市为重点,加强完善现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培育和增加二级中心城市功能,同时发展小城镇,逐步形成开放协调的西部城镇体系,以加快西部城市化步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邱士可  王莉  
分析研究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涵义及其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指出城市人口规模增加是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的前提,城市经济规模发展是土地集约利用的保障,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使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必然。结果表明:城市现代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不仅要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还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优化用地结构和推行新的用地模式,才能有效地防止城市土地的低效利用和粗放经营,把集约化经营不断推向更高的水平,缓解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地矛盾。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乐小兵  
本文利用1990-2010年全国29个省份(由于天津、重庆数据不完整,未统计)的面板数据,对政府规模、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面板协整检验发现政府规模、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回归发现,政府规模、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且统计结果非常显著,政府规模、城市化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误差修正模型表明,政府规模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短期格兰杰原因,而城市化水平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短期格兰杰原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志方  
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与高等教育规模呈现高度的一致性,这种相关关系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一样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高等教育规模的重要因素。城市化率的提高,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市场需求和发展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维良  王成  
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而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与服务业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文章利用我国地级市数据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城市化与服务业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率越高,服务业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现阶段,我国城市化与服务业关系总体上还不显著,城市化对经济增长作用显著,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作用还不明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汪川  
城市化和经济聚集是现代区域经济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然而由于城市化现象所反映的规模收益递增因素与新古典经济的竞争性均衡不相容,因此,城市化问题很难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内得到解释。这样,长期以来标准的经济分析很少关注经济聚集现象和城市的形成。直到20世纪70年代,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把垄断竞争问题重新引入到主流经济学后,垄断竞争模型才成为处理规模收益问题的有力工具,新经济地理也由之发展而来;与此同时,新兴古典经济学以超边际分析为工具深入分析了分工对城市形成和产业迁移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