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30)
2023(17211)
2022(14824)
2021(13574)
2020(11508)
2019(26170)
2018(25871)
2017(49757)
2016(27262)
2015(30478)
2014(30348)
2013(30206)
2012(27850)
2011(25466)
2010(25612)
2009(23991)
2008(23458)
2007(20740)
2006(18601)
2005(16640)
作者
(82903)
(69204)
(68876)
(65330)
(44191)
(33196)
(30995)
(26998)
(26362)
(24672)
(23838)
(23341)
(22392)
(22001)
(21631)
(21188)
(20602)
(20483)
(19855)
(19807)
(17435)
(17278)
(16768)
(15845)
(15544)
(15393)
(15372)
(15190)
(14100)
(13542)
学科
(122073)
经济(121922)
管理(82369)
(74344)
(61567)
企业(61567)
方法(49023)
数学(42287)
数学方法(41840)
(29494)
(29475)
中国(28875)
(28032)
业经(25761)
地方(25680)
(23767)
农业(20058)
(19422)
贸易(19411)
环境(18889)
(18777)
(18542)
(17836)
理论(17818)
财务(17763)
财务管理(17730)
(17238)
银行(17159)
(17074)
(16947)
机构
大学(402754)
学院(398495)
(164020)
经济(160624)
管理(152866)
研究(140879)
理学(132147)
理学院(130581)
管理学(128300)
管理学院(127580)
中国(102791)
科学(89036)
(85989)
(75536)
(72954)
(71449)
研究所(66683)
业大(62997)
中心(61725)
财经(60128)
(59128)
农业(56280)
(54494)
北京(54161)
(51821)
师范(51209)
(50360)
经济学(50218)
(47012)
经济学院(44948)
基金
项目(271604)
科学(211890)
基金(197420)
研究(192447)
(174887)
国家(173495)
科学基金(146882)
社会(122240)
社会科(115815)
社会科学(115784)
(105460)
基金项目(104780)
自然(96750)
自然科(94347)
自然科学(94318)
自然科学基金(92651)
(89412)
教育(87221)
资助(81071)
编号(76528)
成果(62478)
重点(61317)
(59600)
(58062)
(55960)
课题(52947)
创新(52443)
科研(51958)
国家社会(50804)
教育部(50468)
期刊
(185544)
经济(185544)
研究(118857)
中国(76098)
学报(71543)
(64698)
科学(62752)
(57701)
管理(56735)
大学(52551)
学学(49787)
农业(43820)
教育(38367)
(33136)
金融(33136)
技术(32167)
财经(30315)
经济研究(30072)
业经(28114)
(25979)
问题(23947)
(22244)
技术经济(19989)
(19787)
图书(19670)
科技(19657)
理论(18622)
业大(18344)
资源(18276)
现代(17562)
共检索到590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建华  邹凤明  
本文就资源错配的实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资源错配的影响因素及其测度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述评,着重分析了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资源在产业部门间的错配及其影响、金融扭曲引发资源错配等领域的问题,探讨了资源错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未来资源错配问题研究在内容和方法上的新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詹江  鲁志国  
本文利用异质性资源错配模型,研究中国各省之间资源错配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阐述了该机制导致的中国经济地区差异。得到的结论是中国要素市场扭曲导致TFP损失随着改革进程逐步下降,自1992年以来,要素市场扭曲包括资本和劳动扭曲程度大幅度减小,中国经济差距的影响也逐步加大。到2016年,扭曲的减少带来的显著影响是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至少25%,造成地区差异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中央政府通过高度自主的国有部门向不同地区重新分配资本的干预过程有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曾国安  洪丽  
关于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但始终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进入21世纪以来,国外学者一方面从理论方面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从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劳动供给机制和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得出了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另一方面运用最新的数据和计量研究方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主要是采用面板数据和联立方程模型等新的计量方法进行了国际和国别研究。总的来看,这些研究对于两者关系的性质和相互影响的机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其对明确两者关系的性质及作用机制从而对制定相关政策有着积极作用,但研究结论的分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依然存在,仍需要对两者关系进行全面和更深入的研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陆万军  
随着我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开始受到关注。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国的发展经验,总结了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的四大机制,提出实现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的一些思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红松  郭丽佳  章锦河  钟士恩  虞虎  韩娅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却很少有研究在不同理论脉络下系统梳理相关成果,并比较不同理论、方法、模型、指标与评价体系的优劣势与应用范围,以至于难以确定理论贡献。本文综述了相关的5类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并比较其理论内涵、模型方法、评价体系及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二者关系分析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结果发现:①二者关系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指标各具优劣势与应用范围,相关研究应遵循"检验因果关系方向→识别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脱钩状态→评估生态效率强度→判定耦合协调阶段"的基本框架,并按照"方向调控→拐点/状态调控→强度调控→系统调控"的思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②未来应重点开展方法、模型与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及优化研究,关注驱动因子、作用机制及路径选择研究,探索多案例对比、远程耦合及关联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妤  蔺雪芹  王岱  
经济全球化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加强了各国间的联系,但也将污染从国家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全球气候变暖、海上石油泄漏和大面积雾霾的出现,不仅制约了经济增长,也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间的冲突已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二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实证研究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国内对于二者关系的研究虽在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但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应注意多学科交叉综合,加强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探讨,深入剖析二者相互作用机理,总结二者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根据污染物不同的峰值找出不同经济增长阶段重点应当治理的污染物类型,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途径和可供选择的模式,为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菲  
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四十年的时间里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反贫困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但贫困率持续降低,贫困深度进一步减轻,贫困严重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在政府扶贫力度不断加强的同时,贫困率却面临下降趋缓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就需要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关键影响要素进行分析,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视角寻找脱贫、减贫的方法和路径,以便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推动下,让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安勇  
基于中国政治治理制度和土地制度,从理论上系统剖析土地资源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内在影响逻辑,在此基础上借助Super-SBM模型对中国273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综合运用面板Tobit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地资源错配抑制了城市碳排放效率提升,且这种负向作用在中西部城市、中小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机制检验发现,抑制产业结构高级化转型、扭曲财政支出结构、阻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抑制企业绿色创新是四条重要的传导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和财政压力会强化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抑制作用,而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则弱化了土地资源错配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岳利萍  吴振磊  白永秀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来说究竟是"财富"还是"诅咒"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我国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了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但资源禀赋通过何种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尚缺乏理论和实证检验。本文以"条件收敛"假说为基础,构建了资源禀赋对人均收入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区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以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地域分布与储量前十名的18个省(区)19年的自然资源储量以及经济社会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直接、间接和总效应大小的同时,对我国资源富集地区资源禀赋影响经济增长的渠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余官胜  
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而不同学者对此得出的结论却大相径庭。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学界展开了一场关于对外贸易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学术争论,批评和反批评构成了这场争论的主线,尤其是针对对外贸易度量方法。在这场争论的推动下,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研究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实证研究领域均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同时这场理论争论对中国贸易政策的制定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天籽  
本文利用1989-200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自然资源丰裕度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地区层面检验了"资源诅咒"假设,并对其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然资源丰裕度并不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是通过降低外商直接投资、教育、创新水平间接阻碍经济增长,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是最主要的传导机制。另外结果还显示,丰裕的自然资源倾向于增加国内投资,进而对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爱平  赵仁杰  张志敏  
近年来,伴随全球经济发展,包括自然灾害、环境灾变以及人为灾害造成的损失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因而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和应对机制也成了近年来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国外文献对灾害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的研究主要关注灾害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及其作用的路径,包括灾后投资收益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技术进步的产出效应等;微观层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对个体行为选择的作用上。灾害的应对机制主要讨论了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应对灾害冲击时的作用,并从受灾地的现实出发,提出灾害应对机制的培育策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广东  方创琳  
缩小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视角,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评述了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与方向。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外研究在多学科融合框架下更为关注地理的作用,从而导致空间计量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成为热点方法,地理信息技术逐步受到重视,研究尺度逐步降低并向实用化发展。国内研究多是国外经验在中国的验证,本土化创新不足;研究尺度以省域层面为主,城市和县域研究明显缺乏;空间效应逐步受到关注,对区域差异的基本问题仍存在较大争议。未来研究应在数据选取上更为细化和全面,尝试追踪和监测区域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格局,构建经济增长差异定量测度方法体系和技术平台,加强区域间的关联以及经济溢出、空间溢出效应测度研究,关注差异机制和机理解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维阳  段学军  
对碳排放与经济、产业系统相互影响机理的研究已成为气候变化领域关注的重点。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论述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相互作用的相关内容,并对研究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研究内容既涉及碳排放的经济学分析、三次产业发展的碳效应、交互关系、碳减排的经济损失等基础分析,又重点关注了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国际碳流动等应用领域。研究多采用经济计量学、数理统计、情景分析、模型模拟、投入产出和碳足迹等定量方法,与定性研究相得益彰。研究内容呈现多层次性,理论不断深化,方法趋于多类型综合化,视角逐步向微观层面转向。最后指出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完善研究的方法论体系;进行方法创新,增强区域性研究,探索适合中国的研究模式和框架;扩展研究尺度,填补研究空白和薄弱之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覃成林  任建辉  
"知识悖论"现象表明,创新并不一定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增长。对此,RodRíguezPose(1999)提出了社会过滤的概念,认为本地社会经济条件在创新转化为增长的过程中扮演着"中介"角色,且对该过程兼具促进或约束两种作用。关于社会过滤的研究集中在社会过滤概念、社会过滤测度、社会过滤对创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及实证检验等方面,初步形成了社会过滤理论框架。开展社会过滤研究,对于目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积极的决策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