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29)
- 2023(18222)
- 2022(15609)
- 2021(14446)
- 2020(12289)
- 2019(28089)
- 2018(27841)
- 2017(53957)
- 2016(28993)
- 2015(32626)
- 2014(32189)
- 2013(31874)
- 2012(28956)
- 2011(25841)
- 2010(25705)
- 2009(23945)
- 2008(23775)
- 2007(20957)
- 2006(18536)
- 2005(16474)
- 学科
- 济(118311)
- 经济(118142)
- 业(104652)
- 管理(100656)
- 企(92721)
- 企业(92721)
- 方法(55052)
- 数学(45104)
- 数学方法(44506)
- 财(38182)
- 农(36005)
- 业经(34166)
- 中国(29505)
- 制(27643)
- 务(26545)
- 财务(26467)
- 财务管理(26424)
- 企业财务(25068)
- 农业(24817)
- 技术(21971)
- 理论(21818)
- 和(21642)
- 学(21574)
- 地方(21303)
- 划(19628)
- 贸(19543)
- 贸易(19527)
- 体(19368)
- 银(19202)
- 银行(19160)
- 机构
- 学院(412611)
- 大学(411297)
- 管理(169254)
- 济(166436)
- 经济(162940)
- 理学(146186)
- 理学院(144690)
- 管理学(142290)
- 管理学院(141516)
- 研究(130191)
- 中国(101765)
- 京(87091)
- 财(80507)
- 科学(79392)
- 农(66147)
- 所(63895)
- 财经(63860)
- 江(61520)
- 业大(60578)
- 中心(60415)
- 经(58122)
- 研究所(57703)
- 北京(54473)
- 农业(51597)
- 范(51157)
- 师范(50704)
- 经济学(49793)
- 州(49129)
- 院(47560)
- 财经大学(47487)
- 基金
- 项目(279934)
- 科学(221959)
- 研究(206062)
- 基金(205035)
- 家(177110)
- 国家(175613)
- 科学基金(153334)
- 社会(131149)
- 社会科(124373)
- 社会科学(124339)
- 省(109217)
- 基金项目(108806)
- 自然(99891)
- 自然科(97539)
- 自然科学(97516)
- 自然科学基金(95788)
- 教育(94284)
- 划(90643)
- 编号(84008)
- 资助(84005)
- 成果(66864)
- 部(62059)
- 重点(61718)
- 创(59673)
- 发(58756)
- 课题(56545)
- 创新(55221)
- 制(54099)
- 国家社会(54090)
- 教育部(53682)
- 期刊
- 济(184558)
- 经济(184558)
- 研究(119632)
- 中国(78283)
- 管理(66066)
- 财(65452)
- 学报(61323)
- 农(60847)
- 科学(57708)
- 大学(47828)
- 学学(45008)
- 农业(41907)
- 教育(41562)
- 技术(37797)
- 融(36848)
- 金融(36848)
- 业经(32048)
- 财经(31633)
- 经济研究(27945)
- 经(27066)
- 问题(24065)
- 业(23354)
- 技术经济(21474)
- 图书(20153)
- 现代(19608)
- 理论(19593)
- 科技(19320)
- 财会(19223)
- 版(18918)
- 资源(18623)
共检索到606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新苗 钱欢欢
资源错配是影响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也是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发展遭遇瓶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13年30个行业的346万条微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Olley-Pakes的半参数三步估计法基于行业水平得到企业TFP水平值,进而测算出我国制造业分行业的TFP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将资源错配的分析纳入到经济增长核算框架中,分析行业层面资源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结果显示不同子行业的错配扭曲程度存在差异,但均有纠正空间;最后,构建起要素错配与TFP的关联机制。本文基于不同行业给出了纠正扭曲的相关建议,同时就整体制造业的分析发现现阶段对劳动要素错配的纠偏更为必要。
关键词:
资源错配 效率损失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民春 乔刚
基于2011—2017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制造业就业总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国已呈现出"机器换人"现象;同时工业机器人使用减少制造业企业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制造业 就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 陈甬军
对资源误置引致福利损失的计量是判定要素市场扭曲的直接证据。本文定义资源误置引致的福利损失为潜在产出缺口,即实际产出与帕累托最优配置情形下潜在产出的差额。运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本文检验了制造业劳动要素的资源误置程度,计算了劳动要素误置引致的福利损失。研究表明:劳动要素在制造业两位数代码产业内、产业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配置扭曲。样本考察期间,劳动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增长快于工资率增长,已经扭曲的劳动要素配置状况进一步恶化。本文的研究对于产业间、产业内资源配置的优化与自由要素市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制造业 资源误置 产出缺口 福利测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文东伟 冼国明
本文运用Ellison和Glaeser(1997)构建的EG指数或γ指数,量化了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并进一步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GMM模型讨论了制造业空间集聚、融资约束、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γ指数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程度明显在加深,越来越多的制造业行业不断向东部沿海有限的几个省份或区县集中,成为了高度集聚或非常集聚的行业。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显著推动了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的现象在本文得到了验证,即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出口强度反而更低;但本文并没有发现"融资约束悖论"在中国的存在,本文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越弱的企业,出口强...
关键词:
空间集聚 出口 全要素生产率 融资约束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众 李童 李世军
本文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理论假说,并利用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匹配样本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越高的地区,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越明显;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最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相比低生产率企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高生产率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但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尚未体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雪琴 文嫮
信息制造业在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对1999—2007年中国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按照信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梯度差异可以把我国31个省、市、区初步划分为五大等级;(2)等级之间的差距随着等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等级上各省、市、区的分布大致呈金字塔型;(3)31个省、市、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时间维度变动轨迹显示,1/5以上的省、市、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呈上升态势,1/4以上的省、市、区比较稳定,不到1/3的省、市、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桂文林 唐崔巍
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造成巨大冲击,对危机的影响进行评估对于建立科学的危机预防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X-13A-S模型将我国制造业PMI进行分解,研究各成分在危机期间的波动情况,分析金融危机的动态演变过程并构建本底趋势线进行损失评估,最后划分金融危机的生命周期。研究结果表明:(1)X-13A-S模型对指数调整效果较好,长期波动趋势分为三个时期;季节成分波动表现为"三波峰、三波谷";异常值与危机事件相对应。(2)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期PMI指数损失5.11%,平均损失1.28%;爆发后期指数损失49.31%,平均损失4.11%,本轮危机共损失54.42个百分点。(3)2008年1月至4月为金融危机生成期,2008年5月至12月为全面爆发期,2009年1月至5月为衰退期,2009年6月至8月为消亡期,整个危机持续16个月。(4)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时期以8月份为分界点,表现出"前期趋势-循环成分,后期不规则变动"的动态机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苏苏 段军山 叶祥松
文章旨在“资源配置与总量生产率”框架下研究提升行业间资源配置效率在启动内需动力和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以1999-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研究样本,采用陈永伟、胡伟民(2011)建立的引入中间投入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框架,测度了资本、劳动和中间投入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和产出缺口。研究发现:(1)考察期行业间的劳动、资本、中间投入三大要素对产出的扭曲变动效应均为负数,表现为“中间投入扭曲带来的影响>资本扭曲带来的影响>劳动扭曲带来的影响”,中间投入的影响最大且呈现扩大趋势。(2)资源错配造成的产出缺口平均为8%。其中资本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约为劳动错配造成效率损失的2倍,中间投入造成的资源错配效率损失约为劳动错配造成效率损失的4倍。(3)工业产出和TFP变动的分解表明,要素投入增长依旧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各行业TFP的提升主要动力源于各个行业总体TFP的增长,份额效应和扭曲改变效应微乎其微。(4)资源错配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行业集中度越高、国有企业比重越大的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本和中间投入过量问题。文章研究表明加强中间投入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于启动内需和构建双循环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红英
以往文献在研究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时通常围绕对外开放、规模经济、要素禀赋、城市化等展开,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分销业集聚。文章从分销业集聚切入考察其制造业集聚效应。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分销业集聚对制造业集聚呈现明显的正向影响。但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却表明,在东部地区,分销业集聚对制造业集聚的正向影响非常显著,但在中西部地区,这一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正是不同地区的产业选择差异导致了分销业集聚之制造业集聚效应的差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谱
现有文献在计算中国制造业劳动力配置扭曲所导致的TFP损失时,均没有剔除外部因素的扰动,从而高估了该损失。文章在Hsieh和Klenow(2009)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在剔除外部因素扰动后,估算出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从1998年的9.00%逐渐减少到2007年的7.39%。而现有文献也缺少在企业异质性模型下对TFP损失进行分解,文章将企业按特征进行分组,建立了分组之后TFP损失分解的理论。TFP损失的分解有利于分析TFP损失的构成,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该理
关键词:
劳动力配置扭曲 TFP损失 垄断竞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谱
现有文献在计算中国制造业劳动力配置扭曲所导致的TFP损失时,均没有剔除外部因素的扰动,从而高估了该损失。文章在Hsieh和Klenow(2009)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在剔除外部因素扰动后,估算出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从1998年的9.00%逐渐减少到2007年的7.39%。而现有文献也缺少在企业异质性模型下对TFP损失进行分解,文章将企业按特征进行分组,建立了分组之后TFP损失分解的理论。TFP损失的分解有利于分析TFP损失的构成,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该理论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还适用于农业和服务业等,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文章最后以所有权分组为例分析了我国制造业1998-2007年劳动力配置扭曲TFP损失的构成。研究表明:(1)每个行业的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是该行业的劳动力份额、产品替代弹性和劳动力成本产出比对数方差的增函数;(2)行业内各组之间不存在劳动力配置扭曲的条件为行业内各组企业的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均值相等;(3)企业按所有权分组后,我国1998-2007年由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制造业TFP损失主要来自于组内,并且该损失在此时间段已经由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体变成了以其他企业为主体。
关键词:
劳动力配置扭曲 TFP损失 垄断竞争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巍 马慧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基于中国地级市制造业细分行业层面的实证分析表明: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进入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该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产业异质性;相对于其他地区和产业,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地区、沿海地区和交通网络中心地区,对交通依赖度较高的"交通密集型产业"、缴税较少和效率较低的"非期望产业",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更强的吸引企业进入效应;此外,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开放均能促进企业进入,且两者的吸引企业进入效应是相互强化的。地方政府应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区位选择的差异性影响,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联动协同;在积极推进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协同改善影响营商环境的其他各种因素;积极对接国家交通网络布局,合理布局本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汤毛虎
汇率变动会影响到进出口产品(包括中间投入品)的价格,改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和生产规模,进而影响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表现为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两种效应。使用1998—2007年的微观企业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计量方法,并将实际有效汇率对就业的冲击分解为破坏效应和创造效应,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对于出口企业,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的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效应同时存在,且影响系数大致相当,其总体就业情况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影响;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劳动力需求会产生显著的负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芳芳 冯帆
制造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服务作为制造业的重要中间投入,服务业的开放能否提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是研究的重点。文章基于2004—2014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总体来讲,我国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开放对其影响有所差异。把制造业创新效率进一步分解为创新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后发现,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创新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技术进步”则存在门槛效应,即适度的服务业开放对能显著提升制造业创新的“技术进步”,但当开放水平过高时统计不显著。机制检验显示,服务业开放通过溢出效应促进制造业创新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通过锁定效应阻碍了制造业创新的“技术进步”。该研究为我国如何有效扩大服务业开放从而促进制造企业提升创新效率提供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开放 制造业 创新效率 门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与出口学习效应研究——基于制造业与服务业企业层面的比较分析
贸易自由化、异质性企业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实证研究
数字孪生技术优化制造业企业的决策机制研究——基于数字经济技术层面的考察
基于区域、双边与部门层面的国际生产共享问题研究——以中国参与CAFTA制造业垂直专业化分工为例
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测度及效率提升路径——基于融资错配视角
劳动力错配诱发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了吗?——来自中国产业层面的经验证据
人民币汇率变化与制造业投资——来自企业层面的证据
制造业区域同构抑或异构:两大三角洲层面的分析
产业转移中要素资源的空间错配与经济效率损失:基于江苏传统企业调查数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