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5)
- 2023(6563)
- 2022(5364)
- 2021(4815)
- 2020(3703)
- 2019(8441)
- 2018(8201)
- 2017(15285)
- 2016(8262)
- 2015(9331)
- 2014(9328)
- 2013(9411)
- 2012(9295)
- 2011(8739)
- 2010(8999)
- 2009(8256)
- 2008(8258)
- 2007(7438)
- 2006(7074)
- 2005(6652)
- 学科
- 济(44048)
- 经济(44012)
- 管理(22616)
- 业(20574)
- 地方(17121)
- 中国(16122)
- 企(14244)
- 企业(14244)
- 农(12912)
- 业经(10762)
- 发(10027)
- 方法(9855)
- 地方经济(9803)
- 农业(9326)
- 融(8595)
- 金融(8595)
- 银(8333)
- 银行(8324)
- 行(8240)
- 学(8205)
- 环境(8100)
- 数学(7930)
- 数学方法(7869)
- 资源(7757)
- 和(7354)
- 制(7130)
- 发展(6785)
- 展(6765)
- 贸(6640)
- 贸易(6629)
- 机构
- 学院(123820)
- 大学(121011)
- 济(52579)
- 经济(51381)
- 研究(50304)
- 管理(43504)
- 中国(39142)
- 理学(35514)
- 理学院(35025)
- 管理学(34485)
- 管理学院(34242)
- 科学(30622)
- 京(28355)
- 所(26609)
- 研究所(23820)
- 财(23694)
- 中心(22368)
- 农(22119)
- 江(20661)
- 范(19382)
- 师范(19209)
- 北京(18980)
- 院(18065)
- 财经(17671)
- 州(17298)
- 农业(16888)
- 业大(16774)
- 省(16413)
- 经(15935)
- 科学院(15902)
- 基金
- 项目(76501)
- 科学(59824)
- 研究(58413)
- 基金(52613)
- 家(45882)
- 国家(45424)
- 科学基金(38042)
- 社会(36707)
- 社会科(34754)
- 社会科学(34744)
- 省(31311)
- 基金项目(27284)
- 划(25809)
- 教育(25505)
- 编号(24420)
- 发(23702)
- 自然(22724)
- 自然科(22004)
- 自然科学(21999)
- 自然科学基金(21585)
- 资助(21383)
- 成果(20286)
- 发展(19287)
- 展(18945)
- 课题(17938)
- 重点(17703)
- 部(16120)
- 创(15644)
- 国家社会(14980)
- 创新(14645)
共检索到211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东升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必须树立起正确的资源观,坚持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系统观、辩证观、层次观、发展观、动态平衡观、资源价值观、开放观、法制观等。
关键词:
资源 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文来
传统的资源价值观主要表现形式为“资源无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理论基础是效用价值论和被曲解的劳动价值论。本文从现代经济社会的需求、环境会计学新学科的诞生、持续发展理论、资源退化原因等四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反思,认为传统的资源价值观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构建现代的可持续资源价值观。新的资源价值观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5种子体系:完善的资源价值理论体系;资源价值量化理论体系;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体系;自然资源资产折旧理论体系;自然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自然资源 价值 价格 环境 核算 资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翟辅东
本文针对较流行的“可持续发展要解决好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合理分配”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大多数不可再生资源不存在有解决当代与后代人分配的机制,对稀缺或富裕资源也不发生作用。正确的观点应当在科技的带动下通过资源节约、资源替代、开拓新资源来优化资源结构。可持续发展资源观是由资源品种和储量结构、开发技术和设施结构、区位结构、市场需求结构综合塑造,是个时空动态过程。
关键词:
区域,持续发展,资源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国平
资源观问题是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所谓资源观 ,指的是人们对资源问题的带根本性的看法。一切与资源的探索与评价、规划与配置、保护与管理、开发与利用等相关工作 ,都受着资源观的显著或潜在的影响 ,不同的资源观导致不同的社会行为 ,带来不同的效果。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有新的资源观。在此 ,主要讨论资源的时代观、地位观、辩证观、系统观、层次观、发展观、开放观、价值观、伦理观和法制观等10个资源观 ,用以阐述对资源问题的基本看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田雪原
近 30年来 ,国际社会在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认识、研究和实践诸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 ,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做出不懈地努力 ;可持续发展本身即表明它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能否实现在于政策的科学性 ,战略和策略的正确性 ,决策的可行性。本文从中国实际出发并结合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侧重人口角度提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宏观决策选择和改革的思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二勋 秦耀辰
评述了古代西方与中国哲学家的环境观 ,并对两者的差异进行比较。以马克思主义环境观为基准 ,对现代环境观的三种主流意识进行辨析 ,在此基础上 ,提出可持续发展时代的环境观。同时认为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包括环境整体观、环境系统观、环境资源观和环境伦理观
关键词:
环境观 人化自然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建华 周胜军
分析了传统科技发展观具有纵客科技负效应膨胀的狭隘性。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能够有效协调科技双重效应的崭新的科技可持续发展观。并进而分析了科技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对科技发展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
科技 科技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民
二十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世界人口的空前增长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为了保证当代人和后代子孙的福祉,人类必须遵循新的发展原则和发展模式,即可持续的发展。人类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调整自己的生殖行为、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才能交给后代子孙一个健康的地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晔 张慧芳
资源在代际之间的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这一问题在当代人利益激励和后代人主体缺位的条件下是不可能自然实现的。所以,对世代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进行公平合理的代际管理和分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汤建光 赵涌发 王蕊 陈树基
可持续发展从资源角度讲,就是以人力资源替代自然资源。从不同国家的发展战略看,注重人力资源积累的国家经济发展就快。我国人才从存量到增量同经济快速增长的要求相比都远远不足,必须加大开发力度。人力资源不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且它本身也存在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影响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是教育投资机会成本偏高,回报率低;二是人才资源使用不合理而导致资源浪费,包括就业难和人才使用高消费。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首先国家要加大教育投入,其次应合理分担教育成本费用,再次是从政策上鼓励人才到中小城市、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基元 姜学民
代际均衡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代际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代际财富均衡。自然资源是代际财富均衡分配的主要内容,需要进行资源代际管理来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关键词:
资源代际管理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田雪原
在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诸因素中,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可持续发展在终极意义上可归结为资源的物质变换。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树立资源的稀缺意识,包括绝对数量的短缺和三种结构性的相对短缺;人口增长意识,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下降的趋势;人口增长“分母加权效应”意识,即由于人们追求高生活质量而使人均资源消耗增加,人口城市化加速进行使人均资源消耗增加,人口消费结构改变使人均资源消耗增加。面对来自这三个方面形成的合力产生的“加权效应”,需要重新审视传统消费模式,寻求同短缺资源与过剩人口矛盾加剧相适应的适度消费可持续发展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