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5)
2023(5868)
2022(5021)
2021(4743)
2020(3746)
2019(9118)
2018(9021)
2017(17163)
2016(9515)
2015(10916)
2014(11218)
2013(11128)
2012(10320)
2011(9408)
2010(9827)
2009(8837)
2008(9026)
2007(8179)
2006(7627)
2005(6947)
作者
(27321)
(22370)
(22167)
(21477)
(14437)
(10767)
(10561)
(8813)
(8676)
(8316)
(7697)
(7591)
(7300)
(7143)
(7112)
(6869)
(6702)
(6594)
(6561)
(6348)
(5620)
(5505)
(5308)
(5166)
(5154)
(4998)
(4980)
(4955)
(4476)
(4423)
学科
(37714)
经济(37675)
管理(25967)
(20706)
(16395)
企业(16395)
中国(14242)
方法(13882)
(12782)
银行(12776)
(12630)
(12187)
贸易(12180)
(11903)
(11874)
数学(11832)
数学方法(11726)
(10893)
地方(10760)
(9697)
(9241)
(8578)
制度(8571)
(7813)
出口(7808)
出口贸易(7808)
业务(7511)
(7500)
金融(7499)
理论(7097)
机构
学院(132342)
大学(131969)
(53958)
经济(52429)
管理(48206)
研究(44465)
中国(40079)
理学(39509)
理学院(38951)
管理学(38321)
管理学院(38057)
(32669)
(27320)
科学(26513)
(22423)
(22345)
中心(21523)
北京(21377)
财经(21012)
研究所(19764)
(19646)
(18994)
(18550)
(18459)
师范(18330)
经济学(17472)
(17063)
业大(16789)
银行(16449)
(16231)
基金
项目(81902)
科学(63592)
研究(61673)
基金(58014)
(49550)
国家(49119)
科学基金(42350)
社会(38988)
社会科(36988)
社会科学(36980)
(30961)
基金项目(30736)
教育(28426)
自然(26374)
(26339)
编号(25966)
自然科(25618)
自然科学(25613)
自然科学基金(25115)
资助(24354)
成果(21314)
课题(18268)
(18267)
重点(18192)
(18063)
(16175)
国家社会(16082)
教育部(15623)
(15524)
大学(15471)
期刊
(63070)
经济(63070)
研究(45623)
中国(31164)
(23073)
金融(23073)
(21547)
学报(17975)
管理(17159)
(16965)
科学(16922)
教育(16652)
大学(13431)
学学(11961)
技术(11433)
问题(10785)
财经(10287)
农业(9840)
业经(9714)
图书(9562)
经济研究(9345)
(9066)
(8874)
(8294)
资源(8185)
城市(7664)
国际(7638)
书馆(7205)
图书馆(7205)
现代(7165)
共检索到220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杰英  谢太峰  
城市公交是节约能源、节约土地以及减少污染的最有效的出行方式。本文分析了北京城市公交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城市公交、建设资源节约型北京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牛方曲  宋涛  刘卫东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不同区县居民的工作出行分布指数、全北京居民工作出行分布指数及不同社会经济群体的工作出行分布指数,并根据出行分布拟合函数分析了北京工作出行分布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较高收入人群围绕工作地的居住分布较为分散,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分布指数下降相对较缓;反之,较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分布相对较为紧凑,并随出行距离增长快速下降。反映出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可以更为自由地选择居住空间。本研究将为进一步构建北京LUTI模型、开展城市空间政策检验、实施可持续性模拟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励雅  朱晓宁  
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各城市治理交通拥堵的关键思路。针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及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特征,以出行链为分析单元,构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首先,依据已有研究基础,确定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三类因素,提出描述诸影响因素与出行方式之间关系的若干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辨识与修正,最终得到了个人与家庭属性、土地利用、出行链等各类因素对出行方式的影响方向与程度。研究结果对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峰  
本文基于对上海市停车收费现状的调查,指出影响停车收费价格制定的因素,通过对驾车出行人群支付停车费用的意愿分析,证明了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制定合理停车收费标准的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郝晓龙  
北京地铁票价改革受到社会关注。自1971年第一条线路试运营到2013年,北京地铁票价共经历了6次调整,每次调整客流量都会发生变化。其中,1991年票价涨至0.5元后,年客流量下降至3.71亿人次;1995年,地铁客流达到历史新高5.58亿人次,为了减少地铁客流量,降低对运营安全的冲击,1996年票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原雅丽  杨小宝  李虹慧  四兵锋  
以城市群内旅客城际出行为研究对象,分析心理潜变量、城市群属性和突发事件等因素对城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京津冀旅客城市群内部城际出行问卷调查数据,构建突发事件下考虑心理潜变量的综合选择(integrated choice and latent variable,ICLV)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便捷性和乘车体验潜变量的混合选择模型对居民城际出行行为的拟合优度更高;城市群属性方面,起讫点城市类型、出行距离和起讫点间铁路车次数量对出行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突发事件方面,雾霾天气下选择铁路出行的概率提高25.69%,雨天选择小汽车出行的概率提高31.63%,雪天选择小汽车出行的概率相对降低,发生阻断事件时选择小汽车出行的概率升高。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城市群内城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为突发事件下城际出行需求的差异化出行诱导和需求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向远  石飞  徐建刚  周月平  
城市街道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之间的关系,对城市交通有重大影响。先是梳理了西方国家3000年历史进程中城市街道模式的演变,探祈了各时期不同居民出行方式下城市街道模式的差异,然后以部分典型街道模式为对象,探析了不同城市街道模式下居民出行方式的差异,最后总结出城市街道模式与居民出行方式相互影响的机理。认为中国应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以人为本"的城市街道模式,以引导居民更多地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的方式出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维军  罗玉  
城市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发展"低碳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需要居民广泛参与和行动。气候变化风险的认知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提,城市居民气候变化风险认知是否会影响其出行方式,促进其低碳出行呢?基于620位城市居民的调查数据,利用Binary Logistic模型,探讨了城市居民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对其出行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1)城市居民气候变化风险认知对出行方式没有积极影响;(2)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主要受性别(X1)、年龄(X3)、家庭平均月收入(X5)、居住地距最近公共交通设施的距离(X9)、居住地与目的地的距离(X10)因素影响,其中居住地距最近公共交通设施的距离(X9)影响最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珊珊  石飞  徐建刚  
立足我国特有国情特点,以街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街道模式的纵向梳理以及横向对比分析,认为街道模式与出行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即特定的街道模式适应了一定时期的出行方式的发展,出行方式的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街道模式的演化。并基于此,为今后交通结构在街道层面的优化提供了一些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永琪  何永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雨水管网系统很难支撑因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下垫面变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城市内涝。本文分析了造成北京中心城内涝的原因,阐述了政府在加大力度建设雨水管道和雨水排除设施的同时,需将重点放到雨水源头控制、利用和建设城市蓄滞洪区建设上来。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雨水排除与利用的系统建设,才能使雨水在源头得以控制、在雨水管道中正常排放、在尾闾进行蓄滞,真正起到提高城市排涝标准,确保城市防洪和雨水综合利用的目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丹凤  隽志才  高晶鑫  
在问卷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有序Logit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全面考察个体属性对互联网使用的影响,进而研究选择特定出行方式人群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居民使用互联网的社会经济学属性包含性别、从事的行业是否是服务业、月收入和网龄;每天上网时间高于两个小时的人群一般都更倾向于采用健康型和环保型的出行方式;每天上网时间处于中等水平(2~6小时)的高收入人群相比其他人群更倾向于选择机动类出行方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田芳  王定红  连海涛  李高梅  
为改进现有游憩出行方式选择模型,提高游憩出行方式预测精度,对河北省武安市主城区6个公园绿地内游憩者出行方式选择的意愿开展调查。利用卡方检验对出行方式选择与影响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筛选变量,随后建立多元Logistic模型探讨了各变量对城市居民游憩出行方式选择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出行者年龄、家庭年收入、出行目的地、出行者教育背景、职业背景、出行耗时、出行目的及出行频率等对游憩行为出行方式选择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清  陶小马  杨鹏  
本文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基本行为特征出发,将居民出行总成本分为出行货币成本、出行时间厌恶成本、出行时间机会成本三部分,采用经济学局部均衡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按照出行成本最小化原则设定目标函数,并引入城市空间规模、收入水平、交通政策、交通状况等外生变量,分析了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内生决定与外生影响机制及其对居民出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城市空间规模扩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仅通过增加道路资源供给解决道路拥堵问题的交通政策,都将促使居民选择以个体机动化交通方式(主要指私人小汽车)为主的出行方式组合,并提高居民出行的碳排放水平;公交票价优惠、缩短居民公交出行时间等"公交优先"的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和占琼  尹晓  
构建低碳交通体系、提高绿色出行水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TPB理论和VBN理论,在我国14个大中城市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细化提取"城市环境""交通状态"和"公交服务"三个城市出行环境影响因子,建立多样本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体社会心理层面揭示了城市出行环境对绿色出行意向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出行环境对绿色出行决策有明显影响,虽然群组模型中潜变量作用路径相同,但不利绿色出行环境中的居民表现出较高的环保价值观和更强烈的绿色出行意愿,在不利绿色出行环境中,居民绿色出行意向的动力更多来自自身环保意识的强化;对于有利绿色出行环境中的居民,绿色出行意向的动力更多来自个人和社会的行为规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和占琼  尹晓  
构建低碳交通体系、提高绿色出行水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基于TPB理论和VBN理论,在我国14个大中城市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细化提取"城市环境""交通状态"和"公交服务"三个城市出行环境影响因子,建立多样本结构方程模型,从个体社会心理层面揭示了城市出行环境对绿色出行意向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出行环境对绿色出行决策有明显影响,虽然群组模型中潜变量作用路径相同,但不利绿色出行环境中的居民表现出较高的环保价值观和更强烈的绿色出行意愿,在不利绿色出行环境中,居民绿色出行意向的动力更多来自自身环保意识的强化;对于有利绿色出行环境中的居民,绿色出行意向的动力更多来自个人和社会的行为规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