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0)
2023(4703)
2022(4064)
2021(3789)
2020(3235)
2019(7602)
2018(7591)
2017(14129)
2016(8148)
2015(9254)
2014(9376)
2013(9176)
2012(8365)
2011(7692)
2010(7964)
2009(7367)
2008(7226)
2007(6412)
2006(5691)
2005(4823)
作者
(24696)
(20634)
(20420)
(19310)
(13178)
(9894)
(9402)
(8291)
(7887)
(7295)
(7175)
(6895)
(6525)
(6505)
(6319)
(6310)
(6234)
(6025)
(5877)
(5823)
(5122)
(5052)
(5041)
(4693)
(4651)
(4545)
(4538)
(4525)
(4394)
(4060)
学科
(38766)
经济(38739)
管理(24540)
方法(20088)
数学(18470)
(18084)
数学方法(18084)
(15455)
企业(15455)
中国(11376)
地方(8924)
(7596)
环境(7306)
资源(6941)
理论(6647)
(6546)
(6423)
城市(6345)
(5832)
业经(5827)
(5349)
(5227)
城市经济(4573)
农业(4396)
人事(4385)
人事管理(4385)
技术(4324)
(4088)
(3967)
生态(3960)
机构
学院(117108)
大学(116892)
管理(47306)
(43602)
经济(42374)
理学(40976)
理学院(40460)
研究(39451)
管理学(39377)
管理学院(39164)
中国(28022)
科学(27305)
(26078)
(20090)
研究所(18618)
业大(18506)
(18486)
中心(18091)
(18061)
(17209)
(16276)
北京(16171)
师范(16138)
财经(14886)
(14740)
农业(14594)
(14399)
(13419)
技术(12953)
师范大学(12950)
基金
项目(85140)
科学(67019)
基金(60776)
研究(58638)
(53785)
国家(53411)
科学基金(46184)
社会(36707)
社会科(34937)
社会科学(34921)
(34555)
基金项目(32190)
自然(31443)
自然科(30643)
自然科学(30635)
自然科学基金(29986)
(29100)
教育(27492)
资助(25801)
编号(23647)
重点(19238)
成果(18321)
(17983)
(17924)
(16881)
课题(16868)
计划(16523)
科研(15973)
创新(15823)
国家社会(15078)
期刊
(43852)
经济(43852)
研究(30270)
中国(23096)
学报(18386)
科学(17448)
管理(15881)
(14694)
大学(12851)
(12823)
教育(12069)
技术(12016)
学学(11919)
农业(10286)
统计(9854)
资源(9635)
(8945)
决策(8277)
图书(7549)
问题(7420)
(7217)
城市(6792)
技术经济(6755)
经济研究(6592)
业经(6504)
(6390)
财经(6363)
科技(5926)
(5782)
金融(5782)
共检索到165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春兰  毛卉  韩磊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毛卉  王春兰  邓良才  
对资源节约型城市评价指标的构建及评价是一个初步的尝试。从水、土地、能源等方面着手构建城市资源节约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综合评价模型,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这一指标体系用于我国30个城市资源利用现状的评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爱华  刘中文  段真真  
现有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仅仅局限于资源消耗、资源消费层面的节约评价,即直线单向流程节约的评价,没有从更高层面,如新技术应用节约层面、结构调整节约层面、管理节约层面等,在资源开采、消耗、消费、再利用、资源化的整个流程上进行闭环反馈式循环节约的评价。本文运用理论借鉴法、分析法等,在对影响或决定资源节约主要因子、资源节约所经历的流程等重要问题界定与分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技术应用节约、结构调整节约、管理转变节约、资源开发与生产节约、资源消耗节约、资源消费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节约、污染物排放减量节约等八大方面构建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该套指标能较好地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俊杰  宋仁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洪  卢青  
文章在定义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础上,构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对我国1990~2006年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计算出了各年相对的综合节约指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有志  周海燕  
为了评价节约型社会建设水平,根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涵,遵循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借鉴相关研究成果,采用专家咨询法,构建了由生产成本型节约、消费适度型节约、效率提高型节约、循环利用型节约、环境保护型节约、资源储备型节约、文化制度型节约7个准则层共47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体系对全国各省市区进行了横向比较应用研究。用因子分析法计算了各省份各准则层节约分值及综合节约分值。用聚类分析法将各省份分成3种节约类型:相对高度节约类型、相对中度节约类型、相对低度节约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属于相对高度节约和相对中度节约类型的省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正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变,人们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蒋硕亮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节约型机关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建设节约型机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探析节约型机关的内涵与特征出发,运用"节约水平"和"保障服务水平"两大类指标,设计出包含79个具体指标的节约型机关评价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基本涵盖了节约型机关的各个方面。文章最后建立了节约型机关综合评价模型:通用矩阵55综合评价方格图。它便于对节约型机关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和评价,并对机关未来的发展提供监控和预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岩  郭秀珍  
为加快我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研究和完善反映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衡量和监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通过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内涵的研究和分析,构建了6个类指数、22个指标的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框架;对规划和衡量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丽  左其亭  高军省  
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科学评估、有效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充分理解的基础上,(1)阐述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及其内涵;(2)构建了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即"543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5种资源类别、4个资源循环环节、3个层次,共70个指标;(3)提出了单指标量化、多指标合成的评价框架。本文积极探索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为评估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晓洁  沈镭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前提,将节约理念贯穿于各个领域,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和特征,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和39个指标。利用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最后通过2个节约指数来综合反映区域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状况。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对全国1990—2004年的资源节约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总体上处于弱节约状态,且评价期内各子系统先后经历了基本协调发展、较协调发展、高度协调发展状态,我国距离资源节约型社会仍有很大距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霞  张序萍  刘中文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对自然资源充分合理利用,达到资源循环使用目的的集约化社会。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了泰安市2003-2007年的资源节约状况,并计算了节约发展指数与节约协调指数。结果显示,泰安市资源节约发展水平接近弱节约状态,且给出评价期内各子系统先后经历的状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左其亭  王丽  
目前有关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经验、思想、意识等方面,而可操作的应用研究很少。针对这一现状,①本文构建了一套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即"543指标体系"),包括五类资源(水、土地、矿产、能源和其他)、四个循环环节(开发、利用、排放和回用)、3个层次(资源层、过程层、指标层);②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的单指标量化-多指标集成评价方法(即SI-MI方法),包括单指标定量描述、多指标综合集成以及资源节约度计算;③对我国省级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相对发展水平进行了量化研究,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3个区域:较为节约区,包括山东、天津、上海、江苏、北京、浙江、辽宁、河南、黑龙江、湖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俊杰  王娟娥  方金  
该文以资源节约型农业内涵为切入点,运用层次分析和专家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水、土地等各类资源的丰度与利用两个方面构建了一套资源节约型农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选取了山东省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农业生产中各类农业资源利用水平及趋势和对资源节约型农业的支撑度。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农业资源中,人力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最显著,其余依次是水资源、科技和资金、土地资源。化学化农资的利用水平变化平缓且最近几年略有上升,能源、机械的利用效率持续下降;各类农业资源支撑度方面,人力资源和水资源对资源节约型农业建设支撑作用明显,土地资源、科技和资金这类资源支撑作用不显著,能源机械和化学化农资这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春  仲亚东  
阐述了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内涵即节约型农业是以节约农业资源或农业生产投入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方式,其核心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定量综合评价区域节约型农业发展水平,构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分4个层次,涵盖复种指数等17项指标);介绍了节约型农业的具体评价步骤,包括数据标准化、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以及计算综合评价指数等;最后提出了一般意义上的促进节约型农业发展的政策设计的几点原则,即制定节约型农业发展促进政策需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市场化改革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宁淼  邹秀萍  王彤  徐云  
根据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与特征,遵循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文章建立了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和31个指标,所有指标可归纳为4个领域:减量化、再循环与无害化、资源节约支撑能力、资源节约发展态势。根据以上指标体系,对1997~2006年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虽然山东省在减量化、再循环、无害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资源节约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资源节约支撑能力薄弱,山东省资源节约水平的进一步深化受到制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