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32)
- 2023(15653)
- 2022(12964)
- 2021(11779)
- 2020(9811)
- 2019(22114)
- 2018(21853)
- 2017(41658)
- 2016(22619)
- 2015(25361)
- 2014(25161)
- 2013(24926)
- 2012(23288)
- 2011(21227)
- 2010(21831)
- 2009(20462)
- 2008(20475)
- 2007(18898)
- 2006(17136)
- 2005(15833)
- 学科
- 济(104720)
- 经济(104519)
- 业(91988)
- 管理(75728)
- 企(73725)
- 企业(73725)
- 农(48054)
- 方法(39797)
- 业经(33100)
- 农业(32189)
- 数学(30774)
- 中国(30405)
- 数学方法(30357)
- 财(27504)
- 地方(25469)
- 制(20688)
- 技术(19674)
- 和(19192)
- 务(18899)
- 环境(18879)
- 财务(18850)
- 财务管理(18824)
- 学(18538)
- 理论(17812)
- 企业财务(17803)
- 策(17482)
- 划(17461)
- 发(16925)
- 贸(16608)
- 贸易(16590)
- 机构
- 学院(331531)
- 大学(323773)
- 济(138438)
- 经济(135616)
- 管理(129630)
- 研究(114781)
- 理学(110226)
- 理学院(109064)
- 管理学(107159)
- 管理学院(106562)
- 中国(90248)
- 农(70755)
- 科学(70233)
- 京(70176)
- 财(62532)
- 所(59159)
- 江(54439)
- 农业(54374)
- 业大(53348)
- 中心(53100)
- 研究所(53048)
- 财经(48322)
- 北京(44200)
- 经(43664)
- 州(43035)
- 范(42569)
- 师范(42108)
- 院(41005)
- 经济学(40294)
- 省(39577)
- 基金
- 项目(214850)
- 科学(169924)
- 研究(158633)
- 基金(154298)
- 家(134510)
- 国家(133164)
- 科学基金(114699)
- 社会(102866)
- 社会科(96466)
- 社会科学(96435)
- 省(87872)
- 基金项目(80817)
- 自然(73085)
- 划(71494)
- 自然科(71280)
- 自然科学(71262)
- 教育(71040)
- 自然科学基金(70008)
- 编号(65319)
- 资助(62853)
- 成果(51996)
- 发(51829)
- 重点(48383)
- 部(46846)
- 创(46794)
- 课题(45352)
- 业(44654)
- 创新(43013)
- 国家社会(41812)
- 发展(41612)
- 期刊
- 济(170848)
- 经济(170848)
- 研究(96945)
- 中国(77259)
- 农(71390)
- 学报(51706)
- 管理(51609)
- 科学(49747)
- 财(49429)
- 农业(48257)
- 大学(39818)
- 学学(37476)
- 教育(36175)
- 业经(33639)
- 融(33101)
- 金融(33101)
- 技术(31624)
- 业(25550)
- 经济研究(24619)
- 财经(24058)
- 问题(22501)
- 经(20859)
- 技术经济(18947)
- 世界(17100)
- 版(16915)
- 资源(16907)
- 图书(16044)
- 统计(15899)
- 现代(15784)
- 科技(15736)
共检索到524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平
本文阐述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两型社会")与都市农业的内涵、理论基础、共同点和相互关系。分析了"两型社会"建设和都市农业发展都遵循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生态城市理论,以及具有的时代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两型社会"是都市农业发展的方向和保障,发展都市农业是"两型社会"的重要实现途径。提出当前应在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在发展都市农业的同时进行"两型社会"建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习近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小亮 杨宏伟 申莹 徐建平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广泛传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绿色,作为一种理念已逐渐普及于生产生活中,如:绿色家电、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等,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节约了资源。装备建设是国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走绿色发展道路有利于促进军事、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资源形势,指出资源缺乏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传统"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低效益"的粗放型装备建设路子,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国情军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装备发展战略,并着重分析了国外前沿理念及做法,最后指出我军必须大力加强绿色装备建设,深入开展绿色维修实...
关键词: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 装备发展战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解振华
一、充分认识做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目前,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2/3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10个。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曹阳
首先论述了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意义,然后指出了现有的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解放思想、发展绿色物流的全新理念,最后有针对性地阐述了更好、更快、更稳地发展绿色物流的几个重要措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攀钢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攀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决策,注重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艺,狠抓"三废"综合利用,努力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我国首批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和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霞 凌海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当前出现了一系列制约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制约因素,如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选择一条节约型发展道路。文章阐述了我国当前发展"节约型"经济的必然性以及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推动"节约型"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科学发展 “节约型”经济 环境友好型社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齐振彪 周慧 齐济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了发展"两型农业"根源,通过与传统农业比较研究,系统分析了"两型农业"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和发展模式。认为"两型农业"就是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根本目的,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内容,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为支撑动力,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集约农业的循环经济农业形态,促进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综合生产体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方杰
四川是一个地处中国西南内陆、长江上游的农业大省,如何促进四川农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生态四川"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本文认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其必然选择和最有效途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 节能降耗从认知入手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简称济钢)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从转变对工艺废弃物和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功能的认知方面入手,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带动了实践上的突破和创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焕章
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农业是一个高度依赖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产业,一些农业生产活动又对资源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和胁迫,具有较大的负外部性。当前中国农业环境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资源利用的弦绷得越来越紧,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化肥、农药不合理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政 贺清云
长株潭城市群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目前,其空间形态在土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尚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阐述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发展和扩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了能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特色的滨水板块状空间形态,并提出了空间形态优化的保障措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辛田 高玉泉
传统旅游景区建设转向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新型旅游景区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两型社会的内涵、基本特征和旅游景区自身的发展规律,本文建立了一套适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旅游景区评价体系,该体系由6大领域、16个指标和33个具体因子组成;提出了确定指标权重、评价标准以及进行综合评价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两型社会 旅游景区 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