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7)
- 2023(14846)
- 2022(12528)
- 2021(11460)
- 2020(9645)
- 2019(21378)
- 2018(21380)
- 2017(40691)
- 2016(22275)
- 2015(24927)
- 2014(25006)
- 2013(24197)
- 2012(22266)
- 2011(20531)
- 2010(21091)
- 2009(20233)
- 2008(19411)
- 2007(17628)
- 2006(15960)
- 2005(14711)
- 学科
- 济(104642)
- 经济(104530)
- 管理(69932)
- 业(58571)
- 企(49510)
- 企业(49510)
- 方法(38444)
- 数学(33907)
- 数学方法(33371)
- 中国(25489)
- 财(25012)
- 农(24270)
- 地方(23098)
- 制(22151)
- 业经(21325)
- 学(19706)
- 贸(16544)
- 贸易(16532)
- 银(16254)
- 银行(16236)
- 体(16052)
- 易(16026)
- 融(15873)
- 金融(15865)
- 理论(15850)
- 行(15631)
- 环境(15423)
- 农业(15396)
- 策(15095)
- 务(14546)
- 机构
- 学院(320037)
- 大学(316220)
- 济(138837)
- 经济(135872)
- 管理(118988)
- 研究(110908)
- 理学(100849)
- 理学院(99798)
- 管理学(97802)
- 管理学院(97213)
- 中国(86358)
- 财(67440)
- 京(65893)
- 科学(64180)
- 所(56170)
- 财经(51802)
- 江(50529)
- 中心(50468)
- 研究所(50125)
- 农(48142)
- 经(46691)
- 经济学(43414)
- 业大(42313)
- 北京(41652)
- 范(40789)
- 师范(40392)
- 州(39809)
- 院(39737)
- 经济学院(38599)
- 财经大学(37974)
- 基金
- 项目(203690)
- 科学(160503)
- 研究(152279)
- 基金(146582)
- 家(126316)
- 国家(125290)
- 科学基金(107561)
- 社会(97451)
- 社会科(92412)
- 社会科学(92395)
- 省(80640)
- 基金项目(75074)
- 教育(70943)
- 自然(67235)
- 划(66851)
- 自然科(65607)
- 自然科学(65590)
- 自然科学基金(64364)
- 编号(62934)
- 资助(61822)
- 成果(52520)
- 重点(46297)
- 部(45164)
- 课题(44841)
- 发(44483)
- 创(42041)
- 制(41011)
- 国家社会(40135)
- 创新(39374)
- 教育部(39185)
- 期刊
- 济(165873)
- 经济(165873)
- 研究(100520)
- 中国(68718)
- 财(52634)
- 管理(47936)
- 学报(45324)
- 农(45007)
- 科学(42165)
- 教育(36156)
- 融(35382)
- 金融(35382)
- 大学(34722)
- 学学(32704)
- 农业(30096)
- 技术(29802)
- 经济研究(27724)
- 财经(26651)
- 业经(25686)
- 经(23074)
- 问题(20373)
- 统计(17545)
- 贸(16956)
- 技术经济(16587)
- 策(16045)
- 国际(15053)
- 业(15031)
- 世界(14559)
- 理论(14494)
- 决策(14367)
共检索到502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恕立 宋阳 王若波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进程中 ,原有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都已表现出了不适应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弊端。在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行比较之后 ,有必要以新的变量———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以更好地促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进而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秀春 吕国胜
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中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丁秀春,吕国胜《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我国将于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逐步健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匡国建
本文分析了近年我国经济周期、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开放和经济秩序的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指出实体经济的变化是导致货币政策效应弱化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从改善环境和增强货币政策的适应性两个方面来提高货币政策效应。
关键词:
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凯
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全面分析 ,认为在实体经济发生根本性的结构变化之后 ,与原有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是造成货币政策低效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过渡的情况下 ,只有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机构传导的各个构成部分进行改革 ,才能保证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孙俊
本文使用开放经济下的新凯恩斯模型实证分析了开放经济体中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制。结果表明,面对国内利率政策、技术、国外通货膨胀、国外产出和国外实际利率冲击时,由灵活通货膨胀目标、资本自由流动和完全浮动的汇率构成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能够有效吸收冲击,减缓经济波动。相比而言,严格通胀目标制无法有效吸收国内外冲击,所以我国在开放经济下选择货币政策目标时,并不一定要选择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可以选择一些灵活通货膨胀目标的政策框架。此外,能够有效吸收各种冲击的灵活通胀目标、资本自由流动和完全浮动汇率制组成的目标体系也为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
开放经济 通货膨胀目标制 浮动汇率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初晓 赵雪情
<正>2024年,全球多国货币政策面临转向,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将启动预防式降息并放缓缩表进程,日本中央银行已退出负利率政策,新兴市场货币政策分化程度加深,全球利率中枢小幅下移,流动性供给依然偏紧。本轮全球货币政策周期转换,对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总体有限,但需要重点关注对货币政策、资本流动以及经贸投资等领域的间接传导效应,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贾中正
当前,美国和欧洲通胀率均持续攀升,并屡创新高,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在就业形势相对转好的态势下,美联储决定加速退出资产购买规模(Taper),并暗示提前开启升息周期。相对而言,欧洲央行在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方面与美联储存在明显差别,除了逐步退出紧急资产购买计划(PEPP)外,对加息并无明确的时间表。美欧在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方面的差异或分化,会对国际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以及资本市场产生冲击和影响,对此应提早做好应对预案,将美欧货币政策有差别的转向所产生的负面外溢影响降至最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张运才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金融危机后局部流动性紧张、风险偏好下降、信贷配给增加下的举措,具有缓解金融局势,恢复市场信心和促进经济复苏方面的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在大力实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同时,创设了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针对特定的经济与金融领域采取有的放矢的政策操作,通过结构性流动性救助机制缓解流动性危机,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发达经济体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花秋玲 史永东 邹新琦 邱泽鹏
基于金融加速器机制,本文构建了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的DSGE模型,尝试分析当发行比例逐渐增大时,数字人民币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数字人民币在短期内可以放大产出、消费以及通货膨胀对技术、利率和汇率冲击的反应,长期影响较小。第二,数字人民币发行比例的增加提升了央行的宏观调控力度和监管效率。在技术冲击下,短期内可以降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需求,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成本下降,经营绩效提升,企业投融资环境得到改善,投资和企业净值增加。第三,数字人民币可以加强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联动机制。随着数字人民币发行比例的增加,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冲击下,短期内汇率和常备借贷便利反应幅度加大;在汇率冲击下,贷款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波动显著,短期联动效应较强。从长期来看,数字人民币的引入较为中性。本文的研究内容不仅证实了我国在数字人民币渐进式推进过程中采用“试点城市”模式的科学性,还为在开放经济体下深入研究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邵磊 侯志坚 茆训诚
文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建立两国模型,研究货币政策的国际间溢出问题。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存在,中央银行不能准确预测货币需求的变化,很难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失效,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在考虑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空间相互影响后,一国货币供应量增加的直接效应为负,而溢出效应为正,表明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本币贬值和资本流出,进而对本地区的宏观经济造成负向影响,但是对相邻地区会造成正向影响。一国实际利率上升的直接效应为正,对相邻地区的间接效应为负,表明本国实际利率上升会引起本币升值和资本流入,进而促进本地区经济的正向增长,但对相邻地区会造成负向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充分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使用的同时,应加强各国货币政策的统筹协调,并增强自身的硬实力,以减少货币政策溢出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人民银行萍乡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银行监管和货币政策职能的分离,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弱化了银行化的货币政策,拓宽了货币政策的实施范围,相应地引起了货币政策目标、操作工具及传导机制的转变,促使货币政策向协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新体制 货币政策 变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怀清
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逐步增强。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关注的主要是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退出引起的全球流动性及其导致的国际资本流动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冲击。在目前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下,新兴市场经济体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空间选择有限,如何把国际资本的冲击减小到最低限度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问题。可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加强资本流动的控制等。
关键词:
宽松货币政策 新兴市场经济体 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