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19)
- 2023(18857)
- 2022(16225)
- 2021(15232)
- 2020(12823)
- 2019(29783)
- 2018(29329)
- 2017(56278)
- 2016(30004)
- 2015(33983)
- 2014(33744)
- 2013(33471)
- 2012(30638)
- 2011(27710)
- 2010(27763)
- 2009(25683)
- 2008(24779)
- 2007(21376)
- 2006(19015)
- 2005(16894)
- 学科
- 济(138362)
- 经济(138222)
- 管理(86271)
- 业(79665)
- 企(65691)
- 企业(65691)
- 方法(59201)
- 数学(51974)
- 数学方法(51155)
- 中国(35376)
- 农(33230)
- 财(30259)
- 地方(28464)
- 学(28160)
- 业经(28048)
- 贸(23345)
- 贸易(23327)
- 易(22643)
- 农业(22534)
- 制(22167)
- 理论(21181)
- 和(20422)
- 环境(19668)
- 技术(18498)
- 务(18319)
- 财务(18226)
- 财务管理(18185)
- 银(18146)
- 银行(18101)
- 融(18027)
- 机构
- 大学(430511)
- 学院(427827)
- 济(181628)
- 经济(178041)
- 管理(168204)
- 研究(148617)
- 理学(145634)
- 理学院(144018)
- 管理学(141169)
- 管理学院(140392)
- 中国(111400)
- 京(92328)
- 科学(90175)
- 财(80312)
- 所(74446)
- 研究所(67863)
- 农(66872)
- 中心(66069)
- 财经(64535)
- 业大(61772)
- 江(61606)
- 经(58861)
- 北京(58754)
- 范(56130)
- 经济学(55730)
- 师范(55622)
- 院(53943)
- 农业(52053)
- 经济学院(49924)
- 州(49473)
- 基金
- 项目(291771)
- 科学(230300)
- 基金(213446)
- 研究(212041)
- 家(186526)
- 国家(185056)
- 科学基金(159165)
- 社会(135018)
- 社会科(128100)
- 社会科学(128064)
- 基金项目(111767)
- 省(111649)
- 自然(103584)
- 自然科(101184)
- 自然科学(101161)
- 自然科学基金(99320)
- 教育(97978)
- 划(94345)
- 资助(89426)
- 编号(85180)
- 成果(68698)
- 重点(65488)
- 部(65052)
- 发(62341)
- 创(60116)
- 课题(58776)
- 国家社会(56374)
- 创新(56173)
- 教育部(56086)
- 科研(55567)
- 期刊
- 济(198525)
- 经济(198525)
- 研究(128445)
- 中国(83059)
- 学报(66770)
- 管理(63925)
- 科学(62160)
- 财(60971)
- 农(60051)
- 大学(50903)
- 学学(47664)
- 教育(46468)
- 农业(41688)
- 技术(39816)
- 融(34698)
- 金融(34698)
- 经济研究(33302)
- 财经(31949)
- 业经(29898)
- 经(27556)
- 问题(25375)
- 业(23005)
- 技术经济(22390)
- 图书(22343)
- 统计(22125)
- 贸(20776)
- 资源(19881)
- 策(19649)
- 世界(19421)
- 科技(19353)
共检索到635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慧媛 杨忠直
采用资本、劳动和资源三投入要素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面板模型,考察了1990~2008年中国省域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研究表明:资源的产出弹性为正,并逐年递增;东部地区的生产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市场化程度、外资因素和出口对生产效率有正影响,而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为负;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技术进步,其次是生产效率变化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若谷 干春晖 余典范
本文依据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特征,将产业结构和制度引入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中,探讨了产业结构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数理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和制度不仅对经济规模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对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功能发生作用,影响其产出效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间接影响。实证分析显示,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产业结构和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阶段演进特征。总体上,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在短期和长期内均有明显作用,但是其要素配置功能则只具有短期效应,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同,其对要素配置功能具有长期和短期效果,而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则是短期的。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制度 经济增长 随机前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房林 邹卫星
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不仅关系到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与一系列社会问题紧密相联。通过构建资源约束框架下的增长模型,可以分析自然资源和社会地位对经济系统均衡条件、动态转移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消费资本比足够大或消费足够多、且资本与消费的边际替代率足够小,是经济系统存在鞍点均衡的必要条件;当资源消耗足够多时,消费资本比会显著下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江 叶林
随着经济系统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越来越明显。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工业化的一个关键时期,重工业比重的上升导致了资源约束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基于一个资源约束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通过推导和数值模拟来探讨缓解资源约束的方法,为我国顺利完成工业化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
资源约束 经济增长 数值模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夏传勇 张曙光 昌敦虎
基于"干中学"的思想,建立了一个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利用动态优化作为基本分析工具,得到了该模型的最优稳态增长解。在模型稳态增长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和规范特征,即耗竭性资源消耗速率、经济系统中各类消费偏好和技术参数、污染强度变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应满足的动态关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陆建明 李宏
本文首先设立了一个反映产出与经济规模和资源投入之间关系的生产函数,该生产函数中,以资本存量代表经济规模,以资源中间品数量代表资源投入。在此基础上,在技术水平不变和储蓄率外生等具有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特色的假定条件下,建立了一个研究可再生资源约束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首先分析了封闭条件下资源相对丰裕和存在资源约束情况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及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进而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开放条件下,资源贸易小国在不同的世界资源价格下,能否以及如何通过进口来突破资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限制。
关键词:
资源约束 经济增长 开放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建春 李霞
我国从1988年开始才正式对研发投入进行统计,由于受到数据可得性和样本规模的限制,以往学者很难从宏观视角对我国研发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此,根据我国1988~2006年的有关数据,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检验,在协整关系存在的前提下,进一步检验了二者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两者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研发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国璋 王双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不同要素投入的需求明显不同。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大,资本的作用逐渐减低,资源约束的影响较小;而中西部地区较低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劳动力和资源要素投入对增长的推动作用较为显著,尤其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较低,资本投入有限,资源投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进一步地,对不同地区资源约束下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表明,技术效率是造成地区差异的主导原因,而人力资本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西部地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从而阻碍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技术发展,使得西部地区资源约束对增长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资源约束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 地区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六
文章利用最新发展的贝叶斯VAR模型(BVAR)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互动关系,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环境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经济发展状况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部分影响因素,且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累积效应,总体影响较大;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远远大于全球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发展的冲击的长期累积效应较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彭水军 包群
文章通过将存量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引入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首先,通过对模型的市场均衡分析,给出了平衡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以及均衡解存在的一个充分性条件,系统地探讨了在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不断耗竭的约束条件下内生技术进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其次,通过对平衡增长路径进行比较静态分析,讨论了各经济变量以及经济环境参数的变化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给出其经济学解释;最后是综合结论及政策涵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现有对于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是在经济增长数量分析的框架下展开分析,而很少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框架入手进行考察。经济增长质量是指经济增长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具体包括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四个维度。当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和生态环境代价逐渐降低时,经济增长质量都将会得到提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视角出发,采用国际规范的逻辑实证主义分析方法,以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源环境代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考察。研究表明:模型的估计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中国经济转型期资源环境代价与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桑秀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顾国达 李丹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这种结构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和谐。本文通过拓展的国际收支约束下经济增长模型(BPCG),实证分析了1982-2005年间我国长期理论经济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差异,分析其原因,并明确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着力点。要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必要积极扩大内需、并优化贸易结构。
关键词:
国际收支 经济增长 BPCG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工业生产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内含"环境代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损失。本文在理论上构建了包含土地和环境要素在内的"绿色索洛模型",考察工业用地投入和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约束,以消除工业经济增长中的环境代价。并利用中国200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约束下,索洛模型仍存在平衡增长路径;②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呈正向作用,但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③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正/负效应共同的作用结果,总体来看,除工业固体废弃物外,工业废水、工业SO_2、工业NO_X、工业烟(粉)尘等的排放对经济增长均呈明显抑制作用,且工业废气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工业废水更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应摒弃传统的"低成本"工业化模式,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加快用地企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的科技创新,减少工业用地投产过程中的环境外部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工业生产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内含"环境代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损失。本文在理论上构建了包含土地和环境要素在内的"绿色索洛模型",考察工业用地投入和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约束,以消除工业经济增长中的环境代价。并利用中国200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约束下,索洛模型仍存在平衡增长路径;②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呈正向作用,但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中部地区影响最大,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③环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正/负效应共同的作用结果,总体来看,除工业固体废弃物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