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6)
- 2023(13212)
- 2022(11049)
- 2021(9905)
- 2020(8203)
- 2019(17616)
- 2018(17094)
- 2017(32702)
- 2016(17196)
- 2015(18570)
- 2014(17878)
- 2013(17742)
- 2012(16247)
- 2011(14902)
- 2010(14909)
- 2009(13939)
- 2008(13061)
- 2007(11480)
- 2006(10393)
- 2005(9093)
- 学科
- 济(94392)
- 经济(94328)
- 管理(48804)
- 业(44218)
- 企(33567)
- 企业(33567)
- 方法(31424)
- 数学(27814)
- 数学方法(27621)
- 地方(25089)
- 农(22544)
- 中国(20667)
- 业经(19336)
- 学(17634)
- 财(16359)
- 地方经济(16274)
- 农业(15995)
- 环境(14480)
- 产业(14095)
- 贸(13923)
- 贸易(13915)
- 易(13415)
- 制(12993)
- 和(11887)
- 技术(11328)
- 发(11236)
- 资源(11033)
- 融(10993)
- 金融(10991)
- 银(10346)
- 机构
- 学院(250254)
- 大学(246257)
- 济(115481)
- 经济(113535)
- 管理(94298)
- 研究(90099)
- 理学(82151)
- 理学院(81185)
- 管理学(79865)
- 管理学院(79398)
- 中国(66117)
- 科学(56054)
- 京(50559)
- 财(46833)
- 所(45994)
- 农(45710)
- 研究所(42198)
- 中心(39959)
- 业大(38883)
- 财经(37997)
- 江(36878)
- 经济学(36784)
- 农业(35981)
- 经(34538)
- 经济学院(33045)
- 院(32216)
- 范(31385)
- 师范(30980)
- 北京(30966)
- 科学院(28971)
- 基金
- 项目(174216)
- 科学(137567)
- 基金(127540)
- 研究(122362)
- 家(113568)
- 国家(112681)
- 科学基金(95981)
- 社会(82419)
- 社会科(78425)
- 社会科学(78407)
- 省(69093)
- 基金项目(67834)
- 自然(61295)
- 自然科(59760)
- 自然科学(59741)
- 自然科学基金(58665)
- 划(57174)
- 教育(53171)
- 资助(50370)
- 编号(47170)
- 发(41038)
- 重点(39734)
- 部(37158)
- 创(36777)
- 成果(35584)
- 国家社会(35533)
- 创新(34532)
- 科研(32956)
- 发展(32633)
- 计划(32262)
共检索到367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宗岚 刘习平
考虑了资源和产业集聚要素,扩展了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依据2005~2010年中部六省493个县域的数据,对县域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产业集聚的条件下,资本、劳动和资源投入的增加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从贡献的大小来看,依次为资本、资源和劳动力要素。在考虑产业集聚的条件下,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为负,说明县域产业同构现象很严重,导致了恶性竞争和资源的浪费;资源的产出弹性为正,说明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一种资源消耗性的经济增长模式。未来政府要注意引导产业的发展方向,避免重复建设以及资源浪费;要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走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经济增长 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佳彬 李翠霞
为探究畜牧业产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研究以畜牧大省黑龙江省为例,利用2008—2017年黑龙江省66个县(市、区)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法测度出黑龙江省畜牧业产业集聚情况,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实证检验畜牧业产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区、半牧区和非牧区畜牧业产业集聚度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产业集聚度平均值分别为3.27、2.49和1.54;2)整体回归显示,畜牧业产业集聚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U"型关系,不同产区分样本回归证实了畜牧业产业集聚与县域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U"型关系;3)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信息化水平、金融发展水平、规上企业能力、县域财政收入、交通设施建设、基础教育水平等对县域经济增长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出合理规划畜牧主产区范围、鼓励推进畜牧业产业集聚、强化畜牧业补贴政策、因地制宜指导畜牧业发展、加大资源配置投入力度、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吴玉鸣
本文运用中国2000年县域截面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基于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假设检验,首次对2000年中国2030个县域的增长集聚与差异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2030个县域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县域经济增长不仅与人力资本、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还与相邻县域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可以部分解释中国县域经济增长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集聚 差异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牛薇薇
我国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基础,同时也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运作。本文以河北省为例,从产业聚集的角度系统论述了省际产业聚集与县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分别论述了其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笔者最后根据讨论结果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县域经济 外部经济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池波 孟权 潘经韬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而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是产业兴旺的突破口。在剖析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上,利用2012~2016年县(市、区)面板数据测算了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度,分析了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的县域分布,并实证研究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具有鲜明的地域差异特征,呈"中部高、东西低"的空间格局。总体上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分地形看,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平原县(市)和丘陵县(市、区)经济增长依然呈倒"U"型,对山区县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铮 滕丽 蔡砥
多区域增长溢出与资源约束下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增长研究领域两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多区域增长溢出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资源的约束,而可持续发展研究往往缺少了对多个区域的考虑。论文将区域增长、资源贸易以及资源开发的溢出等因素结合起来,构建了两区域的增长模型,其中一个区域出售部分自身资源,另一个区域利用其他区域资源。在模型基础上,论文通过调整模型各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在区域内部技术溢出不足时,落后区域适合出售资源,在区域内部技术溢出很强烈的情况下,落后区域将资源投入生产比出售资源获得的收入大。两区域经济系统通过调整区域出售资源的比例,可以获得双赢的结果。
关键词:
增长理论 资源约束 增长溢出 两区域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翎 窦静雅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竞争优势的获得,反之区域经济的增长又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空间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模型的基础上,试图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产业集聚发生的一般特征以及它在促进某个特定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
空间经济学 集聚 区域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钢 陈志 金碚
本文主要对"资源约束下经济增长"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认为根据经济学的原理及矿产资源的供求特点,从长期而言价格机制会调节实现矿产品供求平衡;但由于矿产资源价格偏离均衡价格后,需要较长的时间供需才能平衡,从而造成社会福利的较大损失,从而造成了"资源"约束经济增长。
关键词:
资源约束 经济增长 矿产资源 价格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宏林 田卫星 田立新 刘晶
文章通过将可再生资源引入到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具有R&D部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社会最优均衡分析,给出了最优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并讨论了在经济具有稳态增长率状态下各经济变量及参数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经济学解释。
关键词:
可再生资源 技术进步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房林 邹卫星
资源约束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研究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分析入手,结合当前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在传统效用函数的基础上,引入了社会地位和资源两个影响因素,通过模型的静态及动态分析,重点研究资源约束对经济系统均衡条件、动态转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①当期资源的使用量取决于资源的边际效用、消费的边际效用和时间贴现率的大小。②消费资本比足够大或消费足够多且资本与消费的边际替代率足够小是经济系统存在鞍点均衡的必要条件。③资源消耗足够多时,消费资本比将显著下降。并从资源约束这一角度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失衡问题。最后从实证角度,利用协整理论验证了资源...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资源约束 社会地位 协整检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查建平 李志勇
依据共同前沿理论、序列DEA、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以及SDA分解法,构建了经济增长模式分析框架,对1995-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资源要素投入与环境规制松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推力,以资源环境消耗为代价推动经济增长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主要由技术进步主导,技术效率影响甚微;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经历了"先下降(1995-1998年)、后上升(1998-2002年)、再下降(2002-2012年)"的过程;中国区域经济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查建平 李志勇
依据共同前沿理论、序列DEA、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以及SDA分解法,构建了经济增长模式分析框架,对1995-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资源要素投入与环境规制松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推力,以资源环境消耗为代价推动经济增长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主要由技术进步主导,技术效率影响甚微;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的经济增长率主要经历了"先下降(1995-1998年)、后上升(1998-2002年)、再下降(2002-2012年)"的过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之间存在空间相关性,人力资本、知识资本、要素禀赋结构、经济私有化程度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外贸依存度、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政府干预力度对经济增长模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外资依存度对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维峰 黄解宇
Jacquemin-Berry熵指数可以把金融产业总集聚程度分解为区域间集聚程度和区域内集聚程度。分解结果表明,1979-2010年间中国金融集聚程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从总体上看是上升的,并且上升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区域间集聚程度。中国金融总集聚水平的上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金融资源向东部转移造成的。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长期因果关系的经验分析表明,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之间具有前者推动后者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
关键词:
金融集聚 资源转移 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梦昱 沈坤荣
本文系统考察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人才集聚、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共轭驱动效应及空间外溢效应。结果表明:人才集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符合威廉姆森假说。就全国而言,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背离共轭状态;分区域样本中,中部地区人才和产业集聚处于协同发展的共轭驱动状态,东、西部地区尚未对区域经济增长形成协同发展的正向互动关系。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影响,产业集聚在短期和长期内均对邻近地区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而人才集聚则表现出非线性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速建 余菁
“十五”时期,浙江克服了经济运行环境中的种种不稳定性因素,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通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浙江正确处理长期发展与眼前利益的关系、经济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及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将中央各项政策方针落在实处,在实践中走在前列,在确保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同时,初步实现了从以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格局向质量提升型的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的转变。这为“十一五”时期浙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增长 浙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